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军事 > 世子稳重点 > 第464章 心灵导师

世子稳重点 第464章 心灵导师

簡繁轉換
作者:贼眉鼠眼 分类:军事 更新时间:2025-02-28 11:05:42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第464章心灵导师

从汴京出师后,赵孝骞心思都在宋辽战事上,偶有分心之时,分出来的心也在婆娘身上,一时间竟真忘了,苏轼出使辽国居然小半年了。

谁家好人出使别国,一待就是半年的?

难道苏轼的祖上是苏武,就喜欢在异国他乡牧羊,挑战生存极限?

赵孝骞眉想了很久,觉得有点不对。

「陈守,去把赵信召来,另外———-鸡汤里多放点姜片,加少许黄酒去腥。」

赵信来得很快,他是皇城司勾押官,作为十分重要的情报部门,赵信一直随赵孝骞和龙卫营行动,只不过最近两军交战,刺探军情的事都交给了军中斥候,相比皇城司密探,军情的活儿更适合让斥候干。

赵信见到赵孝骞时两眼泛红,就像被拐卖多年的孩子见到了亲生父母,

差点都哭了。

「难得见你一面,却一副如丧考姚的样子,你家有长辈仙逝了?」赵孝骞仿佛喝了掺砥霜的鸡汤,小嘴儿抹了毒。

赵信哭丧着脸道:「是下官难得见郡王殿下一面啊,下官一直随军而动,宋辽两番交战,殿下却从未动用过皇城司,下官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以为殿下已忘了咱皇城司这些苦命的娃儿.

「这话说的,皇城司乾的是狗狗崇崇的勾当,两军交战,刺探军情,我用得着皇城司吗?这活儿军中斥候比你们内行,你们皇城司最近啥都不用干,还白领朝廷的饷,你倒抱怨上了。」

赵孝骞斜眼也着他,道:「你若真有一腔报国的心思,下次我把你编入前锋敢死队,单人单骑向辽军发起自杀式冲锋,能活着回来我给你记头功,

怎样?考虑一下。」

赵信脸色一僵,山山一笑:「..殿下就当下官啥都没说。」

接着赵信又道:「今日殿下召下官来,想必要动用皇城司,殿下尽管吩咐,皇城司自下官而下,愿为殿下效死。」

「不好意思,你们还是继续白领朝廷饷银吧,这次还是用不到你。」赵孝骞顿了顿,道:「甄庆如今可还在辽国上京?」

甄庆是皇城司三大勾当公事之一,也是赵信的上司,赵信闻言急忙道:「是的,甄勾当一直留在上京,据说正忙着与辽国权贵结交,最近甄勾当锁定了一个人,名叫『萧奉先』————.」

赵孝骞嗯了一声,道:√「你派人给甄庆送一封密信,让他打听一下苏轼的情况,苏学士出使辽国小半年了,至今未归,也不给个说法,这事儿让辽国上京的皇城司所属去查查,尽快回报。」

赵信凛然道:「下官领命,最迟半月可有消息。」

说完赵信突然吸了吸鼻子,一脸疑惑:「哪里来的香气?好香啊,似乎是鸡汤的气味赵孝骞正色道:「你最近可能患鼻炎了,嗅觉在欺骗你,回去赶紧找个大夫看看。」

「鼻——鼻炎?」赵信一脸迷茫地告辞。

赵孝骞目送他离开,嘴角微微一笑。

除了苏轼,郡王殿下不喜欢与别人分享美食,就喜欢吃独食。

辽国上京。

苏轼为何迟迟未归?辽国都城的母猪为何半夜惨叫?

嗯,两者并无关系。

苏轼一直住在上京的馆驿里,他最近忙着应酬不得不说,苏轼不愧是当世文豪,他的粉丝不仅遍布大宋,就连辽国的粉丝也不少。

其中甚至包括辽帝耶律洪基。

耶律洪基这人其实是颇为倾向汉学的,他登基之后积极学习大宋的圣贤经义,学习中原的礼仪,包括道家学问等等。

后来到了晚年,耶律洪基迷上了佛家,沉迷于此不可自拔,于是辽国到处都建了寺庙,无数百姓弃耕出家,赚取香火。

耶律洪基的这个爱好太昂贵,这也是导致辽国渐现颓势的原因之一。

早年间,耶律洪基一度也是苏轼的粉丝,对苏词尤为欣赞,从大宋得苏词一首,常常爱不释手,掩卷伴眠。

可惜耶律洪基不仅是粉丝,同时也是辽国的皇帝。

作为皇帝,他无疑是冷静的。

爱豆再牛逼,他也不可能变成脑残。耶律洪基知道,爱是克制,

苏轼这次出使辽国,耶律洪基从头到尾只召见了他一次,然后将苏轼安排在馆驿住下,从此不闻不问。

然而令耶律洪基奇怪的是,以宋辽如今的关系,基本已是双方不宣而战的敌国了,而苏轼这位宋使却留在上京迟迟不肯归国。

这是啥情况?

耶律洪基想不通,咱们两国都交战了,你还赖看不肯走,难道等我辽国给你发俸禄?你是宋国的官儿啊,疯了吧你。

赵孝骞赴任真定府后,两国之间的关系急转直下,耶律洪基忙着与朝臣商议对付宋军,一时竟将苏轼这位宋使给忘了。

而苏轼呢?

他在上京过得很快活,因为粉丝众多,每天都有很多人堵馆驿的门,有辽国文人登门求教,也有高傲者要求与苏轼辩经,更多的却是上京权贵的千金小姐,以及青楼的花魁娘子们。

苏轼身负使命,无心风月,后来辽帝召见过后,苏轼不知为何却换了性子,开始小批量地会见粉丝。

后来粉丝听说苏轼愿意见他们后,顿时又在上京造成了轰动,于是各方粉丝纷至背来,馆驿门前聚集的人越来越多。

苏轼也不摆架子,每日固定时间会见一批粉丝,大约一二十人左右,粉丝们狂喜,苏轼也一脸应酬式假笑。

后来苏轼与辽国的权贵们频频饮宴,青楼买醉,不知不觉间,苏轼好像已融入了辽国的社会。

可是,仍然没人知道,苏轼为何赖在上京不走。

直到数日前,(上京传出一个消息,耶律淳兵败真定府,宋国郡公赵孝骞率部与辽军交战,五万辽军全军覆没。

消息传到上京,辽人的天都塌了。

街头巷尾,朝堂寺庙,都在议论宋辽这一战,辽人无不悲愤长叹,或是跳脚大骂耶律淳和赵孝骞。

辽国兵败的消息自然也传到了苏轼的耳中,听说赵孝骞率部全歼五万辽军后,苏轼在馆驿里仰天长笑,笑声数十息而不止,笑到最后,苏轼老泪纵横,豪陶大哭,跪在院子里,面朝南方汴京方向三拜。

时局到了这般时候,苏轼还是没走,每日仍热情地会见粉丝,与辽国的文人们高谈阔论,与权贵们饮宴妓,乐不思蜀。

后来,馆驿的下人们专门腾出了一间大屋子,里面摆上了矮桌和蒲团,

苏轼会见粉丝的方式也变了。

苏轼变成了苏老师,他开始给辽国的粉丝们上课。

学生是经过苏轼挑选的,大多是一些慕名而来的权贵子弟,还有一些不懂中原文化的将门之后,以及少许权贵千金脑残粉。

这些学生有一个统一的特点,他们的父辈都当权,而且整个家族的文化都不高,对中原文化尤为陌生。

能被名满天下的苏学士亲自授课,对辽国这些大老粗权贵来说,那是何等的荣耀。

这时辽国的权贵们都忘了苏轼的宋使身份,一个个喜笑颜开,严厉勒令被苏轼选上的学生必须上课,但凡敢迟到早退旷课,皮都给你扒了。

辽军兵败数日后,苏轼坐在馆驿的课堂里将须,面容沉稳。

学生们陆续进来,朝苏轼行礼,口称「夫子」。

苏轼淡淡地回应,所有学生到齐后,才浅啜了一口茶水,清了清嗓子。

「上一课,老夫教你们秦史,尔等可还记得?」苏轼缓缓问道。

学生们纷纷应是。

苏轼目光闪动,又道:「秦亡于二世,何也?盖因始皇残暴,苛法治民,而致民不聊生,天下遂反。」

「尔等可还记得,陈胜吴广起事之时,以何为名?」

一众学生齐声道:」「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苏轼笑了:,「没错,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意思就是,凭什麽你那麽好的命能当皇帝和王侯,这皇帝王侯为何不能是我?」

缓缓环视一圈,苏轼加重了语气:1「这句话,尔等当牢记,日后若遇不公时,不妨想想这句话,当可受益良多。」

学生们齐声应了,当然,其中少数两个长了脑子的学生,脑海里莫名浮出一个疑惑。

苏夫子说这番话时,表情为何如此阴险?是错觉吗?

苏轼翻开一页书,又道:「上次说了秦史,这次老夫与尔等说汉史—.」

学生们刚翻开史书,本以为苏轼会从楚汉相争说起,然而苏轼却摆了摆手,道:「汉史的内容,尔等回去自读便是,老夫今日重点讲义讲汉朝末年,话说有一位名叫张角的大贤良师.—.」

「这位大贤良师了不得啊,见汉帝昏庸,朝堂奸侯当道,百姓民不聊生,易子而食,天下不公甚也,张角遂号召教众起事,喊出了振聋发的声音,『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

苏轼的眼睛赫然睁大,一脸钦敬崇拜:「我辈男儿,正应如大贤良师,

若遇不公,何须忍耐,但凡热血未凉者,当提三尺青锋斩妖除魔,为自己,

为天下人博个公道!」

「尔等以为呢?」

学生们一愣,纷纷附和:「不错,我辈正应效仿张角,若遇不公,便召集起事,宁折不屈!」

苏轼重重点头,欣慰大笑:「不得不说,老夫生平弟子无数,没想到在你们辽国,却遇到尔等这群天赋高绝之辈,不枉老夫与尔等这份师生之缘,

快哉快哉!」

「哈哈,兴之所起,不必拘泥,来人,取一坛酒来,老夫边饮酒边授业,尔等当不会怪老夫无状吧?」

学生们急忙起身行礼:「苏夫子正是性情之人,洒脱不群,名士风采,

弟子素仰钦崇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