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玄幻 > 玄幻:病太子召唤诸天,暴压天下 > 第255章 当死则死

玄幻:病太子召唤诸天,暴压天下 第255章 当死则死

簡繁轉換
作者:骑虎仙人 分类:玄幻 更新时间:2025-07-18 14:55:04 来源:源1

第255章当死则死(第1/2页)

赵高轻声道:“殿下,老奴觉得那女子的身份应该再考教考教。儒家那些迂腐书呆子虽有浩然问心手段,但也太过依赖此手段,手段高明者或提前提防着未必能问的清楚,还有这次魔教事件也应当向三皇子问清楚。”

李景源此时被前面站在树下的高冠儒生所吸引,随意说了句:“你去问吧,别把事情闹大,那女子也别弄死了,我看得出来三哥真喜欢她,其他人随你处置吧。”

赵高一拱手,驻步应声,准备转身时,身体突然定在原处。

李景源耳边传来老夫子无奈声音:“太子殿下,魔教一事和三皇子无关,他此次来麓山只是求学而已,老夫可以作保。”

李景源摆手道:“老夫子亲自作保,那便算了吧。”

赵高很不爽的摆摆大袖,对老夫子定住他的举动很是不满,嘟囔着以后有机会一定要麓山好看。

树下高冠儒生走了出来,此人年纪不到三十岁,穿着着件极有古意的儒袍,头上戴着古人才戴的古冠,气象庄严,让人诧异的是此人腰间挎刀。

儒家偏爱剑,认为剑的器格与君子的品格有着相同的属性,他还没见过带刀的君子。

普天之下腰挎长刀的君子也就老夫子的二弟子宁严,他以刀入儒道,以儒炼刀,学的是儒家最犀利,有儒门之锋之称的孟子道。

儒家读书人唇枪舌剑,一张嘴就能杀人。宁严以刀施儒法,机锋更甚,他的刀也如孟子一般锋芒毕露,因而有孟刀之称。

老夫子曾说过天下学孟,有俩人已登堂入室,第一是儒家圣庙里的一位老不死,第二就是宁严。

宁严见李景源未鞠躬,身姿挺直如松柏,直视着李景源,骄傲到了极点。

李景源笑了,轻声道:“还真学了孟子的机锋。”

宁严说话一板一眼,还循着古人说法道:“吾带太子去后山。”

李景源点了点头。

宁严在前带路,走了十几米后,宁严问道:“吾观你内蕴浩然气,起码进了君子境。老师许你神游春秋三百年,你应当见过孔圣和他的七十二弟子,太子觉得孔圣他们与孟子有何不同?”

提起孟子,李景源的第一印象就是眼里容不得沙子和无惧无畏,犹记得《孟子·梁惠王章句上凡七章》里孟子见梁襄王语出惊人,当面指责过一国之主望之不似人君,可见一斑。

轻笑后不假思索的道:“孔圣他们总体是醇厚,本宫对孟子不甚了解,倒是看过几本书上面说孟子英气太盛、机锋太利。程子也说孟子是才有英气,便有圭角,英气甚害事。”

宁严语不惊人死不休道:“天下儒生皆学孔圣醇厚,唯孟子不同。吾以为醇厚可养德,但过于醇厚儒学如何进取?若将孔圣他们比作厚山,那孟子便是山顶那块刺天之峰。山不可移,但山顶那峰却决定着此山高度。”

李景源笑而不语,将孟子立于孔圣他们之上,还真是激进的言论。不过孟子对儒家的贡献确实极大,孟子最风骚的一件事就是稷下学宫中独自对诸子百家的论道诘难,无惧不怂硬是一个个干过去,真正做到了打遍天下无敌手,直接奠定了儒家超越诸子百家的基础。

向来安静的袁天罡却在这时补了一句:“孔子醇厚也好,孟子英盛也罢,儒家终究是佐国之道,国可无儒,但不可无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255章当死则死(第2/2页)

宁严顿了一下,直接道:“那也要看是什么君了?”

李景源哈哈一笑道:“你要做孟子?但我可不是那软弱的梁襄王。”

宁严沉默不语,在前带路。

穿过书院,走上一条清静小道,上有青枫遮荫,天上毒辣的日头照不下太多阳光,加上山林风过被窄道一束变得疾上数分,风中带着不少水汽,吹在中人身上便会显出相对清凉。

绕小道而过,来到了书院后山,老夫子依旧躺在躺椅上,一只手连续虚抓天空,竟是让天上风雨如晦,下起了瓢泼大雨,为这酷暑增添了几分凉意。

雨水过麓山,被无形之力所束缚,竟是全部下入了干涸的水泽中,泥潭里挣扎的鱼儿们如获至宝,欢呼雀跃起来。

老夫子无奈道:“取了附近不少溪河水,不还回去,心里不得劲啊。”

宁严拱手道:“老师,太子殿下带来了。”

老夫子点点头,挥了挥重新修补好的蒲扇,道:“你们几个先回书楼吧。”

宁严道:“小二姐在修养,老师身边缺个侍奉的人,我还是留下吧。”

老夫子难能看不出自家弟子的想法,无奈道:“你刀太利了,不适合待在这里,回二层楼继续读孟子吧。”

宁严犹豫了一下,弯腰一揖到底,转身离开。但他没去读书,而是站在二层楼上,持刀望泽畔。

赵高拿来一张椅子,李景源坐了上去,老夫子轻笑道:“看来太子是有疑惑,但说无妨。”

李景源直截了当道:“本宫神游春秋三百年依稀见到老夫子为本宫准备的那条破春秋的路,本宫想知道老夫子为本宫准备的是条什么路?”

老夫子哈哈大笑,感慨道:“老夫还以为你没看到,看到了却不愿意走,太子当真出乎老夫意料啊。”

李景源淡淡道:“老夫子这般年岁了,几近于圣的修为都还在田中,你准备的路能出田?”

老夫子脸色一正道:“有可能。”

李景源挑眉问道:“本宫越来越感兴趣了。”

老夫子幽幽道:“太子心坚如铁,三百年春秋都改不了,那就坚定下去,何须再问老夫子这条路。有时候只有一条路才能破釜沉舟,花开彼岸。”

李景源望着大雨落水泽,鱼荷皆欢喜的景象,破天荒的不再追问,缓缓起身道:“老夫子说的在理,本宫就不问了。”

老夫子眯着眼道:“太子接下来准备去哪?”

李景源淡淡道:“准备去一趟儒家圣庙,本来是准备去了结恩怨的,谁知道半路出了个舍身取义的步叔澄,我和儒家圣庙的恩怨被他了结了。但之前答应黄公权要替他向儒家圣庙讨个公道,答应的事,还是要做到才好。”

老夫子摇扇叹息:“黄公权啊,是个好苗子,确实可惜了。”

“黄公权的公道,老夫替你讨要了。”

老夫子探手一按,浩然气一去三千里,一只浩然大手直接推倒了远隔三千里外儒家圣庙一堵墙,留下了一句话。

“你们这些老家伙活了这么久了,也该为后人让让路,当死则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