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军事 > 世子稳重点 > 第892章 自陈州始

世子稳重点 第892章 自陈州始

簡繁轉換
作者:贼眉鼠眼 分类:军事 更新时间:2025-10-16 04:45:12 来源:源1

第892章自陈州始

平心而论,华夏历代王朝里,大宋的中央皇权还算是比较集中的,尤其在兵权方面的把控,更是严苛到了极致。

大宋的官制本身就比其他朝代复杂,它最大的妙处在于,早在立国之初,朝廷便把中央和地方官员的权力拆分得稀碎。

其他朝代的官制是上下垂直结构,即从皇帝以下,宰相或内阁,接着到六部九卿,再到地方官府。

而大宋不一样,从宰相这个级别开始,便形成了分权结构,如政事堂,枢密院和三司,接下来才是六部,御史台。

至于地方上,除了知县知州知府这些地方首官外,还有各种司,各种使。

如转运使,提刑司,提举司等等。

总之就是,如果地方上的首官不服朝廷,一拍桌子说老子要造反,真正敢答应他的人可能只有手下的通判推官这些直属官吏。

但其他的转运使,提刑使,提举使等,立马会抄起刀把这个猪油蒙了心的首官刹了,最后把碎肉送上朝廷邀功。

大宋中央和地方官制,大概便是这麽个结构。

无论中央朝廷,还是地方官府,除了皇帝外,没有任何人的权力能够一手遮天,为所欲为,任何人环顾左右,朝廷总会安排了别的官员制约他的权力。

以前是如此,如今赵孝骞即位后,又将监察权独立出来,中央朝廷形成了「三府三司」的格局,权力划分方面更细致了,加诸在官员身上的桔也就更多了。

监察府初立,他们连办公的衙门都还在修建,这个新设立的部门对汴京的朝臣来说,是讳莫如深的存在。

但对地方官员来说,由于消息的滞后性,传达的误差性等等,地方官员对它的存在,真正打从心底里害怕的人并不多。

在大多数地方官员心里,所谓的「监察府」,它的职能其实跟御史台差不多,同样具有监察百官的权力,也同样泡在大宋官场这个臭水坛子里,迟早也会跟所有的大宋官署和官员一样,染得浑身漆黑。

以往御史台监察地方官员时,下面的人是如何应对的,如今监察府官员下来,照样如何应对。

只看他们张多大的口,要多少钱,自己要付出多大的代价,如此而已。

问题的关键是什麽?

是「平事」,是花钱消灾,自己过了这一关,继续坐在这个位子上,付出的金钱和利益,再从百姓身上加倍找补回来。

所以此刻的陈州官署内,一众官员有些人提心吊胆,有些人却不以为然。

熙熙攘攘,利来利往,捅了天大的篓子,给钱不就行了。

知州曾叔礼却有些担忧,他是陈州的地方首官,从汴京的后台靠山那里得到的消息,比别人多一些。

从汴京大佬送来的口信里,这个监察府恐怕不是那麽容易对付的,它与御史台不一样。

『无论如何,咱们先把帐目做平,让监察府挑不出半点错处,另外告诉下面的知县,乡绅宗族和商贾,最近嘴巴都给我闭紧点儿,下面若有百姓要冒头,打了杀了都无所谓,总之不能惊了监察府官员的驾。」

曾叔礼的声音很低沉,此刻的他心里隐隐有一种不祥的预感,右眼皮跳得厉害,心里沉甸甸的仿佛压着千斤巨石,半夜睡着了都喘不过气来。

在座的官员纷纷点头应了。

今日能聚在这个屋子里的官员,屁股底下都不乾净,当然,钱也没少挣。

这一次的危机,是所有人的危机,平日里不管如何勾心斗角,但今日大家必须齐心协力,共度难关,不然若还窝里斗,人家要端可就是端一窝了。

曾叔礼正要继续叮瞩几句,屋外突然听到有点敲门。

深夜的敲门声简直吓破胆,尤其是屋子里的人个个都干了亏心事,猝不及防的敲门声刚响了一下,屋里立马就有官员吓得尖叫起来。

曾叔礼也吓了一跳,但毕竟是陈州首官,再害怕也要顾及面子的,于是曾叔礼沉声问道:「何人?」

屋外有一名差役带着几许惊惶道:「禀知州大人,据下面的人禀报,监察府官员已入陈州境内,但他们并未来城池,而是转了个方向南下,朝辖下的商水县贡井村而去了。」

屋内众人悚然一惊,面色苍白地对视,然后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到曾叔礼身上。

曾叔礼眼皮猛跳个不停,心中那股不祥的预感越来越强烈了。

贵并村,距陈州城四十馀里,不远也不近,

但监察府官员的做法实在令人心惊胆战,

到了陈州却不见他们这些官员,反而无缘无故直奔贡井村,所为何故?

「贡井村?」曾叔礼茫然四顾,语气带着几分焦急:「商水知县是谁?最近地方上出了什麽事,还是有习民越级告状了?快说!」

没人回答,显然能回答他的人并不在这间屋子里。

曾叔礼终于无法维持他的镇定了,急得站了起来,猛地一脚:「都是废物!祸事要来了,尔等却一无所知,死了都不冤!」

说着曾叔礼也不顾此时是深夜,当即便打开了房门,急步朝官署正堂走去,一边走一边高声道:「来人,速速备马,去贡井村!」

陈州辖下商水县,一个名叫「贡井村」的村子里。

监察大夫韩忠彦双手负立,神情冷峻地看着眼前这座村庄的景象。

韩忠彦的身后,一左一右站着吕惠卿和李清臣。

监察府的三位大佬,今日竟齐聚在陈州辖下这片不起眼的村庄,委实神奇。

意识到此案的重要性,又被官家间接敲打斥责后,韩忠彦三人痛定思痛,决定亲自出京,来到陈州办理此案。

监察府设立以来的第一案,三人已拿出了更积极的态度。

三位大佬的身后,还密密麻麻站了一圈人,这些人都是皇城司属下,勾当公事甄庆赫然也在列。

算上甄庆的话,今日这个名叫贡井村的村庄外,已聚齐了四位大佬,个个都是能让朝堂晃三晃的大人物。

「监察府收到的一部分百姓越级呈来的诉状,其中就有不少贡井村的农户,状告本地知县,和陈州知州曾叔礼等一众官员。」甄庆语气缓慢地道。

韩忠彦等人出京后选择的第一站,自然不会是无的放矢。

韩忠彦抬头看了看天色。

整整一夜艰难赶路,他们骑的马儿都因星夜赶路而崴脚受伤,终于赶到了贡井村。

此时天色已渐亮,东方现出一抹鱼肚白。

韩忠彦神色疲惫,但他的眼神依旧明亮,正借着微亮的光线,打量这座村庄。

贡井村的名字由来已久,传闻早在唐朝时,此地便有一口水井,井水甘甜沁脾,据说还有某种治病的功效,于是这口水井出了名,就连远在长安的皇帝也听说了。

如同从岭南给杨贵妃送荔枝一样,这里的水井也被官府打包送去了长安,久而久之,此地便改名叫「贡井村」。

昔日算是比较出名的贡井村,如今却显得颇为萧条。

村庄大约只有二十来户人家,田亩百馀,按说也算是殷实了。

可此刻韩忠彦看到的,却是一片荒凉萧瑟。

坐落在田陌外的二十来户农家,至少大半已破落,此时已天亮,村子里却根本没人出来劳作。

而农户人家附近的农田,更是一半已荒芜,只见杂草丛生。

如今已近中秋,正是秋收的季节,农田却有一半是荒芜的,而且村子里的人丁显然非常稀少。

韩忠彦只看了一眼便知道,这座村子,快废了。

扭头看着皇城司甄庆,韩忠彦指了指远处荒芜的田地,道:「这般荒凉破落的景象,皇城司可知晓?」

甄庆老脸一红,这话有点诛心了,皇城司还真没查到这里,他们找到的都是官员的罪证,至少民间的景象,还没来得及查,

这也是甄庆送上那十二名犯官名单后,官家大发雷霆的原因了。

原来官家很清楚,皇城司查到的都是一些表面的东西,真正的根子,还是在民间,在这些苦难百姓的身上。

难怪官家对那份名单如此不满意,因为他知道就算把这十二名犯官全杀了,也根本解决不了问题,百姓的苦难也不会改变。

「多好的农田,都秋收了,却存在一半荒地,这很不正常。」韩忠彦叹道:「农户从来是不懒的,但是这村子的地却荒了,只有两个原因—..」

「其一,官府盘剥,苛捐杂税,农户再辛苦劳作,也没有活路,不如离开村子,举家沦为流民。」

「其二,本地官员与地主勾结,用尽各种手段低价圈占了农户的土地,农户无地可种,而地主们名下的土地太多,无法顾及,所以一半的土地任由它荒芜了。」

韩忠彦叹道:「无论哪一种原因,仅仅只拿问几个官员是解决不了问题的,皇城司要查,只能从村里的地主查起,顺藤摸瓜一路查上去,这大约便是官家的用意。」

甄庆这时已完全明百了,点头道:「我已遣皇城司的人马提前到此,查访村民,应该很快有结果了。」

韩忠彦缓缓道:「这还只是一个村,陈州也只是京畿路其中的一个州,同样的问题,相信别的地方也差不多。」

「朝廷若无监察,地方官员只会粉饰太平,各种造假,朝廷和官家什麽都不知道,以为百姓安居乐业,没人相信他们已活不下去了。」

韩忠彦眼睛微微眯起,突然笑了,笑容冰冷。

「官家设立监察府,为的是肃清吏治,那麽,便从这陈州开始吧。」

「本地官员造了这麽大的孽,如今也该收获报应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