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仙侠武侠 > 黑天书 > 第六十一章 书卷观论礼,女夫子破境

黑天书 第六十一章 书卷观论礼,女夫子破境

簡繁轉換
作者:纳楼兰 分类:仙侠武侠 更新时间:2025-07-11 13:59:08 来源:源1

第六十一章书卷观论礼,女夫子破境(第1/2页)

鸿都学宫稷上峰第一与点灯人的交手,天地桥巅峰与神景境的碰撞,内院名副其实的两大天骄对决,可遇而不可求。

付墨生岂能错过?

“多谢师兄提醒,我会去的。”

送齐槐至门口,又迎来新客。

一位名叫简庸的青衣镇山奉到访,说是奉山长之命为其添置些许生活用品,以及两套新衣。

付墨生邀其入内,寒暄数句,致谢目送。

看了看竹桌上叠放整齐的两套墨衫新衣,付墨生想起师兄齐槐的一袭白衫,忍不住暗忖,“一黑一白,一魔一禅。不愧是师尊,收徒有讲究!”

竹堂茶肆阁楼上,山长白鹿似能听到付墨生心声,心情极佳,“不错!是个会说话的。”

然而付墨生接下来一句话,直接让山长破防喷茶。

“师尊这是要凑齐黑白无常呀……”

付墨生换了身墨色长衫。腰间系着青竹刻及暖如玉,遥遥向阁楼所在行了一礼。

余下半日,他未曾出门。

而是躺在屋顶,捧着那部《天子望气术》,让春风翻书,一起修行。

……

今日的学宫有些热闹。

好像自从这届新生入山之后,学宫的热闹便一直没有歇过。就像残阳下的桃花川一样,四月天里始终妖艳似火。

清晨时,有新生翘楚联袂登那青云梯,并上演了一场剑修与魔修之间精彩的较量。看得众人赞不绝口。

傍晚时,在书卷观道观堂里,又有新生激发了一场满座皆哗然的论礼。

太虚幻境考核尚且未曾结束,绝大多数的新生还在鬼神画壁之中。故而激发这场论礼的只能是折书,女夫子折书……

荧惑二十三年,四月。

鸿都学宫,春风惬意。

笼罩在夕阳下的书卷观道观堂犹如生了金色文胆的读书人,一句句飘荡而出的圣人之言化作文字残章,盘旋在整座道观堂上空。

方圆数百丈内,此刻万物皆受其教诲。

而在那檐下悬着三千剑穗的道观堂里,不知何时设了一座论礼台,台上有位一袭白衫的坐堂先生,亦是皓首大儒,姓石名延年,一身浩然正气凛然。

若付墨生在此,定能认出,这位老先生,正是那夜于春风亭所见,夜读圣贤文章,身边萤火汇聚如灯的那位。

老先生如口含天宪,“礼为天理之纲”。六字振聋发聩,余音更是在梁柱间回荡如雷,经久不绝。

台下周围,稷下与稷上两峰弟子,数百之数,全都屏息而不敢言。

只见一袭燕雀服的折书负手站在众弟子之前,虽气息平淡,却不卑不亢。柳腰间真言小印禁步未响,少女嗓音却似碎玉裂冰,“石老所言‘礼承天纲’,可解乡野易子而食之惨乎?”

声如碎玉之后,迎来满场死寂。

众弟子全都诧异望着那道倩影。

而此刻,如被击中文胆的石延年手中玉圭微颤。

这是一则历史,发生在西千重洲的历史。他记得那是数百年前了,北齐围南景之国都。那时城中粮绝,百姓交换子女烹食,造就了一幅人间地狱的惨淡景象。

这名稷下峰弟子以此为典故,揭露了极端环境下的礼崩人亡。

也是在质问,若礼承天理而生,为何天道坐视人间惨剧?这一驳斥,无疑用血泪历史点明,空腹谈礼是虚伪之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六十一章书卷观论礼,女夫子破境(第2/2页)

让石延年不由刮目相看。

这少女虽是学宫新生,年仅十五,却敢以人伦惨剧叩问天道。如此颠覆性的见解,实在让他始料未及。

而他也陷入沉思,一时之间竟无法解释“天理”为何不阻止人伦惨剧的现实。

这让众弟子们看到了希望。

石老担任学宫坐堂先生多年,也提倡礼承天纲的说法多年,一直以来,学宫弟子俱无人敢有二见。

直到此刻。

直到出身孔丘诗绝城的折书入了学宫。

满场死寂之中,折书未有退却之意,反而步步紧逼,“弟子读《礼记·曲礼上》,见‘分争辩讼,非礼不决’八字如遭雷殛。敢问石老,若礼承天理而生,何须待百姓有争讼时方显?”

皓首大儒石延年道,“此乃圣人制礼之由。”

“非也!”折书清音铿锵有力,好似震落了堂下檐角积尘,“《周礼·秋官》载司寇掌刑,其属有‘禁杀戮’一职。请问石老,若民无怨怼,何须设刑禁杀?”

折书又一问,满座骚动。

此问直指核心。

读书人素有“礼本刑末”的说法,她却揭示礼法同源皆起于怨。礼生于怨,源于矛盾,何其大胆。

石延年须发皆张:“刑以辅礼,焉能本末倒置!”

折书淡淡一笑,忽向右上拱手:“管子有云‘仓廪实而知礼节’,石老以为然否?”

“法家粗鄙之言!”石延年冷哼一声。

“诸位可还记得三百多年前,混沌三年事?苏唐米贵时,举国礼器铺,日售俎豆不足双手之数。待北齐粮至,单日售宗庙玉琮三千有余。”折书声如淬火,“当饿殍抱礼器赴黄泉,这‘天纲’可曾垂目?”

“饥荒时百姓饿死,祭祀礼器滞销。粮足时富人炫礼,玉琮热卖。石老,肚子似乎比天道更懂礼呢。”

折书巧笑嫣然。

石延年面红耳赤无法反驳。

礼生于怨,成于饱,死于僵。

这便是折书的观点。

只不过,她尚未说完。

当石延年满面涨红时,折书又向堂中屏风三作揖:“弟子最后请教。此屏风所绘,孔子问礼老聃图,老子云‘子所言者,其人与骨皆已朽矣’。说你所推崇的周礼创立者早已腐朽。孔夫子可曾辩驳?”

不待回应,她自答说道,“未曾。只因孔夫子知,礼非磐石,乃流水也!”

言毕。

折书转身走入人群中,提来一壶茶水,众目睽睽之下,将茶水泼洒于论礼台,也不知这妮子用了什么手段,水迹竟成《周礼》、《烛余六典》、《昆吾会典》三书之名。

以水痕展示礼法随朝代而更迭,亦随世而变。将石延年所谓的“天道”之说拉回了人间烟火。而恰到好处的是,西千重洲读书人皆知,这三书著礼,朝代更迭,其本质皆因民怨而起。

故而论至此处,一袭白衫的坐堂先生石延年,盯着脚下水痕,哑口无言。

再看那论礼台周围一众弟子。

满堂哗然。

像是出了一口恶气般,而后掌声如雷。

便是在这时,折书忽然感觉腹中苦海充盈如实,兴起大潮。

转而俏脸微红。

她破境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