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友强的审讯没有遇到太大抵抗。面对那本记录详实的笔记本和警方出示的初步物证比对结果,他的心理防线迅速崩溃。
他供认了在黑虎山和东郊公园的作案过程,细节与现场勘查、尸检报告完全对应。
动机正如陈默侧写所料,源于长期压抑的反社会人格和对掌控他人生死的扭曲快感,选择陌生目标是为了“测试”改装武器的威力和自己的“手法”。
他冷血地描述着作案细节,毫无悔意,唯一流露情绪是在得知警方提前阻止了他对邻居的报复计划时,显露出明显的懊恼。
随着林友强的认罪笔录签字画押,这起射钉枪连环杀人案正式宣告侦破。
消息传开,笼罩在光明分局刑侦大队多日的沉重压力瞬间消散。
指挥室里烟雾依旧浓重,但气氛截然不同。
没有喧闹的庆祝,只有如释重负的沉默和一根接一根点燃的香烟。
老刑警们互相递着烟,用力拍拍彼此的肩膀,眼神里是劫后余生般的疲惫与庆幸。
魏建国靠在椅背上,长长吁出一口烟,喃喃道:“妈的,总算能睡个踏实觉了。”
刑警这个行当,逻辑是安身立命之本。
所有人都清楚,像这样的恶性连环杀人案意味着什么。
凶手心思缜密,行动冷酷高效,随机选择目标,现场几乎不留痕迹。
这种案子一旦陷入僵局,就意味着凶手会像隐藏在黑暗中的毒蛇,继续择机作案,下一个受害者随时可能出现。
对于肩负“命案必破”使命的警察而言,这是最深的噩梦——只要凶手一天不落网,无论春夏秋冬,再无真正的节日可言。
压力不仅来自上级和社会舆论,更源于职业良知对无辜生命的沉重责任。
如今,噩梦终结。
案件的成功告破,情报分析中心的作用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凸显。
陈默提出的“由钉溯源、结合心理侧写精准筛选”策略,成为此役制胜的关键,避免了李爱国最初担忧的数以万计人力物力投入的“大海捞针”。
论功行赏是必然的。陈默作为案件侦破的核心指挥者和策略制定者,荣立个人二等功。胡峰在抓捕行动中果断勇猛,并在后续搜查、打捞关键物证中表现出色。
张泽天带领情报中心高效完成了庞杂的信息筛选比对,精准锁定了嫌疑人林友强,两人均荣立个人三等功。
参与案件侦破的集体也获得了嘉奖。
吴天赐在分局内部的表彰会上,脸上难得地露出了轻松的笑意。
他大力表扬了专案组全体成员的辛勤付出,尤其重点肯定了陈默的侦查思路。
“陈默同志这次的方案,不仅快速破了案,更重要的是,”吴天赐敲了敲桌子,意味深长地说,“为我们局,也为市财政,省下了一大笔不必要的开支。”
要是按最初那个排查规模铺下去,经费报告打上去,徐局怕是要拍桌子骂娘了!思路决定出路,效率就是战斗力!”他的话引起台下会心的低笑和掌声。
这份肯定很快升级。
几天后,市局局长徐海涛亲自带队来到光明分局调研这起连环杀人案的侦破经验,并召开现场会。
会议室里,徐海涛听取了陈默关于案件侦破全过程的详细汇报,重点了解了情报分析中心在此案中发挥的核心作用——从销售渠道数据梳理、购买记录排查,到结合心理侧写特征进行多维度信息交叉碰撞、精准锁定嫌疑人。
徐海涛听得非常认真,不时点头。
汇报结束后,他站起身,环视全场,语气严肃而充满力量:“光明分局射钉枪杀人案的快速、成功侦破,意义重大!”
“它不仅及时铲除了危害社会的毒瘤,安定了民心,更给我们全市公安工作,特别是刑侦工作,提供了一个极具价值的样板!”
他的目光落在陈默身上,也扫过张泽天等人:“这个样板的核心,就是你们打造的这个情报分析中心!”
“它不再是简单的信息汇总,而是真正实现了‘情报导侦’,将传统摸排与现代信息分析、犯罪心理学结合,形成了精准打击犯罪的新模式!”
“我认为,这可能代表了未来刑侦工作的方向!”
徐海涛的声音提高了几分:“事实证明,这种模式是高效的,是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我们不能满足于个案的成功。”
“市局党委已经初步决定,要以光明分局情报中心为蓝本,总结经验,完善机制。等今年工作收尾,明年开年,我们要积极向省厅争取政策和专项经费支持!”
“我们的目标有两个:第一,在全市各公安分局,推广建立标准化的情报分析中心,配备必要的人员和设备,提升基层的情报研判能力。”
“第二,在市局层面,要整合资源,建立一个更强大、覆盖更广、研判层级更高的市级情报分析中心,负责统筹指导全市重大案件的情报研判工作,形成市、区两级联动的情报网络!”
“同志们,”徐海涛最后强调,“科技在进步,犯罪手段也在翻新。我们公安工作,尤其是刑侦工作,必须与时俱进,向科技要警力,向信息要战斗力!”
“光明分局这一步,走在了前面,走对了路子!全市都要跟上来!”
徐海涛的讲话,为会议画上了句号。会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散会后,陈默回到自己的办公室。桌上放着二等功的证书和奖章。
他看了一眼,便将其收进了抽屉。窗外,天色渐暗,城市的灯火次第亮起。
情报中心的模式被认可并将在全市推广,这意味着他们摸索出的这条路,将惠及更多人,为打击犯罪增添更强大的武器。
他点燃一支烟,目光投向窗外璀璨却暗藏无数故事的广华市夜景。
战斗,远未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