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其他 > 高武:变身破碎的她,靠加点变强 > 第120章 忠!诚!

高武:变身破碎的她,靠加点变强 第120章 忠!诚!

簡繁轉換
作者:麻婆豆腐仙人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6-13 01:59:53 来源:源1

第120章忠!诚!(第1/2页)

当日的“大朝会”,三千多人进宫,最后能出来的,也就两千多点。

并非大家多么头铁,在亲眼目睹了两拨人的死状后,还敢跟李薇对着干。

而是李薇这位本该居于九天之上、俯瞰众生的“神女”太过不讲武德。

“吹风会”刚一散场,她就堵在了昭阳门外。

还让当官儿的排成一列,挨个出来。

只要有个人出昭阳门,她就笑吟吟的问:“这位大人,我今日说的话,你是支持不支持啊?”

她容貌绝世,嗓音清甜,问出的问题却叫人如坠冰窟。

最初,有几位官员试图保持沉默,摆出一副非暴力不合作的姿态。

于是,他们连哼都未哼一声,便化作了灰灰。

后面的人学乖了些,连忙表态:“支持!微臣(末将、小王)万分支持皇后娘娘的英明决策!”

可惜,多数情况下,结局并无不同。

李薇的指尖轻点,那些口呼“支持”的人,依旧在惊恐与不解中化为齑粉。

她下手果决,不问品阶高低,无论是七八品的小官,还是超品的国公王爷,死的那叫一个干净利索。

旁边褚鸿还抱着个小本本,死一个就记一个,然后安排抄家抓人。

终于,一位穿着绯红官袍的老头,大约是精神彻底崩溃了,他一把扯下头上的乌纱帽,猛地掷在地上,哭喊道:

“我不干了!我要辞官!我要回乡下种田去!”

李薇闻言,那双漂亮的杏眼眨了眨,歪着头,似笑非笑:“哦?回乡?你是想回去鱼肉百姓吗?”

那官员面色一白,还想辩解,却已没了机会。

又是一捧新鲜的骨灰,随风飘散。

这下,后面排队等待“审判”的官员们,终于悟出了一丝丝门道。

这位皇后娘娘,怕不是有什么勘破人心的神通!

否则,何以解释那些口是心非之辈,即便高呼“支持”,也难逃一死?

一时间,队伍中人人自危,拼了命地在心底给自己洗脑。

“我是忠诚的!我坚决拥护皇后娘娘的一切决定!”

“土豪劣绅都是该死的!本官与他们势不两立!”

“皇后娘娘就是救苦救难的活菩萨!”

如此这般,出宫的成功率,才有了显著的提升。

至于他们出宫后何去何从?

还能如何?

自然是向至高至大、至慈至圣、法力无边的皇后娘娘,献上自己最诚挚的忠!诚!啊......

-----------------

对于新风向反应最快的,当属内廷宦官们了。

大朝会一结束,司礼监掌印魏老太监就行动了起来。

他吩咐下去,让家里人赶紧卖田地卖铺子。

以如今的行情算,他老魏的资产,怎么着也能卖个二三十万两白银吧?

等银子到手,便将这笔巨款悉数孝敬给皇后娘娘。

到那时,他魏寻,在皇后娘娘心中的分量,岂不是要盖过褚鸿、福满、曾义那些个小辈?

哼,他如今虽已年过花甲,但筋骨强健,想来,再为娘娘......哦不对,是再为咱大景效力个二三十年,绝对不成问题!

然而,次日一早,一个消息便如重锤般敲在了魏寻的脑门上。

皇后娘娘表扬了东厂提督褚鸿,并亲口任命褚鸿为凤仪宫净房总管太监。

褚鸿得了任命,司礼监秉笔那身标志性的红袍都不穿了,整日里一身浆洗得泛白的蓝袍,在宫里头招摇过市,鼻孔似要怼到天上去。

魏寻嫉妒得两眼发绿,急忙四下打探,这才弄明白其中原委。

原来,褚鸿那厮并未像他一样琢磨着卖地献金。

而是将名下所有田产,分给了庄子上的佃户,分文不取!

不仅如此,他还自掏腰包,给那些佃户们发放了过冬的粮食与棉衣。

同时,褚鸿在京城中的数十家铺面,除了几家售卖米面粮油的民生店铺继续平价经营外,其余的,竟在一夜之间,全部改建成了流民收容所!

每日两餐,虽然只是些稀粥,却也足以让那些走投无路的流民,有了一个活下去的指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20章忠!诚!(第2/2页)

更绝的是,这家伙在每一个收容所门口,都搭了台子,不断宣讲皇后娘娘如天的恩泽,让流民知道,他们的活路,到底是谁给的。

“好你个褚鸿!”魏寻气得在房中暴跳如雷,“往日里瞧你浓眉大眼,也算忠厚老实,怎地当了几天东厂提督,就变得这般奸滑似鬼!竟抢了咱家的风头!”

嘶——此事,此事定要向陛下好好说道说道!

东厂出了此等奸佞之臣,专会阿谀奉承,此乃国之不幸啊!

当然,告状归告状,先进经验还是要学习的嘛。

魏寻深吸一口气,迅速调整了策略。

他立刻停止了名下田产铺面的抛售计划,转而效仿褚鸿,开始大规模分发田契。

又唯恐家中那些管事、家仆阳奉阴违,坏了他的“忠臣”形象。

魏寻干脆将十几个干儿子尽数派了出去,一人负责一片区域,并下了死命令:

“谁要是敢在这事儿上给咱家耍花样,克扣百姓,或是中饱私囊,不必等皇后娘娘发怒,咱家先亲手剥了他的皮!”

一时间,魏寻手下的庄园田产,倒是比褚鸿那边还要更早一步完成了“改革”。

相比于内廷太监们的“从心”,外朝的文武百官们,反应则要慢了不止半拍。

许多人依旧在家中闭门不出,或是三五成群地秘密聚会,权衡利弊,纠结万分。

内阁首辅陆贞言见此情形,心中焦急万分。

他深知,再任由这帮同僚糊涂下去,恐怕用不了三天,玉京城就要再经历一场远超宫变的血腥清洗。

于是,陆贞言以首辅之名,召集了在京的几位核心大臣,于自家府邸开了一场小范围的“碰头会”。

会上,陆贞言并未多言,只是默默取出一封早已写好的家书,在众人面前一一展示。

那信,是写给他远在江南老家的父母兄弟的。

信中,陆贞言以不容置喙的语气,要求陆氏家族即刻将名下所有田产,全部分还给佃农,片亩不留。

而后,举家北上,迁居玉京城。

众人传阅完毕,皆是面面相觑,心中惊骇不已。

内阁次辅闻博远沉吟半晌,开口问道:“景初兄,若是......若是陆氏亲族之中,有人不愿配合,又当如何?”

陆贞言闻言,痛苦地闭上了双眼,瘦削的脸颊微微抽搐。

片刻之后,他猛地睁开眼,从袖中又取出另一封信。

这封信的封皮上,赫然写着“江浙总兵杨廷凯亲启”的字样。

杨廷凯早年曾在陆贞言门下求学,陆贞言入阁之后,他更是处处以陆贞言门生自居,私下里甚至自比“恩师门下走狗”。

陆贞言之所以能在朝堂上与权倾一时的吴道齐分庭抗礼多年,江南兵权的支持,是其重要底气之一。

众人接过这第二封信,拆开一看,无不倒吸一口凉气。

信中,陆贞言用一种近乎冷酷的笔调,指示杨廷凯:若三个月内,陆氏宗族未能完成分地迁居之举,便请杨总兵即刻发兵,将陆氏全族上下,无论老幼,尽数锁拿进京。

倘有抵抗者,格杀勿论!

闻博远捧着这封信,只觉得指尖都在微微颤抖。

一时间,小小的会客厅内,落针可闻。

所有人都被陆贞言这股子狠劲给镇住了。

终于,有人站起身,对着陆贞言深深一揖,道:“阁老......高义!下官,明白了。”

说罢,他不再停留,转身匆匆离去。

有了第一个带头的,其余人也陆续回过神来,纷纷起身告辞。

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一种大势已去的颓然与认命。

很快,会客厅内便只剩下陆贞言一人。

他望着空荡荡的房间,枯坐良久,最终发出一声悠长的叹息,喃喃自语:

“皇后娘娘想要建立的,或许......正是那传说中,连古之圣贤都孜孜以求的‘大同世界’......”

“可......可我们这些自诩读通了圣贤书的人,为何到头来,又放不下了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