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军事 > 世子稳重点 > 第660章 分兵缓击

世子稳重点 第660章 分兵缓击

簡繁轉換
作者:贼眉鼠眼 分类:军事 更新时间:2025-05-15 13:21:09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第660章分兵缓击

宋军破河间府数日后,消息终于传遍天下。

世人皆惊。

这场战事对天下造成的影响,足以在史书上浓墨重彩书就。

因为这是大宋自太宗突袭幽州兵败后,百年来第二次以主动进攻的姿态,再次发起的收复燕云之战。

而且,这场战事的结果是大宋收复河间府,辽国统治百年的燕云十六州,被赵孝骞率领的宋军狠狠敲开了一丝裂缝。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道裂缝将会越来越大,辽国是否能保住燕云其他的城池土地不失,已然成了天下人争论的焦点。

不在局中,不知局中事,世人的争论终究只是纸上谈兵。

他们看到的不过是结果。

捷报飞传,大宋臣民震惊之后,举国城池皆欢呼庆贺。

燕云十六州,是整个大宋帝王臣民的执念,它代表的意义不仅仅是城池土地和战略要地,更代表着这个国家失去百年的尊严和体面。

如今,河间郡王赵孝骞,率麾下十万精锐之师,将大宋的尊严体面要回来了。

捷报所经之地,大宋城池乡镇臣民敲锣打鼓,说话的底气都比以往强硬了许多,腰杆子不觉挺直了,一种看不到摸不着却真实存在的东西,正在大宋臣民心中悄然滋长。

可以称它为「骨气」,也可以称它为「脊梁」,这一战的意义在于,它给大宋臣民的身体里注入了一股全新的蓬勃的力量。

燕云其中的一座城池被宋军攻破,已极大地鼓舞了大宋臣民的士气,反之,辽国的契丹族人却一片惊惶哀呼。

一个国家到底行不行,普通百姓是不知道具体数据的,但他们能清晰地感知到周围环境的变化。

如今的辽国,早已在走下坡路,这是所有契丹人看得非常清楚的事实。

只是契丹人没想到,下坡路竟已开始加速,没人能力挽狂澜。

河间府被宋军轻松攻破,那便意味着燕云地面上其他的城池和土地,也能被宋军轻易占领。

曾经天下无敌的辽军铁骑如今仿佛中了邪似的,明明看似那麽强大的武力,那麽多勇敢无畏的契丹勇士,可偏偏遇到宋军便如泥捏纸糊一般,简直不堪一击。

所以,这天下究竟怎麽了?哪里需要反思?

然而,辽人来不及反思了。

郭成投入赵孝骞帐下后,宋军的后方终于有了定海神针,赵孝骞没了后顾之忧,当即擂鼓聚将。

斥候来报,辽帝耶律洪基徵调的二十馀万兵马已在辽国大定府集结,正朝南京析津府方向开拔,估摸五日后到达。

宋军十万,对辽军二十万,不是调侃玩笑,优势真的在我。

河间府城外,宋军大营帅帐。

赵孝骞坐在首位,看着帐内将星云集,帐外更是十万控弦之士,心中不由分外满足。

但凡他有一丝反心,就凭这股力量,足以争霸天下了。

「昨日斥候来报,二十馀万辽军已从大定府出发,到达辽国南京析津府大约还需五日,诸位整顿兵马,下一场战事要来了。」赵孝骞沉声道。

帐内众将不惊反喜,纷纷抚掌大笑,一脸跃跃欲试的模样。

种建中道:「殿下,末将以为我军当主动出击,提前布下北部防线,不如以河间府为中心,大军向前开拔五十里布控,辽军若至,我军可以逸待劳,一举歼之。」

赵孝骞点头:「不错,我打算将麾下十万兵马分兵两路,分别从河间府西北和东北两个方向出发,两路兵马互成犄角之势,以对北面辽军。」

宗泽迟疑了一下,道:「殿下,不如索性率兵马将辽国南京析津府打下来,然后以析津府为中心布下防线,辽国南京若陷,辽军军心必乱,我军可藉此一役,一举收复整个燕云。」

帐内众将顿时沉默下来。

种建中和宗泽的意见不一,但他们的战略方向听起来都有道理,于是所有人的目光望向赵孝骞,他们知道,最后拍板的权力在赵孝骞身上。

赵孝骞眉头微蹙,一时有些踟躇。

种建中的意见偏保守,讲究一个用兵谨慎,大军以河间府为中心布下防线,就算不敌辽军,退守河间府城不过是朝夕之间的事,不至于产生太大的伤亡。

宗泽的意见偏激进,眼下的战局很复杂,但是如果打下了析津府,那麽整个燕云的南北便算通透了,无论战略要地的争夺,还是战略缓冲地带的延伸,都将对宋军极为有利。

更何况,辽国若失五京之一的南京,对辽国君臣和军队的打击将是十分巨大的,这更给辽国的灭亡埋下了伏笔。

如果换了一年前,赵孝骞或许会选择宗泽的建议,先进的火器在手,战略上激进一点无可厚非,反正宋军有必胜的把握。

可是如今,赵孝骞还是更偏向种建中的保守建议。

作为一军主帅,赵孝骞要考虑的层面比普通将士更多更深,他要考虑的不仅是军事,也有政治。

政治包括大宋汴京和辽国上京两个方面。

辽国上京方面,耶律洪基已有意与大宋议和,燕云十六州很有可能从谈判桌上拿到,如果能有办法兵不血刃地收复燕云,何乐而不为?

至于二十万辽军压境,看似来势汹汹,其实根本不必害怕,赵孝骞多少明白耶律洪基的心思,老家伙其实就是打算以打促和。

二十万辽军不过是一种恐吓手段,也可以视作辽国的谈判筹码。

不出意外的话,辽国谈判的使团很快将来到河间府,有二十万大军当底气,谈判桌上辽人自然可以嚣张一点,谈判的条件也就提得更苛刻一点。

所以赵孝骞根本不在乎那二十万辽军,无论这二十万人马是用来恐吓还是真打算跟宋军干一场,赵孝骞都有必胜的把握。

赵孝骞现在考虑最多的,还是大宋汴京朝堂的反应。

官家已不再是当年的官家,尽管朝堂没有任何风吹草动,赵煦对他也是一如既往的信任,可赵孝骞还是隐隐有一种莫名的压力。

麾下将士斩将夺旗,立功无数,对国家固然是好事,但对皇帝可不一定是好事了。

战事推进得越快,杀敌越多,将士们表现得越剽悍骁勇,赵煦的猜忌心也就越重。

这样一支无敌的兵马,完全掌握在臣子手中,哪个皇帝能睡得着觉?

这已经跟所谓的宗族亲情和私人交情无关,它是君臣博弈层面的问题了。

思忖良久,赵孝骞终于做出了决断。

「暂缓进攻析津府,全军北进五十里,以河间府为中心,在西北和东北两个方向布下防线,呈犄角之势迎击辽军。」

一语定音,帐内众将无论支持还是反对,军令已不可更改,于是众将纷纷起身领命。

「兵马各半,西北路由种建中率军,东北路由宗泽率军,你二人马上筹备粮草军械战马,点齐部将军卒,明日辰时拔营北上。」赵孝骞又道。

这次统军赵孝骞还是将兵权分给了麾下部将,他打算在河间府坐镇,静候辽国和汴京两方的反应。

众将正要散去,赵孝骞扭头四顾,好奇道:「冲元先生今日为何不在?」

种建中笑了笑,凑到他耳边轻声道:「殿下,冲元先生这两日忙得很……」

「他忙啥?」

「忙着转移赃银……啊不对,忙着给老家运送正当合法所得。」

赵孝骞呆怔半晌,最后叹了口气:「状元公终究不乾净了……」

「乾净得很,无主之物,有德者居之,状元公还不够有德吗?应该是他的。」种建中急忙道。

…………

辽国上京。

河间府陷落宋军之手的消息,终究还是传到了都城。

朝堂炸了锅。

消息刚进宫,便有无数辽臣踉踉跄跄聚集在宫门外,面朝宫门跪地哭嚎,有痛心疾首者,有不甘嘶吼者,也有麻木不仁者。

宫外朝臣众生相,宫内耶律洪基却急火攻心,闻报之后当即便身形一晃,吐了一口血,脸色苍白如纸。

耶律洪基的反应吓坏了宫人,急忙宣太医入宫,皇太孙耶律延禧和萧兀纳等几位重臣也纷纷赶进宫觐见。

河间府又称瀛洲,是燕云十六州之一,位于燕云的最南端,地理位置十分重要,随着宋军夺取燕云的第一座城池,对辽国的君臣来说,这无疑是惊天噩耗。

辽帝闻噩耗吐血,宫里一片兵荒马乱。

萧兀纳萧奉先等重臣等候在寝宫外,耶律延禧也是面露焦急之色,不停在门外来回踱步。

寝宫外焦急等候的重臣除了萧兀纳等人,还有一些耶律皇族宗亲,以及朝中诸宰相使相。

其中一人年约六十许,气度不凡,雍容自若,正是北院枢密院使耶律俨。

耶律俨本是汉姓,父族姓李,投奔辽国后改了耶律姓。

此人颇有政绩,历任北院宣徽使,大理寺卿,景州刺史,御史中丞等职,后来耶律洪基用人难以抉择,竟令朝官投掷骰子,以大小决定官职,耶律俨手气好,投了个最大点,于是当上了北院枢密院使。

(注:真事,这位使相真是掷骰子当上的,耶律洪基晚年多昏庸,由此可见一斑。)

今日惊闻噩耗,耶律俨当即便与萧兀纳等朝臣入宫,众臣焦急地等在殿外,看着太医们忙进忙出。

每个人心中都是一片灰暗绝望,河间府陷落的消息不仅耶律洪基无法接受,朝臣们也无法接受。

焦急等候了一个多时辰,终于宫人出殿禀报,陛下被救醒了,宣众臣入殿觐见。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