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灵异 > 重回拜师日,偏心师尊靠边站 > 第470章 郁真君

重回拜师日,偏心师尊靠边站 第470章 郁真君

簡繁轉換
作者:观云涧 分类:灵异 更新时间:2025-10-02 04:28:23 来源:源1

“师尊还未回来。”郁岚清简单答道。

元戌长老一直留在东洲,不知晓师尊的情况也很正常。她也不想让太多人知道师尊目前的状况,知道的人越少,留在芥子空间内的身躯便越安全。

最好让旁人都以为,师尊留在西洲养伤未归。

元戌长老没再多问,虽有些疑惑一向与徒弟同进同出的沈怀琢,这次怎么让徒弟自己回来,但碍于过去随性洒脱的印象太深入人心,便也没觉得有多奇怪。

“如今由元婴境剑修结成的剑阵,刚好空出一个位置,你可愿......

灰衫人走得很慢,仿佛每一步都在倾听大地的脉搏。晨光洒在田埂上,露珠从草尖滑落,像谁悄悄流下的泪。他背着竹篓,里面装着昨夜采的几味草药,还有一小袋村民送的糙米。那碗热汤面早已吃完,纸条仍贴在他心口,随着呼吸微微起伏。

山路渐陡,他停下歇息,取出水囊抿了一口。远处传来铃声,清脆却带着一丝滞涩,像是被风沙磨去了原本的音色。他皱眉凝听,这铃声不似寻常牧童所挂,倒与西漠古塔中那具“摄魂铃”的余韵有几分相似??只是更轻、更远,藏在风里,若隐若现。

他闭目调息,指尖轻扣腕脉。果然,体内气血微有紊乱,太阳穴隐隐胀痛。这不是疲惫所致,而是某种低频震荡侵入识海的征兆。十年前裴渊以“燃心烬”祭炼死士时,也曾用此类音波扰乱神志,使人陷入幻梦而不自知。如今这铃声虽弱,却绵延不断,显然是经过改良,专为潜移默化地影响人心而设。

“有人在复制他的术。”灰衫人睁开眼,目光沉静如水,“但目的不同。”

裴渊当年是为了控制,而此刻这铃声所及之处,并未引发暴乱或自残,反倒让一些村庄的孩子开始做同样的梦:梦见自己化作细沙,随风飘荡,最终落在一片无边花海上。醒来后,他们不再恐惧,反而变得异常安静,甚至能准确说出几天后天气的变化、某户人家即将生病的征兆。

??这不是蛊惑,是启蒙。

他起身继续前行,方向却是西南。他知道,真正的源头不在西漠,而在南岭陈家坳。那个曾托少年送来“归尘”陶罐的地方,正是谢无妄少年时流浪的第一站。据说他曾在那里住过整整一个冬天,教村童识字、辨药、煮粥救人。后来村子遭瘟疫,他独自守尸七日,将死者一一火化,最后在村后山坡种下第一株忘忧花。

“若有人想借我的名传道,至少该知道,我从不曾自称‘师’。”他低声自语,“我只是个记性好些的旅人。”

三日后,他抵达陈家坳。村子比记忆中热闹了许多,屋舍翻新,道路铺石,村口立了一座木牌坊,上书四个大字:“阿无故里”。他站在树荫下望着,神情平静,眼中却没有笑意。

几个孩童跑过,手中拿着彩纸折成的小灯笼,上面写着“拾光”二字。一个小女孩看见他,忽然停下脚步,盯着他看了许久,才怯生生地问:“你是来找阿无叔的吗?”

“你怎么知道我也在找他?”他反问。

“因为大家都说,阿无叔不会回来。”她认真地说,“但他一定会让人来找他。你的眼神……和墙上画像里的很像。”

他心头一震,未及回应,忽听村中学堂传来诵读声:

>“医者无名,行于风雨;

>药不分贵贱,救不论亲疏;

>一人学得,须教两人;

>两人心亮,便可成灯。”

那是《拾光记》开篇第一章的内容,原稿本只有寥寥数句,如今已被改编成童谣,在全国乡村学堂传唱。可让他动容的是,这些孩子诵读时眼中闪烁的光??不是崇拜,而是笃信自己也能做到。

他缓步走近学堂,见一位年轻女子正在授课,手持竹枝指着墙上的草药图讲解。她约莫二十出头,眉宇间竟有几分林疏月的影子。待课程结束,他上前问道:“你是萤火网派来的?”

女子摇头:“我不是官家人。我是去年从北境逃难来的孤儿,半路发高烧,被一个背竹篓的老伯救了。他没留下名字,只给了我一本破册子,说‘学会了就去帮别人’。我活下来了,也学会了,所以现在回来教孩子们。”

她说的册子,正是《拾光记》的手抄本之一。

灰衫人默默点头,转身欲走,却被她叫住:“先生,请留步。我们有个问题一直没人能答。”

“你说。”

“为什么阿无叔从不收徒?明明那么多人想拜他为师,连皇室都曾三次下诏请他入京授业,他都不肯。”

阳光斜照进窗棂,落在他洗得发白的袖口上。良久,他轻声道:“因为他怕‘师父’这两个字,会让人停止思考。一旦有了依靠,人就会等答案,而不是自己去找。他不要信徒,只要同行者。”

女子怔住,随即深深一礼。

当晚,他在村外破庙歇脚。月光透过残瓦洒在地上,映出斑驳光影。他正整理药材,忽觉气息一凝??屋顶瓦片无声移开,一道黑影落下,单膝跪地,竟是穿着太医院服饰的密探。

“大人……属下奉林大人之命追踪‘梦铃’线索,发现其材质与十年前裴渊所用‘摄魂铃’同源,但铸造手法出自南疆巫族秘技。目前已查到,三个月前有批铜料经水路运至陈家坳,名义是修钟楼,实则……”密探压低声音,“实则铸成了十二枚子铃,埋于各地孩童常去之地,借风力共鸣,诱发共感之梦。”

灰衫人静静听着,忽然问:“那些孩子做梦之后,可有不适?”

“没有。反而多数体质增强,记忆力提升,甚至有人能在梦中预知灾祸。比如前日山洪暴发,便是三个孩子同时惊醒,大声呼喊,才救了整村人。”

“所以不是邪术。”他缓缓道,“是尝试唤醒人的本能。”

密探迟疑片刻,又递上一份名单:“这是参与铸铃的工匠名录。其中一人临终前留下遗言:‘我不是为了钱,我是想让我的女儿也能梦见花海。’”

灰衫人接过名单,手指停在最后一个名字上??**陈阿土**,陈家坳人,已殁。

正是当年那个在雪夜里抱着陶罐寻找林疏月的少年之父。

他闭上眼,脑海中浮现出那少年冻疮斑驳的脸庞,还有他说的那句话:“阿无叔走的时候说,若有一天他回不去,就让他种过的花替他回家。”

原来,他们早已用自己的方式,接过了那盏灯。

“回去告诉林疏月。”他睁开眼,“不必追查这些人。他们不是敌人,是在摸索另一种传承。只是手段太过冒险,若控制不当,恐伤及心智尚幼者。让她派人暗中监测梦境频率,必要时可用艾草熏香打断共振。”

密探领命而去。

翌日清晨,他正准备离开,却被一群孩子围住。最小的那个手里捧着一只陶罐,正是当年“归尘”陶罐的仿制品,里面装着一把紫色花种。

“这是我们自己种的忘忧花种子。”孩子仰头看着他,“妈妈说,你要走了,我们就把花开出去。”

他接过陶罐,指尖触到罐底刻字:“**亦归尘**”。

心口猛地一颤。

他知道,这一代的人已经不再等待奇迹,而是开始创造奇迹。他们不再需要一个具体的“阿无”,因为他们每个人都成了“阿无”的一部分。

他蹲下身,从药篓中取出炭笔,在地上画出一幅简易地图,标注了几处水源枯竭、疫病初现的村落。

“这些地方,接下来可能会缺药。”他说,“你们谁能组织一支‘小药师队’,带着种子和药方去帮忙?”

孩子们争先恐后举手。

“记住。”他站起身,声音温和却坚定,“我不是给你们指路的人,我是被你们照亮的人。”

话音落,他转身离去。身后传来稚嫩齐声的应答:“我们保证,学会就教两个人!”

走出十里,他回头望去,只见村口那座“阿无故里”的牌坊在晨光中熠熠生辉。风吹起他的衣角,也吹散了最后一丝犹豫。

他知道,真正的危险尚未解除。裴渊虽死,其术却如野草般在暗处重生。最近边境多起“失魂症”,患者眼神空洞,口中反复呢喃同一句话:“门要开了。”更有甚者,在深夜无人处挖坑埋镜,声称要“迎接真影归来”。

这绝非偶然。

而最令他不安的是,近日各地上报的“拾光勋章”获得者中,竟有七人莫名失踪,家中只留下一面破碎铜镜,镜背刻着相同的符文??那是“燃心烬”仪式中召唤傀儡的禁印。

有人正在利用“萤火网”的善意,反向织网。

他加快脚步,直奔西南边陲。途中经过一座废弃驿站,见墙上贴着官府告示,悬赏缉拿一名“妖言惑众之徒”,画像赫然是他自己,但面容被刻意扭曲,额上绘有火焰纹,caption写着:“此獠自称‘无妄’,实为邪教余孽,蛊惑百姓,图谋不轨。”

他冷笑一声,撕下告示揉成团扔进火堆。火焰腾起刹那,他看见墙缝里夹着一张泛黄纸条,展开一看,竟是林疏月笔迹:

>“裴氏旧部潜伏极深,已渗透太医院。近日‘紫河车’流入民间,炼制‘换魂丹’,令人丧失自我,唯命是从。

>我已下令封锁消息,恐引起恐慌。

>但有一事不得不告:

>你在北境救下的那个失语女童,如今疯癫呓语,口中只念一句??

>‘师父,对不起,我没能守住秘密。’

>她是你当年从雪崩中背出的孩子。

>她姓谢。”

火光映照着他骤然苍白的脸。

良久,他抬手抚过心口,取出那张小男孩留下的纸条,轻轻放在火焰边缘。纸页卷曲焦黑,却未全毁。他将它收回怀中,如同珍藏一颗不肯熄灭的心。

“我不是他。”他对火光低语,“但我必须成为他曾经害怕成为的样子??一个符号,一道影子,一场无法被扑灭的风。”

三日后,他潜入皇城外围。夜色深沉,宫墙之上巡逻森严,唯有太医院偏殿灯火通明。他借着藤蔓攀上屋脊,悄然掀开一片瓦,向下望去??

殿内摆着十二具棺材,皆以寒铁封钉。每具棺材前点着一盏青灯,灯油混着血丝,袅袅升起黑烟,汇成一道螺旋气流,直通屋顶铜管,通往未知深处。

而在中央案台,赫然陈列着一册书??正是《拾光记》原本!

可翻开的那一页,内容已被篡改。原本“医者仁心”四字,被朱砂涂改成“**医者执命**”,旁边密密麻麻写满注解,宣称唯有掌握生死之权者,方可拯救苍生。末尾署名赫然写着:“**谢无妄?遗训**”。

他瞳孔骤缩。

这是要把他塑造成神,再借神之名施行暴政。

突然,门外传来脚步声。他迅速隐入阴影,只见两名太医模样的人走入,低声交谈:

“主上说,再七日,便可完成‘转魂阵’。届时借百姓对阿无的信仰之力,引动天象异变,宣布旧世已终,新帝当立。”

“可若谢无妄真的出现……”

“不怕。我们已找到他的弱点??那个女童。只要她活着说出真相,哪怕一句,就能让所有人相信,谢无妄也曾犯错,也曾害人。信仰一旦动摇,便不攻自破。”

“可她现在只会重复那一句话……”

“那就让她重复下去。恐惧比谎言更有力量。”

两人离去后,灰衫人久久不动。火焰在他眼中燃烧,却比十年前更加冷静。

他知道,不能再躲了。

翌日凌晨,一道灰影出现在城郊荒庙。庙中聚集了数十名江湖郎中、乡野医师、甚至几位被革职的太医。他们都是收到匿名信而来,信上只有一句话:“**想救《拾光记》,今晨巳时,来此相见。**”

当他们看到那个背影熟悉的身影站在庙前时,全场寂静。

“我知道你们中有不少人恨我。”他转身面对众人,声音不高,却穿透晨雾,“恨我拒绝入朝为官,恨我毁掉祖传秘方,恨我说‘人人皆可为医’是痴心妄想。可今天我要告诉你们??我不是来求你们原谅的。”

他从怀中取出那本被火燎过的《拾光记》手稿,高高举起。

“我是来请你们一起,毁掉这本书。”

众人哗然。

“真正的《拾光记》,不在纸上,而在你们心里。”他环视每一双惊疑的眼睛,“如果它变成教条,变成权威,变成少数人掌控他人生死的工具,那它就该烧了。”

他将书投入火盆。

火焰升腾那一刻,有人怒吼:“你凭什么毁它!”

“凭我曾眼睁睁看着一个孩子因没钱买药而死。”他直视那人,“凭我母亲饿死在医馆门口,只因大夫说‘贫民不治’。这本书存在的意义,不是让我们记住谁写了它,而是提醒我们??每一个人都不该等别人来救。”

火光中,一位老医师颤巍巍走上前,也将自己珍藏多年的抄本放入火中。“我懂了。”他说,“光不是一本书,是一堆火,要靠许多人添柴。”

接着是第二个、第三个……

火势熊熊,映红半边天空。

与此同时,皇宫深处,十二具棺材中的青灯同时熄灭。铜管内的黑烟倒流,发出凄厉嘶鸣。篡改的《拾光记》书页无风自动,墨迹竟一点点褪去,重新显现出原本的“医者仁心”四字。

七日后,皇城爆发瘟疫,症状奇特:感染者皆梦见自己变成风,穿街走巷,将一句话吹进千家万户:

>“别信神,信你自己。

>那个灰衫人没说的话,

>是因为你alreadyknowit。”

百姓自发组织施药队,用《拾光记》改良方救治邻里。萤火网点全面激活,连偏远山寨也传出孩童背诵药理之声。

而那名失语女童,在某个清晨突然清醒,抱住林疏月痛哭:“我不是故意泄露位置的……那天雪太大,我冷得说不出话,他脱下外衣裹住我,自己却冻伤了手臂……我说出去,是想让他们救他……”

林疏月紧紧抱住她,泪水滑落。

万里之外,灰衫人坐在沙漠边缘的岩石上,望着星空。白猫跃上肩头,嘴里叼着一朵新开的忘忧花。

他接过花,轻轻嗅了嗅,笑道:“这次,我不走了。”

风拂过大地,带来远方孩子的歌声:

>“沙里开花你不信,

>风里讲课真事情。

>阿无来了不吃饭,

>只拿药方换笑脸。”

他知道,春天真的来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