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都市 > 种田逃荒,秦香莲的养娃人生 > 第100章 谋生不易

种田逃荒,秦香莲的养娃人生 第100章 谋生不易

簡繁轉換
作者:犹寸阴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10-15 16:47:35 来源:源1

第100章谋生不易(第1/2页)

骙骙回家还是没能逃掉一顿打,小齐氏一边哭一边打,骙骙躲都不敢躲,皆因她娘哭得太吓人。

骙骙是个孝女,挨了打也不怪她娘,只偷偷和织宋说自己好像真的犯了错,还是怕她娘哭瞎眼睛。

自从听过织宋说有娘因为孩子有事哭瞎了,骙骙行事谨慎很多,这回倒真没料到那么远的后果,骙骙觉得只怪自己和织宋没见过世面。

香莲姊姊又说书里有世面,骙骙屁股被打肿了,趴在床上抄孝经也没有什么怨言,只盼着自己能多见些世面多聪明些。

小齐氏感动不已:“总算是长大了。”

至于织宋,家里人过了那口气,谁也舍不得打,只带她上门去看看骙骙的惨状,口头吓唬吓唬她。

陈老娘也信那套人性天生的论调,这会儿夸道:“骙骙她娘,你真是会生孩子,我看我们家织宋问题还是出在她那个爹上,真是糟蹋了我闺女的好血脉。”

织宋早进屋去找骙骙,陈老娘外头与小齐氏的娘说这话不怕她听到,说得诚心实意。

小齐氏叹道:“我觉着是骙骙自个儿懂事,她虽鲁莽,却也是心疼我们,为着生计日夜操劳,知道银钱不易得,不愿丢了那钱。”

陈老娘也叹:“这倒是。”

小齐氏赶着去织布坊,这会儿只问最后一句:“那贼可有眉目了?”

陈老娘催她赶紧去:“有信我告诉你,快去吧,咱们努把力多赚点钱,孩子们有钱就不会同我们这样斤斤计较扣扣搜搜了。”

小齐氏夸陈老娘言之有理,匆匆出了门,陈老娘也认为自己这话全是理,她回来后反思许久,钱没得从孩子们身上抠的,让他们过于看重钱,反倒轻忽了自己。

陈老娘回了家,把自己这番心得同秦香莲与何氏讲,秦香莲又夸她一通,何氏后来也同陈跛子道:“娘的目光确实长远,大郎既然写信回来要钱,咱们给他吧,他若因缺钱生活误入歧途就不好了。”

陈跛子气愤不已:“他和织宋不是一个情况,织宋那孩子可能是心疼,他却未必,你还看不出来吗?他就知道要钱,过年才几句问候,就要几十贯,他当咱们家有金山银山不成。”

何氏满面愁容:“咱们攒的那些钱,都交给香莲承诺上东京的,可是不给他,他又怎么办?举目无亲,大郎能依靠的,也只有我们了。”

陈跛子思来想去:“我们什么条件大郎难道不清楚?怎么会回来要钱,他从前也不是这样的。”

何氏眉头紧锁:“怕真是有难处,信里不便直说。”

陈世美写信回家要钱的事情,秦香莲并不知情,更不知道陈跛子和何氏彻夜未眠地商量,到底要不要给陈世美捎钱要捎多少。

千百年来,好好做父母的从来不懂什么叫做沉没成本。

秦香莲只注意到木工坊的营收变少了,关切地问了几句木工坊的经营状况。开过店的都知道,营收起落也寻常,陈跛子因心里藏着事就有些心虚,面上不太自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00章谋生不易(第2/2页)

秦香莲并未多想,只安慰几句,陈跛子说几句生意不太好,就也扯开话题:“那贼已经被抓到了,现在在衙门里头关着,只等判决下来。”

说这个就是织宋最关心的了,她追问:“怎么抓到的?”

陈跛子便将经过娓娓道来。

那贼人怀恨在心,趁夜色找来秦氏布庄欲行报复之举,被布庄里守夜的秦传宗逮了个正着,天亮就扭送到衙门去了,算是自投罗网。

陈老娘闻言拍了织宋两下:“这下知道了吧!那贼可有同伙?”

陈跛子摇摇头又点点头:“说有也有,说没有也没有。那贼不过十七八岁,未及弱冠,家里什么人也不剩,和同样的几个孤儿住在窝棚里,平素吃不饱穿不暖一身的病痛,从前是专心做乞丐,年景不好讨不到钱,干上偷钱的勾当也是走投无路。”

陈老娘听了沉默,又见家里人一派同情,道:“可别同情了,那些被偷钱的才无辜。”

陈跛子道:“同情也不用,不恨就已经好心肠。穷苦百姓,哪家容易哪家轻松,多半都是难过的,却都不偷不抢,他就是错。这些乞丐最后多半是到荒凉处服役开荒最后能有个安稳住所,安定下来。”

左右罪不至死,不管怎么判,或许也不会比流落街头惨到哪里去。

秦香莲想了想:“施点粥吧,不至于让人在面前活生生饿死。”

秦香莲的想法与县衙不谋而合,知道县衙因抓了一串无法维持生计的乞丐,打听到贫民情况决定施粥,秦香莲也就没有私设粥棚,而是捐了些银钱给县衙。

县衙也仁义,棚上挂了块布写上秦氏布庄捐赠米粮若干的字样,穷人不识字,可总有识字的会记得。

纪秦娥送钱的时候,将秦香莲的施粥掺沙的建议告诉接见她的廖主簿,廖主簿同武当县的县令转述,县令道:“我等不及秦娘子善。”

县令不知道,这个办法是后来的丞相,此时正因劝诫仁宗被贬知睦州的范仲淹提出的,不过被秦香莲十余年拿来出来用。

想起范仲淹,秦香莲就想起他治水的功绩,又想起如今历史上该发生的边防战役,张征也一直不曾给她来信,离开的人都断了线的风筝一样。

县里在县衙施粥,各镇也各自选了位置开始施粥,一天一碗,如此连续到立春,悄无声息之间,嫩绿的春色已铺陈到原野。

龙凤胎们也满周岁了,周岁宴本是要办的,只因人人都忙,家里没个闲人,不能为这事专门抽出什么功夫,秦香莲便做主省了。

只一家人聚在一起,吃了顿好的。

村里的布坊也日日为村民们带来收益,感念秦家,于是村民们自发凑了两件蓝色的百家衣,送过来祝福龙凤胎。

代表小齐氏道:“可不止一百家,我们轮流缝的,缝过又烫又洗,穿在身上虽可能不太好看,但寓意很好,蓝谐音拦,阻拦灾病,祝春娘冬郎俩一生平安顺遂,百岁无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