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军事 > 世子稳重点 > 第806章 大军将至

世子稳重点 第806章 大军将至

簡繁轉換
作者:贼眉鼠眼 分类:军事 更新时间:2025-08-06 03:13:39 来源:源1

第806章大军将至

大军开拔,山雨欲来。

赵孝骞连同八万将士踏出了这一步。

将士们的初衷很复杂,有人为了自己的荣华富贵,觉得跟着赵孝骞一定能水涨船高,

有人为了大宋这个国家,他们朴素的心里,大宋唯有交到赵孝骞手里才有希望。

也有人懵憎懂懂什麽都不为,将领让干啥就干啥,给吃给喝发兵饷就行。

或许,懵懵懂懂的人属于大部分,毕竟在古代,普通的将士是不可能有那麽高的觉悟,为国为民之类的话,他们听不懂,也不喜欢这样的大道理。

「当兵吃粮」才符合大部分人的心态。

但燕云将土跟别的军队还是有一点不同,他们知道自己该效忠谁。

虽说换了别人统领军队,照样不耽误他们吃喝,但如果是赵孝骞来统领,将土们会吃得更香。

八方大军直扑京,将士们没有任何畏惧。

这些年对辽国屡战屡胜,将士们已经养出了自信和傲气,在他们的眼里,自己已经天下无敌,没有任何敌人有资格当自己的对手,汴京的禁军也不行。

经此一去,改天换地。

幽州府衙后院,被囚禁的陈松龄和许将坐在院子里。

许将面无表情授须不语,陈松龄捶胸顿足,悲愤长啸。

「乱臣贼子!乱臣贼子!先帝为何没看出他的真面目!先帝糊涂,当年就不该授他兵权啊!」陈松龄豪陶大哭。

「武将武夫,果真是见利忘义,狼子野心之辈,难怪当年太祖立国要重文抑武,今日见之,太祖果然深谋远虑,只可惜,终究还是被那贼子寻到了机会!大宋亡矣!」

许将微微皱眉,叹道:「陈帅这话,有点难听了,没那麽严重。」

「为何不严重?八万大军已南下汴京了,他们要谋逆,要杀进汴京,这还不严重?」陈松龄通红的眼睛瞪着他。

许将授须缓缓道:「赵孝骞,他也姓赵,是英宗先帝的孙子,此番一去,皇帝或许会换人,但大宋不会亡。」

陈松龄怒道:「赵孝骞是宗室子弟,没有资格继承皇位,他这是窃国!」

许将淡淡一笑:「唐太宗排老二,他也没资格继承皇位。」

陈松龄一滞,接着怒道:「赵孝骞那贼子能跟雄才伟略的唐太宗比吗?」

许将饶有兴致地笑道:「那就比一比?」

「论出身,先帝这一代皆是神宗庶出,所以从根本上说,先帝驾崩后,诸王其实都没有资格继承皇位,朝堂议论的所谓『嫡长」更是个笑话,多一个赵孝骞又如何?」

「论功劳,赵孝骞造出火器,这些年带领大宋王师数败西夏和辽国,自他领兵之日起,我大宋对外用兵从未输过。」

「西夏的国都被他攻破,辽国被他打得节节败退,歼敌总共十馀万,辽国的国运都快被他打没了,所以才不得不乖乖归还燕云十六州,让我大宋君臣百姓从此扬眉吐气,告慰列祖列宗英灵。」

「赵孝骞才二十岁出头,这般年纪,便已立下这麽多了不起的功劳,十年后,二十年后呢?你敢想像大宋在他的治理下,能达到一个怎样的地步?他与唐太宗比,难道差了吗?」

许将看着陈松龄,悠悠地道:「这等开天辟地的盖世之功,老夫想问问,汴京诸王哪一个能做到?哪一个有赵孝骞这般的魄力和本事?但凡你能举出一个例子,今日老夫便不修口德,陪你痛骂赵孝骞。」

陈松龄张了张嘴,发现自己竟然无法反驳,更不可能举出一个例子。

汴京诸王的德行,陈松龄久居京官,自然是清楚的,确实比赵孝骞差了不知多少档次,拿他们跟赵孝骞比,简直是对赵孝骞的侮辱。

陈松龄无法反驳,立马换了个赛道,瞪着许将道:「你似乎对赵孝骞谋逆的举动颇为赞同?」

许将淡淡地道:「老夫若是赞同,此时应该与大军一同南下了,何必自己主动要求囚禁?」

「老夫只是赞同赵孝骞争一争皇位,但我并不赞同上升到起兵夺位这个地步,所以老夫不与为谋,自请囚禁。」

说着许将看向陈松龄,道:「你凭良心说,如果赵孝骞以正常的方式,得到太后和朝臣们的支持,堂堂正正地坐上皇位,你会不会认这个皇帝?」

「甚至,你会不会暗暗心喜,大宋终于迎来了一位英君,明君,雄才伟略之君?」

「陈帅,放眼天下,论遍英雄,真正能让大宋灭亡辽夏吐蕃,一统华夏江山者,唯今只有赵孝骞能做到,旁人不行,汴京诸王皆是文弱奢逸之辈,他们更不行。」

「赵孝骞当了皇帝,对大宋来说,并不是坏事。」

陈松龄的情绪稳定下来了,他陷入了沉思。

忠国,与忠君,有时候也是互相冲突的,比如此时此刻。

大军南下,过燕云,入真定。

真定府守军是冯晟邵靖二将,及魔下两万厢军。

种建中大军所至,冯晟邵靖当即出城相迎,二人有些奇怪,不知朝廷为何兴师动众,

竟调动了燕云大军进京。

但二将并无太多怀疑,因为严格说来,他们也算是赵孝骞的老部将了,只是禁军与厢军不是同一个体系,二将与燕云诸将来往不多。

面对赵孝骞的老部将,种建中有些犯难,他无法拿出藉口塘塞二人,枢密院和兵部的调兵公文是给外人看的,对冯晟邵靖二人,种建中犹豫许久,还是决定实话实说。

此番南下,是以勤王之名,帮成王殿下夺取皇位江山,

朝廷已决定由端王即位,但端王与成王素有恩怨,端王即位后定不会放过成王,也不会放过他的昔日部将,所以大家决定帮成王夺位。

唇亡齿寒的道理,二人自然是懂的,一听就明白了。

种建中更是直白地告诉二将,如果二人忠于新君,誓死拦阻燕云大军,那麽给他两个时辰的时间整顿兵马,两军出城一战。

若是二将还有几分对故主的情谊,那便装作什麽都看不见,让大军过境,此去无论成败,燕云十方将士记这份人情。

种建中坦白说完之后,冯晟和邵靖顿时陷入挣扎了。

形势与利害摆在面前,今日无论如何选择,都是一件极冒风险的大事。

睁只眼闭只眼放大军过去,难道事后朝廷不会算帐吗?再加上自己曾是赵孝骞旧部的身份,朝廷的惩罚恐怕会更狼厉。

若是拼死阻拦,先不提两万厢军如何打得过八万精锐禁军,只说忠于新君和朝廷,可这些年真定厢军得到过几分朝廷的恩惠?

就连厢军的衣甲兵器和粮草,都是赵孝骞额外供给的,也就是说,这几年尽管赵孝骞未曾动用过真定府厢军,可他却实实在在养着两万厢军。

这麽一比较,二将渐渐心中有了决定。

反正两种选择都要冒极大的风险,不如搏一搏!

以成王殿下战无不胜的记录,他要做的事情,胜率至少八成以上,这还不值得赌一把?赌赢了,可就是子孙世代富贵啊!

种建中没有过多地劝说或威胁,没多久二将自己就想通了。

愿率魔下两万厢军,随大军南下汴京,勤王事君。

种建中大为欣慰,这几年赵孝骞没怎麽管过军中的具体事务,每月真定府两万厢军的粮草,都是种建中亲自批示送过去的。

当初种建中还曾反对过赵孝骞的决定,毕竟禁军与厢军不是一个体系,厢军的衣甲兵器粮草朝廷另有拨付,咱们自己何必背上这个负担。

但赵孝骞还是坚持拨付粮草兵器,因为朝廷对厢军实在太寡恩,每年拨付的那点可怜的粮草,厢军将士根本吃不饱。

如今看来,赵孝骞的决定是对的。

若无这几年的粮草拨付,冯晟邵靖二将不会记这份恩,自己也不会意外得到两万厢军兵马的投靠。

过了真定府,八万将士变成了十万,队伍又壮大了。

接下来邢州,相州,大名府,渡黄河。

大军日夜兼程急行军,种建中下了严令,四日内必须赶到汴京城下。

过了真定府,枢密院和兵部的调兵文书便派上用场了。

路上所过之地,基本都有官府和驻军相询。

大宋调动兵马的程序极其严苛,如此大规模的兵马调动,不可能瞒过官府和驻军。

幸好赵孝骞事先送来了枢密院和兵部的调兵公文,省掉不少麻烦。

当然,沿途也有质疑者,他们完全不明白,朝廷无端端的为何要调动北方的兵马南下,除非是汴京出了大事。

但质疑也没用,毕竟种建中只是奉命调兵,你有任何问题可以去问朝廷。

至于朝廷会不会回答你抱歉,大军到达汴京城下那一天起,朝廷恐怕不会有答覆了,那时候已经到了图穷匕见的阶段,用意和图谋已不必隐瞒了。

十万大军过了大名府,渡过黄河。

此时距离开拔之日已过去了三天,剩下的数百里路途必须要在一日内赶到。

种建中落于后军,神情有些焦急,仰头看着天色,盘算着时辰。

此刻用「争分夺秒」来形容也不过分,赵孝骞的军令是四日内必须赶到,眼下折可适的两万前锋兴许已快到汴京了,但中军和后军的速度却滞后了。

「全军加速,一日之内必须到达汴京,派快马入汴京告诉殿下,一日之后,我十万兵马可至。」种建中下令道。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