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都市 > 快穿:每次都是地狱开局 > 第三十七章 舶来

快穿:每次都是地狱开局 第三十七章 舶来

簡繁轉換
作者:音冰儿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8-08 03:14:17 来源:源1

第三十七章舶来(第1/2页)

这个冬天,民间一步步的接种着牛痘,轮流隔离然后再换一批人去接种,至少在京城内,竟然难得的只有零星的几人染上了天花,且根本没有传播开来,着实让朝野上下振奋。

而用水泥和砖瓦建造的纺织工坊已经建起来了第一批,里面摆着新式纺织机,朝廷划下规定,派人监管,按利润多少收税,但由商户来负责具体经营,相当于一种官方入股,因为利润够多,商人接受起来也很快。

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殷灵毓折腾东西的速度超乎大臣们的想象。

前面的牛痘,水泥,纺织机还没彻底铺开呢,大臣们往朝上一站,顽固反对派还没来得及例行参她两句再被打回,殷灵毓和张居正又把海外带回来的番薯数据和样本给抬上来了。

大臣们:?

国师您能慢点吗?我们是想要政绩,不是想要连轴转到跟大禹看齐!

不对?等会儿?!

番薯哪儿来的?!吕宋!?

好啊!有这种好东西竟然也不说孝敬宗主国,还特意严防死守不往出拿!害得张江陵的手下也才勉强偷出来两截儿?!

由于去当地的探子不仅带回了番薯藤,还详细收集了其特性,需求,产量,哪怕是在当地才能有这个产量,那也足够人惊奇了。

禁烟刚推行下去,再加上番薯,众人终于开始彻底的正视和重视起了这些舶来品。

鉴于目前的经济形势,打吕宋收益不大,李玉娥和张居正等大臣们一致决定,还是下国书责令其上缴足额番薯作种,把钱留着投入另一场战争。

至于殷灵毓这个国师,除了极少数还在因为性别介怀的人偶尔念叨两句,也彻底站住了脚。

张居正的改革得罪人,但殷灵毓一边得罪人,一边摸出样新东西,砸出一条赚钱的新路,就给他们撵过去了,和张居正的政策结合起来,效果好的不是一星半点。

民间除了地主群体,张居正一派的风评逐渐走高,朝中虽说不至于轻易扭转了党派关系,但也是慢慢开始缓和和张居正的关系。

毕竟殷灵毓怼起人来,还要靠张居正把人拎回去手动闭麦。

而且,其实在一次有人上朝时晕倒,殷灵毓也没犹豫那是政敌就去救醒时,他们其实就没法儿从本能上真正厌恶这样的一个孩子了。

或者说,他们反而会窥见自己的卑劣无耻。

于是最终妥协了下来,权当边上立了个技术指导员加神医,反正殷灵毓自始至终并无夺权之举,就是有时候嘴上不饶人而已,反正张居正也能管,他们还是蹭政绩要紧。

吕宋国收到明朝的国书后,王室成员无比震怒,番薯是他们严防死守的“国宝”,岂能轻易交出?

但面对大明水师的威慑,他们也不敢直截了当的拒绝,最终妥协,答应“进贡”一批番薯藤,却暗中做了手脚。

殷灵毓见到吕宋使者时都气笑了,阴阳怪气道:“你们就拿蒸熟的番薯来啊?”

“怎么?你们是路上怕饿着,把薯种全部做成了干粮?还是根本不想让大明有番薯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三十七章舶来(第2/2页)

李玉娥一听高产粮种泡汤,一时情急,掀帘而出,亲自确定了吕宋居然是送了几根烂藤和几车熟薯后,冷笑一声。

“好个吕宋,真当大明可欺?”

直接命人将吕宋使者扣下,同时派锦衣卫快马加鞭,南下命刘显出海。

如今朝廷北有蒙古,女真,南有倭寇,海盗,本就疲于抗击外敌,不主张轻启战端,这也是之前包括张居正在内,一致决定下国书的原因,但此番吕宋阳奉阴违,已触及朝廷底线,因此李玉娥命刘显率水师南下,联合福建海防,封锁吕宋港口,同时诏令南洋诸国。

“吕宋违逆天朝,若敢相助,同罪论处!”

刘显接旨后,率战船三十艘,载精锐三千,直扑吕宋,同时协同福建都指挥使派兵封锁沿海,防止吕宋船只逃逸。

吕宋王室见大明水师黑压压逼近港口,内部迅速分裂为两派。

商人和种植园主试图息事宁人:“为几根藤薯得罪天朝,得不偿失!”

王室亲信还在挣扎:“若献出真种,日后如何垄断南洋粮市?”

如今大明的科技水平仍未落后于时代,于是刘显在手下的支招下,大炮轰炸吕宋港口,也不真刀真枪的打,就是卯足了劲儿破坏来往的船队,生意。

吕宋的经济高度依赖于海上贸易,要是刘显上岸打,他们还能依赖于复杂的地形与明军周旋,可刘显就停泊在海上,也不管进来的出去的哪国的商船,逮着就是揍,精准打击了吕宋的经济命脉。

吕宋不缺粮食,只是想要垄断番薯,但在此情况下,番薯可比不上贸易重要。

于是不出半月,吕宋便交出了大批番薯粮种,同时为自己“怠慢天朝”之罪,赔款白银五万两,还送上了几十名会种番薯的老农。

虽然李玉娥存着在南洋重新为大明立威,也好让禁毒政策更好开展的心思,但这一笔赔款和粮食也的确是香喷喷,以至于平日里的保守派也跳不起来了。

“擅启边衅,非圣朝仁义之道……吧?”

“那番薯还回去?”

“那不行!”

主战想捞军功的勋贵们虽大多遗憾没赶上这一次机会,但仍旧扬眉吐气,开始借此提议向外征战。

但国库并不富裕,因此他们的想法没能实现。

地方实权派在禁毒时便隐约嗅到了开海的气息,再一见朝廷于南洋立威,连夜开始给朝廷上折子请求解除海禁。

一桩桩一件件,殷灵毓于是终于被忙疯了的阁老们拉着批上了折子。

“粤地湿热类吕宋,乞拨薯种万斤,必使岭南无饥馑?”殷灵毓坐在张居正那张桌子的另一边,皱眉把折子又翻了一遍。

“殷国师,广东布政使这折子有什么问题吗?”吕调阳过来把挑出来的几本重要文书放在一边,留着待会儿一起商量,顺势踱步到殷灵毓身边,准备帮忙。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