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军事 > 世子稳重点 > 第800章 筹办登基

世子稳重点 第800章 筹办登基

簡繁轉換
作者:贼眉鼠眼 分类:军事 更新时间:2025-08-06 03:13:39 来源:源1

第800章筹办登基

历史上的赵颢,死得比较早,大约便是现在的岁数。

终究是自己的亲爹,总不能眼睁睁看他毫无节制,然后一命呜呼。

遗产什麽的—当然也想要,不过不急,反正楚王这一脉就赵孝骞这一根独苗,它跑不了。

「逆子,你就是想饿死老夫,然后接收我的遗产!」赵颢气急败坏地道。

「什麽话这是!我饿着你了吗?家里的绿菜青菜让你开了吃。」

「那是喂牲口的,老夫啃了大半个月的草,套上犁扒都能耕两亩地了!」

「父王放心,就您这体重,这脂肪厚度,把您扔沙漠里不吃不喝都能活俩月·哎?

扔沙漠好像是个好办法·—」

赵颢惊怒交加指着他:「你,你住口!不准想这些奇怪的东西!」

赵孝骞叹了口气,道:「父王,这半个月节制饮食,您现在体会一下,是不是身体比以往强了一些?以前那些气喘,疲累,房事不继等等毛病,是不是也改善了?」

赵颢一证,深呼吸了几次,突然面露喜色:「不说不觉得,好像还真是,至少没那麽累了...」

随即赵颢突然翻脸:「逆子!说谁房事不继?老夫勇猛得很,完全没有这方面的毛病!」

「您再多吃几天草,嘴硬的毛病也给您治了。」

赵孝骞认真地道:「父王,您多活些年头,咱家未来大把的富贵日子等着您享受呢试想咱们争到了那个位子,刚坐上去没几天,父王您突然一命鸣呼,以后不能吃香喝辣只能吃蜡烛元宝纸钱,父王不觉得亏得慌吗?」

赵颢迟疑半响,才不甘不愿地道:「有点道理,本王—-好吧,再忍些时日,至少活到七十岁,不为富贵荣华,就是我还没亲手抱过我的孙儿呢,就冲这个,本王也一定要活得久一点。」

「父王放心,孩儿妻妾不少,将来生一窝孙儿,您随便抱。」

赵颢甚为欣慰地点头,妻妾成群对这位玩世不恭的老纨绮来说,绝对不是缺点,他自已也是一堆侍妾,就是没给他下过蛋。

若是真能生一窝孙儿,赵颢这辈子死也目了。

「赶紧结束这该死的事,把你的妻妾接回汴京吧,夫妻都见不着面,谈什麽生一窝到儿。」

随即赵颢想起了正事,道:「殿前司都指挥使刘卵,昨日老夫带他逛了青楼,刘卯很高兴,这货—倒是真不客气,一人点了好几个姑娘围着侍候,昨日那场酒,花了老夫千两银子。」

「然后呢?」

「然后,这货吃饱喝足,姑娘玩得尽兴,却拍拍屁股走了,说什麽有重要军务,

呵!」赵颢冷笑。

赵孝骞皱眉:「这是把您当大冤种了啊——

「不急,对付这种老油子,需要文火慢炖,老夫拉拢他的同时,也让手下的人找他的把柄。」

「刘卯当了五年多的殿前司都指挥使,老夫就不信他这些年乾乾净净一尘不染,朝廷每年拨多少银给殿前司,他不可能一点都不沾,从他昨日在青楼里的德行老夫就看出来,这不是什麽好货色。」

大宋军制有三衙,包括殿前司,侍卫步军司,侍卫马军司。

其中步军司和马军司分布大宋各地,掌管地方禁军厢军,殿前司则负责汴京成卫。

殿前司兵马受枢密院节制,没有皇帝和枢密院的调令,殿前司不能调动一兵一卒。

拱卫汴京皇城的近二十万禁军,包括着名的上三军,就直接受枢密院和殿前司节制。

这就是赵颢为何突然拉拢殿前司都指挥使刘卵的原因。

只要拉拢买通了刘卯,汴京皇城的成卫便掌握在赵颢父子手中,如此便可减免大量的伤亡,甚至可以做到兵不血刃。

赵孝骞自然是赞成赵影拉拢刘卯的,毕竟他不希望大宋的将土之间打内战,这种内部争斗而产生的流血牺牲,他一直努力想避免。

「父王您再加把劲儿,争取早日拉拢刘卯,实在不行的话,拿他们的上层将领开刀,

殿前司群龙无首的话,下面的禁军成不了事,再说孩儿还是枢密副使,这个身份在关键的时刻也能管用。」

赵颢点头:「没错,老夫做了两手准备,刘卯吃硬不吃软的话,就莫怪老夫不客气了,老夫安排的人手严密监视刘卯的府邸,他的一举一动都在老夫的视线之中。」

新君确立,政事堂当即便向大宋各地官府发下了公文。

汴京城自然是最先知道消息的,城内顿时一片欢呼雀跃,

端王赵信确立为新君,对大宋来说自然是好事。

好事不是因为赵信即将当皇帝,而是因为大宋有皇帝了,无论是谁,只要有皇帝就行。

百姓们不熟悉赵信,更不清楚新君确立前后,朝堂宫闹的大人物们如何勾心斗角,经历了怎样波云诡的争斗。

他们只知道大宋不能没有皇帝,新君悬而未决,对民间会造成人心动荡。

现在皇帝人选确立了,百姓们顿时心安了,于是,继续每天生计奔波,继续过着自己平凡普通的日子。

端王赵信这时也心安了,他志得意满地待在端王府,婉言谢绝了登门拜访的朝臣,言称避嫌,不见外客。

这态度顿时赢得了朝臣们的好感,无论对赵信的良好评价是真心夸赞,还是阿攀附,至少双方的态度都摆得很足,外人看了只会感动于大宋君圣臣贤。

确立新君的第二天,太史局观测天象,测算黄历,定下了新君登基的黄道吉日。

登基大典定在十日后,即绍圣四年二月初八,当然,赵信登基后,便不能使用「绍圣」的年号了。

群臣商议后,决定将年号定为「建中靖国」,三月初正式改元,今年的绍圣四年,即是「建中靖国」元年。

刑部大理寺也在忙着统计整理大宋各地官府送来的罪犯名册,赵信登基的那天会下旨大赦天下,许多罪名不算太重的犯人都能得到释放。

与此同时,政事堂,礼部,宗正寺,太常寺等诸官署,也在热火朝天地忙着筹备登基大典。

登基大典有个特点,那就是简朴低调,绝不铺张,更不可见喜庆之色。

毕竟还在国丧期间,大宋从都城到各地城池,主基调仍以悲恸缅怀先帝为主,天地仍是一片白幡孝带。

先帝尸骨未寒,你这边欢天喜地敲锣打鼓登基,这对吗?

对即将登基的皇帝来说,这当然很正常,历朝历代的君王登基,大多都是在一片白茫茫中即位,除非是彻底的造反,改朝换代。

听到太史局的天官测算出黄道吉日,就在十日后,赵孝骞有点忙了。

一封密信派人紧急送往幽州大营,同时赵颢也加快了节奏,在他的密令下,许多乔装成普通商人百姓的人马,分批次地进入了汴京城。

一个平淡的日子,天色已近黄昏,汴京的城门快要关闭之时,一支商队匆匆赶到城门外。

守城的禁军是典型的上班牛马,加班是不可能加班的,见这支商队要进城,立马拦住了他们。

「城门已关闭了,你们留在城外,等明日清早城门打开再进吧。」

说着禁军都头便要下令关闭城门。

商队为首的一名穿着绫罗绸衫的商人急忙上前陪笑:「军爷莫急,莫急,我等匆忙赶来汴京,这马上就要进城了,军爷还请通融则个。」

都头不耐烦地道:「规矩就是规矩,我能通融啥?明日再进城吧,老子今日不侍候了!」

商人的笑容愈发讨好:「军爷,军爷,您再考虑考虑,小人四处奔波,讨生活不容易,这批货今晚就要交付,小人实在不能留在城外过夜。」

嘴上说着话,手上的动作也不停,两锭沉甸甸的银子不着痕迹地塞到都头的手中。

都头神情一证,暗暗掂量了一下银子的分量,不耐烦的表情顿时有些缓和,脸上甚至挤出了一丝客气的微笑。

「大家都是讨生活,你们确实不容易,今日我便通融一二,赶紧进去吧,莫耽误了时辰。」

商人千恩万谢行揖,挥手便令身后的商队骆驼马车进城。

队伍刚动,都头却又拦住了:「马车上装的什麽货?」

商人讨好地道:「一些生铁而已,受了东家瞩托,将它们送来汴京熔炼,打成农具铁锅菜刀什麽的,再发卖京畿各州府。」

都头狐疑地上前,掀开蒙着货物的粗布,却见上面赫然竟是两根粗实的生铁管状物,

此物前细后粗,前面开着口,后面却敦敦实实地封着口,看起来像个铁打的圆屁股。

屈指敲了敲这玩意儿,都头被这管状物的形状弄得有点懵,这辈子都没见过。

「这是个啥麽?」都头围着它打转,认真地琢磨。

「小人也不知它是个啥,反正是东家的吩咐,再说运进城后就要熔炼了,管它是个啥军爷,天色不早了,您看—」

都头研究了半响,以他有限的见识阅历,实在琢磨不明白这管状物到底是干啥的。

不管这玩意儿是个啥,对他的月俸二两银子毫无影响,再说,刚才还得手了两锭意外横财。

「进去吧,下次赶早,莫误了老子关城门。」都头索性不研究了,挥手让商队进城。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