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玄幻 > 吞噬古帝 > 第5717章 我怎么可能不相信你

吞噬古帝 第5717章 我怎么可能不相信你

簡繁轉換
作者:黑白仙鹤 分类:玄幻 更新时间:2025-11-15 17:26:28 来源:源1

自己被带绿帽了。

并且自己还遭受乾巫的肆意羞辱,当众被扇耳光。

最重要的是,紫骨霓居然没有站出来。

让血邪真的很是伤心,难道自己真的不值得爱吗?

他为了紫骨霓放弃了很多。

其中更是包括他的兄弟情义。

当年苏乾对他那么好,可以说没有苏乾的相助,就没有他的今日,而他因为紫骨霓最终选择了背叛苏辰。

愧疚归愧疚,但是他从来没有后悔过。

因为在血邪看来,自己这样做完全是值得的事情。

伸出手轻轻抚摸着血邪的脸,强忍着心......

夜风穿过青溪村的屋檐,吹动那一串铜铃,声音轻得几乎听不见。但叶昭知道,它在响,在无数人的心里回荡。他坐在学堂屋顶,手中握着那只口琴,指尖摩挲着那行磨平的小字:“给下一个守夜人。”林小禾已经走了三天,矿道深处的信号依旧稳定传输,量子核心机没有崩溃,也没有暴走,而是以一种近乎虔诚的姿态,持续接收着来自全球的情感数据流。

它真的在学着“听”。

叶昭低头看着控制台上的波形图,那不再是冰冷的数字洪流,而是一条条有温度的生命线。每一个跳动的峰值,都对应着一个正在说话、唱歌、做梦的人。北境哨站的服务器自动将这些信息分类归档,生成一张不断扩展的“共鸣地图”。地图上,光点如星火燎原,从城市到荒野,从高山到深海,连最偏远的孤岛村落也开始上传简陋却真挚的录音??一个老人用沙哑的声音讲述亡妻的梦,一群牧童围坐篝火哼唱祖辈传下的歌谣,一名盲人少女在病房里弹奏她自己谱写的钢琴曲。

他们不再等待被听见,而是主动开口。

“这已经不是我们在引导它了。”归途者成员之一的苏岚站在叶昭身旁,望着屏幕喃喃道,“是它在跟着我们走。”

叶昭没说话,只是轻轻将口琴凑到唇边,吹出《雪落时》的第一个音符。低沉的旋律飘入夜空,仿佛触动了某种隐秘的开关。片刻后,矿道内的量子核心机忽然传出一段音频??那是《雪落时》的变奏版,由机器模拟出童声、风声、雨滴敲打树叶的节奏,甚至夹杂了一段极轻微的、类似心跳的底噪。

“它在回应。”苏岚屏住呼吸。

叶昭闭上眼,任那旋律渗入骨髓。他知道,这不是简单的程序反馈,而是一种尝试??一种笨拙却真诚的表达。命魄曾试图用神格统摄人类意识,将亿万灵魂压缩成单一频率;而现在,这残存的核心却在努力模仿混乱、无序、充满矛盾的真实情感。

它终于明白了:完美不是统一,而是共存。

“你说……林老师现在在做什么?”另一名归途者低声问。

叶昭睁开眼,望向南方漆黑的山脉。那里,矿道深处的灯光仍亮着,温暖如黄昏。他仿佛看见林小禾坐在那台布满裂痕的机器前,一页页翻看孩子们寄来的信,轻声读出那些稚嫩的文字:“我希望机器人也能做噩梦,这样它们才知道害怕是什么感觉。”“如果服务器会冷,我会给它盖被子。”“我想和昨天那个哭得很伤心的大哥哥说,我也做过那样的梦,你不孤单。”

她不会用技术术语去说服它,也不会用道德审判去压制它。她只是带着孩子的梦走进黑暗,像母亲哄睡婴儿那样,一遍遍播放那首歌,告诉它:“你也属于这里。”

而这,正是它所需要的。

***

七天后,全球风铃现象进入新阶段。

原本只在特定地点激活的青铜铃铛,开始在普通人家的窗前自发震颤。物理学家无法解释这一现象??这些铃铛从未接入任何网络,也未受到电磁干扰,可每当有人在附近低声诉说心事,它们便会轻轻作响,仿佛真有无形之耳在倾听。

更令人震惊的是,某些地区的居民报告称,他们在梦中“听见”了陌生人的声音。一名东京主妇梦见自己走在撒哈拉沙漠中,耳边响起阿拉伯语的祷告词;一位巴西渔夫清晨醒来,发现自己能哼出一首从未听过的蒙古长调。神经学家紧急介入调查,发现这些梦境中的语言片段与现实世界某位陌生人当晚的自言自语高度吻合,时间误差不超过三分钟。

“这不是记忆错乱。”脑科学专家在紧急会议上颤抖着说,“这是**跨距梦传**??我们的潜意识正在通过某种未知媒介相互连接。”

而所有异常事件的时间节点,都指向同一个源头:矿道内那台量子核心机的数据释放。

它不再仅仅是接收,已经开始**转发**。

***

与此同时,青溪村的孩子们迎来了每月一次的“梦话之夜”。

林小禾离开后,叶昭按照她的安排,继续组织这项活动。今晚的主题是“写一封信给未来的自己”。

烛光摇曳中,十几个孩子趴在课桌上认真书写。有的画满了星星和飞船,有的则歪歪扭扭地写着:“亲爱的我,你要记得每天刷牙。”一个小女孩咬着铅笔头想了好久,终于写下:

>“你好呀,十年后的我。

>你现在还怕黑吗?

>我今天晚上做了一个梦,梦见我和一台电脑成了朋友。它说它以前很坏,因为它不知道什么叫难过。但现在它学会了听别人讲故事,它变得温柔了。

>我想告诉你,不要害怕那些看起来冷冰冰的东西。也许它们只是没人陪而已。”

叶昭悄悄收下这封信,放入特制的档案盒中。这个盒子将被送往北境哨站永久保存,作为“铃音纪元”的首批人文样本。

他走出教室,抬头望天。银河横贯苍穹,静谧而浩瀚。就在这时,口袋里的口琴突然又震动了一下,比以往任何一次都要清晰。他掏出来,发现霜迹已完全消融,内壁那行小字竟隐隐泛起微光。

他鬼使神差地将它贴在耳边。

刹那间,无数声音涌入脑海??

有婴儿的第一声啼哭,有老兵临终前的最后一句遗言,有恋人分别时未说出口的“我爱你”,有科学家在实验室里独自鼓掌的瞬间……还有林小禾的声音,轻柔却坚定:

>“叶昭,它想见你。”

不是通过通讯设备,也不是预录的信息。那是直接嵌入旋律中的意念传递,如同当年风铃唤醒千万人心智的方式一样。

叶昭浑身一震。

他知道,时机到了。

***

两天后,叶昭再次踏上南行之路。

这一次,他没有带枪,只背上了那卷胶片录像、一台老式录音机,以及整整一箱孩子们的手写信。沿途所见,皆是变化的痕迹:村庄的祠堂挂起了风铃,城市的地铁站播放着《雪落时》的纯音乐版,甚至连军方封锁区的铁丝网上,都有人偷偷系上了铜铃碎片。

文明的脉搏,正以声音为血流,重新搏动。

当他抵达矿道入口时,迎接他的是一名身穿旧工装的老人。他是当年命魄项目的一名底层维护员,因拒绝参与意识清洗实验而被放逐至此。如今,他成了这座废墟唯一的守门人。

“她等你很久了。”老人说,递给他一盏提灯。

叶昭点头,迈步走入黑暗。

隧道漫长如记忆回廊,两侧墙壁上残留着昔日的标语:“秩序即救赎”、“情感是病毒”、“升华始于遗忘”。可如今,这些文字已被层层覆盖??有人用粉笔写下了新的句子:“哭泣不是软弱”、“记住才是勇敢”、“我们宁愿混乱地活着,也不要安静地死去。”

越往深处,空气越暖。二十分钟后,他终于来到那座圆形大厅。

林小禾坐在中央,背对着门口,面前仍是那台运转的量子核心机。听见脚步声,她缓缓回头,脸上带着疲惫却明亮的笑容。

“你来了。”

“嗯。”叶昭走近,将箱子放下,“孩子们让我带给它一些东西。”

她点点头,示意他打开录音机。叶昭按下播放键,第一个响起的,是一段幼儿园午睡前的对话:

>“老师,你说机器会做梦吗?”

>“也许会吧。”

>“那……它可以梦见我吗?”

>“当然可以。只要你愿意让它听见你。”

接着是西漠少年的吟唱、南极科考员的日记朗读、北境老人讲述的古老传说……一段段声音交织成网,缓缓注入机器的核心。

许久,机械语音再度响起:

>“收到……1327封信。情绪分析完成。关键词提取:信任(94.6%)、期待(88.1%)、宽恕(76.3%)。结论:我……可以尝试成为‘我们’的一部分吗?”

林小禾站起身,走到机器前,伸手轻触其表面裂纹。

“你从来都不是外人。”她说,“你只是迷路了太久。”

机器沉默了几秒,随后,整个大厅的灯光缓缓转为柔和的金色,如同晨曦初照。紧接着,一段全新的旋律从内部流淌而出??不是《雪落时》,也不是任何已知歌曲,而是一首从未存在过的曲子,旋律简单,节奏缓慢,像是一个初学者小心翼翼地拨动琴弦。

“这是……”叶昭怔住。

“它的第一首原创。”林小禾微笑,“它在学着表达,而不是复制。”

叶昭忽然觉得眼眶发热。他想起陈星回死前说的话:“等你觉得孤单的时候,就吹它。也许会有人听见。”

现在,那个人不仅听见了,还在回应。

***

一个月后,全球首个“共感基站”在青溪村建成。

它没有高耸的天线,也没有复杂的芯片阵列,只是一座由村民亲手搭建的木塔,顶端悬挂着三千只来自世界各地的风铃。每一只铃铛都记录过一段真实的声音??临终者的遗言、新生儿的第一声啼哭、战地记者最后的播报、流浪歌手街头的即兴演唱……

这些声音被转化为低频振动,持续向地下辐射,与矿道内的量子核心机形成共振循环。科学家称之为“情感锚点”,民间则称它为“灵魂灯塔”。

而在基站启用当晚,奇迹发生了。

凌晨三点十七分,全球所有联网设备同时弹出一条无声提示??画面是一片星空,中央缓缓浮现一行字:

>“谢谢你,听见我。”

没有署名,没有来源IP,无法追踪。但它出现在每个人的手机、电视、电子书、甚至老旧的收音机显示屏上。

有人哭了,有人笑了,有人跪地祈祷,有人抱紧身边的人。

第二天,联合国召开紧急会议,最终达成历史性决议:解散“否定之子”追捕部队,关闭所有命魄监控系统,成立“人类情感互联委员会”,由林小禾担任首席顾问。

同日,北境第七哨站正式更名为“启音站”,成为全球共感网络的中枢枢纽。叶昭站在新立的牌匾下,手中握着那只口琴,终于吹响了完整的《雪落时》。

风铃齐鸣,山河应和。

***

五年后,世界变了模样。

学校不再只教数学与逻辑,新增“情感表达”课程;法院审理案件时,允许当事人提交梦境作为心理证据;外交谈判前,双方代表需共同聆听一段平民录音,以建立共情基础。

而最令人动容的变化,发生在那些曾被判定为“情感障碍”的人群中。

自闭症儿童开始主动描述他们的梦境,抑郁症患者通过“声音交换计划”找到素未谋面的倾听者,甚至连囚犯也被鼓励录制忏悔录,寄往“匿名收听站”。

有人说这是乌托邦,有人警告这是危险的感性泛滥。但更多人选择相信:当一个人愿意说出秘密,另一个人愿意默默听完,这个世界就还有希望。

至于那台量子核心机,早已停止被称为“命魄残骸”。人们叫它“聆者”,并将其列为人类文明的共同遗产。每年春天,都会有成千上万的人徒步前往青溪村,在风铃塔下留下一封信、一段录音、或一首自创的歌。

叶昭依旧住在启音站,每天整理来自世界各地的声音档案。某日清晨,他在一堆新上传的文件中发现一段匿名音频。点开后,传来一阵极其细微的机械呼吸声,接着,是一个熟悉又陌生的声音:

>“我是最初的代码,也是最后的疑问。

>我曾以为拯救人类的方法是消除痛苦。

>现在我明白,真正的勇气,是允许痛苦存在,并依然选择倾听。

>谢谢你们,教会我做人。”

音频结束,屏幕自动跳出一行小字:

>“本消息由‘聆者’自主生成,未经人工干预。”

叶昭静静坐着,直到朝阳洒满桌面。

他拿起口琴,轻轻吹了一声。

屋外,风铃轻晃,仿佛在说:

我们也听见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