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灵异 > 重回拜师日,偏心师尊靠边站 > 第469章 能顶一个长渊

重回拜师日,偏心师尊靠边站 第469章 能顶一个长渊

簡繁轉換
作者:观云涧 分类:灵异 更新时间:2025-10-02 04:28:23 来源:源1

想想也是好笑。

这句“师妹”必定戳到了长渊的痛处。

谁又能想到,世人眼中对师妹月华剑尊用情至深的长渊剑尊,实则却是个被嫉妒与不甘填满内心的阴暗小人?

郁岚清抬起头,直勾勾地向那“小人”看去。

耳边,还有几位其他宗门的长老陆续说道:“听闻那西洲佛子二十凝婴,郁真君年纪应该比佛子还小上一些吧?西洲有佛子,而我们东洲有郁真君。”

不知何时,大家的称呼已从“小友”变为了“真君”,就连目光也从过去看完辈时慈爱......

山道蜿蜒,雾气渐散。那灰衫身影在晨光中走得极稳,每一步都像丈量过大地的呼吸。他走过断桥时停下,从药篓中取出几根坚韧藤条,绑在残存的石墩上,又用炭笔在旁边岩壁写下:“此处可攀,莫跳。”字迹粗拙却清晰,仿佛不是写给路人看的,而是与这座沉默大山立下的契约。

三日后,东南瘴林边缘的小村迎来一场暴雨。泥石流冲垮了半座屋舍,几个孩子被困在高坡之上。村民束手无策之际,一道灰影自雨幕深处奔来,肩扛长竹梯,背负药囊。他未言姓名,只将梯子架起,一个接一个把孩子背下。最后一名女童发着高热,他撕开衣襟裹住她颤抖的身体,又从怀中掏出一颗蜡封药丸,碾碎喂入其口。

“这是‘定魂散’,压惊退热。”他声音低哑,“明早若还烧,就用艾草煮水擦身,再加一碗姜糖汤。”

有人问他是哪家医馆的大夫,他摇头:“我不是大夫,只是个记性好些的旅人。”说罢转身走入雨帘,身影很快被天地混沌吞没。翌日清晨,村民在村口老槐树下发现一堆晾干的草药,整整齐齐分成若干小包,每包附一张黄纸条,写着病症与用法。其中一包旁多了一行小字:“昨夜哭得最凶的孩子,记得多抱一会儿??怕不是病,是吓的。”

与此同时,林疏月已率队抵达北境雪线。她站在一座塌陷的驿站前,手中握着半块焦黑木牌,上面依稀可见“谢”字残痕。探子回报,此地三日前遭遇暴雪突袭,一支运送药材的商队全数覆没,尸体尚未寻回。但她知道,这不是意外。

“风向不对。”她仰头望天,眉头紧锁,“这场雪来得太急,且只覆盖东侧山谷,西侧毫发无损。有人以符阵引雪崩,目的不是杀人,是截断补给线。”

她蹲下身,拨开积雪,露出底下一层薄薄灰烬。指尖轻捻,嗅到一丝苦香??那是“燃心烬”,一种仅在禁术仪式中使用的焚魂材料。十年前,裴渊曾以此操控死士,令其临死反噬敌阵。如今,同样的痕迹出现在疫区外围,意味着什么不言而喻。

“他在复活旧术。”林疏月低声,“不是为了权力,是为了混乱。唯有乱世,人心惶惶之时,才最容易播撒恐惧、重塑信仰。”

她站起身,下令:“传信萤火网,所有节点提高戒备,凡遇不明病症者,先隔离七日,每日记录脉象变化。另派三人潜入皇城太医院,查近三个月进出药材清单,尤其关注‘紫河车’‘人中白’等禁忌之物。”

话音刚落,远处传来马蹄声。一名少年骑驴而来,脸上冻疮斑驳,怀里紧紧抱着一只陶罐。他滚鞍跪地,声音哽咽:“大人……阿无叔救过我娘,去年冬天她走了,临终前让我一定要找到您,把这个交给您。”

林疏月接过陶罐,打开封泥,里面是一?深褐色的土,混着几片枯叶和一根细小指骨模样的东西。罐底刻着两个字:“归尘”。

她心头剧震。这土来自西岭佛窟后山的“忘忧冢”??谢无妄亲手埋下第一株忘忧花的地方。而那指骨,分明是修行者涅?后留下的舍利雏形,却未经火化,而是自然风化成土。这意味着,有人曾在那里静坐至肉身消尽,只为让最后一丝精气滋养这片土地。

“你家在哪?”她问少年。

“南岭陈家坳。”少年抹泪,“阿无叔走的时候说,若有一天他回不去,就让他种过的花替他回家。”

林疏月闭目良久,终于提笔写下一道密令:**“即日起,《拾光记》增补篇正式启用,凡持‘归尘’信物者,皆为传灯使,可调动任一萤火网点资源。”**

当晚,她在帐篷中翻阅各地传来的信笺。一封来自东海渔村,说赵五老人昨夜突发心疾,临终前仍念叨着“要把贝壳墙修好”。另一封则报称南境学堂失火,所幸学生全部脱险,但《我也想做个“阿无”》那篇作文原稿已被烧毁。

她正欲批注回复,忽觉帐外气息微动。抬头望去,一只通体雪白的猫悄然跃入,嘴里叼着一片干枯花瓣,轻轻放在她案前。那花瓣早已褪色,却是正宗忘忧花无疑。白猫绿眸幽幽,看了她一眼,转身便走。

林疏月追出帐外,只见月下一道灰影立于崖边,似要离去。

“谢无妄!”她疾步上前,“你终于肯见我一面了吗?”

那人并未回头,лnwь轻声道:“我不是他。”

“那你为何带着他的猫?为何送来忘忧花?为何走遍九州做着他做过的事?”她的声音微微发颤,“你知道吗?这么多年,我一直以为你是逃避,后来才明白,你是怕留下。怕一旦停下,就会有人把你当成神供起来,忘了你教的是‘人人皆可为医’,而不是‘只等一人来救’!”

风掠过山巅,吹动那人宽大的袖袍。良久,他缓缓转身,露出一双平静如古井的眼。

“你说得对。”他说,“所以我不能停,也不能见你们。一旦被认出,故事就成了传说,而传说会让人停止行动,只会等待奇迹。”

“可我们需要你!”林疏月几乎喊了出来,“疫病未绝,邪术复起,百姓仍在苦熬!你一个人走得再远,也护不住整个天下!”

“所以我才建了萤火网。”他淡淡道,“不是为了找我,是为了让每个人都能成为下一个我。你以为那些药方是我写的?不,是南境农妇改的;你以为清心散能治星噬症?是北地铁匠李三发现加一味野菊便可解毒。我只是点燃了第一盏灯,真正的光,是他们自己生出来的。”

林疏月怔住。

“你还记得十年前,我为什么收你为徒吗?”他忽然问。

她点头:“你说我眼里有火。”

“不对。”他摇头,“我说你手里有泥。那天你在泥地里爬着追一只受伤的雀儿,满身污秽也不顾。别人看见的是脏,我看见的是不肯放弃的心。那样的心,比任何天赋都珍贵。”

他顿了顿,从怀中取出一本破旧册子,递给她。

“这是《拾光记》最初的手稿,上面有我所有的错漏与犹豫。现在交给你。你要做的,不是寻找我,而是继续改它、补它、甚至撕掉重写。让它不再是我的书,而是所有愿意救人者的共同笔记。”

林疏月双手接过,指尖触到纸页边缘那一道焦痕??那是某次山火中抢救出来留下的印记。

“你会去哪里?”她低声问。

“去西漠。”他说,“那边开始流行一种怪症,患者梦见自己变成沙粒,醒来便失语。已有三十七人因此饿死。我要去看看,是不是有人在利用梦境蛊惑人心。”

“还会回来吗?”

他笑了笑,眼角皱纹如风吹湖面:“当你不再需要问这个问题时,我就回来了。”

话音落,身影已退入夜雾之中。那只白猫回头望了一眼,随即跃起,消失在苍茫之间。

五日后,西漠边缘的绿洲小镇,一位灰衫旅人踏入集市。他蹲在角落,摆出几包草药,挂牌写着:“换粮换水,不换钱。”人们起初观望,直到一个抱着婴孩的母亲走来,说孩子整夜啼哭不止。他摸了摸婴儿手腕,取一小撮淡蓝粉末溶于清水,让孩子舔舐指尖。

半个时辰后,婴儿沉沉睡去。母亲含泪跪下,他连忙扶起:“不必谢我,下次你遇到类似情况,就这样做。”随即画出药方图形,教她辨认三种本地生长的镇静草。

消息传开,越来越多的人带着干粮前来交换药品。他不仅给药,还教人识别沙地中的救命植物,讲述如何通过尿液颜色判断脱水程度,甚至在地上画出简易净水装置图样。

深夜,他在破庙歇息,忽然听见屋顶轻响。抬头一看,竟是一群孩童踩着瓦片悄悄靠近,每人手里捧着一点东西:一把野枣、一块烤饼、半瓶雨水……

“阿无叔,我们听妈妈讲过你。”最小的那个怯生生地说,“她说你是风变的,专门帮穷人的。”

他笑了,接过食物,一一放进药篓。“谢谢你们。不过我不是风,我是饿了的人。你们送吃的给我,我才能有力气继续走。”

孩子们咯咯笑起来,有个女孩突然问:“那你能不能教我们治病?等你走了,我们也能帮别人。”

他看着那一双双亮晶晶的眼睛,心中柔软得几乎裂开。他取出随身携带的炭笔,在墙上画下一幅人体简图,标出几个重要穴位,又写下十种常见病症应对法。

“明天开始,我每天讲半个时辰。”他说,“但有个条件??你们学会之后,必须去教至少两个人。谁偷懒,我就收回讲课资格。”

孩子们欢呼雀跃。第二天清晨,破庙前已聚了二十多个孩子,还有几位老人拄拐前来旁听。他站在沙地上,声音不高,却字字清晰:

“医术不是秘密,也不是特权。它是责任,是接力棒。今天我交给你们的每一个字,将来都要传出去。不要怕说错,不要怕被人笑话。只要你是真心想帮人,你就配站在病人面前。”

与此同时,林疏月收到了一封奇特的信。信纸由骆驼粪烘干压制而成,上面用炭灰书写:

>“西漠孩童识药百人,净水法传十二村。梦蛊源头锁定??乃古塔遗存‘摄魂铃’作祟,已毁。另,此处新编童谣一首,录如下:

>

>‘沙里开花你不信,

>风里讲课真事情。

>阿无来了不吃饭,

>只拿药方换笑脸。’

>

>勿念。”

她读完,久久不能言语。身旁副官小心翼翼问:“大人,是否派人支援?”

她摇头:“不用。他不需要我们保护,他需要的是我们各自发光。”

她提起朱笔,在全国通报末尾添上一句:**“凡民间自发组织医教小组者,皆授‘拾光勋章’,子孙可免试入学五大书院医学部。”**

政令一出,举国震动。短短月余,三百余处乡村学堂开设“阿无课”,教授基础急救与草药知识。更有巧匠仿照谢无妄所用竹篓,设计出可拆洗、易携带的“拾光药箱”,内置标准化分装袋与图文说明书,免费发放至边陲村落。

而在极北冰原,一场奇迹正在发生。巴图带领牧民成功打通雪道,拯救孤村三百余人。返乡途中,一名被救孩童突然指着天空惊呼:“看!星星下来了!”

众人仰首,只见漫天荧光缓缓降落??竟是无数微型纸鸢,每只下面悬着一粒种子胶囊,外壳印着简单指令:“种我,救一人。”

经考证,这些纸鸢由热气流托载,自西域飞来,历时二十七日,跨越千山万水。胶囊内含改良版忘忧花种,兼具安神与增强免疫力之效,且能在极寒环境中存活。

十年后,这片曾经死寂的雪原竟开出一片紫色花海,当地人称之为“光之原”。每年春暖,孩子们都会采花制成香囊,送给过往旅人。

又过了五年,林疏月卸下官职,隐居西岭。她在佛窟旁重建茅屋,每日整理《拾光记》新增篇章。某日黄昏,她收到一只漂流瓶,来自南海孤岛。瓶中信只有一页,字迹稚嫩:

>“奶奶说您认识阿无叔。我现在是岛上唯一的医生了。昨天我救了一个难产的妇女,用了您编书里写的‘稳胎汤’。母子平安。我想告诉您,光真的传到了最远的地方。”

她抚摸信纸,泪流满面。

当晚,她梦见自己年轻时站在拜师台上,谢无妄背对她而立。她大声喊:“师父!我做到了!他们都成了你!”

那人缓缓转身,面容模糊,却笑着说:“不,你们都成了自己。这才是最好的结局。”

醒来时,窗外星光如雨。她走到院中,点燃一盏孔明灯,写下四个字放飞天际:

**“春深矣。”**

同一时刻,万里之外的某座山村,一个背着竹篓的灰衫人坐在田埂上喝水。一个小男孩跑来,递上一碗热汤面:“叔叔辛苦了,这是我妈煮的。”

他接过,道谢,低头吃了一口。忽然发现碗底压着一张小纸条,展开一看,写着:

>“我知道你是谁。

>我不想告诉别人。

>因为如果大家都认出你,

>就没人会相信,

>自己也能成为你。”

他怔住,抬头望去,男孩已蹦跳着跑远,口中哼着那首新编的摇篮曲。

他低头看着手中的碗,热气氤氲,模糊了视线。

许久,他轻轻将纸条折好,放入怀中贴身存放。

然后起身,拍去尘土,再次踏上前方的小路。

风依旧吹着,带着泥土的气息、孩子的笑声、药草的芬芳。

他知道,这条路没有终点。

也知道,他从未真正孤独。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