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都市 > 穿越古代:三个女人N台戏 > 第 2141章 我亏得起

穿越古代:三个女人N台戏 第 2141章 我亏得起

簡繁轉換
作者:一灯阑珊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10-19 04:52:21 来源:源1

第2141章我亏得起(第1/2页)

林婉婉终于明白赵大夫的意思,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那些曾在书上看过、在旁人闲谈中听过的情景,终不如亲眼所见来得深刻。不仅要了解医学的上限,还要清楚它的下限。

林婉婉缓缓点了点头,“赵大夫,我明白你的意思了。”

赵大夫连忙叮嘱,“务必做好万全的准备。”

他深知人心险恶,几个年轻漂亮的小娘子往穷乡僻壤里扎,说不好就有去无回。

赵大夫其实一直有些看不懂林婉婉,有时胆小得连晚上出房门都要有人陪,有时却胆大得惊人。

她当初怎么敢只带着一个车夫就跑来后丘村找他呢!

不过后丘村离长安不算远,又有他们爷孙俩在。她先前也来露过面,村里人都认识她,这才没出什么岔子。

若是换个完全陌生的偏远之地,后果就难说了。

傍晚时分,夕阳的余晖渐渐被暮色吞没,林婉婉一行人终于踏进了长安城。

林婉婉让车夫顺路将几个徒弟送到相邻的坊门附近,由着她们自行归家,余下的就带到济生堂,等家人来接。

林婉婉回到胜业坊时,特意让车夫绕到四巷的离园工地附近停了停。

地面已经彻底平整出来,几处地基的轮廓隐约可见。

李匠人带着先期工程队伍早已入驻,正按照图纸先搭建围墙和前两进的门面,风格都是照着长安盛行的框架来,沉稳大气,一眼就能看出雏形。

至于内宅最核心的园林部分,进度则慢了些。

刘匠人带着一大票帮手,还在苦苦打磨细节。

少有当甲方经验的林婉婉看着一版版修改后的设计图,已经觉得曙光越来越近了。

刘匠人拿出的设计确实一版比一版精良,亭台楼阁的布局更错落有致,水系的走向更贴合地形,连花木的搭配都考虑到了四季景致。当然,预算也跟着一版比一版高,但好在还在祝明月的承受范围内。

至少林婉婉等人不用像那些愚蠢的甲方一样,纠结半天后说出“还是第一版好”的混账话。

杜若昭透过车窗,看向已经歇工的工地,好奇地问道:“园子还有多久建成?”

她和齐蔓菁往后大概率要跟着林婉婉,从现在住的小院搬到这里来,心里难免有些期待。

林婉婉眼底露出一丝迷茫,如实答道:“不知道诶!”

在她看来,工期稍微延长点不算什么,只要最后能顺利完工、不烂尾,就已经是最好的结果了。

另一边,谢静徽跟着乳母归家时,暮鼓的声响已经隐隐传来,再过片刻就要彻底敲响。

让她意外的是,家里竟然坐着一位客人,正是下午从四野庄先走一步的谢广运。

谢家虽早已分家,但各房住的地方离得不远,平日里也常有往来。

今日要见客,谢静徽衣着虽朴素,好歹没像从前在四野庄干活那样,弄得满身泥土像个小叫花似的回来。

谢大夫先前和女儿通过气,早晚有这一遭。

康乐堂虽然姓谢,但他们顶多算在里头坐诊的打工人。

谢静徽日后若是嫁人,按规矩出嫁随夫,娘家的纷纷扰扰自然与她无关。

可若是背上盗技窃艺、欺师灭祖的名头,那可是一辈子都洗不清的污点,绝不能大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2141章我亏得起(第2/2页)

想到这里,谢静徽深吸一口气,压下心里的些许紧张,上前给谢广运和家里的长辈一一见礼,举止从容,礼数周全。

谢广运也没端长辈的架子,先和侄女寒暄了几句,问了问她在林婉婉门下学医的日常,待气氛缓和些,才话锋一转,切入正题,“今日去四野庄看过了,规模确实不小。我听说林娘子还另外买了一片山,叫……”一时想不起名字了。

谢静徽轻声答道:“花果山。”却没有透露具体的位置。

谢广运微微拧眉,追问道:“那片山上,也都种了药材?”

谢静徽点点头,“不光药材,还有花材,牡丹、芍药、菊花都可入药。”而且有成熟的栽种技术。

谢广运摆了摆手,笑着说:“花材的事倒扯远了。”

他的目光落在谢静徽身上,语气认真了些,“花果山种的药草品类,和四野庄差不多吗?”

谢静徽如实答道:“师父和赵大夫这几年主攻的是黄芪和大黄,其他品类算是捎带的。”

谢广运点了点头,今日见的最多的,也是这两样。无论是山上的移栽苗,还是山下的试验田,都以这两样为主。

“其他的都有哪些,你仔细给堂伯说一说。”

谢静徽便将四野庄和花果山目前长势较好、能批量收获的药材品类都报了一遍。

但具体的种植办法,谢静徽坦言她不清楚。

谢广运也不多问,他知道林婉婉对种植技术看得重,谢静徽不说,反倒显得懂事。

谢广运很快就找到了其中的共性,这些大多是在关中地区生长较为普遍的药材,适应性强,打理起来也相对容易。

看来林婉婉等人最初选品时,也是从易存活、易管理的品种入手,稳扎稳打,没有好高骛远。

花材的事,谢广运没放在心上;但药材的事,他却动了心思。

关中地大物博,适合种植的药材品类远不止这些,即便林婉婉撒下大网,依旧有不少漏网之鱼。

谢广运盘算道:“牛膝、苍术、麻黄、芎……”

这些都是林婉婉目前少有涉及的品类,若是谢家来种,既能和四野庄形成互补,又不会起直接冲突,再合适不过。

但具体选择哪些品种,还要寻几个老成人细细讨论,综合考量土壤、气候、市场需求等因素,才能做最终决定。

没错,谢广运也想学林婉婉种药,今日在四野庄的所见所闻,让他看到了规模化种药的潜力。

若是能成功,不仅能扩大康乐堂的经营范围,还能掌握稳定的药材来源,比单纯依赖采买或外购靠谱得多。

今日饭桌上,赵大夫提及一件旧事,早前林婉婉就觉采药辛苦且收获不多,提议让乡民种药取利。

那时候赵大夫直接拒绝了,理由很实在,小民家庭抗风险能力太弱,药材种植周期长、变数多,一旦失败,很可能让他们血本无归。对他们而言,种粮食才是最稳妥、最安全的选择。

后来,赵大夫应邀来四野庄,帮林婉婉种药,最关键的原因就是——她亏得起。

林婉婉有济生堂的产业做支撑,即便药材种植初期投入大、收益慢,甚至偶尔亏损,也不会影响根基。

谢家经营康乐堂多年,家底殷实,同样亏得起。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