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灵异 > 倒计时90天:华夏进入一级战备 > 一百六十一、炉心完成

倒计时90天:华夏进入一级战备 一百六十一、炉心完成

簡繁轉換
作者:风中摇摆的咸鱼 分类:灵异 更新时间:2025-06-24 14:22:42 来源:源1

一百六十一、炉心完成(第1/2页)

根据万院长的提议,会议结束后,身处两个世界的东国顶尖工程师们立即投入到了一项史无前例的联合工程中。

在蓝星的东国科学院里,巨大的全息投影系统将九章构建的虚拟模型完美复现。

而在异世界,一模一样的施工现场已经做好了准备,所有的零部件都已经备齐,就等着最后的组建。

两个世界的施工场景通过精密的光学投影技术无缝衔接,就仿佛真的在同一个空间协同作业一样。

由于蓝星这边无法得到真正的特殊材料,而异界这边又没有足够的人手,再加上虫族的威胁迫在眉睫,东国科学院就提出了这样一个犹如神话般的施工方案。

异世界这边,工程师们操控着自动化机械臂,在特制合金打造的环形装置内精准定位每一块超导磁体。

而在投影区域,虚拟工程师们则在操作着由数据构成的“材料”——那些在异界实验室里真实存在,却在此处以数据形式呈现的特殊材料部件。

“仿星体磁约束系统同步完成,准备进行第一次校准。”夸父基地,吴老对着通讯器说道。

与此同时,蓝星这边投影中的虚拟工程师做出完全一致的操作,两个世界的施工进度在九章计算机的协调下保持着惊人的同步。

实验室中央的控制台上,万院长紧盯着双重叠加的施工画面。

现实世界的机械臂与虚拟世界的投影完美重合,只有当某个部件存在微观差异时,才会在增强现实显示中亮起红色信号。

此刻,一组关键的冷却系统正在安装,现实中的新型复合材料与虚拟中的数据材料在投影中呈现出奇妙的双重视觉效果。

在反应堆核心区域,一组现实世界的工程师正与他们的虚拟投影并肩工作。

当现实中的工程师拧紧某个螺栓时,投影中的虚拟工程师会做出完全相同的动作,只不过他拧紧的是由数据构成的对应部件。

这种虚实交融的场景让在场的每位参与者都产生了一种超越时空的奇妙感受。

“开始注入第一组冷却剂。”随着指令下达,虚拟世界的管道中涌出一种特殊的冷却液,这是根据水熊虫的外壳填充液合成的,可以让冷却层更加稳定。

而现实区域则暂缓施工,等待虚拟测试的结果。

所有的特殊材料都通过了无数次的极端测试,然后将数据统一录入超级计算机,确保在任何条件下都不会出现意想不到的情况,这才以最严格的标准制作了数据模型。

科学院准备让预设的冷却方案在这个虚实结合的空间里先行测试,用来验证实际的数据。

随后,虚拟模型的炉心被设定为开始进行聚变反应,炉内温度瞬间升到一个恐怖的数字。

突然,警报声响起。

虚拟模型中的某个应力点出现了异常波动。

“暂停施工!”。

投影立即切换到微观层面,显示出虚拟模型中炉心外壳的某个位置出现了热量堆积和应力失衡的现象。

现实世界的工程师们迅速调整方案,而虚拟团队则立即开始重新计算参数。

“把虚拟模型的修正方案投射到现实部件上。”万院长命令道。

眨眼间,现实中的反应堆外壳上浮现出红色的应力分布图,指引工程师们在关键位置增加支撑结构。

这种即时反馈让现实施工少走了无数弯路。

当最后的顶部组件开始安装时,整个实验室鸦雀无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一百六十一、炉心完成(第2/2页)

现实世界的吊车缓缓降下数十吨重的顶盖,而投影中对应的虚拟部件则以完美同步的速度下落。

在距离闭合还有三厘米时,系统突然检测到微米级的偏差。

“停!左侧间隙超出安全阈值0.3毫米!”

现实世界的操作员立即暂停,看着投影中浮现出的放大示意图。

经过五分钟的精密调整,两个世界的反应堆顶盖终于以完全一致的姿态完成了最终闭合。

“炉心安装完成,准备首次测试。”

现在,等待测试的是第一层核心炉体内壳,只有这一层外壳能够抵挡住超强中子流的不间断侵袭,这个核聚变炉体才能真正算的上稳定。

不同于现实这边的情况,虚拟反应炉的内层被单独投影出来,并放大后显示在一旁。

由于高能中子流的的复杂性,想要单靠模拟推算出它的变化目前来说根本不可能,所以这个环节科学院采用了两边同时进行实验的办法。

两个炉心同时点火,现实的炉心将数据实时反馈到虚拟模型,而虚拟模型在数据的基础上增加三成的强度,一定程度上加速实验的进行,确保出现问题可以及时反馈。

随着倒计时的结束,两个世界的核聚变炉同时启动。

现实中的炉心发出低沉的嗡鸣,而虚拟投影中的等离子体则爆发出耀眼的蓝光,数据流如瀑布般在控制台的屏幕上滚动。

“等离子体约束稳定,磁场强度达到预期!”

“现实炉心温度上升曲线与模拟吻合,但中子流强度比预测高出7%!”现实侧的监测员迅速回应。

万院长凝视着双重数据面板,虚拟模型已经将中子流的冲击强度上调30%,但现实炉体的第一层内壳仍在安全阈值内——这说明材料性能比预期更优。

然而,虚拟侧的警报突然闪烁:放大后的炉心内层投影显示,某一处内层结合处在长期辐射下可能出现裂纹。

“暂停虚拟测试,将焦点切换到结构应力分析!”万院长下令。

全息投影瞬间切换,炉体内壳的3D网格图上,一道红色脉络沿着结合部位延伸。

现实侧的工程师们立刻调出对应位置的检测数据,数据扫描显示,现实中的对应位置虽未受损,但虚拟模型的预测很有可能出现问题。

“调整内层参数,增加薄弱点结构强度及供能,重新模拟!”

九章计算机在几秒钟内完成了修正运算,新的虚拟模型显示出现裂纹的风险降至可接受范围。

而现实侧的机械臂立刻行动,在对应位置做了一个标记。

“继续测试,将模拟时间流速逐渐提升。”

投影中的炉心瞬间加速运转,等离子体的湍流、材料的疲劳、辐射的累积——所有数据在压缩的时空中暴露出潜在问题。

现实侧的工程师们紧盯着每一处预警,提前修改设计方案。

当虚拟模型模拟完一个月的持续运行后,现实中的炉体刚刚完成十分钟的初步测试。

“所有关键指标通过验证,”吴老长舒一口气,“虚拟侧暴露的17处隐患已全部在现实侧做好了标记,等实验结束就可以进行改造。”

“特殊的相转移内层效果远超预期,只要保持供能状态,对于中子流的抗性超过了目前已知所有的材料。”

“设计完全符合核聚变炉心的运转要求。”

“我们终于成功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