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都市 > 种田逃荒,秦香莲的养娃人生 > 第104章 萌芽

种田逃荒,秦香莲的养娃人生 第104章 萌芽

簡繁轉換
作者:犹寸阴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10-15 16:47:35 来源:源1

第104章萌芽(第1/2页)

捡完瓦,也就该立碑了。

秦香莲入乡随俗,早早准备好了香烛纸钱,以及各色贡品,也提前请无尤观的道士们卜算过吉时以及立碑的吉位。

按秦家庄风俗,为先人立碑都由长子动土,秦香莲自然当仁不让,陈跛子又给俩孩子做了两把小木铲子,出力不能,却能全一番心意。

待秦香莲动了土,龙凤胎又上去挖几铲子,便有受过秦员外恩惠的村民们一起过来帮忙锄草整土,人多力量大,不过片刻便将碑立起。

另外,还需要在墓旁植树,早早选好的树苗,多为松柏一类,植树可以保持水土,且松柏耐寒耐热四季常青,象征寓意也好,先人永恒不朽,后人增福添寿。

秦员外死后,与妻子合穴同葬,两个墓室之间有一扇小窗,俗称“过仙桥”,亡者灵魂不灭,夫妻生死同穴,寄托来世姻缘再续的美好期待。

立起碑,秦香莲摆上贡品,点起香烛,敬了三杯酒,跪地焚烧纸钱,带着俩孩子诚心诚意地对着双亲墓碑磕了三个响头,又跪地挪动双腿,让出祭拜的位置,面对来客跪下。

村民们一一上前祭拜,辈份高的或者相同的,只烧烧纸钱,辈份低的,则尊敬地磕头,这个过程中,秦香莲带着俩孩子始终跪在碑旁,算是替秦员外还礼。

这也是秦家庄的风俗。

祭拜完,秦香莲和俩孩子都被人扶起来,最后就是揭碑上的布念碑文,诉说逝者生平,这事由秦老头代劳。

秦员外的碑落款,秦香莲要求加上龙凤胎,写孝子秦香莲、孝孙秦瑛秦瑶敬立。秦员外生前惦念记挂这个,写上孙子姓名,他九泉之下该含笑的。

秦香莲以为自己是不会哭的,毕竟她不是原来的那个秦香莲,可是轮到她念祭文,她才念几个字,就已经有些泣不成声。

此情此景,她不仅仅作为秦香莲在垂泪,她更是作为孩子,在为天下爱子的双亲垂泪。

秦香莲在祭文里,首先感谢了双亲的生养之恩,伤感地提到母亲不幸难产而亡,又提到父亲为自己扛住世俗的压力不愿续娶,将全部的心力都倾注在自己身上。

她又写,虽然她没有见过娘,但爹经常和她说,她娘是很好的女子,孝敬长辈,和睦四邻,家里家外,诸事都亲力亲为,节俭持家。

她娘不幸早早离世,但子孙后辈都会永远记住她,没有她娘就没有现在的家,又说作为孩子,情愿母亲难产时亡的是自己,而不是母亲。

在场众人都是有孩子的,听到这里无不潸然泪下。

何氏和陈跛子始终对不幸流产的孩子耿耿于怀,怪自己太没用才没能保住那个孩子,现听了这番话,心中又有释怀感,又有些悲痛难言。

写完娘,又写爹,自妻子去后心灰意冷,为孩子苟延于世,寡欢伤怀,终日求神以求解脱,受祖师点拨,自此乐善好施。

饥饿者布施米粮,寒冷者赠衣御寒,疾病者求医问药,亡者入土为安。

扶危济困,施仁布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04章萌芽(第2/2页)

桩桩件件善事,都有事实作为依据,在场村民,无不是亲历者,纷纷对秦员外的墓碑跪下,又哭了一回。

最后秦香莲写,她这样双亲心血性命所系的女儿,定会铭记双亲的教诲,像娘一样做个好女子好母亲,又要像爹一样行善积德,带着双亲的爱和期待好好生活,祝愿双亲来世能够幸福圆满。

而她,则顶立起秦氏门楣,也肩负起兴旺家族的重任,请双亲不必担忧,再世投胎为人只须为自己而活。

祭文念完,投进火里。

道士们念起道经,做最后的祭祀。

秦香莲办完给秦员外立碑的事,村里老人都说:“等我死了,孩子们写祭文得照着香莲这样,不会差了。”

祭文原文虽投到火里烧了,但有那等记性不错的,与众人左拼右凑,字字句句复原出来。

陈老娘更是直说:“香莲,等我死了,由你来为我写祭文,我的生平我慢慢都说给你听,不用写得与你亲娘亲爹那般催泪,只叫我的后人晓得我一生的不容易。”

陈跛子不觉得不行,他是个没啥文化的,他娘既然有这个心愿,见秦香莲都不拒绝,他更不扫兴,只道:“娘,香莲写祭文熬灯点油费尽心血,要写得不好你可莫责怪。”

陈老娘脱了鞋子就往陈跛子头上敲:“你娘是那样的人?”

陈跛子抱头告饶。

清明节过完,秦香莲的祭文跟着离家谋生的秦家庄人,传扬开来。

自汉以来以孝治天下,历朝皆沿袭“旌善昭忠”制度,挖掘宣传树立道德模范,鼓励孝悌忠义的行为,以孝劝孝,提高民众道德水平,及至北宋,礼部的职责仍有“旌表孝行之法”。

秦香莲的祭文不日后传到了县令的耳朵里,他看了那祭文,联想到秦氏布庄的种种作为,决心润色一番,去信禀报于知州。

或可为他的政绩再添一笔。

知州收到武当县的信,读那祭文时其母也在侧,阅后掩面而泣,与知州道:“可怜的孩子,得女如此,死亦瞑目。”

但秦香莲的种种孝行虽催人泪人,却不比割肝疗亲那一类的说出去有竞争力,如今各州孝子奖赏丰厚,这等名头终归要天下认同。

最后孝子的名头虽未定下,但到底在均州也有了名声,知州的老母十分认可秦香莲,在聚会时与众人称赞秦香莲的孝,引为表率。

此事秦家庄众人也并不知情,他们正忙着开祠堂添族谱,将媳妇女儿的姓名也记录到族谱之上。

这事在从前绝无可能,但在今年,秦香莲的作为已为女儿正名,女儿也能孝顺双亲能顶立门楣能传宗接代,织布坊的女人们为家庭的付出更有了实打实的金钱作为回报。

风气的改变不是一朝一夕的,秦香莲想,哪怕改变不了世界,眼前的秦家庄也真切地随着她这颗种子的落地生根,产生了新的变化。

清明的雨,纷纷落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