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仙侠武侠 > 我真没想当王爷啊 > 第396章 李家

我真没想当王爷啊 第396章 李家

簡繁轉換
作者:溜达的长刀 分类:仙侠武侠 更新时间:2025-10-15 16:48:05 来源:源1

第396章李家(第1/2页)

炮竹声中一岁除。

岁月长河从不为人的意志而停留,滚滚向前。

过了子时,这座庞大屹立着的帝国,便正式进入了承和二十一年。

大宁乾安城,今夜无宵禁。

就在新年的钟声敲响之际,整座京城都欢腾起来,爆竹声起,烟火漫天。

对于新一年的期待与喜悦,让大宁的百姓们短暂从爆发半年的战争阴影下脱离,尽情享受这个欢乐的日子。

今日,皇帝赐宴群臣,在大殿上,出现了一个群臣无比陌生的身影。

只有几位老大人认出了他,看着那人不再年轻的容貌,都是一阵唏嘘,感慨时光流逝。

那道身影,穿着蟒袍,高大而威武。

跟在皇帝身后,走在太子之前。

“是三殿下!”

今夜,有太祖时期致仕的老臣被请来入宴,共庆佳节。

老眼昏花的他拄着拐杖,高声喊道。

“老孟,你老糊涂啦,还他娘活在先帝一朝呢?

现在还能叫三殿下吗,这是祁王爷!”

“对,对,是祁王爷啊。”

“祁王爷,二十年了……”

殿内,一片哗然。

世人皆知,在历经半年之久的宁魏国战中,最为重要的转折点,便是祁王爷十万辽东铁骑入北蛮,五万精骑剑指云京城,火烧巫神山,奠定了此次国战胜利的基础。

祁王爷,何时回的京城?

“臣等,参见陛下——”

皇帝坐在御座前,抬手道:“众卿免礼。”

“谢陛下。”

众臣纷纷起身,入座。

太子坐在了皇帝下方的几案前。

坐在右侧的武将们,极为自觉地各自往后挪了挪,将右侧为首的位置,留给了方立下了不世之功的祁王爷。

祁王坦然入座。

整个过程中,他没有与任何臣子有过任何形式的交流,仿佛只是坐下吃个饭,仅此而已,冷漠坚硬如一块顽石。

皇帝目光扫过殿内的臣子们,脸上出现一抹笑意。

“今夜除夕,祁王回京,朕与诸臣工同饮,共庆大破北蛮之功!”

“饮胜!”

……

宴会散的很快。

皇帝知道下面那些臣子们一个个都急着回家,和家人们一起过年,早就不愿意陪他在这宫里继续耗着了。

对此,皇帝很是善解人意,大手一挥,让他们把没吃完的饭菜打包带走,回家吃去吧。

随后,皇帝、祁王,太子,三人向养心殿走去。

接下来,才是真正的家宴。

皇帝和祁王在前,李泽渊恭恭敬敬地走在最后,目不斜视。

按理说,他是君,祁王是臣,本该他走前面才是。

可又有谁在乎这个理呢?

皇帝不会在乎,祁王这个手握十万辽东大军的王爷不会在乎,就连李泽渊自己都不在乎。

若是自己此时指着祁王,直接道:王叔,你是臣子,你应该走我后面。

那皇帝都得怀疑自己读书读傻了,连夜诏老二入京,继承他的太子之位了。

想到这里,李泽渊一个没忍住,笑了出来。

皇帝和祁王侧头看了他一眼。

李泽渊连忙收敛表情,重新换上他那严肃模样。

“老三啊……”

“大哥。”

祁王应道。

“今夜……应当是你第一次见她吧,心中可曾紧张?”

皇帝问道。

祁王走在皇帝身旁,落后半个身位,道:

“倒也还好,三弟知晓大哥一直待她视如己出,知晓她过得很好,三弟心里很是安稳。”

李泽渊有些疑惑,不知父皇与祁王叔在说什么。

第一次见谁?

视如己出?

李泽渊发现,自己好像听到了一件不得了的事情。

他埋头向前走着,将两只耳朵高高竖起。

“嗯,这丫头如今年纪也大了,过了年就是二十一岁,早就到了招婿的年纪。

娘一直催着我,给她挑选着,看看有没有合适的年轻人。

老二那家伙也觉得他姐姐是大姑娘了,都把亲事问到了吴魏头上,就是那金吾卫中郎将,在定北关,你应当见过他。

那也确实是个很不错的年轻人,年纪轻轻,战功彪炳,又是个踏实的。

这天底下,优秀的年轻人其实当真不少,江山代有才人出。

只是,丫头好像没一个喜欢的。

雁儿也给她提过几次婚事的事情,可那丫头性子倔,与……她娘一样,就认死理。

我便想着……不嫁便不嫁了,咱们李家那么大的家业,还不够养活她一个小丫头不成?”

皇帝的声音很缓,自称也将朕改成了我,在亲兄弟面前,他似乎也不想活得那么累,如寻常田汉一样,唠着家常。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396章李家(第2/2页)

祁王静静地听着,嘴角也噙上了一抹笑意。

跟在后面的李泽渊……却仿佛如遭雷击。

啥?

丫头、二十一岁、尚未成婚?

锦、锦书妹子?

视如己出?

不是父皇和雁姨母生的?

一向沉稳冷静的太子殿下,在听到此事的时候,也没能控制好自己的情绪,罕见地有些失态。

锦书出生时,他还太小,不怎么记事,那时候也不懂怀孕什么的,从来没发现过什么蹊跷。

这二十年来,父皇与雁姨母也确确实实如亲生女儿般疼爱锦书妹子,根本发现不了什么端倪。

这……怎么就……

太子回过神来,抬起头,发现皇帝和祁王都在看自己。

“咳……”

太子清了清嗓子,整理了下表情,装作什么都没听到。

皇帝与祁王再次把目光收了回去。

李泽渊知道,这两人是在告诉自己,别往外乱说。

“这些年,丫头……劳大哥费心了。

这招婿之事,大哥与娘决定便是,堂堂一朝长公主,那么大了不嫁人,恐遭他人耻笑。”

祁王说罢,又接了句:

“她……当真没有心仪的年轻人?”

“呵呵。”

皇帝轻笑一声,道:

“此事,其实我也不是很确定。

可前年至东海巡游时,丫头也去了,回来的时候,带了一张古琴,至今还放在床头,据说是友人所赠。

上次,我问我那三子鹿儿,问这张琴的来历。

鹿儿与我说,此琴亦名为锦书,是春秋书院李志所赠。”

祁王冷哼一声,道:

“若那小子有意,这两年间,如何不能至京城来寻丫头,莫不是还抱着他那狗屁读书人的抱负,不愿作驸马,恐不能入仕?

小弟听说过那小子,被世人称为书院小祭酒,才学通天,欲要为天下学问再开一脉。

怎么,莫非那小子是准备将学问做好后,名声大噪,天下震动,到时候白衣入京,万人空巷,让大哥你来一次出城相迎?

到时候,他名利双收,再来个尚帝姬?

哼,想的到美,他怎么不上天成仙呢?

这都两年过去了,让我丫头在这里苦等,屁也没等来,这事怎么算?

大哥,此次回辽东,小弟准备走上一遭东海,看看到底怎么个事!”

皇帝含笑点头,玩笑道:

“莫要把书院给烧了。”

“小弟明白。”

祁王大手一挥,示意大哥不必操心。

李泽渊走在一旁,默默在心里为那个读书人祈祷着。

按老二的话说,便是……

“黄毛,醒醒,她爹拿着刀来砍你了!”

……

“不孝子李哲,给母后问安。”

养心殿内,祁王跪伏于太后身前,泪流满面。

此时此刻,康王一家,月满宫一家,东宫一家,祁王世子,小四李泽风,都在殿内。

当然,还有太傅和定北王妃杨曼。

但凡家宴,赵家从来不曾缺席。

大年三十,赵家就剩了一个老头子和一个儿媳妇,自是要在宫中和李家一起过年。

众人都面色复杂地看着这对母子。

李家的第三代们,都是第一次见着这位王叔。

锦书与明婉郡主站在一起,感慨地看着祁王:

“王叔二十年没回京了呢。”

明婉悄声应道:“是啊,也不知当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不过还好,一切都过去了。”

太后坐在软榻上,看着跪伏在自己身前的幼子,不由老泪纵横。

她的手微微颤动着,抚摸着祁王埋下的脑袋,手指在他的几绺白发间滑过。

“回来就好,回来就好。

一切都过去了,一切都很好……”

太后摸着儿子的脸颊,心中还是止不住的悲伤。

她已经二十年没有见过儿子了。

她其实很想问一句,这次回来,不走了吧。

可她还是没有说出口,因为她知道,得到的,必然是否定的答案。

他的仇,还没报完呢。

隐忍了二十年,烧了山,屠了教,踏了半壁江山,还不够!

他们兄弟几个,要的是国师的命,北蛮皇帝的命,要的是……天下一统。

自己的三儿子,从小心气就高,他怎么可能让这隐忍的二十年白费,让当年那个女子,白白死去?

太后缓缓闭上了眼睛,再睁开后,眼中已没了方才的心疼与不舍。

这位天下最为尊贵的女人,见惯了离别,也……早已习惯了离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