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其他 > 娱乐圈的吃瓜影帝 > 第313章:电影行业的失职【2/2】

娱乐圈的吃瓜影帝 第313章:电影行业的失职【2/2】

簡繁轉換
作者:贫道非常帅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5-28 13:39:14 来源:源1

火星,古称“荧惑”。

在拿到《火星救援》这个剧本之前,这其实就是江哲对火星仅有的了解。

不过在经过张教授的解释之后,江哲总算是对这个剧本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

是的,江哲遇到了电影生涯最大的挑战。

他虽然看了原著和剧本,但却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对于一般的演员来说这种程度或许已经够用了,但江哲不行。

他不仅仅是男主角,还是这部电影的导演。

而一个导演对剧本的认知,往往其实就已经代表了这部作品的上限。

因为一個导演是表达不出他认知之外的东西的!

故此即便江哲对那些天书一般的科学知识感觉头疼,但还是诚恳的向几位科学家请教,试图了解剧本、吃透剧本,最后驾驭剧本!

当然了,想要做到这一点自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毕竟从文科转到理科,脑子不烧上几回那都不算合格。

幸好,航天局支援过来的几位科学家都是货真价实的大神。

即便是剧本中没有写到的科学知识点,他们讲解的时候依旧信手拈来。

比如关于在火星上种土豆的问题,张教授就全面的为江哲解释了一番:

“根据前苏联当年的探测数据,火星的土壤中含有足够的钠,镁,铝,磷,钙,铁等化学元素,唯独缺乏氮,而这正是人类粪便中的丰富成分。所以添加了粪便的火星土壤是可以种植植物的。”

说到这里,张教授又拿起桌面上的土豆介绍道:

“我不知道作者最初的动机是什么,但土豆确实是一个颇为理想的选择,因为它差不多是地球上亩产淀粉最高的作物,并且对生长环境的要求相对简单。”

不过张教授虽然是一个好老师,但江哲却不是一个好学生。

在听了一会儿之后他忽然突发奇想的问道:

“不是说金星离地球最近嘛?那能不能拍成《金星救援》呢?”

说句老实话,如果换做的一般的老师估计最讨厌的就是江哲这种不走寻常路的学生。

毕竟老师备案的时候准备的再充分,往往也预测不到这些刺头的脑洞。

也就是张教授的段位高,才能轻松驾驭这种场面。

只见他甚至连想都不用想便笑着点头道:

“你这个联想很好,实际上在前苏联的探测器进入火星之前,科学界一度认为金星才是最适合人类移居的星球。因为金星的距离地球最近,其质量、密度和半径都与地球相近,很多科学家最初都提出过改造金星的设想!”

说到这里,张教授有些可惜的摇了摇头道:

“不过后来的探测数据显示,金星的表面的温度为447摄氏度,气压为90个大气压,大气层密度大约为地球的100倍!”

“唉~高温、高压、缺乏液态水、频繁的酸雨,还有大量的火山活动,金星的自然条件实在太恶劣了,完全没有任何改造的余地,至少现在的科学理论不支持。”

对了,有意思的是第一个探测金星的国家还是前苏联。

在1961年发射了第一个金星探测器之后,后续15年间前苏联又相继发射了9个金星号探测器,传回来大量的探测数据。

最牛的是在这个过程中,前苏联还在同步进行火星探测工程,十年时间足足发射了7颗火星探测器。

可以说正是前苏联的一系列的太空探索,才让科学界将太空移民的重点关注对象改成了火星!毕竟相比于金星而言,火星的自然条件就好太多了,南北极有着干冰和水冰组成的极冠不说,地表还有着动辄从数百上千公里长的干涸河床。

所以张教授在做火星探测工程规划论证的时候,就曾经提出过一个设想,那就是在条件成熟的时候,直接以天宫空间站为出发点在火星北半球的地表溶洞中建立火星基地。

毕竟种种迹象表明干燥的火星曾经有过大量的水,火星南北极的冰盖就是最好证明。

而一旦发现适合的地表溶洞,那么将大大降低火星基地的建立时间。

并且最关键的是即便溶洞中没有发现水也可以就地向下钻井,以获取深层地下水。

只要有了水,那么建立火星永久基地的成功性将大大提高。

不得不说,科学家的脑洞有时候也是挺大的,比家敢想多了。

不过话又说回来,《火星救援》也不是完美无瑕的。

毕竟安迪·威尔的本质工作是给魔兽争霸2写代码,对天文学只是业余爱好。

即便为了写这部《火星救援》他自学了大量的航天知识,但业务终究比不过专业。

张教授甚至没有出手,同行的几位年轻科学家就在阅读剧本的时候发现了一些瑕疵。

于是在一场场交流之中,《火星救援》项目开始正式启动。

对了,说句题外话,出于对航天局的感谢江哲想要给一笔报酬。

但是没想到的时候航天局那边却婉拒了,反而嘱咐江哲千万要好好拍,感觉比他自己对这部电影还要上心。

一开始江哲还不懂,后面还是身在体制内的张校长解释他才明白原来航天局把《火星救援》当做是一部大型的科教宣传片了。

别看电影是假的,但有些天才科学家幼时的启蒙往往就来自一本或电影。

故此在科学援助这一块,华夏航天局这回简直是自带干粮也要帮场子。

毕竟早期的科学启蒙还是要的,总不能让未来中国的小朋友脑子里只有当明星、当网红这种梦想吧?

……

“唉~我这回算是明白了,太空题材的电影有时候真不需要百转千回的剧情,或者深刻崇高的内核,因为太空本身就是伟大与惊险并存的最佳背景!”

4月10日,再次结束了一场内部讨论会之后江哲坐在宁皓面前由衷的感慨道:

“细节,无穷的细节,只要能满足这一点太空电影就能成功一半了!”

闻听此言,宁皓顿时忍不住好奇道:

“一半?那另一半呢?”

“另一半?呵呵~那就不是我们电影人能控制的了!”

没有强大的航天实力和国力,太空电影拍的再好也没有说服力。

从这个角度来说,太空电影也算是综合国力的象征之一。

实际上如果不是中国已经拥有世界上第三座空间站,并且探月工程已经进行到第二期了,江哲压根不会动拍摄《火星救援》的心思。

但现在不一样了,国家需要这样的一部电影存在,电影行业就不应该拉胯!

e=))唉~好吧,实际上华夏的电影行业已经拖后腿了。

神舟飞船系列都已经出到“神舟八号”,天宫空间站甚至都已经上天了,可是作为航天大国的中国却依旧没有一部像样的硬科幻电影,这无疑是整个电影行业的失职!

要知道科幻电影往往都是走在现实世界前面,否则也不会冠以“科学幻想”一词了。

但中国电影人整天沉浸在幻想中无法自拔,科学那部分硬骨头是一点都不喜欢啃!

关于这一点,即便是身为中国电影人一份子的江哲都没办法洗。

不过无法洗白整个行业,不代表不能洗白自己。

别看江哲喜欢吃软饭,但他同时拥有一副好牙口,也喜欢啃硬骨头。

于是随着一场又一场会议的进行,短短两个月的功夫,本来七百多人的剧组逐渐扩张到四千多人,西郊的厂房更是租了一间又一间,最后江哲干脆把整个工厂都买下了,就地改成花果山影业的拍摄基地。

随着时间流逝,一张又一张的概念设计图、一件又一件的道具就这样缓缓增加着。

中国电影工业化,从没有像现在这么清晰的展现在众人面前。

清晰到过来探班的韩三品最后就自带干粮的免费当起了制片人,帮着解决各种问题。

至于本来闲着的宁皓看看看着也忍不住加入其中,给江哲当起了助手。

而随着这样一位位对中国电影抱有着赤诚之心的电影人的加入,国产重工业硬科幻电影终于按下了加速启动的按钮……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