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玄幻 > 真君驾到 > 第320章 唯以月色入昆仑

真君驾到 第320章 唯以月色入昆仑

簡繁轉換
作者:阎ZK 分类:玄幻 更新时间:2025-11-06 05:15:40 来源:源1

那仙家精粹之前就展现出一种,处于无主状态时的自主行动**,先前是被李太白以剑气青莲封锁,此刻青莲化作神韵,落在了周衍的袖袍里,这仙家精粹自然想要逃。

李太白微微后撤半步,微笑抬起手虚引。

...

黎明的光如金线般刺破夜幕,洒在江面之上,将残破的李元婴七楼废墟染成一片暖色。风从长江支流拂来,带着湿气与灰烬的气息,却也夹杂着一丝新生的泥土芬芳。城中百姓陆续走出家门,脚步迟疑,眼神迷茫,却又透出一种久违的清明??他们终于醒了。

梦中的盛世已逝,眼前是断壁残垣、荒田枯井,饿殍未清,战火余烟仍在远处山岭间飘荡。可没有人崩溃,也没有人嘶喊。他们只是静静地站着,望着那座悬浮于江心的虚幻楼阁,听着自空中传来的琴音,低声呢喃:“滕王……还在。”

多男在金天王怀中轻轻翻了个身,小手攥紧了父亲残破的战袍一角。他尚未完全苏醒,唇角却浮起一抹笑意,仿佛仍沉浸在那个由千万人共筑的梦境里。而他的魂魄深处,已悄然烙下一道神印??那是滕王阁以自身神格为代价,在契约成立瞬间种下的“守愿之契”。从此,他是凡人之子,亦是神意所寄。

崔姣雁扶着周衍缓缓起身,后者右臂几乎无法动弹,肋骨断裂处随呼吸传来阵阵剧痛。但他没有皱眉,反而仰头望向天空,目光穿透云层,似在追寻某种不可见的存在。

“你说……他会听见吗?”周衍轻声问。

崔姣雁明白他在问谁。那位高居九重天阙、执掌律令纲常的圣人,是否曾俯瞰人间,看见这场以情为引、以命为祭的人道反扑?

她摇头:“我不知道。但我知道,今日之后,再无人能轻易抹去阆中的意志。”

话音未落,忽听得城南方向传来马蹄轰鸣,尘土飞扬。一队黑甲骑兵疾驰而来,旌旗猎猎,上书一个朱红大字:“魏”。

“魏家军!”有老卒惊呼,“朝廷派兵来了!”

金天王脸色骤变。他知道这支军队的来历??魏国公嫡系亲卫,专司镇压叛逆、铲除异端。当年他兵败失城,便是因朝中权臣勾结魏家,断其粮道,陷他于绝境。如今旧仇未雪,新祸又至。

“他们来得真快。”周衍冷笑,“看来,我们刚挣脱一场梦魇,便又要面对另一场‘现实’的屠刀。”

崔姣雁眯眼远眺,忽然低声道:“不对……这不是普通的讨逆军。你看他们的阵型,三列纵行,中央空缺,分明是‘锁灵阵’的行走布势!他们是冲着神格来的!”

众人皆是一震。

所谓“锁灵阵”,乃是天庭授意、朝廷执行的一种秘法军阵,专用于封印初生地?,防止民间私立神明,动摇国运正统。一旦布成,方圆百里之内,神魂不得显化,香火不得凝聚,甚至连百姓心中的信仰都会被无形压制。

“原来如此。”周衍喃喃,“朝廷不怕战乱,不怕饥荒,只怕人心有了主。”

金天王咬牙,仅剩的左手猛然抽出腰间断刀,刀锋虽缺,寒光犹在。

“那就让他们试试,看谁能从我骨头缝里夺走这座城的神!”

就在此时,江心那座虚幻楼阁忽然微微一颤。琴音戛然而止。

下一瞬,一道身影踏波而来,足不沾水,衣袂飘然。正是新晋成神的滕王阁化身。他面容清俊,冕服无尘,十二旒珠帘垂落,遮住双目,却掩不住周身流转的浩然神辉。

他在众人面前站定,声音如钟磬回响:

“此城已有神守,外力不得擅入。若执意进犯,即是挑衅人道共识,必遭天地共诛。”

话音落下,整座阆中地脉再度轻颤。城隍庙内,三十六尊泥塑神像同时睁眼;街巷角落,无数香炉无火自燃;连那些早已荒废的土地庙、桥头祠,也都泛起微弱金光。

这是全城百姓潜意识中的信仰共鸣??他们或许不信天庭,不信仙佛,但他们信**滕王护我**。

魏家军前锋在距城门三百步处骤然停驻。领头将领抬手示意止步,眉头紧锁地看着前方空气中逐渐凝实的一道透明屏障??那是由三十万份清醒意志构筑的“民愿结界”,非血肉之躯所能突破。

“报??!”一名斥候飞马奔回,“前方发现异常灵压,疑似地?显圣!且……且城中所有亡魂名录皆已脱离阴司册籍,转归本地神管辖!”

将领脸色大变。

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阆中已自成一体,脱离王朝生死簿的掌控!一旦放任发展,各地效仿,整个幽冥体系都将崩塌!

“传令!”他怒喝,“启动‘斩神令’!请动监军真人出手!”

号角呜咽,军阵中央缓缓升起一座青铜祭坛。一位身穿紫袍、лnцocoveredin符?纹身的老道踏云而至,手中捧着一枚漆黑玉玺,上刻“代天行罚”四字。

“哼,区区草莽神明,也敢僭越神权?”老道冷哼一声,将玉玺高举过顶,“吾奉天庭敕令,褫夺尔等非法神格,永禁酆都之下,不得超生!”

刹那间,黑云压顶,雷声滚滚。一道紫电自高空劈落,直击江心楼阁!

然而??

“铛!!!”

一声巨响,紫电竟被一层金色光膜挡下。那光膜由万千百姓虚影交织而成,每一面都映着一张流泪的脸,每一张嘴都在无声呐喊:

“不愿沉眠!不愿再欺!不愿舍汝!”

老道瞳孔猛缩:“怎么可能?凡人执念竟能抗衡天罚?!”

“有何不可能?”周衍强忍伤痛,向前一步,“你口口声声代天行罚,可你可知‘天’为何物?天不是你们手中的玉玺,不是写在竹简上的律条,而是亿万苍生抬头仰望时的那一念希望!”

他指向城中老人抱着孙子跪拜的身影,指着妇人点燃最后一炷香的手指,指着孩童用炭笔在墙上画出的小小楼阁图案:

“这才是天意!这才是神源!你们斩得了庙宇,毁得了塑像,却毁不掉人心中那一盏不灭的灯!”

老道怒极,正欲催动第二道天雷,忽然胸口一滞,喷出一口黑血。

“怎么回事?”他踉跄后退。

只见王婉儿不知何时已站起,古剑拄地,眼中寒芒如刃。

“你……你也背叛朝廷?”老道震惊。

王婉儿冷笑:“我从来就不属于你们。我只是利用你们的力量,寻找终结这场轮回的方法。而现在,我找到了。”

她转身看向周衍:“你说得对。我不是无情,只是忘了如何做人。而今天,我想重新学一次。”

周衍怔住。

紧接着,王婉儿竟当着所有人之面,将手中【徐夫人剑】折断,两截断刃坠地之声清脆如裂帛。

“我宣布,自此退出‘清剿计划’。若有谁敢再动此城一草一木,便是与我为敌。”

全场寂静。

连那紫袍老道也不敢轻举妄动。毕竟,哪怕她已负伤,依旧是曾斩落三位地仙的“庚金之主”。

风雨渐歇,朝阳彻底跃出山巅。

魏家军最终撤退,带着不甘与恐惧消失在官道尽头。监军真人临走前留下一句话:“此事必奏明天庭,尔等逆天而行,终将付出代价。”

没人回应。因为他们知道,真正的战斗才刚刚开始。

数日后,重建工作全面展开。

金天王亲自率领幸存将士清理废墟,开渠引水,分发粮种。崔姣雁则奔走各乡,救治伤病,组织妇孺编织草屋。周衍虽重伤未愈,仍每日坐于城门口石阶之上,为百姓讲述外面的世界、过往的历史,以及??什么是真正的“国”与“民”。

而在每晚月升之时,江心楼阁便会显现,滕王抚琴,曲名《安魂》。据说听者能梦见亲人笑脸,能忆起童年炊烟,更能感受到一种深沉的安宁。

渐渐地,周边流民闻讯而来。他们本是逃难之人,却在此看到了不一样的秩序:没有苛税,没有徭役,没有官吏盘剥。有的只是互助、劳作、祭祀与读书声。

一座新城,在废墟之上悄然生长。

三个月后,春耕完成,第一茬稻苗破土而出。孩子们在田埂上奔跑嬉戏,老人们在树荫下讲古论今。城东新建了一座学堂,由那位曾质疑梦境的老儒生主持,教授《孟子》《礼记》,也教孩子们写下自己的名字。

某日清晨,周衍独自登上峨眉金顶。

他在那里见到了一个人。

白衣胜雪,负手而立,眉目如画,气息却深不可测。

“你来了。”那人开口,声音平静如湖。

“您一直都在看着,对吧?”周衍问。

白衣人点头:“自共工触山以来,我便守此一方。看王朝更迭,看忠奸易位,看人心如何在苦难中熄灭,又如何在绝境中复燃。”

“所以您允许这一切发生?”

“非我允许,乃势不可阻。人道若真要崛起,必须经历这一劫。否则,再多的神明庇佑,也不过是奴仆膝下的施舍。”

周衍沉默片刻,忽而问道:“那王婉儿……她真的能回头吗?”

白衣人轻笑:“她比你我都清楚,最可怕的不是杀戮,而是遗忘。而她,终于想起了自己也曾是个会为冻僵孩子流泪的凡人。”

下山途中,周衍遇见王婉儿。

她已换下金甲,穿一身素袍,背着一把无刃铁剑,正在村边教几个孤儿习武。

“以后打算去哪儿?”周衍问。

“哪儿也不去。”她说,“我要在这里赎罪。替千年来所有漠视苍生的‘神仙’还债。”

周衍笑了:“那你可有的忙了。”

她也笑了,眼角皱纹里竟藏着几分温柔。

多年以后,史书记载:

**“永昌三年,阆中自立神主,拒朝廷锁灵军于城外。百姓同心,昼夜不息,三月复城,五谷丰登。其神曰‘滕王’,不享牲祭,唯受香火一缕、诚心一句。每岁仲秋,万人集会,共奏《安魂》之曲,谓之‘醒梦节’。”**

又载:

**“金氏父子守城终身,死后合葬江畔。民立碑曰:‘断臂犹撑天地义,孤忠不负黎庶恩。’”**

至于周衍与崔姣雁,则在十年后携手离去,游历天下,传播“人愿成神”之道。传说他们每到一处,便有一座小小的楼阁在月下浮现,琴音袅袅,唤醒沉睡的心灵。

而每当有人问起那夜之战的意义,总有一位白发老者坐在茶馆角落,啜一口粗茶,悠悠说道:

“你们以为那场大战,是为了打败王婉儿?错了。是为了证明一件事??

**只要还有人愿意相信美好,哪怕身处地狱,也能造出天堂。**”

风吹过江面,楼阁依旧。

琴声未断,梦亦未终。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