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科幻 > 刑档2000:我在旧案里缉凶 > 第35章 情妇踪迹

刑档2000:我在旧案里缉凶 第35章 情妇踪迹

簡繁轉換
作者:吃啥掰我一块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5-09-09 15:49:13 来源:源1

2006年2月21日,青南市公安局专案指挥部。

墙上地图被红色记号笔划分出五个重点区域,虎石台镇位于中心,被粗重的圆圈反复勾勒。

杨加林声音嘶哑说道:“范围定了。五个区,三十四万户,拉网过筛。虎石台是重中之重。明天开始,全部动起来。”

2月22日,气温骤降至零下二十五度。寒风卷着冰粒,抽打在脸上如同刀割。

首批三千名民警、武警、辅警混编的排查队伍,开始进入指定区域。登记簿、手电筒、冻僵的钢笔,成了标准配置。入户,敲门,询问,记录。一遍又一遍。

虎石台镇。低矮的平房与杂乱的院落交错,烟囱冒着稀薄的白烟。街道上行人稀少,只有警车缓慢驶过,车顶的警灯无声旋转。

杨加林裹紧棉大衣,深一脚浅一脚地踩在矿区宿舍区的积雪路上。

走访第三家小煤矿的办公室时,矿长是个五十多岁的黑瘦男人,手指被烟熏得焦黄。

“炸药?管得严哩……”矿长搓着手,“几年前倒是有过一桩事。”

杨加林动作一顿:“什么事?”

“2001年冬天,快过年的时候,”矿长回忆道,“矿上一个小库房,半夜进了人,抢走了五十公斤乳化炸药。”

“看库的老刘头说是被两个蒙面人拿枪指着头捆了,嘴巴塞住。后来报了案,也没查出来。”

“案卷还在吗?”

“派出所该有吧?”

杨加林立刻掏出手机,接通指挥部:“查!虎石台镇派出所,2001年底或2002年初,涉及乳化炸药抢劫案的报案记录!马上!”

一小时后,泛黄的纸质案卷复印件被送到指挥部。

陈默接过,快速翻阅。报案人刘某某的询问笔录里,描述其中一个蒙面人:“个子不高,挺壮实,抬手捆我的时候,左边眉毛上头好像有一道竖疤……”

陈默猛地抬头,看向墙上那张模拟画像——方脸,寸头,左眉上清晰的竖向疤痕。

“不是巧合。”陈默声音低沉,“2001年抢炸药,2006年用它炸运钞车。是同一个人。”

他转向杨加林:“调整方向。重点排查2001年后从这家煤矿离职、或被辞退的人员。籍贯北江,左眉有疤痕,年龄三十五至四十岁,体型壮实。”

命令下达,排查焦点瞬间收窄。

线索开始汇集。指挥部电话响个不停。

“虎石镇东街有住户反映,见过一辆红色松花江面包车,车牌糊着泥,最近个把月常在镇子西头废料场那边停着……”

“矿区老职工说,有个叫‘王老五’的,北江人,以前在矿上干过爆破,左边眉毛是有一道疤,但零三年就搬走了,具体去向不明。”

“镇南出租屋房东上报,有个租客登记名叫李建军,说话带北江口音,但最近几天没见人影,房租还没到期。”

每条信息被迅速录入、比对、筛选。红色面包车、北江籍、爆破经验、眉上有疤——碎片逐渐拼凑。

2月27日,除夕夜。

虎石台镇矿区招待所临时指挥部,烟雾缭绕。陆沉舟站在桌前,墙上挂着放大后的虎石台镇详细地图,上面标注了数十个重点监控点。

“线索近两百条,重复提及红色面包车出现区域有三处。”陆沉舟手指点在地图西侧,“废料场、旧机修厂、镇西头废弃的矿工宿舍区。他们极可能藏匿在这一带。”

窗外,远处镇中心方向升起零星的烟花,闷响被寒风撕扯得断断续续。

“七百人,分成十组。”陆沉舟下令,“每组负责一片,依托现有蹲守点,夜间加强隐蔽观察。”

“重点监控所有疑似车辆停放点、闲置厂房、无人居住的平房。行动代号‘虎石台战役’。发现异常,不准擅自行动,立即上报。”

警力无声无息融入镇子的夜色和寒冷中。

陈默站在地图前,目光掠过那些被标记的点和线。烟花的光亮偶尔透过窗户,在他脸上投下明暗不定的条纹。

“他们在等。”陈默忽然开口,声音不高,却让房间里的人都看过来,“天气最冷,年节最松懈的时候,还没跑。要么是有绝不能走的理由,要么是自信藏得够深,觉得能熬过去。”

他指尖重重敲在虎石台镇西区:“他们肯定还在镇上。”

2006年2月26日清晨,青南市虎石台镇。

气温仍维持在零下二十度左右,七百名参战民警、武警及辅警混编成的排查队伍,按预定方案进入镇内五个重点区域,展开第二轮拉网式排查。重点仍是省界交界、矿业聚集、人员流动复杂的虎石台镇西区。

排查以小组为单位,逐户敲门,核对身份,询问近期可疑人员车辆,登记信息。进展缓慢,低温与重复问询消耗着体力与耐心。

上午十时许,排查至镇中心“日月星”烧烤城。店面不大,门窗蒙着油污,此时并非营业时段,店内只有女店主朴莉一人。

民警照例出示证件,询问近期是否有形迹可疑人员出入,或见到符合通缉画像特征、左眉有疤的男子。

朴莉约三十岁年纪,穿着厚棉睡衣,应对时眼神略有闪烁,语气却故作镇定:“没啥可疑的人啊,咱这小店,都是熟客。”

被问及是否有北江省籍员工或熟人时,她迟疑了一下,才说:“有个对象……算是我对象吧,叫小明,北江的。不过早回老家过年去了,没回来呢。”

民警追问“小明”的全名、具体籍贯、联系方式。朴莉变得支吾:“就叫小明……具体叫啥还真没细问。电话?他那边穷山沟的,信号不好,打不通。”

附近走访的另一组民警反馈,有居民反映,约半个月前,曾见过一个体貌壮实、左眉似乎有疤的男人在烧烤店后门搬东西,形迹有些鬼祟。

还有人称,约一周前,听到该男子在杂货店向人打听“哪儿能弄到开山用的雷管炸药”,被店主回绝。

这些信息迅速汇总至前线指挥部。陈默接到报告后,立即赶往“日月星”烧烤城。

他没有急于直接审讯朴莉,而是绕着不大的店面缓慢踱步,目光扫过油腻的桌面、堆在墙角的空啤酒箱、以及货架上零星摆放的调料。

他的视线在货架第三层停顿了一下。那里并排摆着几瓶辣椒酱和烧烤酱,其中一瓶辣椒酱的标签颜色明显陈旧。陈默戴上手套,将其取下。瓶身落满灰尘,生产日期标注为2001年11月,早已过期三年多。

“开店做生意的,过期这么久的调料还摆在明面上,要么是极度马虎,要么是心思根本不在经营上。”陈默对身旁的民警低声道。

他示意民警依法调取朴莉近期的通话记录。记录显示,自2月18日案发后,朴莉与一个归属地为北江省鸡西市的手机号码有多次联系,但每次通话时长都很短,基本不超过三十秒,且集中在下半夜。

“这种短暂、规律的通话,很像是在报平安,或者确认是否安全。”陈默分析道,“如果那个‘小明’真的远在北江老家,信号又差,何必频繁进行这种短促联系?”

情况被立即汇报给坐镇指挥部的陆沉舟。陆沉舟听取后,判断:“‘小明’极可能并未离开青南市,甚至就藏在虎石台镇或其周边。立即对朴莉及其社会关系进行秘密监控,同时查清‘小明’的真实身份和所有可能藏匿点。”

技术侦查与外围摸排同步展开。很快,线索浮出水面:“小明”真名为张显明,北江省鸡西市人,1972年生人。

此人并非朴莉所谓的“男友”,实为长期姘居关系。张显明有盗窃及暴力伤人的前科,性格凶悍,且熟悉爆破作业——曾在其老家小煤矿干过临时爆破员。

进一步调查确认,张显明在虎石台镇及其周边的新城子区,至少有五处可能的落脚点,均为其狐朋狗友或远亲的闲置房屋。

2月27日,除夕夜。虎石台镇西区的废弃厂矿及周边村落是重点监控区域,警方布控更加严密。

当晚八点左右,监控朴莉的侦查员发现,朴莉并未在家准备年夜饭,而是神色匆匆地出门,搭乘一辆非法营运的摩的,往新城子区尹家乡方向而去。

陈默接到报告,立即带人驾车秘密跟上。朴莉最终在尹家乡永丰村一户农家院外下车,左右张望后快步走进院子。

侦查员远远观察,确认院内确有聚会动静,约有三四人,其中一名男子体貌特征与张显明高度吻合。该男子饮酒说笑,但显得颇为警惕,不时看向窗外。

陈默没有打草惊蛇,下令在外围建立隐蔽观察点,将院子所有出入口纳入监控,等待最佳行动时机。

寒夜中,远处市区有零星的烟花升起又熄灭,冷风卷过荒芜的田野。侦查员们无声地潜伏在各自点位,盯着那扇亮着昏黄灯光的窗户,等待着指挥部最终的命令。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