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都市 > 【清穿】之太子拿了黛玉剧本 > 第222章 青史为镜,人心如秤

【清穿】之太子拿了黛玉剧本 第222章 青史为镜,人心如秤

簡繁轉換
作者:迷茫期中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7-31 15:04:20 来源:源1

第222章青史为镜,人心如秤(第1/2页)

胤禛唇角微扬,冷峻的眉眼难得染上几分柔和。

然而这份静谧还未持续片刻,殿外便传来一阵杂乱的脚步声——

“二哥!我们回来啦!”

“慢点慢点!我的熏香要摔了!”

“九哥你踩我脚了!”

只见五阿哥胤祺抱着软枕,七阿哥胤祐捧着香炉,八阿哥胤禩拎着书箱,九阿哥胤禟和十阿哥胤则合力抬着个装满零嘴的藤编食盒,五个小阿哥风风火火地冲了进来,活像一群撒欢的小马驹。

胤礽扶额轻笑,转头对何玉柱道:“传膳吧。”

*

晚膳摆上来时,暖阁里热闹得像过年。

胤眼疾手快地抢了胤礽身边的位置,美滋滋地给二哥夹了块桂花糖藕:“二哥尝尝!我特意让膳房多浇了蜜汁!”

胤禛冷眼扫过去:“太医说了,二哥近日要少食甜腻。”

“偶尔一块不妨事。”胤礽笑着解围,在胤期待的目光中咬了一口。

胤禟见状,立刻献宝似的推过来一碟蟹粉小笼:“那二哥试试这个!我盯着膳房现包的,绝对新鲜!”

“还有我带的杏仁茶!”胤祺赶紧倒了一杯。

几个小阿哥争相投喂,胤礽面前的碗碟很快堆成了小山。

*

待用完膳,宫人们撤了席面,又备好热水供阿哥们洗漱。

胤礽沐浴完回到内殿时,看到的便是这样一幕——

胤祉和胤禛像两尊门神似的站在床榻三步外,而五个小阿哥已经在锦被里滚作一团。

胤祺和胤祐老老实实躺在最外侧,胤禩靠在床头看书,胤禟正往枕头底下藏话本子,胤则四仰八叉地霸占了正中央的位置。

见胤礽进来,小家伙们齐刷刷抬头,眼睛亮晶晶的。

胤更是“噌”地跳下床,光着脚丫就扑过来:“二哥快来!我给暖好被窝啦!”

胤礽被他拽着往床榻走,经过胤祉胤禛身边时,胤还故意冲他们吐了吐舌头,做了个鬼脸。

“没规矩。”胤禛冷声道。

胤祉则挑眉反击:“老十,你《孟子》背熟了?”

胤顿时蔫了半截,缩到胤礽身后。胤礽忍俊不禁,揉了揉他的脑袋:“行了,都躺好。”

转头又对胤祉胤禛道,“你们也早些歇息,外间的榻够宽敞。”

胤禛欲言又止,目光在胤霸占的床榻中央扫了扫,最终只低声道:“二哥别惯着他们蹬被子。”

“知道啦。”胤礽笑着应下,刚在床沿坐下,就被几个小阿哥团团围住。

胤祺递来安神香囊,胤祐塞了个暖手炉,胤禩甚至变戏法似的摸出把玉梳:“二哥,我帮您通通经络?”

胤禟见状,立刻从枕头底下掏出话本子:“那我给二哥念故事!”

“我来揉肩!”胤自告奋勇,可惜手法毫无章法,捏得胤礽直发笑。

被挤到一旁的胤祉酸溜溜地摇扇子:“啧,这群马屁精。”

胤禛则默默从行囊里取出个药香荷包,挂在床帐钩上:“安神的。”

*

烛光摇曳中,胤礽接过胤禩手中的玉梳,轻声道:“都躺下吧,二哥给你们讲个故事。”

“真的?”小阿哥们欢呼一声,立刻七手八脚地铺好枕头。

胤死死抱住胤礽的左臂:“我要挨着二哥睡!”

“明明该轮到我!”胤禟去扯他耳朵。

眼看又要闹起来,胤礽赶紧打圆场:“好好好,老五老七睡最里边,老八老九睡外侧,老十……”

他看了眼撅嘴的胤,笑道,“老十睡中间。”

安置好小的,胤礽又对外间道:“老三老四,要听故事就进来,站在那儿当门神呢?”

胤祉立刻蹿了进来,抢了床尾的位置。

胤禛犹豫片刻,默默在脚踏边坐下。

夜风拂过窗纱,胤礽清润的嗓音缓缓响起:“今日二哥给你们讲个《汉书》里的故事——霍去病十八岁率八百轻骑,深入大漠的故事。”

几个小阿哥立刻竖起耳朵,连打着哈欠的胤都强撑起眼皮。

“那年河西走廊秋草正黄,”胤礽指尖轻点床榻,仿佛在沙盘上排兵布阵,“霍去病带着八百精骑,不是走寻常官道,而是——”他故意顿了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222章青史为镜,人心如秤(第2/2页)

“我知道!”胤禟抢答,“从焉支山北麓绕过去!”

“不错。”胤礽赞许地点头,“但你们可知他为何要冒险走这条‘死亡之路’?”

见弟弟们摇头,他拿起案上的茶盏比作祁连山:“匈奴人以为汉军必走南麓水草丰美处,他却偏走北麓荒漠。这不是鲁莽,而是算准了匈奴主力都在南边设伏。”

胤禛眼睛一亮:“出其不意,攻其不备。”

“正是。”胤礽笑着将《汉书》翻到某一页,“但最妙的还在后头——他每破一部落,不贪财物,只做三件事。”

小阿哥们不自觉地往前凑了凑。

“第一,焚粮草。”胤礽竖起一根手指,“断其生计。”

“第二,收童子。”第二根手指竖起,“匈奴孩童自幼在马背上长大,他带回长安悉心教养,后来都成了汉军最好的斥候。”

“第三呢?”胤急不可耐地追问。

胤礽从枕边取出一枚铜钱,轻轻一弹:“他每战必带医官,缴获的药材全用来救治俘虏的伤兵。”

铜钱落在锦被上,“那些被救的匈奴人,后来成了汉军最忠实的向导。”

暖阁里静了一瞬,胤禩突然轻声道:“这是……攻心为上。”

“不错。”胤礽欣慰地点头,“所以霍去病二十出头就封狼居胥,不是全靠蛮勇。”

他环视弟弟们,“为将者当如是,为官者更当如此——既要雷霆手段,也要菩萨心肠。”

烛花“啪”地爆了个响,映得小阿哥们眼中晶亮。

胤祉若有所思地摇着扇子:“难怪皇阿玛总说‘马上得天下,不能马上治之’……”

“三弟说得对。”胤礽趁机翻开《资治通鉴》,“你们看贞观四年,唐太宗灭东突厥后——”

他娓娓道来,将史书上的干瘪记载化作鲜活故事:李世民如何将突厥贵族迁至长安,又如何在漠南设立都督府;

既用汉官治其民,又保留部落习俗。说到精彩处,连比带划,仿佛亲眼所见。

“……所以后来契苾何力、阿史那社尔这些突厥降将,反倒成了大唐最勇猛的忠臣。”

胤礽指尖在书页上轻轻一敲,“这便是《孟子》说的‘以德行仁者王’。”

胤挠挠头:“二哥,这比上书房师傅讲的有趣多了!”

“因为二哥会把死道理讲活呀。”胤禟托着腮,“上次讲《孙子兵法》,用棋局演示‘围魏救赵’,我到现在都记得。”

胤礽失笑,顺手揉了揉他的脑袋:“读书如观山,横看成岭侧成峰。太傅们教的是正道,二哥不过给你们另开一扇窗。”

他说着又抽出《史记》,翻到《货殖列传》:“再说个有意思的——你们可知春秋时范蠡为何能三散家财又三次巨富?”

小阿哥们摇头。

“因为他懂得‘旱则资舟,水则资车’。”

“就像现在若预见明年可能闹蝗灾,聪明的商人会——”

“囤粮食!”胤祺脱口而出。

“不止。”胤礽眨眨眼,“还会提前收购鸡鸭。你们想想为什么?”

胤祐突然拍手:“鸡鸭吃蝗虫!”

满屋子顿时恍然大悟。胤礽大笑:“所以治国如经商,要懂得……”

“审时度势!”几个声音异口同声。

夜渐深,故事从管仲的盐铁之策讲到诸葛亮的屯田制,小阿哥们越听越精神。

直到外间更鼓敲过三响,胤禛才强行打断:“二哥该歇息了。”

“再讲一个嘛!”胤耍赖地抱住胤礽的胳膊。

胤礽捏捏他的鼻子:“明日讲卫青‘迂回陇西’的故事,现在都躺好。”

待弟弟们乖乖钻进被窝,他轻声道:“今日所讲,望你们记住——青史如镜,照的不仅是兴衰成败,更是人心向背。”

月光洒在床前,将书卷上的鎏金标题映得闪闪发亮。胤禩突然小声问:“二哥,明日能接着讲《史记》吗?”

胤礽替他掖好被角,莞尔一笑:“只要你们把今日讲的《孟子》篇章背熟,二哥就带你们‘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胤禛与胤祉相视一笑。这样的夜课,怕是整个紫禁城独一份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