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灵异 > 重回拜师日,偏心师尊靠边站 > 第502章 剑锋正对长渊

重回拜师日,偏心师尊靠边站 第502章 剑锋正对长渊

簡繁轉換
作者:观云涧 分类:灵异 更新时间:2025-10-14 04:42:22 来源:源1

第六道劫雷已经结束,第七道劫雷蓄势待发。

每三道为一个坎,接下来的三道,才是这场劫雷的重头戏。

头顶汇聚的雷电之力越发强大,郁岚清与土豆却信心满满。

他们已经做好了准备!

就在这时,郁岚清察觉,一道饱含众多情绪的目光注视着自己。

她回望过去。

是长渊。

他的眼神里,有错愕,有惊诧,还有几分荒诞与悔意。

凭她对长渊的了解,她知晓,这人现在定在呕血。

毁了化神之境修炼时最为重要的身外化身,还没能将她杀死。

他定在......

春风拂过梅林,落英缤纷如雪。双星书院的清晨依旧宁静,可这份宁静已不再孤寂。桃树下的石台前,那柄玄天剑静静悬挂,剑身映着晨光,仿佛也在聆听今日学堂里传来的朗朗书声。

“师祖,您说‘律源殿’真的彻底毁了吗?”一个小女孩捧着竹简,仰头望着郁岚清,眼中闪烁着好奇与敬畏。

郁岚清正坐在石凳上整理一叠新抄写的《归心盟约》修订稿,闻言抬眼一笑:“你说呢?若它还在,我们还会坐在这里讲这些话吗?”

孩子歪着头想了想:“可……那天流星坠海,钟声响起,大家都说那是神迹。”

“神迹?”长渊从院外走来,肩上搭着一件洗得发白的旧袍,手里提着一只竹篮,里面装满了刚采的草药,“那不过是天地在回应人心罢了。不是神显灵,是人醒了。”

他将草药放在廊下晾晒,顺势坐在郁岚清身旁,声音温和却不容置疑:“律源殿的存在,本就是为了掌控规则。它要的是统一、秩序、服从。可真正的道,不该是被写死在碑上的字句,而应是活出来的选择。”

小女孩似懂非懂地点点头,又问:“那现在谁来定规矩呢?”

“没有人。”郁岚清轻轻抚了抚她的发髻,“从此以后,没有一个人能替所有人定规矩。每一代人都有权重新思考: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什么是必须坚守的,什么是该放下的。”

这番话随风飘散,落入每一个听课的孩子耳中。他们尚且年幼,未必全然明白其中深意,但那一句“人人皆可问律”,已在心田埋下种子。

午后,长渊带着几名弟子前往山下村落。前日传来消息,西南边陲突发疫病,百姓高热不退,连寻常驱邪符?也无效。有传言说是魔修作祟,官府欲请玄天宗出面镇压。

“别信那些鬼话。”长渊一边走一边对弟子们说道,“我昨夜查验了病者脉象,这是湿毒入体,加上寒气郁结所致,并非妖邪附身。若真派修士去‘清剿’,只会激起民变。”

一名年轻弟子犹豫道:“可若真是魔修散播瘟疫呢?我们岂不是纵容祸患?”

长渊停下脚步,转身看着他们:“你们记得《归心诀》怎么说的?‘见相莫执,察因方明’。看见灾异就认定是魔,看见不同就说是邪??这正是五百年前苍溟留下的病根。真正的修行,不是挥剑斩魔,而是俯身救人。”

一行人抵达村庄时,天色已近黄昏。村口立着临时搭建的草棚,几位村民正蜷缩其中,面色灰败。长渊立即取出随身携带的药包,亲自熬制药汤,又以鸿蒙真气为引,引导药力贯通经络。

郁岚清随后赶到,她带来了双星书院研制的新式符阵??一种无需牺牲施术者精血、仅靠自然灵气运转的净化阵法。她在村中央布下七星位,以玉石为基,桃枝为引,轻声念动咒语。

刹那间,七点微光自地面升起,交织成网,缓缓笼罩全村。

夜风拂过,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清香,像是雨后初晴的山野气息。原本沉闷压抑的村落,竟在这光芒中渐渐恢复生机。

一位老妇人颤巍巍地走出屋门,跪在地上磕头:“仙师……你们不是来杀人的,是来救人的啊……”

郁岚清连忙扶起她:“我们不是仙,只是学了些本事的人。而这本事,本就该用来护人,而非惧人。”

那一夜,村里灯火通明。孩子们围坐在火堆旁,听长渊讲述一个古老的故事??关于一位不愿飞升的剑仙,和一个曾被视为魔头的年轻人,如何一起推倒了一堵名为“天命”的墙。

故事讲完,有个小男孩忽然抬头:“师叔祖,我也想当修士,但我不想变成冷冰冰的神仙,可以吗?”

长渊笑了,揉了揉他的脑袋:“当然可以。未来的修士,不必断情绝爱,不必远离尘世。你可以娶妻生子,可以守一方安宁,可以在春耕时帮邻居犁田,也可以在冬雪中为迷路的老翁指路。这才是真正的道。”

消息传开,四方震动。

三天后,天机阁派出使者,送来一封密函。函中提及,他们在整理古籍时发现一段失传已久的记载:“昔有七贤立律,非为永制,实为试行。待后世智者继起,当据时势更易,不可拘泥。”

郁岚清看完,久久无言。良久才道:“原来他们早知道规则需要改变,只是后来者忘了初心。”

与此同时,玄天宗内部掀起波澜。那位曾怒斥“修士不得插手俗务”的太上长老闭关三月,终破关而出,亲赴双星书院登门求教。

他在桃树下长跪不起,声音哽咽:“我修道八百年,斩情灭欲,以为已达无上之境。可看到你们救人的场景,我才明白……我的道,缺了温度。”

郁岚清亲手将他扶起:“前辈无需自责。你能来此,已是觉醒之始。修行之路漫长,不怕晚,只怕不肯回头。”

此事震动整个修真界。越来越多的宗门开始反思自身戒律。昆仑墟废除了“禁婚令”;南荒巫族重启千年封印的“共议会”,允许年轻一代参与决策;就连一向严苛的雷音寺,也开始允许僧侣返乡探亲。

然而,变革从来不会一帆风顺。

某夜,一道黑影潜入双星书院,意图盗取《归心盟约》原件,并留下血书警告:“乱序者,必遭天谴!”

郁岚清察觉异动,与长渊联手追击。最终在后山悬崖边截住那人??竟是昔日苍溟座下一名弃徒,名叫厉渊,因反对割舍情感而被逐出师门,隐居北漠五百年。

面对质问,厉渊冷笑:“你们毁了律源殿,动摇天纲,迟早引来大劫!你以为众生自由?不过是放纵私欲罢了!”

长渊平静地看着他:“那你告诉我,苍溟飞升了吗?他得到了永恒吗?还是说,他只是成了规则的傀儡,在冰冷的金桥上走完了孤独的一生?”

厉渊浑身一震,嘴唇颤抖。

郁岚清上前一步:“你恨我们破坏秩序,可你有没有想过,真正的秩序,不该建立在恐惧之上?若一条律法让人不敢爱、不敢哭、不敢选择自己的路,那它本身就已违背了‘道’。”

厉渊低头看着手中染血的刀,忽然苦笑:“五百年前,我也像你们一样相信改变。可结果呢?我被同门围攻,师父亲手将我打入寒渊……我活下来了,却再也没人敢听我说一句话。”

“所以你就选择仇恨?”长渊轻声道,“可你知道吗?玄瑞当年也曾恨过我们。他认为我们背叛了师门传统,亵渎了飞升之路。但他后来明白了??最可怕的不是改变,而是拒绝理解。”

三人沉默良久。

最终,厉渊放下刀,任其坠入深渊。

“给我一本《归心诀》吧。”他沙哑地说,“也许……我还来得及重新开始。”

自此之后,双星书院增设“问心堂”,专收那些被原宗门放逐、或因理念不合而流浪的修士。有人称其为“魔窟”,也有人说这里是“希望之地”。

而郁岚清与长渊,依旧每日授课、行医、调解纷争。他们的身影出现在灾荒之地、战乱边缘、冤狱牢房。他们不再追求力量的极致,而是致力于让每一寸土地都能感受到修行者的温度。

十年光阴流转。

又是一年春日,书院迎来一批新生。开学第一课,仍是《归心诀》第四章。

郁岚清站在桃树下,目光温柔:“今天我们继续讲‘破障’。有人问我,如果所有人都可以选择,会不会天下大乱?我的回答是??会。一定会有人犯错,会有人迷失,甚至会有人利用自由去做恶。但这恰恰说明,自由值得守护。因为只有在允许犯错的世界里,改正才有意义,成长才有可能。”

台下一名少年举手:“那万一改不了呢?万一有人执迷不悟怎么办?”

“那就陪着他。”长渊的声音从廊下传来。他拄着一根桃木杖,鬓角已染霜雪,眼神却依旧明亮,“就像当年有人不肯放手一样。你不放弃他,或许有一天,他会自己醒来。”

少年若有所思。

课程结束时,天空忽现异象??北斗七星再次闪耀,第七星缓缓移动,竟与其他六星构成一朵盛开的莲形图案,持续整整一炷香时间。

民间纷纷传言:芙瑶归来。

但郁岚清只是抬头望天,嘴角微扬:“她从未离开。她只是换了一种方式活着??活在每一次有人敢于质疑规则的眼神里,活在每一个宁愿受伤也不愿伤害他人的选择中。”

当晚,她与长渊并肩坐在屋前小亭,共饮一壶陈年梅花酒。

“你说,我们这一生,算不算成功?”她轻声问。

长渊握紧她的手:“成功与否,不在天下是否太平,而在是否有人愿意接过火炬。你看如今的孩子们,他们不再问‘我能飞升吗’,而是问‘我能帮到别人吗’??这就够了。”

她靠在他肩上,望着满天星河:“有时我会想,如果我们当初选择了重写天律,会不会更好?”

“不会。”他摇头,“一旦我们成为新的立法者,就会变成下一个苍溟。真正的解放,不是换一批人掌权,而是让权力不再神秘,让规则透明可辩,让每个普通人都能站出来说一句:我不服。”

夜风轻拂,桃花落在两人发间。

远处,琴声再度响起。

依旧是那支无人命名的曲子,却比从前多了几分欢快与希望。弹琴的是个十岁的小女孩,盲眼,却是书院最有天赋的音律弟子。她说她听见了“星星的声音”。

郁岚清听得入神,忽然低语:“你知道吗?我最近总做一个梦。梦见我们在断渊边上,又一次面临选择。这一次,我没有跳下去,你也没有追上来。我们就这么隔着深渊对望,直到云雾散尽,才发现中间根本没有沟壑,只是一场幻觉。”

长渊笑了:“那是心狱崩塌后的余响。我们早已跨越了它,只是灵魂还记得那份恐惧。”

她点点头:“所以我想,真正的胜利,不是打败谁,也不是建立什么丰功伟业。而是当我们老去,回头看这一生,能坦然说一句:我没辜负自己的心。”

岁月悠悠,四季轮转。

五十载后,郁岚清寿终正寝,安详离世。临终前,她将玄天剑交予第三代掌门,只留下一句话:“剑不出鞘,亦可护道。”

三年后,长渊于梅林深处坐化。他走时面带微笑,手中握着一枚干枯的桃花瓣,正是当年她初来书院时别在发间的那一朵。

葬礼当日,天下七十二宗派皆遣代表前来吊唁。没有哀乐,只有琴声??那首无人命名的曲子,由百名弟子齐奏,响彻山川。

传说那一夜,北斗七星再度汇聚,化作双人携手之形,悬于天际三日不散。

而后,《双星纪事》被编入各派典籍。书中写道:

>“彼时世人皆以为,唯有超脱凡尘方可证道。然双星示之:道不在九霄,而在人间烟火之中;不在无情无念,而在相守相知之间。

>他们未曾飞升,却照亮了千万人前行的路。

>他们选择平凡,却成就了最不凡的传奇。”

又过百年,一名少年游历至双星书院旧址。此处早已不复当年盛况,唯余一座青瓦小屋,墙上仍挂着那柄玄天的品牌,剑身洁净,未染尘埃。

他在门前驻足良久,忽见石台上有一册泛黄笔记,翻开第一页,只见一行清秀小字:

**“我愿与你共平凡,胜过独享千万年辉煌。”**

风吹页动,阳光洒落。

少年怔然许久,终是轻声问道:“这样的世界……真的是凡人一点点修出来的吗?”

无人回答。

唯有檐角铜铃轻响,似在低语:

是的。

而且,还可以更好。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