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其他 > 我父刘玄德 > 第528章 伐蜀大计

我父刘玄德 第528章 伐蜀大计

簡繁轉換
作者:网文老大爷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5-25 01:31:41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第528章伐蜀大计(第1/2页)

刘封没有想到,陆逊的意见得到了诸葛亮、庞统、杜畿、杜袭、顾邵、韩暨等人的一致同意。

文臣尚且如此,更别说武将们了。

也就是太史慈、赵云、贺齐、高顺、贾逵、周瑜等人远在各地,否则恐怕他们会比这些文臣们更为积极踊跃。

刘封心里也有些明白,当臣子的有立功心总归是一件好事情,而且陆逊、诸葛亮这些人,也不是那种先私后公的性子,可见这件事情还是可行的。

不过刘封并没有一口答应下来,而是将诸葛亮、庞统、陆逊等人调了回来,由他们全权策略此次平蜀计划。

要求是第一隐秘,第二可行,第三是稳健。

任务交代下去之后,刘封就继续西去,重新开始巡视新建各县。

等到十二月下旬时,刘封已经抵达襄阳。

除了会稽南部实在太远,交通不便外,其他丹阳、豫章新建的各县,他大多都走了一回。

视察相当成功,刘儿营出身的绝大部分官吏都没有被金钱权力所腐蚀,这倒不是这些人个个都是大公无私,而是刘封多管齐下的针对性举措。

刘封不但早在教育中就教导过这些人,同时也列出了豪强劣绅常用的腐蚀手段。

刘封采取的针对方法,一是高薪养廉。

作为后世人,刘封对明朝的官俸制度实在是不敢恭维,如此刻薄的俸禄制度只会对贪腐形成助长的效果,而不会有半点正面效果。

当一个县令连家都养活不起,你指望他不贪腐,有可能吗?

整个大明朝恐怕也就出了一个海瑞。

反倒是野猪皮当政的时候,雍正搞的养廉银制度,的的确确是起到了一定的遏制效果。最少这个养廉银制度让原本不想贪腐的官员有了立身的本钱,而不是迫于各种无奈被拖下了水。

刘封当政以来,徐州全面加薪过两回,每次加薪幅度高达一成,但这一成的增额,其中六成是加在了底层,三成加在了中下层,上层几乎没动。

而且考虑到货币问题,刘封对势力内范围的官吏准备的是以粮食为主(占一半以上份额),辅以布帛(占两成),食盐(两成),货币(一成)的薪酬组成结构进行发放。

尽可能的考虑到了粮食涨价,货币贬值的因素,从而使得中下层官吏的生活待遇不降反增。

因为刘封很清楚,真正最辛苦,最干事的,始终是中下层官吏。

税收需要他们统计人口,田赋需要他们下乡清丈,只有给他们足够的生活资源,虽然未必能让他们善待百姓,但至少能保证他们做事的动力,以及对上层的顺从了。

当然了,凡事都有两面性。

刘封的确给出了诸多好处,提升了官吏的待遇,可同时对贪腐的惩处力度也大大增加。

不但增强了郡级督邮的巡查权力,而且还鼓励百姓上访,并特地增加了一个职能部门,负责处理相关事务。

对于贪官污吏,刘封的惩处很是严苛,两千钱以内,退赃罢官罚款,两千钱以上抄家。

如此严苛的惩治,甚至引来了刘备的关切,但依旧被刘封给顶了回去。

强大的反腐力度,加上优厚的待遇,再加上对地方豪强的打压和训诫,使得刘封境内的税赋征收力度要远远超过刘备、曹操和袁绍的地盘。若是再算上火耗,那更是甩开他们几条街了。

多管齐下的后果就是,刘儿营出身的官吏们都深知刘封最恨贪腐,反腐力度又空前的强大,这些人作为刘封的嫡系,上升通道相当宽敞,只要有才华有功劳,就能立刻进入刘封的眼中,随后被擢升提拔,也就犯不着贪那点小钱了。

倒是一些老牌的士族豪强出身的官吏,反而会栽在这上面。一审之下,十有**还都觉得自己没有贪腐,这些都只是地方规矩而已,实在是可笑之极。

一路上,刘封开革了一个县长,下狱了两个县长,一个县尉,另有七名主簿、功曹被抄家,又厘清了一遍地方。

到了襄阳之后,诸葛亮、庞统、陆逊等人早已经在这里恭候了大半个月了。

在这段时间里,他们拿出了一份入蜀初稿。

这份入蜀计划初稿中,确定北守南攻的大方针。其中,太史慈、赵云两部都是不能动的,不但不能动,还要分出部分兵力替换周瑜所部。

这次入蜀作战的主力,便是蒯越、周瑜、贺齐、高顺以及水军。

其中水军是重中之重。

这里就有一个好处,那就是在东汉末年,除了江东和荆州势力外,其他都不怎么重视水军。强如袁绍,麾下的水军别说和荆州、扬州水军交手了,就连益州的刘璋水军都打不过。

袁绍、曹操普遍不重视水军,自然也就不会注意刘封麾下水军的动向。

比起水军,他们无疑更重视太史慈、赵云、贾逵等军,细作探报也多往这几处地方扎堆,这两年里,已经被刘封逮到了十几次,人数也多达四五十人。

这次出兵,以诸葛亮、陆逊、庞统计算,最少需要动用六部水军,要是能够更多,那自然是多多益善。

其中半数走长江,另外半数走南面水系。

长江就很简单了,就是自巫县出发,一路朔江而上,不断攻拔据点即可。

这一路可不好走,沿途关隘据点无数。

仅仅是长江上,就有鱼复、朐忍、临江、平都、黄石、枳城、江州等关隘重镇。

除此以外,进入蜀中汉水后,尚有垫江、安汉、德阳、广汉、涪城为阻。

若是走湔水的话,一样也有符节、江阳、汉安、资中、牛鞞等地为阻。

这些县邑、关隘尽数都在江边,因此水军乃是重中之重。

而且因为长江三峡的缘故,逆水而上时,大船很难行进,尤其是楼船,那更是不能成行。

因此,艨艟的价值就体现出来了。

结实厚重的艨艟,吨位又不算大,可又能同时承载二十至五十人,显然极为适应此次行动。

刘封看罢计划书后,觉得诸葛亮、陆逊、庞统等人的思路是正确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528章伐蜀大计(第2/2页)

想要入蜀,必须依托河流进军,否则那恐怖的山区就足以给后勤制造出噩梦一般的难度。

但缺点也有,那就是操之过急了。

这也不怪他们,先前自己也曾提过要求,必须要尽可能的封锁消息,不让北面知道。

最好的封锁消息的手段不是封锁本身,而是迅速解决战斗。

若是能够半年内解决益州问题,那根本就无须封锁消息了,这就是速战速决的高价值所在。

当然了,这是不可能的事情,除非益州本土势力集体倒戈自己,就像东晋桓温伐蜀时,成汉皇帝丧失民心,蜀中各地豪强势力派人物居然悉数袖手旁观。

桓温的水军自江陵出发,居然长驱直入,不受任何阻挠的进军到了犍为郡,然后在成都西南面按部就班的登陆,决战的对手也仅仅是成都的成汉禁军。

要是没这好运气,别说半年时间了,恐怕两年内能够拿下益州就已经是邀天之幸了。

刘封思考之后,抬手修改起计划来。

“伐蜀大计,当分为四个阶段。”

刘封习惯性的在悬挂起来的地图上演示起来。

“第一阶段,以交州蒯先生全权负责,主力为贺齐的山越新军和高顺所部,再配以薛州、郑宝以及交州水军。”

刘封在交趾、苍梧和榆林三郡点了点:“此阶段大军可兵分两路,一路以温水(即后世珠江)为依托,沿温水一路西行,至益州郡北上。”

这里的益州郡是郡国,隶属于益州之下的,并非是益州。

益州郡的位置在滇池附近,郡治所在的滇池就是后世云南晋宁附近。

这条路相当成熟,水量充沛,十分利于大军行动。

几十年后,霍弋就是从这里沿着温水(珠江),发大军数万兵马一路东行,攻入交州的。

历史已经证明了这条道路的通畅和稳定,刘封没有理由不用它。

“拿下益州郡后,又可以依托涂水北上,进攻犍为郡。涂水汇入长江,此时顺江而下,即可抵达僰道。”

刘封点了点僰道所在的位置,这里可是岷江与长江的汇合之地,从这里拐入岷江,经重镇南安,即可直抵犍为郡郡治武阳。而武阳距离成都的直线距离不到一百里地,更重要的是这里已经出了山区,都是大片的平原和浅丘地带,根本无险可守。

“另外一路,则由交趾出发,沿西随水(后世红河)为依托,一路西北而行,至仆水段转入即水,然后行至秦臧县,走陆路与温水(珠江)军会师。这一路乃是辅路,分散后勤压力,在增加一条可靠的后勤线路的同时,也增加了后勤补给。”

听着刘封的侃侃而谈,看着他所做出的细致安排,诸葛亮、陆逊、庞统三人忍不住生出了同一个疑惑。

难道真就有生而知之的圣人吗?

如果没有,那刘封又该如何解释?

一个北地少年郎,席卷整个东南三州不算,甚至还对益州了如指掌。

恐怕别说是刘璋父子了,就是蜀地名门士族,豪强大家中的精英子弟,对益州都没刘封这般了解吧?

随着疑问带来的则是恐惧。

对于人类来说,最恐惧的事物永远都是未知。

如今刘封所表现出来的异常,对于聪慧机敏的诸葛亮三人来说,就是最大的未知。

好在这个未知之人是自家主公,而且还是胸襟宽广,用人以诚的明君,这无疑又缓解了他们心中的负面情绪。

刘封对此并无察觉,只是继续说着自己的想法:“交州这一方面诸军事,我意全权交由蒯先生负责,幕府中枢不予制衡,也没有战略配合的要求。”

南北相距何止千里之遥?

又都是崎岖山地,在如今没有电话电报的时代想要打出配合,那简直是痴人说梦。

与其如此,不如指望各自发挥,就当是单路平蜀的,即便配合不上,也不至于因为等待而错失良机,更不会因为一路失期而导致战败。

况且万一阴差阳错的真配合上了,反倒是天降意外之喜了。

事实上刘封打的主意就是多路伐蜀。

每一路都有独立伐蜀的实力,而且刘封还很肯定,以刘璋的才能、处境和性格,是绝对不可能做出集结兵力,迎击一路的。

刘璋很大概率会分兵固守,剩下的小概率则是集结兵力困守成都。

不论刘璋如何去做,都已在刘封的掌握之中。

若是他能集合精锐,誓死一战,那可能还会有些许的胜算。

若是真被刘封算中,分兵拒收,固守成都,那就更是九死一生,唯一的一生,还是托了蜀中地形实在太过险要的福。

当然,刘封可以将一线指挥权全权下放给蒯越也是有其特殊原因的,就像南征交州时那样,这并非是刘封无脑信任蒯越。

如今蒯越被调离了荆州老家,宗族子弟尽数都在刘封的身边和治下,而他却是形同孤身一人,又远在交州,麾下虽有十万大军,可分属的军主几乎全是刘封亲信。

不提诸葛亮、庞统、陆逊等人,就是贺齐、高顺、薛州、郑宝、魏延、黄忠、文聘、廖化等等诸将领,又有哪个会支持蒯越造反?

这就是刘封无条件下放权柄给蒯越的底气所在。

而且刘封不但要放权,还不会给蒯越时间压力,不设期限。

中路长江军可预做准备,至于何时动兵,还得看交州军的进展。

目前刘封有两种打算,第一种打算是等到蒯越在益州郡站稳脚跟,开始进攻犍为郡属国时,中路长江军便可以开始行动了。

在这种情况下,中路军根本无需理会两岸的威胁,长驱直入,直奔僰道而去,哪怕后路被切断,也不用担心补给问题。

第二种则是提早发动,沿江攻击过去,一座一座的拔除后顾之忧。

这样行动的优势在于能够调动起刘璋的兵力,实际上减轻交州军的压力,不过这部分削减并不会太大,毕竟刘璋对西南郡国的掌控力也就那样,撑死了最多也就是调走数千兵马而已。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