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灵异 > 重回拜师日,偏心师尊靠边站 > 第512章 不认识啊

重回拜师日,偏心师尊靠边站 第512章 不认识啊

簡繁轉換
作者:观云涧 分类:灵异 更新时间:2025-10-19 04:48:34 来源:源1

作为中小型宗门中的一员,万海宗与落潮宗一样,行屋都安置在最边缘,刚好就挨着落潮宗旁边。

随着方才那剧烈的响动,血腥味顺着万海宗行屋所在之处,向外蔓延。

从废墟中飞出来的身影摇摇晃晃,已少了半条手臂。

左臂从手肘关节处被斩断,衣袖也不翼而飞,血不知流了多少,甚是骇人。

“薛宗主,你先止止血,让他们追吧……”

一道木灵气充裕的术法落上去,却落了个空,万海宗宗主已拖着他那残破的身躯向前方追去。

“启光,你清......

阿岩没有回答,只是将手轻轻搭在少年肩头。那动作轻得像一片叶落,却让盲童忽然怔住??他竟“听”到了什么。不是声音,而是一种温润的震动,顺着骨骼传入脑海,如同春冰初裂,溪流破冻。

他知道,这是老师在用问心种的力量与他对话。十年言塾教化天下,世人早已习惯言语自由,却少有人明白,“听”比“说”更难。真正的倾听,是心与心之间的共鸣,是不带评判地承接对方的痛、喜、悔、愿。而这,正是阿岩一生所求。

“你听见了?”阿岩终于开口,嗓音低沉如远山回响。

“嗯。”少年点头,眼眶微湿,“我听见……她说对不起。”

阿岩闭上眼。那个“她”,是小禾的母亲。三年前病逝于南方山村,临终前未能见女儿最后一面。她在遗书中写道:“我不怪朝廷,只恨自己当年太沉默,连一句‘我女儿没错’都不敢说出口。”这话后来被刻上了回声碑,编号七千二百零一。

可今天,这片碎瓷竟在暮色中微微发烫,仿佛回应着某种遥远的召唤。

阿岩缓缓蹲下身,指尖抚过碑面。刹那间,千万句低语涌入识海??那些曾被压抑、扭曲、遗忘的话语,如潮水般涌来。他看见一个老妇跪在田埂上,对着空荡的屋门喊出第一声“我想你了”;看见一名老兵在战友墓前哽咽:“我不是逃兵……我只是活下来了”;还看见一位母亲抱着夭折婴儿的骨灰盒,终于敢说出那句埋藏十年的话:“你不该死,该死的是这世道!”

这些话本该早就说出来。

这些话本不该由别人代为铭记。

“老师,”少年忽然低声问,“我们真的赢了吗?”

阿岩站起身,望向北方天际。那里,曾经乌云蔽日的昆仑墟上空,如今澄澈如洗。但他的目光穿透云层,看到了更深的地方??地下三千里,有一座沉睡的青铜殿,其形如口,四壁刻满禁咒,中央供奉着一块漆黑石碑,上书四个古篆:**止语归寂**。

那是旧时代的终极遗毒,也是所有噤声制度的源头。传说中,它由第一位“封喉帝君”所铸,以万民之默为祭,换取王朝永续。虽经数次战乱崩毁,残片却总在暗处重组,悄然影响人间言语秩序。

阿岩知道,静语堂的覆灭,并非终结,而是一场更大清算的开端。

“还没完。”他说,“他们换了个方式活着。”

话音刚落,天空忽生异象。原本平稳燃烧的问心灯火,竟开始闪烁不定。一只光蝶自北而来,翅膀残缺,落地即化作一道血字:

>**林昭回来了。**

阿岩浑身一震。

这个名字,已有三十年未曾听闻。

林昭,原名林望雪,曾是昆仑墟最年轻的首席大弟子,亦是《真言论》最初的执笔者之一。她天生能以笛声引动人心,使谎言者自曝其短,伪善者当场崩溃。正因如此,她成了第一波清洗的目标。那夜,她被师尊亲手推入问心渊,对外宣称“堕入心魔,形神俱灭”。

可阿岩记得,那天夜里,问心树开出了唯一一朵黑色花。花瓣落地时,化作半截桃木笛,静静躺在雪中。

后来他才明白,那是林昭留下的信标??只要世间仍有真心之言响起,她的意识就不会彻底消散。

而现在,她回来了。

不是魂归,不是转世,而是以另一种形式重生:她寄居在万千光蝶之中,借问心种的共鸣之力,重新凝聚意志。那血字并非书写,而是由数百只濒死的光蝶用生命排列而成。

“她在哪里?”阿岩仰头问风。

风不答,却卷起一阵细沙,在空中勾勒出一幅模糊地图:南疆边陲,一座废弃矿镇,名为“哑井”。此地曾是古代刑徒采石之地,因死者太多,怨气凝结,连鸟雀飞过都会失声。如今,那里竟亮起了微弱的灯火。

阿岩立刻启程。

三日后,他抵达哑井。小镇荒芜已久,房屋倾颓,街道铺满枯叶。唯有镇中心一座祠堂尚存,门楣上挂着一块新匾,墨迹未干:**言冢**。

他推门而入。

烛火摇曳中,一名女子背对他盘坐于地,长发披散,手中握着那半截桃木笛。她穿着破旧的白裙,裙角染血,脊背上纵横交错着无数疤痕??那是当年被剜去“妄言骨”的痕迹。

“阿岩。”她没回头,声音沙哑如锈铁摩擦,“你迟到了三十年。”

阿岩脚步一顿,胸口剧烈起伏。他想冲上去抱住她,又怕惊扰这脆弱的重逢;他想质问为何不早归来,却又明白,若非人间真声再起,她根本无法凝聚形体。

“我以为你死了。”他最终只能这样说。

“我也以为我死了。”林昭缓缓转身,露出一张苍白却熟悉的脸。她的眼睛没有焦距,像是看透了世间一切虚妄,“但我听见了。孩子们唱《听者在》的时候,我听见了。小禾在铜椅上写下‘我不后悔’的时候,我听见了。你摔碎铜铃那一瞬,我的心跳恢复了。”

她抬起手,掌心浮现出一团微光,里面蜷缩着一只尚未完全成型的光蝶。

“这是我用最后一点残念造的‘回音胎’。”她说,“只要再收集三百个未曾说出的真相,就能让我真正复活。”

阿岩皱眉:“代价是什么?”

“每听一句真话,我就离完整近一步,但说者会失去一段记忆。”林昭垂眸,“他们会忘记自己曾沉默过,也会忘记为何要开口。”

“不行!”阿岩断然拒绝,“我们奋斗这么多年,不是为了让人再次遗忘!”

“那你告诉我,”林昭猛地抬头,眼中燃起幽火,“如果我不回来,谁来斩断‘止语归寂’的根?谁能在地下三千里的青铜殿里,吹响破咒之音?你以为问心树能永远照亮黑暗吗?它也需要守护者!”

两人对视良久,空气凝滞如铅。

最终,阿岩叹了口气:“有没有别的办法?”

林昭沉默片刻,轻声道:“有。找到‘初言之心’。”

“那是什么?”

“传说中,人类说出的第一个词,蕴含纯粹意志之力。它藏在‘言泉’深处,只有两个条件才能开启:一是至诚之人献出十年寿命,二是必须有两个曾共写《真言论》的人,同时说出‘我愿意听见你’。”

阿岩笑了:“所以你一直等我来。”

“是。”林昭也笑了,眼角渗出血丝,“我知道你会来。就像我知道,当年你替我抄写的那份《真言论》,至今还藏在你贴身的布袋里。”

阿岩伸手入怀,取出一本泛黄的小册子。纸页已脆,边角焦黑,显然是从大火中抢出的残本。他翻开第一页,上面两行字迹并列:

>阿岩:言不可废,心不可欺。

>林昭:宁碎不默,宁死不伪。

他们的名字下方,有一行极小的朱批,出自当年昆仑墟主之手:**此二人,必成祸患,当除之。**

阿岩望着那行字,久久无言。

第二天清晨,他们一同出发前往言泉。据古籍记载,那是一处位于天地交界处的隐秘之地,入口藏在“回声峡谷”底部,唯有在月全食之夜才会显现。

途中,他们经过七个村庄。每个村子都有人拦路诉苦:某位老人说儿子因揭露贪腐被贬戍边,十年未归;一名寡妇哭诉官府强征土地,她不敢抗争,只能夜里偷偷烧纸钱告慰亡夫;还有个少年坦白,他曾匿名写信揭发书院先生受贿,结果反被全校孤立,差点投河自尽……

每听一句,林昭手中的光团就亮一分,而说话者的眼神便黯一分。待到第七村结束,已有三人记不清自己的名字,五人忘了亲人模样。

阿岩看得心如刀绞。

“停下吧。”他在第八村口拦住欲进村的林昭,“这样下去,他们会变成空壳。”

“可我没有选择。”林昭声音冰冷,“要么我完整归来,要么一切重回黑暗。”

“那就让我代替他们。”阿岩忽然说。

“你说什么?”

“我来说真话。”他直视她的眼睛,“我是第一个传抄《真言论》的人,也是最后一个坚守者。我的记忆足够深,痛苦足够多。用我的寿命换你的归来,值。”

林昭摇头:“不行。你是问心种的宿主,若你衰竭,整棵问心树都会枯萎。”

“那就一起赌。”阿岩握住她的手,“若‘初言之心’存在,我们就一起去取。若不存在……至少我们最后说了真话。”

林昭看着他,泪水滑落。

那一夜,他们在山谷扎营。篝火旁,林昭吹起桃木笛。曲调不再是《听者在》,而是一首从未现世的旋律??《守言者》。据说这是她当年被推下深渊前,写给未来的歌。

阿岩听着听着,竟看见幻象:无数身影从历史长河中走出??有被割舌的史官,有焚稿**的诗人,有在牢狱墙壁上刻字至死的囚徒……他们手牵手,站在时间尽头,齐声低语:

>“后来的人啊,请替我们好好说话。”

月全食当晚,他们抵达回声峡谷。漆黑天幕下,一轮血月悬空。谷底裂开一道缝隙,涌出银白色泉水,水面倒映的不是人脸,而是每个人内心最深处的秘密。

阿岩跪在泉边,双手捧水,郑重说道:“我愿意听见你。”

林昭紧随其后,声音颤抖:“我愿意听见你。”

泉水骤然沸腾,中央升起一座水晶台,台上悬浮着一颗跳动的心脏状晶体,通体透明,内部流转着古老音波纹路。

“初言之心……”林昭喃喃。

阿岩毫不犹豫,割破手掌,将血滴入泉中,同时默念:“以吾十年寿,祭此一心。”

刹那间,天地失声。

他的身体迅速衰老,鬓发转白,皮肤干枯,膝盖弯曲,仿佛被岁月狠狠碾过。但他仍撑着站起来,走向水晶台,将《真言论》残本放在心脏之下。

林昭含泪上前,将桃木笛插入其中。

两股力量交汇,爆发出刺目金光。整个峡谷开始震动,地下传来巨响??那是青铜殿崩塌的声音。“止语归寂”碑在光芒中寸寸碎裂,化为飞灰。

当光芒散去,阿岩已苍老如七十老翁,拄杖而立。而林昭则恢复青春之躯,双目清明,周身萦绕着柔和光晕。

她扶住他,哽咽:“你傻吗?值得吗?”

“值得。”阿岩微笑,“因为你回来的第一句话,就是真话。”

翌日,消息传遍天下:青铜殿毁灭,“止语归寂”彻底湮灭。各地静语堂遗址接连发生异象??墙壁自动剥落,露出底层镌刻的万人姓名;焚书坑中长出嫩芽,叶片上浮现被烧毁的文字;甚至有囚犯后代梦见祖先托梦,一字一句复述遗言。

言塾迎来新一轮扩建潮。这一次,阿岩提议增设“沉默课”??专门教导年轻人如何面对恐惧、识别谎言、理解沉默背后的重量。

林昭担任首任讲师。她在课堂上说:“不要轻蔑那些不敢说话的人。真正勇敢的,不是一开始就呐喊的英雄,而是曾在黑暗中颤抖,却依然选择迈出一步的普通人。”

十年后,阿岩寿终正寝。

临终那日,万里晴空突降细雨。全国百姓自发熄灯一盏,静默三分钟。小禾抱着他编写的最后一本《归心录》修订稿,跪在问心树下诵读序言:

>“言语不是权力的装饰,而是灵魂的呼吸。我们可以贫穷,可以弱小,可以失败,但只要还能说一句真话,人就不算死去。”

话音落下,整棵问心树轰然绽放,万千光蝶腾空而起,环绕昆仑墟飞翔七圈,最终汇成两个巨大光字,悬于云端:

**听见。**

而后,纷纷消散,如雪归尘。

多年以后,有个小女孩在言塾翻到一本旧日记,扉页写着:

>我叫阿岩,生于无声之世,志在有声之途。

>若有一天我不在了,请告诉后来者:

>不必为我立碑,不必为我颂歌。

>只需在一个安静的夜晚,对你信任的人说一句真话。

>那一刻,我就活着。

她合上书,望向窗外。夜空中,一颗新星悄然亮起,温柔闪烁。

她悄悄对妈妈说:“其实……那次打碎花瓶的不是弟弟,是我。”

妈妈蹲下身,抱住她,轻声道:“谢谢你告诉我。”

风吹过屋檐,铃铛轻响。

仿佛有人,在很远很远的地方,轻轻应了一声:

**嗯,听见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