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军事 > 世子稳重点 > 第964章 民变骤生

世子稳重点 第964章 民变骤生

簡繁轉換
作者:贼眉鼠眼 分类:军事 更新时间:2025-10-16 04:45:12 来源:源1

第964章民变骤生

对于日本的战略谋划,赵孝骞早在登基以前就有了构思。

后来张嵘率五千燕云边军登陆日本,仅靠这五千兵马却杀得日本诸侯溃不成军,那时更验证了赵孝骞对日本的猜测。

目前来说,灭国是对大宋最有利的选择。

不需要扶持傀儡政权,更不需要挑起日本的内战,搞得那麽麻烦还不如直接率王师灭了他们,将日本纳入大宋的版图。

热兵器时代从大宋开始,趁着日本还没反应过来,来不及学习仿造大宋的火器,大宋有足够的实力碾压日本,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时机。

灭日本倒也不完全是因为前世的那点愤青思想,站在大宋皇帝的立场看日本的地理位置,对大宋来说,日本这个岛国是有必要将其收纳下来的。

未来大宋一统天下后,前进的脚步仍不能停止,那时大宋的战略目标,就应该是开启大航海时代了。

而日本位于太平洋,东部海岸距离美洲大陆更近,南部的九州岛距离澳洲也更近,如今这些大陆上只有一些土着居住,偏偏上面物产丰富,物种多样,矿产资源更是数不胜数。

未来日本的定位,是探索新大陆的前沿哨站,是大宋水师舰队的出生地,桥头堡。

如此重要的地理位置,赵孝骞是不可能让它掌控在外人手里的,哪怕是大宋扶持起来的傀儡政权也不行,因为傀儡说不定哪天就反水了,背叛了,还不如让大宋历代帝王亲自握在手里。

听到赵孝骞对两大家族的安排,俩姐妹顿时感激涕零。

她们现在知道了,官人并没有嫌弃她们的意思,作为高高在上的皇帝,他终究给自己的女人保留了几分温情,保她们的家人荣华富贵。

「多谢官人,我们姐妹给官人添麻烦了,让官人感到困扰,是我们姐妹的罪过。」

姐妹俩跪在赵孝骞面前,土下座式道歉,姿势和态度都非常虔诚。

赵孝骞看着不着寸缕的姐妹俩保持着土下座姿势,不由心花怒放。

这才是道的正确姿势,要不是昨晚腰子确实伤了,今日说什麽也得再赐她们一场甘霖恩露。

「咳,回头没事多跟皇后和姐姐们聊聊天,传授一下经验,无论是「知识」还是『姿势」,都必须分享出来,才能让大家都感到快乐————」

姐妹俩茫然抬头:「传授什麽经验?」

「你们日本女人如何侍候自己的男人,这方面的知识要多传授,朕给你们开个班儿吧,你们当老师,皇后她们当学生—啊!老师,学生,课堂,JK,这个画面实在让朕难以把持啊!」

「朕突然对『教导主任」这个职业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看着赵孝骞的思路都不知飞向何方,姐妹俩茫然许久,最后好像明白了什麽,轻薄的红唇微微一抿,互相交换了一记羞报的眼神。

「日本的事儿就这麽定了,朕会给张下旨,让他善待你们的族人,前提是必须交出地盘和权力,并辅佐张嵘控制日本的局势。」

「明年开春后,朕会派遣大宋文官接管日本,设立官署,你们那个什麽天皇若想活命,最好主动下退位诏书,宣布日本永归大宋,皇室所有人离开本土,来我汴京定居,朕会给那个天皇封爵,子孙永袭。」

姐妹俩有些懵懂地点头,她们不懂朝政军国大事,只是默默把赵孝骞说的每句话都记在心里,回头写在信上,送去族人那里。

赵孝骞当然也不怕平氏和源氏两大家族不归顺。

在无敌的火器碾压下,事实上两大家族归不归顺都不重要,张嵘照样会率军碾过去,两大家族若能识时务,才是他们唯一的活命办法。

天皇也是。

当赵孝骞下定决心将日本纳入版图后,日本人的抵抗就显得并不重要了,无论他们付出多少牺牲,多麽慷慨激昂地反抗外敌侵略,最终都无法改变事实。

就算想青史留名,这些反抗的日本人恐怕也做不到。

因为大宋收纳日本后,会彻底清洗本土。

「清洗」的意思不仅是净化人种,同时也会将他们的历史,文化,传统,信仰,语言等等一切东西都洗得乾乾净净,从此日本人只能写汉字,说汉话,任何方面都只允许与大宋保持一致。

「青史留名」?

青史都不存在了,上哪儿留名去?

朝堂依旧吵吵,朝臣们的重心已经从新政转移到战争上了。

灭西夏之战,对大宋来说是一场振奋人心的战争,它代表着大宋从屈辱软弱走向了扬眉吐气。

那些史书上看着遥不可及的强汉盛唐的光影,如今仿佛已快触碰到了。

而灭西夏之战,便是大宋走向强盛的标志**件。

当朝臣们赫然惊觉自己正在亲眼见证一段伟大的历史,并且他们都是这段伟大历史的制定者,参与者,心情又怎能不激动。

最近几次朝会,赵孝骞发现气氛有点不对。

朝臣们对他这个皇帝莫名亲近了许多,也少了很多鸡毛蒜皮的指责。

以前赵孝骞坐在朝会里,但凡坐姿稍微有点不端正,朝班里都立马跳出来一名监察御史,一脸道德高尚,义正严词地指责官家失仪。

他们指责的语气痛心疾首,表情更是生无可恋,好像赵孝骞坐歪了一下屁股,就犯了天大的过错,恨不得让他在祖宗牌位前自尽才能赎罪。

这几日朝会上却是出奇地融洽,赵孝骞感到有点吃惊,不信邪地故意坐歪了屁股,朝班里那群讨厌的嘴官居然一个都没站出来,而是把眼晴扭到一旁,假装什麽都没看见。

很奇怪,但赵孝骞就喜欢在他们的心理底线上反覆横跳。

于是在朝会上,赵孝骞不仅坐没坐相,还从怀里摸出个零嘴儿,当着满朝文武的面塞进嘴里,一边咀嚼一边朝那群言官投去挑畔的眼神。

言官们再次视若不见。

这都能忍,他家婆娘对他做过什麽?

无数夫目前犯的剧情在脑海里闪过,赵孝骞露出了诡异的微笑。

这几日朝会讨论的是输送第二批粮草至西北的问题,为了这个问题,朝臣们争执不休。

有人认为粮草应该走漕运,从黄河直至北方上游,上岸后再走陆运送至银州。

也有人认为应该从太原府和延安府直接调拨粮草,经陆路送至银州,如此可缩短至少一个月的路程。

赵孝骞听得心不在焉,说实话,这个问题其实并不重要,甚至根本不值得拿到朝会上说。

这次灭西夏之战,赵孝骞只动用了六万兵马,粮草方面消耗不大,无论如何都不可能断供,随便调集两府之地的官仓粮草,就能支应大军一年半载所用。

对于这个结果,朝臣们当然心里也有数,但他们还是踊跃发言,提出各种建议,气氛热烈得跟特麽国庆大典似的。

赵孝骞很清楚群臣的心思。

这场灭国之战注定要载入史册,若是自已提出的建议能被采纳,那麽他们的名字便能伴随着这场灭国之战留在史书之中,毕竟自己为这场战争做出过贡献,千古留名的机会当然要紧紧抓住。

下面群臣讨论得热烈,赵孝骞百无聊赖地打了个呵欠,正打算宣布散朝,结束今日这无聊的朝会时,一名宦官却脸色煞白地匆匆入殿,跪在大殿中央。

「禀奏官家,应天府传来急奏,应天府辖下下邑县·民变了!」

此言一出,满殿顿时一片死寂,群臣震惊地看着这名报信的宦官,神情充满了不可置信。

赵孝骞也呆证了半响,许久后,脸色渐渐阴沉了下来,大手一挥,赵孝骞的声音隐含怒气:「奏疏拿来给朕看!」

一道奏疏递到他手上,赵孝骞展开,匆匆扫了一眼,表情越来越阴骜。

奏疏是南京留守李淮送来的,而奏疏上的内容却令赵孝骞火冒三丈。

「下邑县民变?全因监察府京畿东路巡察使刘泽宁而起?」

「刘泽宁气焰嚣张,下到地方极尽勒索贪墨之事,官逼而致民反,乱民起事,刘泽宁死于乱民拳下——」

越看脸色越阴沉,赵孝骞的牙齿已咬得格格响。

「事发之日,靖康元年腊月廿一,距今已过三日,而民变已扩散到下邑,楚丘二县,两地县城和乡村皆已陷入混乱,官员四散而逃,乱民已占据了县城,人数多达四万馀—.」

看看李淮的奏疏上一桩桩说得清晰明了,将事件的起因过程都说清楚了,责任人也说得非常明白,全是京畿东路巡察使刘泽宁的责任。

赵孝骞深呼吸,努力让自己的情绪平复下来。

说实话,这道奏疏看起来毫无瑕疵,事情和责任都列得清清楚楚,赵孝骞相信就算三法司和监察府去应天府当面查办,最后应该也是这个结果。

但赵孝骞此刻却依然心中存疑。

监察府是他力排众议设立的,里面的官员更是经过千挑万选,甚至经受过内部不少次考验。

如果说刘泽宁刚上任就对地方百姓勒索贪墨,那麽监察府的设立就真的很可笑了,赵孝骞相当于是当着满朝文武的面,狠狠扇了自己的脸。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