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其他 > 我父刘玄德 > 第536章 仲谋之见

我父刘玄德 第536章 仲谋之见

簡繁轉換
作者:网文老大爷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5-25 01:31:41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第536章仲谋之见(第1/2页)

士族豪强一旦后继无力,遭受重挫,就可能真垮了,再没有翻身的机会,可有地有民有兵的门阀,哪怕被打断了脊梁骨,一样有卷土重来的机会。

门阀的过程其实也是一种演变,但归根到底离不开一个兵字。

早期的门阀,其实是不完整的门阀,是依托于西晋这个母体的。

因此,这个时候的门阀,从表面看看起来,你有兵有地有民也没用,只能当个最底层的小门阀,大门阀几乎全在中央。

可实际上,之所以会有这样的情况出现,不是兵、地、民不重要,而是西晋作为一个大一统的王朝,你地方上那点百姓,田产和部曲,能和西晋二十万中央军相提并论吗?

这可是开国的二十万中央军,真正南征北战的精锐。

要不是八王之乱把这二十万中央军给糟蹋完了,刘渊可不敢跳出来反晋复汉的。

可现在徐庶居然还釜底抽薪,直接想要充公豪强的土地分给豪强的部曲,虽然这个时代的士族豪强们还远远没有进化到日后的门阀地步,但本能的对徐庶这个方法感到畏惧、反感和不快。

因此不管徐庶的本意是什么,他提出的这个计策最能斩断士族豪强和部曲之间的联系。

田产分给自己昔日的部曲了,这些部曲哪怕只是为了保护自己的田产,也会对旧日的“恩主”赶尽杀绝吧?

陆绩等人脸色刷的就变了,虽然他们都算是士族豪强里的温和派,但那也是根正苗红的士族豪强子弟。

因此,哪怕他们从心底里没有染指兵权,成为门阀的想法,但也会很清晰的感受到徐庶的计策对士族豪强的危害。

“主公,元直此计,治标不治本,不但与国法不合,更如元直所言,恐与主公清誉有污,还望主公三思。”

第一个开口的是陆绩,其人年纪虽小,性却刚直。

世界上许多事情就是这么有趣,虽然陆公纪第一个跳出来反对,可刘封却知道他是在座诸人之中最没有私心的那个。

别看陆家是真正的士族豪强,可到了陆绩这里的时候的的确确是没落了。

穷困肯定算不上,但家资产十不存一是板上钉钉的事情,因为族人都把宝换到陆逊那一脉去了。

而且颇为有趣的是,东吴晚期不算,那时候的江东大族早烂透了,政治上被孙家和权臣反复打压杀戮,可不就只剩下吃喝玩乐吗?

但在二宫之争前,江东大族普遍还是想要有所作为的,人才辈出,是真真切切的德、行并举,能力出众,要不然也不至于让孙权感受到空前的威胁,担心自己儿子会被这些人给架空了。

只可惜孙登早死,逼的孙权只能用自己另外两个亲生儿子钓鱼执法,将江东士族尽数坑杀。

别看孙权那么多个儿子,真正最受他宠爱的,唯有孙登一人。

在东吴政权中前期里面,各大士族豪强都还有些底线,陆家在这些士族豪强中也算是对平民最友好的一档,陆逊、陆抗父子俩一直都是谦虚谨慎的性格,生活也不奢侈,尤其是陆抗,更是到了节俭的地步。

且陆家直接掌兵,想要士卒用命,就要对士卒和士卒家眷好,士卒又不是孤身一人,连带着各个都有殷勤好友,这一延伸开来,一万人的部曲能给你牵连出十几万人的泽被。

陆绩本人也是,被孙权发配交州之后,在交州地方廉洁勤政,体谅民艰,大兴水利,改善民生,德行能力都属上乘,被陈寿评价为“以瑚琏之器,而作守南越,不亦贼夫人欤!”

反倒是一旁的顾邵等人,私心却要比陆绩多上一点,而且性格也远不如陆绩那么刚强直硬,虽然心中反对之见更为强烈,却都还在斟酌该如何劝谏刘封,而都没有来得及开口。

顾邵等人没有说话,可张温却坐不住了。

作为和陆绩齐名的东吴四喷,一起被孙权制裁的“讽议举正”之才,张温虽然言语不似陆绩那般生硬,但敢说话却是一点都不输给陆绩。

“主公,公绩之言,实乃正言,温亦赞同。”

张温倒是和陆绩有些类似,主要还是站在刘封的立场上着想:“如今朝廷日渐衰退,大司马公然蔑视朝廷,大将军孩视天子,天下有识之士,无不切齿痛恨。唯主公父子高举汉室大旗,振奋人心,万不可因小利而失人心啊。”

张温的话本质是和陆逊一样的,只是把利益说的更加清楚仔细,想要劝阻刘封。

刘封闻言,既不同意,也不反对,而是做了一个稍安勿躁的手势,随即询问起顾邵、陈泰等人的意见:“诸君又有什么看法?我已有先言,可但说无妨,即便说错,难道我还会以言罪人不成?”

这话一出,原本还坐得住的顾邵、钟毓等人屁股开始发热了。

原本他们其实是不太想发表意见的,这事太过敏感,而且很容易吃力不讨好。

因为在明面上来看,他们劝阻刘封是为了刘封和左将军整个集团好。

可刘封有多精明,他们不知道,他们家的老爹们还能不清楚?

况且人的影,树的皮,刘封能以少年之姿,在这短短五六年时间里,一手创建出如斯之大的基业,又怎么会是简单的人物?

在顾邵、钟毓等人看来,刘封恐怕早就已经看穿了里面的利害关系。

眼下要听他们的意见,不如说是想要确认他们的态度罢了。

“此事虽有碍国法,但情可以原。况左将军有持节之权,可便宜行事。”

剩下的一众人等里,陈泰相对要偏向于徐庶一些,毕竟他家发迹不过才刚刚三代,且在军略上毫无建树,所长仅为理政治学。

且陈家极其谨慎,到了夸张的地步,简直和司马家截然相反。

司马家是明谨实狂,在表面规则下玩的飞起,各种联姻顶级门阀,司马师的三任正室先是夏侯家的姑娘,后是羊家的姑娘,这可都是曹魏顶级名门。

中间个媳妇最次,但也是曹丕四大宠臣吴质的女儿,曹丕活着活着的时候,这位虽然不是顶级豪门,却享受着比顶级豪门还高的待遇。他可是敢在宴会上直接戏弄羞辱曹真,让曹真气的拔刀相向,却最终奈何不了对方分毫的牛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536章仲谋之见(第2/2页)

吴质最厉害的一点是,在曹丕和曹植争夺世子的过程中,他居然能同时得到曹丕和曹植的喜爱,这简直比两头下注还要夸张。

当然,这人的人品道德极其败坏,而且太过阿谀谄媚,行事又小人。曹丕继位之后,他就彻底抛弃了曹植,然后在曹丕身边讲述曹植的坏话。

等到曹丕死了,他又毫无廉耻马上掉头跪舔起了司马懿,可不论他人品有多败坏,但他的的确确是曹丕时代的顶级权贵,儿子也在西晋当到了三公,是彻头彻尾的士族门阀派骨干。

司马昭的正室也一样,是东海王氏,当时曹魏豪门领袖,三公王朗的孙女。

庶长子司马伷,娶了诸葛诞之女诸葛氏,这又是一个曹魏的顶级名门。

两个闺女,一个嫁给了荀彧的孙子,一个嫁给了杜畿之孙,京兆杜氏的继承人,未来第一个文武庙双优的大牛杜预。

曹睿对司马懿起疑心可不仅仅是刻薄寡恩,事实上曹睿要真刻薄寡恩,就凭这些联姻,把司马懿给弄死都是正常结果。

与其相对的是,陈家除了陈群为荀彧看重,娶了荀彧的女儿外,再没有和豪门联姻的记录,也正是如此,陈群久任三公,儿子陈泰都当到左仆射了,身死族消,后世子孙别说门阀了,连家学都没有传递下去。

本质上来说,陈群大搞九品中正制,不但不像网上谣传那样是为了讨好士族豪门,其实反而是为了帮助曹魏政权集权中央。

陈家本身就是最另类的顶级豪门,而且也和顶级豪门玩不到一起。

曹睿就是个典型的聪明人,别看他捧着司马懿,可实际上最倚重的反而是陈群。

陈群在三公的位置上一直呆到去世,荣宠之极,晚年甚至还能劝阻好大喜功的曹睿兴修宫殿,可见何其得宠。

反倒是都快被吹成曹睿干爹的司马懿,被曹睿各种使阴招,下绊子,离间羽翼,几乎无力挣扎。

要不是司马懿命太好,曹睿短命暴毙,死前又被近侍背叛,他还真未必能活到和曹爽勾心斗角。

陈泰的性格秉承父祖,虽然更为刚强一些,但也强的有限,本质还是属于有梦想,知疾苦,能共情底层百姓的性格。

陈泰的力挺,引来了徐庶的感激目光,这可是至今为止唯一一个支持他的声音。

刘封点了点头,目光转到了钟毓、顾邵、孙权三人的身上。

这三位可是老牌子的士族豪强了,即便算不得士族的孙家,那也是富春当地的百年豪强,对田地的饥渴程度更在士族之上。

刘封这一注视,登时给钟毓、顾邵、孙权三人带来了巨大的压力。这种压力即便是已经出仕了的顾邵、孙权也有些承受不住。

三人难就难在真不知道该怎么回答。

要说自己真心支持徐庶,那简直是把刘封当傻子。

要说自己反对,可没有好的理由,也根本说不过去。

想闭嘴,刘封又不让。

想开口,可为时已晚,要是早点说,像陆绩、张温那样,也能对付过去。

可现在再想鹦鹉学舌,那恐怕刘封未必肯放过他们。

就在几人头疼不已的时候,孙权突然眼前一亮,有了主意。

“主公,元直、公绩皆是良言。”

刘封的目光落到了孙权身上,这厮其实能力极强,堪称文武全才。

虽然军事上被人连番打爆,在他身上各种刷战绩,可看看他的对手都是谁?

曹魏唯二的武庙,五子良将军功第一,能让关羽生出爱才之心,白马英姿与子龙相提并论的三国T0级将领张辽。

也就是孙权实在太过倒霉,遇到的都是强过他的对手,再加上合肥的地理优势,否则孙十万也有机会可以是个褒义词的。

对于孙权的开口,刘封很有兴趣的看了过来,等着对方继续说下去。

果然,孙权还有下文。

“权思索再三,生出些许想法,或可采元直、公绩所言之长,汇于一计。”

孙权悄悄瞥见刘封的反应如常,心中稍稍松了口气,赶忙将后续想法图盘而出:“主公或可依江东之例,约定价格后将上庸之地分于申家部曲,然后以田产所贡每年偿还。如此一来,既不违国法,又为国添财,还能解决上庸地方的困局,可谓一举多得。”

刘封不置与否,继续看向钟毓和顾邵。

两人毫不犹豫,异口同声的支持道:“仲谋之策,可谓妙计,臣下附议。”

“元直、公绩,你们对仲谋所言,有何看法?”

徐庶心中暗喜,孙权虽然改了他的建言,便分发为赎买,但归根到底还是建立在他的意见之上的,而且土地也分配到百姓的手中,以刘封的英明,不难看出其中关窍,所以他是一点都不担心自己的功劳会被孙权夺走。

因此,徐庶当即拜服道:“仲谋之策,确是剔糟存精。”

陆绩则是个直肠子,对事不对人,孙权的策略的确要比徐庶强,他也点头认同道:“仲谋之策,绩不如也。”

刘封这才缓缓点头,露出了一个笑容,赞许了孙权一句:“元直过切,公绩过迂,仲谋此言,倒是弃两弊而得两全,确实不失为上策。”

孙权耐住心中的大喜,尽力维持一个郑重的神情,态度谦逊的回道:“主公谬赞,臣下愧不敢当。”

“好,既然诸君一致认同,那此事就如此定下了。”

刘封当即决断道:“此事就让庞士元去办,事成之后,一并计功。”

陆绩、陈泰、钟毓、顾邵、张温、孙权、徐庶等人齐齐应是,写好诏令之后,刘封当即签字画押。

随后,七人依次退出,只留下刘封一个人在堂上,脸上露出一丝难以捉摸的笑意。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