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军事 > 世子稳重点 > 第948章 人心所归

世子稳重点 第948章 人心所归

簡繁轉換
作者:贼眉鼠眼 分类:军事 更新时间:2025-10-16 04:45:12 来源:源1

第948章人心所归

朝廷的新政,对普通百姓来说,其实大多是不太懂的,而且百姓对新政的态度也是事不关己。

这年头识字的人很少很少,普通百姓根本没有条件读书识字,平民家庭供养一个读书人,简直要耗费两三代的积蓄。

花费如此巨大的代价,培养出来的读书人,也不一定能飞黄腾达,他还要跟天下所有的读书人一样参加科举,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万里挑一的机率才能高中进士。

如果教育是一种投资的话,这笔投资风险太大,百姓家庭根本承担不起。

所以大宋的百姓绝大部分是文盲。

文盲当然是不可能明白朝廷新政的意思的。

可神奇的是,关于最近闹得汴京沸沸扬扬的「方田均税法」,汴京的百姓却大多知道它的内容和意义。

这里面有一个很关键的人物起了作用,张小乙。

张小乙如今已是汴京的扛把子了,就连开封知府都要给他几分面子,毕竟张小乙有一位吓死人的至交好友,有这份交情,就连天王老子都必须给他面子。

按照赵孝骞的吩咐,张小乙很早就让手下的闲汉们到处宣传解释方田均税法,将这条新政用最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出来。

不识字的百姓至少听得懂人话,闲汉们一脸高深地解释清楚方田均税法后,百姓们顿时沸腾了,对官家更是感激涕零。

无论从任何角度来理解,方田均税法都是善政,德政。

被科普后的百姓们终于知道,官家力排众议推行这条新政,是为百姓找活路,是把数不清的土地从权贵的手里抢过来,交给农民去种。

汴京的百姓们也知道,方田均税法遇到的阻力太大,毕竟没人乐意把自己手里的土地交给朝廷,朝堂上几乎所有人都在反对官家。

直到今日朝会,官家在朝堂上当众宣布落实方田均税法,这条新政终于在一片反对声中,依旧坚定地颁行天下了。

此时此刻,听到消息的汴京百姓蜂拥而来,成千上万的百姓聚集在延福宫门外,他们跪在地上,激动且虔诚地朝紧闭的宫门伏拜,山呼万岁。

「万岁」这个词儿,在大宋立国之前其实不是皇帝专用的,最初在先秦时期,是人们对军队凯旋归来时用的庆贺用语,正如汉朝以前的「朕」,也不是皇帝专用的。

臣子和百姓其实也能用「万岁」,这个词儿更像是一种人们打招呼时的祝福语,就像「恭喜发财」一样。

不过到了大宋,「万岁」这个词儿已被规定只能皇帝专用,若是这个词儿用在臣子或百姓身上,那就直接跟「谋逆」划等号了。

大宋立国初期,有一位名臣叫「曹利用」,此人能文能武,不仅是名将,同时也官至宰相。

曹利用有个犬子叫曹讷,这货仗着亲爹的势,为人比较嚣张,有一次喝醉了酒,让下人跪在地上称呼他为「万岁」。

后来事发,被人告上官府,事情闹得很大。

最后曹讷被杖毙,而他的亲爹曹利用一世英名被毁,官职被一贬再贬,最后没了活路,终究落了个上吊自杀的下场,可谓是典型的儿子坑爹的反面教材了。

可见「万岁」这个词儿,在大宋是不能乱叫的,只能对皇帝这麽叫。

此时的延福宫外,成千上万的百姓跪在宫门前,「万岁」之声如山呼海啸,声震云霄。

这是百姓们发自内心的顶礼膜拜,延福宫前的广场空地上,穿着各种灰色素色蓝色衣裳的百姓密密麻麻地跪倒,仿佛膜拜寺观的神佛一般,对着紧闭的宫门一记又一记地伏拜。

宫门打开了一线,许多刚散朝的朝臣从宫门里走了出来,看到宫门外人山人海的百姓,朝臣们吃了一惊,脚步顿时站定。

为首的章惇,蔡卞等人看着这些百姓,神情浮起几分震惊,震惊之后便是怔忪,最后每个人的表情都陷入了深思。

蔡京走在章惇的身后,看着这些对宫门膜拜的百姓,他露出欣喜自得之色。

在推行落实方田均税法这件事里,蔡京是出了力气的,而且从调任政事堂那天开始,他便义无反顾地站在官家这一边。

今日方田均税法正式颁行,而宫门外千万百姓顶礼膜拜,人心所归,依依东望,出过大力气的蔡京与有荣焉,仿佛百姓们聚汇起来的愿念和功德里,也有他的一份。

此时的蔡京脑海里只有一个念头,原来当好人的滋味这麽爽……

「章相公,民心所向,民心所归,此情此景,已见分晓。」蔡京捋须朝章惇微笑道。

章惇神情复杂,没出声。

蔡京周围的一些朝臣也听到了他的话,众人的表情跟章惇一样复杂难明。

蔡京的得意心情也不敢维持太久,他很清楚,今日正式颁行方田均税法,朝堂上真正赞同的人并不多,此时的蔡京基本算是站在朝臣的对立面。

这个时候如果太得瑟了,蔡京也怕挨打。

「万千黎民此时所拜之人是官家,我等臣子站在宫门前甚为不妥,这份功德是官家的,我等可受不起呀。」

「诸公,本官告辞了。」

说完蔡京朝章惇等人拱了拱手,然后从宫门的侧面绕行而去。

章惇等朝臣仍站在宫门外,看着密密麻麻的百姓膜拜,章惇心中五味杂陈,良久,悠悠地叹了口气,沉声道:「旨意已下,从今日始,政事堂正式颁行方田均税法,汴京与地方朝官不得推诿拖延曲解。」

章惇顿了顿,道:「监察府的人可日夜盯着咱们呢,谁若玩弄小聪明,后果自负,尔等好自为之。」

说完章惇再次深深地注视了一眼跪拜的百姓,最后跟蔡京一样,从宫门的侧面绕行而去。

…………

百姓宫门外膜拜,赵孝骞知道,但他没有露面。

百姓们对他感激他很清楚,但确实不宜露面,有邀买直名之嫌。

都当皇帝了,做人还是稳重一点,没事别瞎得瑟。

踏踏实实做人做事,赵孝骞的初衷不是为了领受别人的感激和膜拜,他是真想把这个国家治理好,把它带入青史留名的盛世。

当然,盛世到来之后,赵孝骞也有自己的私心。

史书上的好名声就不说了,这是必须要有的,主要是赵孝骞想等国库充盈之后,花钱征地扩建延福宫。

是的,历朝历代的帝王,国库不管有钱没钱,都想修宫殿,赵孝骞也不能免俗。

如今的延福宫规模太小了,其实早在仁宗年间,就有朝臣上疏请旨,建议皇家扩建延福宫,不过被当时的仁宗皇帝拒绝了。

赵孝骞当皇帝后其实也想扩建宫殿,毕竟自己的女人不少,各种后啊妃啊的,再加上日后的儿女成群,延福宫这点规模,确实不够住。

不过扩建宫殿的日子还很遥远,赵孝骞定下的目标是等大宋统一天下,盛世来临之后再考虑。

一想到现在的自己只是个穷皇帝,而且还是个地方割据势力的穷皇帝,赵孝骞的心里就堵得慌。

幸好朝廷已经在筹备西征西夏,王师摧枯拉朽之下,西夏亡国指日可待,天下统一的进度条将狠狠往前窜一窜。

天下臣民或怨或喜,还在消化方田均税法颁行这个消息时,第二天上午,赵孝骞和狄莹却轻车简从出宫,先去了一趟芳林园,给娘亲冯氏问安,顺便带给她不少宫里的珍贵贡礼。

冯氏高兴极了,三人在芳林园用过了午膳后,狄莹留下来陪冯氏,而赵孝骞却上了御辇,来到楚王府。

今日回楚王府不是为了探望活爹,赵孝骞觉得活爹的日子比他滋润多了,似乎不需要儿子陪伴,他比赵孝骞还忙。

赵孝骞回楚王府另有正事。

御辇在楚王府门前停下,门口值守的禁军将士纷纷行礼。

赵孝骞摆了摆手,然后独自走进府中。

来到王府后院,远远便听到一阵荒淫无道的嬉笑声,赵孝骞叹了口气,不用问,活爹又在跟府里的侍妾们玩游戏了。

后院池塘的凉亭里,赵颢衣衫凌乱,他的双眼被黑布蒙着,果然正在玩「大王来抓我呀」的游戏。

这个游戏还是赵孝骞发明的,但活爹把它发扬光大了。

侍妾们在他身边围绕转圈,发出咯咯的娇笑,赵颢一脸荡漾,肥胖的身子笨拙地乱转,终归比不上年轻侍妾的身形矫健,每次都扑空。

赵孝骞默默地走进凉亭,侍妾们见到他,顿时吓得噤若寒蝉,纷纷跪地行礼,空气陡然安静。

蒙着双眼的赵颢却浑然不觉,短小的双臂仍在捕捞空气,一下又一下。

最后赵颢往前猛地一窜,双臂合拢,不偏不倚地抱住了赵孝骞。

「哈哈,终于被本王抓到了,让本王看看,究竟抓到了哪只小妖精……」

赵孝骞叹了口气,道:「恭喜父王,您抓到了亲生骨肉,咱楚王府唯一的希望,千顷地里唯一的独苗苗……」

赵颢一惊,立马揭开了蒙在眼睛上的黑布,第一眼便看到赵孝骞那张熟悉的脸近在咫尺,还朝他龇牙一笑。

「意不意外?惊不惊喜?」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