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玄幻 > 天狼诀2 > 第八十二章西凉屯兵南宋境内(一)

天狼诀2 第八十二章西凉屯兵南宋境内(一)

簡繁轉換
作者:风流萧书生 分类:玄幻 更新时间:2025-09-01 03:50:48 来源:源1

第八十二章西凉屯兵南宋境内(一)(第1/2页)

乾道三年秋,陇南的冷雨已经连下了半月。陈砚秋裹紧了身上洗得发白的青布袍,手指在城垛的青苔上蹭了蹭,望着远处被水雾吞噬的秦岭余脉。这座位于利州东路的戍堡太小了,小到连名字都只配叫“乱石关”,可此刻,它却像一根被绷紧的弓弦,颤颤巍巍地悬在宋凉两国的边境线上。

“都监,西凉人的炊烟又往北移了三里。”哨兵的声音带着冻出来的颤音,陈砚秋顺着他指的方向望去,果然在连绵的雨幕里看到几缕灰黑色的烟柱,像毒蛇的信子般在云层下扭动。

三个月前,西凉铁骑突然突破洮州防线的消息传到临安时,朝堂上还在为是否要给江淮水军增拨粮饷吵得不可开交。直到凉州大都督慕容麟的三万铁骑踏过白龙江,南宋君臣才惊觉西北的烽烟已烧到了家门口。

陈砚秋摸了摸腰间的铜鱼符,冰凉的触感让他想起临行前枢密院的密令。他这个从七品的榷场监官,此刻却要暂代乱石关巡检之职,手里握着的不过三百老弱厢军。

“都监,您看那是什么?”一名老兵突然指向江面。雨雾中,十几艘快船正顺流而下,船头插着的并非宋廷旗号,而是一面绣着狼头的黑色旗帜。

陈砚秋的心猛地沉了下去。西凉人素来不善水战,此刻突然出现在白龙江,绝非寻常试探。他转身冲向烽火台,“快!点燃烽火!通知文州城!”

潮湿的柴草冒出呛人的浓烟,却迟迟不肯燃起烈焰。陈砚秋一脚踹翻了旁边的油桶,桐油混着雨水流淌,终于腾起一道暗红色的火柱。他望着那道在雨幕中摇曳的火光,忽然想起三天前那个自称是茶马司译官的年轻人。

那人叫耶律恒,带着一口浓重的北方口音,塞给他一封蜡丸信。信上只有八个字:“狼渡滩前,月满则袭”。当时他只当是敌特的离间计,此刻想来,那年轻人眼底的焦急绝非作伪。

江面上的快船越来越近,隐约能看到船头西凉士兵的皮甲反射着冷光。陈砚秋抽出腰间的环首刀,刀鞘上镶嵌的铜饰早已被岁月磨平。“传我将令,弓弩手登墙,刀牌手守住城门,告诉弟兄们,身后就是文州,退无可退!”

三百名士兵在雨水中列阵,不少人还在咳嗽,他们中的大多数是去年从襄阳逃难来的流民,被强征入伍时甚至连刀都握不稳。可此刻,没有人后退。陈砚秋看着他们冻得发紫的嘴唇,突然想起自己十六岁那年,父亲也是这样站在澶州城头,望着辽人的铁蹄踏碎护城河的冰面。

快船在码头靠岸,西凉士兵如同黑色潮水般涌上岸。为首的将领身披玄甲,胯下黑马不安地刨着蹄子。他摘下头盔,露出一张布满刀疤的脸,朝着城楼高声喊道:“我乃西凉破虏校尉赫连勃,奉大都督令,前来接管此关!识相的,速速开城!”

陈砚秋冷笑一声,扬声道:“此乃大宋疆土,尔等蛮夷也敢觊觎?要过此关,先踏过陈某的尸骨!”

赫连勃大笑起来,笑声在雨幕中显得格外刺耳。“南朝文人,果然只会逞口舌之快。给我攻!”

箭矢如同飞蝗般射向城楼,陈砚秋猛地拽过身边一个小兵,躲过一支呼啸而来的狼牙箭。那箭深深钉进身后的木柱,箭羽还在嗡嗡作响。

“放箭!”他高声下令。城墙上的弓弩手纷纷松开弓弦,密集的箭雨覆盖了河滩。西凉士兵中响起一片惨叫,但后续的人马依然源源不断地冲上来,他们举着盾牌,步步紧逼。

陈砚秋知道,仅凭这三百人守不了多久。他唯一的指望,是文州能及时派出援兵。可烽火燃起至今已有半个时辰,放眼望去,通往文州的官道上依然空空如也。

就在这时,一名亲卫跌跌撞撞跑上城楼:“都监!文州方向……文州方向有烟尘!”

陈砚秋急忙望去,只见南方的地平线上,果然扬起一道黄色的烟尘。他心中一喜,正要下令擂鼓助威,却看清了那烟尘的规模——至少有数千人之众,绝非文州那点厢军能凑出来的阵仗。

赫连勃也看到了那道烟尘,却突然放声大笑:“陈都监,看来你的援兵到了啊。只可惜,来的是友是敌,还未可知呢!”

陈砚秋的心瞬间揪紧。他突然想起耶律恒临走时说的另一句话:“文州通判王显,已暗通西凉。”

雨还在下,白龙江的水流变得愈发湍急。陈砚秋望着城下越聚越多的西凉士兵,又看看南方那道越来越近的烟尘,手中的环首刀突然变得无比沉重。

第二章暗流涌动

文州城的雨停了,月光透过云层洒在青石板路上,泛起一层冷光。王显站在知府衙门的回廊下,手里把玩着一枚西域来的玉佩。玉佩上雕刻的狼头栩栩如生,在烛火下泛着诡异的红光。

“大人,乱石关的烽火已经烧了一个时辰了。”参军李默站在一旁,声音带着难以掩饰的焦虑,“按说此刻援军早就该出发了。”

王显慢条斯理地将玉佩收入袖中,脸上露出一丝莫测的笑容:“李参军,你说这白龙江的水,什么时候最急?”

李默一愣,不知如何作答。王显却自顾自地继续说道:“当然是两股水流交汇的时候。西凉铁骑固然凶猛,可咱们这位陈都监,也不是省油的灯啊。”

他转身走向内堂,那里挂着一幅巨大的舆图,上面用朱砂标出了从陇南到汉中的所有关隘。王显的手指在乱石关的位置轻轻一点:“这里,就是那交汇处。”

李默看着知府大人的背影,突然打了个寒颤。他跟随王显已有三年,深知这位通判大人看似温和,实则心机深沉。当初朝廷任命他来文州时,所有人都以为是贬谪,只有王显自己明白,这偏远的边境之地,才是施展抱负的舞台。

“大人,”李默鼓起勇气问道,“万一……万一陈都监真的守住了乱石关呢?”

王显回过头,眼中闪烁着异样的光芒:“那就更好了。一只斗败了狼的猎犬,才更懂得谁是真正的主人。”

他拿起桌上的一封密信,信封上印着西凉王府的火漆。“告诉赫连校尉,让他再等等。好戏,总要压轴出场。”

李默领命退下,回廊里只剩下王显一人。他望着窗外的月光,想起十年前在临安太学的日子。那时他还是个意气风发的举子,坚信“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可现实却给了他狠狠一击,科场舞弊,官场倾轧,让他渐渐明白,光有抱负是不够的。

“父亲,您看儿子现在,算不算得偿所愿?”王显对着空无一人的庭院喃喃自语。他的父亲曾是主战派的干将,最终却落得个贬死岭南的下场。

一阵急促的脚步声打断了他的思绪。亲兵队长匆匆跑来,单膝跪地:“大人,城西发现可疑人物,像是……像是茶马司的人。”

王显的眼神瞬间变得锐利起来:“哦?耶律恒还没走?”

他沉吟片刻,嘴角勾起一抹冷笑:“看来,想在这浑水里摸鱼的,不止我们一家啊。去,把他‘请’到府里来,就说本府有要事相商。”

亲兵领命而去,王显重新看向那幅舆图。他的手指缓缓划过狼渡滩的位置,那里是白龙江的咽喉要道,也是西凉大军南下的必经之路。“慕容麟啊慕容麟,你以为看透了我的心思,却不知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月光突然被乌云遮蔽,文州城陷入一片黑暗。王显知道,今夜注定无眠。无论是乱石关的厮杀,还是即将到来的客人,都只是这场大戏的序幕。而他,要做那个最终敲响落幕钟声的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八十二章西凉屯兵南宋境内(一)(第2/2页)

第三章孤城落日

乱石关的厮杀已经持续了整整一天。陈砚秋靠在城墙上,大口喘着粗气。他的左臂中了一箭,鲜血浸透了青布袍,顺着指尖滴落在城砖上,晕开一朵朵暗红色的花。

城下的西凉士兵暂时退去了,留下满地的尸体和兵器。雨不知何时停了,夕阳透过云层,给这座伤痕累累的关城镀上了一层诡异的金色。陈砚秋望着那些倒在血泊中的士兵,心中像被刀割一样难受。

三百人,如今只剩下不到一半。那个昨天还向他请教如何握刀的少年,此刻正趴在垛口上,背上插着一支西凉的狼牙箭。

“都监,该换药了。”一名老兵拿着伤药走过来,他的脸上布满皱纹,眼神却异常坚定。陈砚秋认得他,叫赵老栓,曾是种家军的老兵,在横山之战中失去了一条腿,后来流落到乱石关。

陈砚秋点点头,咬着牙拔出左臂的箭簇。剧痛让他眼前发黑,但他强忍着没有出声。赵老栓熟练地清创、敷药、包扎,动作一气呵成。

“都监,您说……文州的援兵,还会来吗?”赵老栓低声问道,语气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期盼。

陈砚秋望着南方的天际线,那里除了越来越浓的暮色,什么都没有。“会来的,”他轻声说道,像是在安慰赵老栓,又像是在安慰自己,“朝廷不会忘了我们。”

可他心里清楚,这不过是自欺欺人。王显的心思,他多少能猜到一些。那位文州通判,恐怕正坐观成败,等着坐收渔利。

就在这时,一名士兵突然指着远方喊道:“都监!您看!是骑兵!”

陈砚秋急忙望去,只见西方的地平线上,出现了一片黑压压的骑兵,如同乌云般向乱石关涌来。他们的速度极快,卷起的烟尘遮天蔽日。

“是西凉主力!”有人失声喊道。

陈砚秋的心沉到了谷底。他知道,真正的考验,现在才开始。他扶着城墙站起身,高声喊道:“弟兄们!西凉主力到了!想活命的,就跟我一起守住这关城!”

残存的士兵纷纷响应,尽管声音嘶哑,却透着一股决绝。陈砚秋看着他们,突然想起父亲曾经说过的话:“军人的宿命,就是战死沙场。能死在保卫家国的战场上,是我们的荣耀。”

他拔出环首刀,刀尖指向越来越近的西凉骑兵。“弓弩手准备!听我号令!”

夕阳的余晖洒在刀刃上,反射出耀眼的光芒。陈砚秋深吸一口气,等待着那即将到来的、决定生死的一刻。

第四章意外之援

西凉主力的冲锋如同决堤的洪水,势不可挡。赫连勃站在高处,看着自己的铁骑如同一把锋利的弯刀,狠狠劈向乱石关的城门。他仿佛已经看到了城破之后,宋军士兵跪地求饶的场景。

然而,就在城门即将被撞开的瞬间,异变陡生。

一阵急促的马蹄声从南方传来,烟尘滚滚中,一支骑兵突然出现在战场边缘。他们穿着宋军的服饰,却个个精悍异常,为首的是一位身披银甲的年轻将领。

“那是谁?”赫连勃皱起眉头,心中升起一丝不安。文州的厢军他早有耳闻,都是些老弱残兵,绝不可能有如此气势。

陈砚秋也看到了那支骑兵,眼中闪过一丝疑惑。他认得那银甲将领的旗号,是利州东路都统制吴挺的麾下。可吴都统远在兴州,怎么会突然派兵来乱石关?

银甲将领没有丝毫犹豫,直接率军冲向西凉骑兵的侧翼。他们的配合极为默契,如同一只锋利的楔子,瞬间撕开了西凉军的阵型。

“是吴家军!”城楼上爆发出一阵欢呼。川陕的吴家军,那可是与金军浴血奋战过的百战之师!

赫连勃脸色铁青,他没想到会突然杀出这么一支劲旅。他立刻下令分兵迎敌,可西凉骑兵已经冲得兴起,一时之间难以收拢。

银甲将领一马当先,手中长枪如同蛟龙出海,枪出如龙,转眼间就挑落了数名西凉士兵。他的目光扫过战场,最终落在了城楼上的陈砚秋身上,微微点头示意。

陈砚秋心中一暖,也拱手还礼。他知道,援军到了,乱石关有救了!

“弟兄们,援军到了!随我杀出去!”陈砚秋振臂高呼,率先冲下城楼。

城内的宋军士兵士气大振,跟着都监冲出城门,与城外的吴家军里应外合,一时间竟将西凉军打得节节败退。

赫连勃看着战局逆转,心中又惊又怒。他知道再打下去只会损兵折将,当机立断下令撤军。“撤!”

西凉骑兵如同潮水般退去,留下满地的尸体和兵器。战场渐渐平静下来,只剩下胜利的欢呼和伤员的**。

银甲将领策马来到陈砚秋面前,翻身下马,抱拳行礼:“末将吴拱,奉都统制令,前来支援乱石关。见过陈都监!”

陈砚秋连忙还礼:“多谢吴将军及时赶到,否则此关危矣!”

吴拱微微一笑:“陈都监客气了。我等皆是为朝廷效力,理应守望相助。”

他看了一眼陈砚秋的伤口,关切地问道:“都监伤势如何?要不要先回营休息?”

陈砚秋摆摆手:“无妨,只是皮肉伤。倒是吴将军,一路赶来想必辛苦了,我这就让人备酒,为将军接风洗尘。”

吴拱却摇头道:“接风就不必了。我军只是路过此地,还要继续北上执行任务。”

陈砚秋一愣:“北上?吴将军这是要……”

吴拱压低声音道:“都监有所不知,近期西凉异动频繁,都统制担心他们会趁机偷袭兴州,特意命我率军北上布防。此次路过乱石关,也是顺便相助。”

陈砚秋恍然大悟,心中对吴挺的深谋远虑暗暗佩服。他又问道:“不知吴将军何时启程?”

“事不宜迟,今夜就出发。”吴拱答道,“我留下五百人马协助都监防守,希望都监能守住这乱石关,为我军争取时间。”

陈砚秋郑重地点头:“请吴将军放心,陈某定当死守此关,绝不让西凉人前进一步!”

吴拱抱拳行礼:“如此,末将告辞了!”

看着吴拱率军远去的背影,陈砚秋长长地舒了一口气。这场危机总算暂时化解了,但他知道,这只是开始。西凉人的野心绝不会就此收敛,更大的风暴,还在后面等着他们。

第五章茶马古道

吴拱的援军离开后,乱石关暂时恢复了平静。陈砚秋利用这个间隙,加紧修缮城防,整编队伍。他知道,西凉人随时可能卷土重来,必须做好万全准备。

这日,陈砚秋正在城楼上巡视,忽然看到远处的山道上走来一队商旅。他们赶着马队,背着沉重的货物,看起来像是从西域来的商人。

“都监,要不要拦下盘查?”身边的亲兵问道。

陈砚秋摇摇头:“不必了。看他们的样子,像是走茶马古道的商人。这乱世之中,讨生活不易,让他们过去吧。”

茶马古道是连接中原与西域的重要商道,乱石关正是这条古道上的必经之地。陈砚秋深知,这些商人不仅带来了西域的特产,也带来了各种消息,对于孤立无援的乱石关来说,是难得的信息来源。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