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其他 > 我父刘玄德 > 第531章 缓兵之计

我父刘玄德 第531章 缓兵之计

簡繁轉換
作者:网文老大爷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5-25 01:31:41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第531章缓兵之计(第1/2页)

不过这也并不意味着刘封、庞统就真欺凌申家了。

因为上庸的重要性,刘封对申家还是比较宽容的,允许申家暂不迁出上庸,但必须交出大部分实权。

如今上庸上下,从主簿到功曹再到督邮,以及下面的各县大小官吏,十有六七都是申家的人,或是依附于申家的士族豪强。

不退让部分实权,这上庸就算换了城头大王旗,可骨子里依旧姓申不姓刘。

当然了,刘封大部分情况下都算脾气比较好的,也从来不讲究吃独食。

刘封给予申家的经济条件相当优渥,不但许诺了上庸境内的雪盐、霜糖、香油、纸张、农具等生意可以悉数交予申家经营,等于是许诺了上庸郡的垄断经营权。

这些可都是暴利生意,哪怕上庸郡体量不大,但依旧能带来不菲的利润。况且这些东西可都是好东西,别说对外销售了,就是留着自己用也一样不吃亏。

除了经济特权以外,在名誉上刘封也给与了承诺,只要申家肯交出大部分实权,最少许诺给申家一个将军号,若是申家表现的特别优异,为其请封关内侯,乃至于列侯也不是不可以。

按理说这条件是相当优厚了,但凡精明一点的骑墙派也该满足了。

可申家却好似鬼迷心窍了一般,就是不肯低头,老想着上庸地形险要,又没多大经济价值,不值得对方大动干戈。

申耽等到自家弟弟发完牢骚后,这才慢悠悠道:“那依你的意思,就是没得谈了?”

“这……”

申仪吃兄长一问,却有些犹疑起来,脸上闪过一丝畏惧之色。

说到底,别看申仪嘴炮上多豪横,可对刘封还是相当忌惮的。

十几万兵马的刘表他们都对付不了,只能让出部分房陵给蒯家。

现在面对的可是几十万精锐兵马,至今未有一败的刘封。

真要跟刘封开战,哪怕申仪吃了熊心豹子胆,这心肝也得颤个不停啊。

看见弟弟那没用的模样,申耽狠狠的瞪了对方一眼,随即转头看向李贤问道:“德芳,城中军粮可供支用多久?”

李贤低头思索了一下,抬头回答道:“如果只是以城中兵马来计的话,足可支用三年有余。若是将周遭兵马悉数撤回,那就只够一年所用了。”

申家掌控整个上庸,兵力自然要分地驻扎,别说是西城、钖城了,就是房陵也有申家部曲驻扎。

申家总共有兵马一万两千余人,其中四千驻扎在老巢上庸,西城两千、钖城三千,竹溪两千,房陵一千。

这样分散驻军,不但能够有效的支撑起申家在上庸郡各地的权力,同时也能够节约军粮开支。大军云集,粮价必涨,况且集中粮食来上庸也是有运送成本的,显然不如就食各地来的划算。

西城、钖城和上庸之间距离不远,也都有水道连通,可谓是遥相呼应,互为犄角,也符合兵法布防之策。

李贤看了眼申耽,上庸城并不小,平时四千人确实是足够防守了,可若是面临大军进攻,四千人就显得不够用了。而且上庸险要险在地形,若是守方兵力足够,那必然是要出城利用地形布防,层层阻击,这样才能将己方力量最大化。

四千人守上庸城都有些紧巴巴的,那城外的要地不想放弃,那就只能提前调集部分兵力增援上庸了。

果然,正如李贤所想的那样,申耽沉吟了片刻后,下达了命令:“从钖城抽两千人,西城抽一千,至于房陵,全都抽走,让他们尽快回援上庸。”

“大兄,这是不是动静太大了?”

劝阻申耽抽调兵力的人不是李贤,反而是对刘封大为不满的申仪。

之所以会有这样的结果,主要还是两个原因,别看申仪嘴上强硬,实际上他还是很畏惧刘封的,因此,他的强硬仅仅限于嘴上,就连兄长的调兵遣将之举,到了他眼睛里,却成了可能会刺激到刘封的鲁莽举动。

第二个原因是,他觉得如今庞统还在竭力游说他们,和谈的局面完全没有破裂,现在就调动兵力并不划算。

上庸的确是申家一家独大,但不代表其他家就甘心给申家当狗。

申家在上庸的话语权可都是靠着麾下的部曲撑出来的,各地的兵马,就是申家最有效的嘴巴。况且抽走容易,再想回去可就麻烦了。

其他地方大族可不会白白看着申家力量的收缩而啥事都不干的,他们必然会填补这片力量,请神容易送神难,到时候就算申家拿回这些权力,也得付出许多代价。

申仪更担心这些权柄再也拿不回来了。

申耽斜着眼看了眼弟弟,语调平静的问道:“那你是什么意思?”

申仪偷看了眼申耽,发现兄长脸上并没有不悦之后,这才偷偷松了口气,壮着胆子道:“我昨日已经暗示了庞士元,只要能够保障我家的地位,其他都能谈,我们也可以向左将军效忠的。”

“有用吗?”

申耽没好气的白了弟弟一眼,先前不就是这个条件吗,庞士元的答复可是斩钉截铁的拒绝了。

申仪脸上闪过一丝得色,颇有些自得道:“庞士元这次退让了。”

“退让了?”

申耽闻言,却是不喜反惊,赶忙冲着自家弟弟道:“怎么回事,你快给我详细说清楚。”

申仪看见申耽的做派,心中一颤,咽了口口水,小声解释道:“庞士元开了价,他要钖城和房陵。如果我们肯答应他,他就去替我们在左将军面前作保。”

“要钖城和房陵?”

申耽声音一下子拔高了起来,就是李贤也是面露惊色。

这庞士元好大的胃口。

上庸郡本来就只有上庸、西城、房陵、钖城四县,并以其中前三城为主,再加上竹溪、武陵、北巫三个据点。

现在庞统张口就要房陵和钖城,等于咬下了三分之一个上庸,胃口不可谓不大。

不过若是真能让刘封满意,答应承认他们申家在上庸的特权,申耽虽然鼠目寸光,但这点魄力还是有的。

“左将军能答应?”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531章缓兵之计(第2/2页)

申耽怀疑的望着弟弟:“区区钖城和房陵,就能让左将军满意了?”

申仪脸上闪过一丝古怪,小声更正道:“大兄,钖城和房陵是庞士元要的。”

“我知……”

申耽本想说废话什么,可话刚出口,猛的醒觉过来,眼睛瞪的大大的:“是庞家想要钖城和房陵?”

申仪赶忙点点头,跟着解释道:“庞士元胃口当真不小,而且还要求左将军给我们的雪盐、霜糖、香油、纸张、农具等好处,也得分给庞家一份,数量就按钖城和房陵的规模给。”

申耽顿时气乐了:“庞家的确是荆州名门,我们山野草民攀比不上,只是他庞士元不会以为庞家的名号在咱们这穷山僻壤也有用吧?”

申仪小心翼翼的回答道:“是,弟弟也说了这些,只是庞士元还说了,只要我们肯答应他这些条件,他就有七成把握说动左将军把上庸太守的官职给大兄。”

上庸太守!?

申耽先是一阵大喜,险些激动的站起身来。可紧跟着,一股怒气突然出现,让他狠狠瞪了弟弟一眼:“这么重要的事情,你怎么不早说?”

申仪心中叫苦,其实事情是昨晚谈的,谈完之后,醉酒的他一觉睡到刚才,还是申耽找他的人把他给叫醒的,哪里有空提这事。

另外,庞统那边其实也没申仪说的这么好,只是暗示了他上庸太守可以谈一谈,别说保证了,话都没有挑明。

申仪之所以骗他大兄,也是被他大兄刚才的神情给吓到了,以为自己做错了事,想着将功赎罪,这才夸大了庞统的许诺。

申仪不得不找了个借口推诿道:“就是昨晚方才谈到的,兄长休息的早,刚才一时气愤,没能想起来。”

申耽缓缓点了点头,不置可否,片刻后突然问道:“那你觉得此事是否为真?”

申耽怀疑的视线落在申仪的身上,却看见自家弟弟连连点头。

“我观庞士元贪婪可鄙,欲壑难填,事情应该是真,而且我听说左将军对庞士元十分欣赏,之前还带在身边参赞大事,他的保证倒是有几分可信之处。大兄若是不信,可找庞士元来见。”

听到弟弟这话,申耽这才相信了几分,只是他一直以来故意躲着庞统,为的是留下几分余地,现在自然不好见他。

刚才申仪说到庞统做出退让时,申耽本能的怀疑起庞统的用心来,担心庞统是想使缓兵之计。

不过现在听了申仪的解释,申耽感觉又不像,反倒是怀疑起庞统的确想监守自盗,中饱私囊了。

“德芳,你怎么看?”

申耽随即又问起了李贤的看法。

李贤本来在一旁旁观的好好的,结果被申耽给点了名,颇有些猝不及防。

他刚刚也在震惊庞统的好胃口,甚至因此对刘封都生出了一丝轻视,就像申仪所说的那样,庞统被刘封看重欣赏,这在荆州不但不是秘密,而且还是人尽皆知的事情。

至于背后有没有庞家、黄家的推手那就不好说了。

只是刘封这么欣赏庞统,庞统转手就把刘封给卖了,都说左将军如何英明神武,居然宠幸这等奸佞小人,可见人言未必可信也。

一想到刘封也可能是虚名,不但申耽、申仪兄弟俩硬了起来,就连鸽派的李贤也变得自信了不少。

“主公,既然庞士元夸下海口,那就不妨让他试试。”

李贤斟酌了片刻道:“上庸山地险峻,道路崎岖,大军想要通行可不是一件易事。况且左将军才至襄阳不过月余,即便庞统办事不力,那等谈判彻底破裂,再调兵也来得及啊。”

听完李贤的话后,申耽频频点头,觉得对方所言不错,况且自家弟弟也是同一态度,他就更加放心了。

“好吧,那就暂缓调兵。”

申耽也知道此时从周围抽调兵力会损失许多利益,他本心也不想抽调。只是先前担心和刘封撕破脸了之后,会招来刘封军的攻击,不得不抽调兵力自保。如今既然能够和谈成功,那他自然不想再白白损耗自家利益了。

“不过也不能任由庞士元自说。”

申耽心头还是有些警惕心的,叮嘱申仪道:“你要多加催促,多做试探,免得上了庞家的恶当。”

申仪赶忙恭敬应是。

申耽、申仪兄弟俩却是不知道,庞统这一说自然是缓兵之计。

他还担心引起申家兄弟俩的警惕和怀疑,故意在申仪面前表演了一番欲拒还迎。

可庞统却没想到,申仪居然没能和申耽汇报,险些坏了他的好事。

其实此时庞统的奏报早已经送到了刘封跟前,而且其在奏报中写的相当清楚,申家不能留。

申耽、申仪兄弟俩不但贪婪无度,而且鼠目寸光,申家上下更是把持上庸权柄而不肯交还。

刘封拿出如此厚利,对方依然不可让步,还想着做一些表面功夫来换得刘封的好处,简直是痴人说梦。

因此,庞统在奏报中直接建言刘封动兵,并且将他所打探到的上庸虚实尽数汇报给了刘封。

得知上庸城内仅仅只有四五千兵马驻防后,刘封大为惊叹。

联想到原时空中孟获为司马懿所破时,也是徒有上万大军,却老巢空虚。

可见分兵驻守是上庸地方地形所限,单单一个上庸城没法养活太多的士卒,只能分布于地方就食,战时再行征召聚集。

既然敌情已经知晓,以刘封的胆略,如何不敢COS一次洛水誓神?

刘封当即以左将军的名义,修书一封,送予申耽、申仪兄弟俩。

在信中,刘封对申家兄弟稳定上庸,安抚百姓的功绩大加赞叹,同时表态可以接受庞统的建言,只要申耽、申仪愿意交出钖城、房陵,让庞家接手,刘封可以表奏申耽为上庸太守。

申家兄弟接到书信时可谓是惊喜莫名,心头仅存的戒备也一下子放松了下来。

只是他们并不知道,伴随着这封赞誉申家兄弟的书信一起出发的还有精锐的刘封军士卒,此时已经进入了武夷山,距离房龄也不过两天的路程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