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都市 > 快穿:每次都是地狱开局 > 第五十章 朝晦

快穿:每次都是地狱开局 第五十章 朝晦

簡繁轉換
作者:音冰儿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10-18 04:50:55 来源:源1

第五十章朝晦(第1/2页)

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

浮生悠悠几度冬。

小部落的人冒着寒风,哆哆嗦嗦继续前进。

“阿爹……还要多远啊……”

一个被裹得严严实实,只露出一双乌溜溜大眼睛的小女孩,稳稳当当坐在马背上。

马背上的孩子,骑术都很好。

因为没有选择,也没有安定的生活。

“就快了,看见脚下这条路了吗?这叫‘水泥路’,是天可汗陛下赐予人间的奇迹!它不怕风雪,不惧雨水,一直通到长安城下!沿着它走,就绝不会错!”

满脸胡子的男人大声的在风雪里回复。

女孩似懂非懂点点头,但小孩子好奇心总是强烈而旺盛,带着无尽的探索欲,于是又顶着风问来问去。

“那这路是石头变的吗?它怎么不结冰,也不长草呢?天可汗……她真的像传说里那样,能召唤雷霆,还能让土地长出吃不完的粮食吗?她真的像雪山女神一样吗?”

“不,孩子。”一旁的萨满终于开口,声音因风的呼啸而显得缥缈又虔诚。

“雪山女神只管着我们脚下的土地,而天可汗……她的恩泽,像阳光一样,能照到世界上最远的角落,她的雷霆,能劈开任何胆敢作乱的乌云。”

所以,他们翻山越岭,想成为真正的大唐子民。

“哇!天可汗那么厉害!

“是的,小卓娜。”一旁猎人也大声加入了对话,旅途漫漫,就算吃一肚子风,也不能不聊天,那太无趣了。

“我可是去过大唐的!就在凉州城里!天可汗陛下让人建起了‘慈幼院’和‘养济院’!”

“那窗户,就是一大块一大块明亮的玻璃!里面的老人穿着厚实的棉衣,围着火炉,脸上没有一点冻疮,孩子们在铺了地龙的屋子里念书,脸蛋红扑扑的,根本不知道外面的风雪有多厉害……”

羡慕死人了!

胡子男人接过话头:“是啊!我的小鹰隼!你到了天可汗的治下就能看到了!那才是人该过的日子!不像我们从前,一场白灾,就可能让部落失去老人和孩子……”

卓娜是内定的部落继承人,她敏锐地捕捉到了父亲话里的深意。

“阿爹,我们……我们以后也能那样吗?”

胡子男人重重地点头。

“这就是我们为什么要去长安,朝见天可汗!我们要献上我们的忠诚,我们的骏马,和草原上最肥美的牛羊!我们要请求天可汗,允许我们成为真正的大唐子民,让我们的部落,也能沐浴在她的恩泽之下!”

萨满也道:“卓娜,记住你阿爹的话,天可汗的胸怀,比草原更广阔,她手握雷霆,却能将其化作滋养万物的甘霖,我们敬畏她的力量,更要感念她的仁德,此去长安,不仅是朝贡,更是为我们部落,寻一条可以永远不再畏惧风雪的道路。”

卓娜回头望了望身后在风雪中艰难前行的族人们,又转头看向前方那条仿佛没有尽头,却给予人无限希望的水泥路,最后眉眼弯弯的大大点头。

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期待。

“嗯!卓娜知道啦!”

自从改元天兴,如今一晃已是十几年。

李白又一次风尘仆仆回到长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五十章朝晦(第2/2页)

还带了药材。

几年前开始,陛下就渐渐有些虚弱下去。

朝臣们对此心照不宣,却又无能为力。

私底下却是动用一切人脉,一遍遍不厌其烦的试图给陛下续命。

但在早已被陛下强硬普及开来的格物致知观念中,便显得尤为无力。

于是他们处理政务开始力求精益求精,所有呈报御前的文书案牍,必反复斟酌,务求条理清晰,要点明确,只为最大限度减少殷灵毓的劳碌。

地方官员们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上拼尽了全力,致力于做到所辖之地,吏治清明,民生富足,恨不得将所有的成绩都摆在陛下面前,只为博君一笑,稍解病痛烦忧。

甚至导致个别人不管怎么样都没办法对陛下挑的那位同属太平公主血脉的继承人看的顺眼。

但这终究还是少数,且也只是心里更偏向于殷灵毓,倒不是真要造反。

谁敢跟陛下造反啊?!最新的火器看不到吗?!连发扫射啊!本来西域和北境就很老实了,现在估计要更老实了!

也不知道那个小岛的银矿还能够大唐挖多久,往外一走怎么那么多野人?还掌握那么多好资源!气死个人!

但怎么偏偏陛下会这样呢……

真不公平。

那个守碑的人都还又活了十来年呢。

可他们什么也做不了。

连陛下自己都坦然面对,他们这些臣子,除了将无尽的悲痛与愤懑压在心底,还能如何?

李白入宫觐见,递上这一次带回来的那些东西。

“陛下,臣……此次归来,便不走了。臣想留在长安,留在陛下身边。”

殷灵毓看着他,没有拒绝那包药材,也没有多问,只是温和地点了点头:“好,李卿留下也好。”

李瑶和薛隽文跟着出海的航队在外,早已不在李白的队伍里了。

于是在李白开了个好头之后,臣子们开始学会了时常入宫。

有时与陛下谈论政务,但也有时只是静静地坐在一旁。

然而,人力终有尽时。

天兴十四年,秋。

帝崩于紫宸殿。

遗诏传位于皇太女,令群臣辅之。

丧仪从简,禁绝殉葬。

消息传出,长安悲声动地,万民缟素。

不许殉葬这道命令像最后一道枷锁,锁住了老臣想要追随陛下于地下的冲动。

既然不能随陛下同去,那便倾尽所有,为陛下争一个身后名!

于是,臣子百官,各地士子,乃至受过恩惠的普通百姓,也自发的开始撰文写诗,悼念他们的陛下。

礼部,翰林院乃至整个朝堂,翻遍古籍,搜肠刮肚,恨不得将所有最美好,最崇高的字眼,都加诸于他们的陛下身上。

一个个尊号被提出,争论,最终进行叠加。

谥号之长,含义之丰,前所未有。

倒是没人有异议。

就是不太好记。

雨后,长安的街头巷尾开始响起新的歌谣。

“少年提剑清寰宇,老臣犹记睢阳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