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都市 > 快穿:每次都是地狱开局 > 番外篇 地府二人转(下)

快穿:每次都是地狱开局 番外篇 地府二人转(下)

簡繁轉換
作者:音冰儿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10-18 04:50:55 来源:源1

番外篇地府二人转(下)(第1/2页)

然后,这面旗帜便没有再落下来过。

到长安外,到潼关,到常山,到睢阳。

她一直在最前面。

正史的张巡,随着故事的展开,仿佛又感受到了当年城中那令人绝望的饥饿,听到了士卒与百姓濒死的呻吟。

这些幻觉,一直紧紧缠绕着他。

从他开始守城,吃人,一直到地府里的今天。

可陛下亲入睢阳。

可陛下亲入睢阳!

光幕之上,睢阳城头,那面玄色龙旗迎着叛军的箭雨,猎猎作响!

君王一身染血玄甲,亲自挽弓,与他,与守军并肩而立!

少女的身影并不高大,却仿佛一道不可逾越的壁垒,牢牢钉在了这座濒死的孤城之上。

不管哪个张巡,都哭的不能自已。

正史颜真卿亦是泪流满面。

侄儿活着,家人活着,他也得以善终。

陛下以身为饵,换得一场大胜。

但哪怕天道尽力偏向,拖延,大量的使用空间商城,极度不合理的让睢阳城里稻谷满仓,还有透支着身体的征战,都在消耗她的生机。

两个李世民已经不说话了,只是陪自己手边的那个李隆基“二人转”。

其他人也逐渐放下了手中的零食饮品。

只余越来越大的哭声。

大唐的贺兰进明一直在给殷灵毓当刀,遇事先带头赞成支持,干得罪人的活儿也会上,虽然名声有瑕,但最后也算难得混了个善终。

而史思明等人陆陆续续死在征战途中。

但朝廷和陛下并没有害他们,反而是全力支持的。

只是战场的确无情罢了。

对他们而言,也算全了马革裹尸的军人归宿,家族亦得保全。

算善终了。

诗仙可以尽情的纵情山水,惩恶扬善,而不是卷入造反,卷入政治斗争,最终客死异乡。

诗圣能够保全家人,不会再饿死儿女,能保障吃喝住行,不必居于茅舍,也能够真正的为天下穷苦人做实事。

好像每个人的结局都在变好。

只除了殷灵毓她自己。

—————————待会儿替换

也许“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能给人更隽永的印象,但我还是更爱那句“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李清照以一个女子的身份,作出如此大气磅礴的诗句,足以让人窥见她洒脱不羁的内心世界,更遑论她在对女子约束逐渐明显的大宋,毅然与渣男和离,即便付出坐牢的代价。

最初对李清照感兴趣,是知道她的“形象颠覆”,课本上读她的词句,都是素雅清新的,哪怕带着哀怨的《醉花荫》,却也是“人比黄花瘦”这样的婉转柔美,更不用说“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的活泼童趣,还有课外读到的《点绛唇》。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俏皮动人的少女气息扑面而来,直让我觉得,李清照就合该是个爱美又腹有诗书的才女,养花刺绣,赌书泼茶,直到我听闻,她爱喝酒,经常喝醉,爱出风头,写诗词大骂当时的诗人“俗气”,爱打马吊,也就是类似现在的麻将的赌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番外篇地府二人转(下)(第2/2页)

说实话我一开始知道时非常震惊,但仔细一想,确实很多诗句虽然婉约却描写了自己的宿醉,原来一开始就有迹可循。

怀揣着好奇,我最终开始探寻,真正的李清照,是个什么样的人。

李清照的父亲,是苏轼的弟子,“苏门后四学士”之一,而李清照的词又得到苏轼大弟子的大力称赞,但这并不是她的全部才能,她最受人称道的其实是对朝堂事的点评,对社稷的关注与忧虑,这让世人刮目相看,如果说《如梦令》是她少女生活的写照,那《浯溪中兴颂诗和张文潜二首》,写的就是她的眼界,她的胸襟与情怀,她的满腔爱国之心,忧国忧民。

除此之外,李清照还是金石大家,和丈夫赵士诚一样喜欢品鉴古碑文,珍本秘籍,名人字画,只可惜二人虽出身大族,但廉洁奉俭,夫妻二人清贫窘迫但自得其乐,直到党争之事牵连,李清照不得已开启了颠沛流离的生活。

跟随赵家归乡,李清照在归来堂自号“易安居士”,随丈夫一同修撰《金石录》,又在丈夫为母奔丧后,一人带着十五车金石书籍,在兵变里以莫大的智慧与勇气,将其押运到江宁府。

直到此时,李清照虽有波折却也算平淡幸福的生活就此结束,随后的日子里,丈夫离世,朝廷大乱,连同自己与丈夫一起收集的珍宝也几乎全部失散,悲痛无助中再嫁的男人也只贪图钱财,薄情寡义,对她拳脚相加,最终,经历九天的牢狱之灾后,李清照成功和离。

我其实思考过很久,老年的李清照为何那般愤慨,直到我更清晰的了解了宋史,那些党争,乱世,怯懦,贡金。

她本该拥有美满的生活,婚姻,家庭,却都被当时尸位素餐的官员与朝廷所毁,她空有志向却连和离都被视为不安分,她怎能不痛,怎能不怒。

但她从未轻言放弃,她与丈夫乡里度日安之若素,在靖康之耻那样的乱世中智勇双全保全文物,追随朝廷与帝王试图保全那些瑰宝与前人智慧的结晶,哪怕经历了一场再嫁匪人、离异系狱的灾难,但是李清照生活的意志并未消沉,诗词创作的热情更趋高涨。正相反,她从个人的痛苦中解脱出来之后,把眼光投到对国家大事的关注上,“欲将血泪寄山河,去洒东山一抔土”之句,写出反击侵略、收复失地的强烈愿望,充满了关念故国的情怀,写《金石录后序》,写《打马赋》,虽为游戏文字,却语涉时事。借谈论博弈之事,引用大量有关战马的典故和历史上抗恶杀敌的威武雄壮之举,热情地赞扬忠臣良将的智勇,暗讽南宋统治者不识良才、不思抗金的庸碌无能,寄寓对收复失地的愿望,抒发了个人“烈士暮年”的感慨。

她不像一个弱女子,而是一位值得尊敬的,斗志昂扬的战士,永不低头,永不放弃,就算晚年生活孤苦凄凉,她“凄凄惨惨戚戚”后,照样写出悲宋室之不振,慨江山之难守的“江山留与后人愁”之句,堪称千古绝唱。

课本上的她太单薄,而历史上的她又太沉重,可她仍旧洒脱。

在后来的很多时候我会莫名的想起,一个女子,喝的酩酊大醉,大笑着,不顾他人眼光的。

然后会心一笑,坚定地跟随着自己的心做出选择。

只要做自己就好了,任由他人评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