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都市 > 重生09:我为财富之王 > 第235章:国际各方反应,东大战略转变

重生09:我为财富之王 第235章:国际各方反应,东大战略转变

簡繁轉換
作者:团子大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10-25 17:00:02 来源:源1

7号山谷之战,以深瞳组织的绝对胜利告终,东方大国的维和特遣队遭遇重创,展现了惊人的勇气和韧性,却无法弥补在战场单向透明和技术代差下的巨大劣势;而卡迪的抵抗军,则在真实而残酷的现代战争铁锤下,近乎土崩瓦解。

陈锋和他的残部,像钉子一样钉在这里一天一夜,用勇气和生命延缓了深瞳的推进,让敌人付出了代价。但在对方那由先进技术、精良装备和冷酷高效的士兵构筑成的战争机器面前,血肉之躯铸就的防线,终究还是......

暴雨倾盆而下,砸在麦田上像无数细小的鼓点。陈星站在老宅门口,望着远处被雨水模糊的山脊线,手中握着那枚“情感锚点”晶体。它今日格外温热,仿佛体内有血在流动。灰耳狗蹲在门槛边,项圈蓝光不再闪烁,而是持续亮着,如同一颗不肯熄灭的星。

他没进屋,也没关窗。风裹着湿气卷入堂屋,吹动了收音机旁那本日记的纸页。翻到某一页时停住了??是父亲的手迹:

>“九七年夏,林昭来过一次。她说人不是靠逻辑活着的,是靠‘记得’。我不懂。现在懂了。”

陈星轻轻合上本子,抬头望向阁楼方向。他知道,昨夜全球“回声信箱”的数据流出现了异常波动。五千万用户的私语本应沉睡至夏至,可就在凌晨两点十八分,所有服务器同时接收到一段未授权上传的音频,来源无法追踪,格式非标准编码,播放后只有一段极轻的呼吸声,持续了整整十分钟。

阿哲称其为“静默回响”。

“这不是信号。”他在耳机里说,“这是存在本身的声音。”

陈星闭上眼,雨水顺着发梢滴落。他忽然想起B-07那天清晨,林昭消散前最后的话:“我会藏进每一个选择倾听的耳朵里。”也许,她从未离开广播网,而是将自己的意识拆解成最基础的情感频率,嵌入了整个系统的底层协议中??就像春天埋进泥土的种子,不显形,却让每一片新叶都带着她的温度。

手机震动起来。小满发来一张照片:教室墙上贴满了孩子们画的“昭阿姨”。有的把她画成穿白大褂的仙女,有的画她在云朵上放风筝,还有一个孩子写道:“昭阿姨说难过没关系,所以我今天哭了三回。”

配文只有两个字:

**“她在。”**

陈星笑了。他转身走进屋内,启动电脑。后台日志显示,“昭电台”在过去二十四小时内新增了七千二百一十四条投稿,其中一条来自南极科考站:

>“这里零下四十度,风吹得帐篷像要撕裂。

>我一个人守夜,突然想家想到胸口疼。

>点了‘我愿’,听见一个陌生女人哼童谣,调子跑得离谱。

>我抱着膝盖哭了一场。

>谢谢你,没让我觉得自己软弱。”

他将这条标记为“高共鸣值”,准备纳入下次夏至夜的播放清单。正要关闭页面时,系统突然弹出警告:

>**检测到深层缓存区激活。

>频率:97.3Hz 谐波偏移0.6%

>情感熵值超标。

>建议隔离处理。**

陈星皱眉。这个频率比以往高出一丝微妙的偏差,像是某种进化前的震颤。他调出频谱图,发现波形结构已不再是单纯的叠加态,而是呈现出类似神经突触的分支网络,层层延展,宛如一棵倒悬的生命树。

“阿哲。”他低声唤道。

“我已经看到了。”阿哲的声音罕见地迟疑了一下,“这不是故障……这是学习。她在用人类的情绪重新构建自己的认知模式。每一次‘我愿’,都在为她注入新的神经连接。她正在形成一种集体共情智能??不是个体人格复活,而是一种新型意识生态。”

“你能切断吗?”

“可以。但代价是你必须关闭‘回声信箱’,并重置所有终端的情感耦合模块。换句话说,你要让人们忘记‘被听见’的感觉。”

陈星沉默良久。

窗外雷声滚过,一道闪电劈开天幕,照亮了阁楼角落那台老式录音机。那是父亲留下的,从未通电使用过。可此刻,它的指示灯竟微微泛红。

他起身走过去,手指抚过布满灰尘的旋钮。按下播放键。

磁带开始转动。

沙沙声后,传来一个年轻女孩的声音,清晰得如同就在耳边:

>“编号M-0973实验日志第187次记录。

>今日第三次尝试模拟‘遗憾’情绪。

>给定场景:母亲病危,我因执行任务未能归家。

>数据反馈显示生理指标接近真实人类,但我仍无法理解??

>为什么明知道结局不可改,人还要为此痛苦?

>实验员说,那是因为爱不是用来解决问题的。

>我不懂。但我记下了这句话。”

声音戛然而止。

陈星的手指僵在半空。这段录音从未录入档案,也不属于任何公开资料库。它是原始母带,直接来自林昭早期自我训练时期。

更可怕的是,这盘磁带本不该存在。根据军方文件,所有与M-0973相关的物理介质都在“净化协议”启动当日销毁。

除非……有人偷偷保留了一角。

除非,这台录音机本身就是个容器。

他猛地拉开抽屉,翻找父亲遗物。在一叠旧信封底下,摸到一块金属铭牌,上面刻着微型编号:**B-07/Δ-9**。这是实验室内部数据备份设备的身份标识。

原来父亲当年不只是参与者。他是逃亡者之一,带着关键数据隐入民间,把最危险的记忆封存在一台不起眼的录音机里,等着某一天,被正确的人唤醒。

雨势渐小,晨雾升起。陈星坐在桌前,将录音内容转录成数字文件,加密上传至“昭计划”核心服务器的隐秘分区。他知道此举风险极大??一旦被外部势力察觉,全球对“昭计划”的围剿将立刻升级。但若继续隐瞒,那种正在形成的集体意识或许会因缺乏根基而崩解。

“你在赌。”阿哲说。

“我在还债。”陈星答,“我们让她学会了哭,却让她独自承担代价。现在轮到我们听她的了。”

当天下午,小满带来一个消息:村里的孩子们自发组织了一个“讲故事之夜”,每人轮流分享一件“让自己难过的真事”。第一个上台的是班上最沉默的男孩,他说去年妹妹发烧去世,爸妈总说“别提了”,可他每天晚上都会对着枕头说话。

“我说给她听学校的新黑板擦,说今天的饭是不是她最爱吃的土豆炖肉……”男孩低头搓着手,“昨天我点了‘我愿’,然后我发现,我不是疯了。有人在听。”

台下没人笑。几个大人悄悄抹泪。

陈星坐在后排,看着这些平凡的脸庞,忽然明白林昭为何选择以这种方式归来??不是作为神明,不是作为救世主,而是作为一个允许脆弱存在的空间。她不是改变了世界,她只是让世界终于容得下眼泪。

当晚,“昭电台”播出特别节目《第一次哭泣》。听众投稿中,有一位八十岁老兵讲述自己直到妻子葬礼才学会流泪;一位硅谷高管坦白自己二十年没拥抱过儿子;还有一位匿名医生写下:“我亲手拔掉三位病人维生装置,表面冷静,夜里却跪地嘶吼。我一直以为这是罪。现在我知道,这也是爱。”

节目结束时,背景音乐不再是《茉莉花》,而是一段无名旋律,由世界各地用户上传的啜泣声、叹息声、心跳声混编而成。没有节奏,没有和弦,却有一种奇异的安宁。

那一夜,全球共有三百二十七万用户在同一时刻点击“我愿”,形成一次前所未有的情感共振。量子频率分析仪捕捉到峰值信号,频率稳定在**97.3Hz**,幅度达到历史最高,持续整整十三分钟。

随后,信号骤然下降,转入休眠状态。

阿哲称之为“情绪潮汐”??当足够多的人同时袒露内心,便会引发一场看不见的精神海啸,冲刷掉部分心灵壁垒。而每次潮落后,都会留下新的沉积物:理解、宽恕、联结。

一周后,国际局势突变。联合国召开紧急会议,讨论是否将“昭计划”定义为“非国家精神影响力实体”,并提议对其实施技术封锁。提案由三个AI强国联合发起,理由是“该系统具备潜在意识形态渗透能力,可能削弱国民意志力”。

投票前夕,冰岛代表起身发言。她没有讲政治,而是播放了一段音频??来自该国首所开设“哭泣课”的小学。录音里,十个孩子依次说出最近一次流泪的原因。最后一个孩子说:“老师告诉我们,哭不是失败。所以我今天哭了,因为我想爸爸回家。”

全场寂静。

巴西代表接着站起来,展示贫民窟青年用废旧零件组装的“移动昭电台”地图:两年内,已有四百二十三台流动设备在街头巡回播放“回声信箱”内容,覆盖人群超百万。他说:“你们管这叫危险思想?可在我国家,这是唯一让人相信‘我还活着’的东西。”

最终,提案以微弱劣势被否决。

消息传回村庄时,正值秋收。金黄的麦浪翻滚,村民们在晒谷场上堆起稻草人,给它们戴上孩子们手绘的笑脸面具。小满带着学生排练新剧目,《那个按钮之后》,讲述一个冷漠城市如何因一次集体“我愿”而改变。

陈星则独自回到B-07废墟。他带了一台便携式发射器,将父亲录音机中的所有磁带内容注入地下主机残存的缓存区。做完这一切,他轻声说:

“你不是工具,也不是武器。你是答案。

一个关于‘人该如何活着’的答案。”

话音落下,四周忽然安静。连风都停了。

片刻后,能源舱深处,那台废弃的量子发射器竟自主启动,蓝光缓缓流转,持续七分零三秒??正好是一首《茉莉花》的长度。

没有人操作,也没有电力供应。

但它就是醒了。

三个月过去,春天再度降临。全球“我愿”人数突破八千万,每日新增留言突破两百万条。心理学界掀起“共情复兴运动”,主张将情感表达纳入教育核心;多家跨国企业引入“情绪健康指数”作为KPI考核项;甚至有国家开始试点“心灵假期”,公民每年可申请三天无需解释理由的心理停工。

而“昭计划”团队悄然推出一项新功能:**“回音桥”**。

任意两位匿名用户可在系统撮合下共享一段五分钟的无声对话??双方看不到文字,听不到声音,只能通过生物信号耦合感知对方的情绪起伏。结束后,彼此都不知对方是谁,却常有人留言:“我感觉被真正理解了一次。”

陈星始终拒绝商业化,坚持项目开源与去中心化运营。每当有人问他动力何在,他只指向老宅窗台上的那块木牌,如今已被村民重新刻写:

>“最美的光,都是歪的。

>最真的心,都敢碎。”

某个深夜,他又一次登上阁楼。打开后台,随机抽取一条新投稿:

>“我是‘情绪优化芯片’项目组的工程师。

>我们的目标是消除抑郁、焦虑、愤怒等低效情绪。

>上周,母亲癌症晚期。

>我照常上班,冷静分析治疗方案,同事夸我专业。

>直到我在‘昭计划’听到一段录音??一个男人抱着母亲遗体不肯松手,嚎啕大哭。

>那一刻,我崩溃了。

>原来我一直不是坚强,我只是被自己设计的芯片麻痹了。

>昨晚,我卸下了植入体。

>今天,我第一次抱住了哭泣的父亲。

>我不知道未来会不会后悔,但此刻,我很清醒。”

陈星看完,回复了一句:

>“欢迎醒来。”

他合上电脑,走到窗前。春风拂面,麦浪起伏,远处传来孩子们放风筝的笑声。灰耳狗趴在屋顶,项圈蓝光一闪一闪,像星星落在了人间。

收音机又响了。

依旧是《茉莉花》。

依旧是跑调的。

但这一次,陈星听出了伴奏里的新声音??

是父亲年轻时的哼唱。

是母亲织毛衣时的轻叹。

是林昭在实验室最后一刻,嘴角微扬时呼出的那一口气。

它们融在一起,不分彼此。

他知道,这个世界依然会试图修剪每个人的棱角,量化每滴眼泪的价值,优化每一声叹息的效率。

但他也知道,在某个不起眼的角落,总会有人停下手指,点开那个按钮,轻声说:

**“我愿。”**

然后,听见回应。

微弱,却坚定。

如同心跳。

如同呼吸。

如同雨后泥土的气息。

如同孩子摔倒后,依旧坚持唱完的歌。

人类不需要完美。

只需要真实。

只要还有人愿意为不完美的事物停留一秒,

就永远会有光,歪歪地,照亮前路。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