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都市 > 快穿:每次都是地狱开局 > 第四十二章 谈论

快穿:每次都是地狱开局 第四十二章 谈论

簡繁轉換
作者:音冰儿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11-08 17:19:01 来源:源1

第四十二章谈论(第1/2页)

谁寻思大宋这边的小公主也这么厉害啊?

左一句“体恤百姓不易”,右一句“全了贵国颜面”,羊毛是答应接着买了,岁币也没了呀!

偏偏说的又体贴大度,说什么“嗟来之食,大夏想来也不屑要”,“恐遭天下人非议”,他们要是拒绝,那就是“贪得无厌”“为人不齿”,再加上现在是他们有求于大宋,硬是只能咬牙应了。

表面使团成员还在笑,实际上舌根都在发苦。

钱啊!他们的钱啊!

直到现在他们才恍然,那是大宋的钱!

只是以前太像是天上掉的馅饼了。

现在,人家不给了!

打仗?!

你打去吧!你跟那炸雷玩儿去吧!咱是本分牧羊人!咱接着卖羊毛总行了吧!

西夏使团灰溜溜的夹着尾巴走了。

大宋的臣子可是真真儿的扬眉吐气了。

既得了实惠,也得了面子,哪儿像从前跟交保护费似的憋憋屈屈的。

更别提现在虽然忙了点,但待遇好啊,像是什么免费的大臣宿舍啦,加班膳食啦,平时的茶水点心啦,过节的官员补贴福利啦……

太女殿下还是太体贴臣下了!

这要是一边享受着两位殿下的恩泽,一边反对殿下,他们自己都得觉得自己小人。

那还能怎么说?

干活吧。

年末的一场考核,殷灵毓从中捞了两个人才,但考核并未就此打住,而是通过各方要员再带了卷子往下分着考。

被为难过的大人们看着崭新的卷子,发出了发自内心的笑意。

来来来,下属一个都别想跑!

武将?

又不是不识字!武将也给我考!

地方官员们痛并快乐着。

好歹也算直达天听不是?

皇祐五年初。

王安石,柳永,沈括等人,陆续被殷灵毓靠考核捞到京中。

范仲淹这两年被殷灵毓看身体看的很紧,几乎要和两位殿下一样总是得吃药膳,喝汤药,但结果是好的,如今身体还算硬朗,看着陆续补充上来的务实官员们,也是干劲十足。

沈括擅长天文,地理,历法,物理,医药,水利,工械……几乎可以说是全才型技术官员,上京第三天,直接被殷灵毓请去了实验场地,一起折腾发明创造。

还没及冠的沈括简直像是掉进了粮仓里,看着殷灵毓和赵徽柔以前的实验笔记那叫一个如饥似渴。

众人已经见识过了殷灵毓那些发明的威力,又见这年轻人是考附加卷考的好才捞上来的,信服之外多少还有些敬佩。

就那题?什么假设重力算滑轮组的受力,什么假设化学元素算化学反应方程式?

能做出来,多少也是能碰到太女殿下那个级别的边儿了,不可谓不厉害。

范仲淹倒是很欣赏那位叫王安石的官员,锐意进取,才华横溢,有直言的勇气。

比起尚且名不见经传的这位沈括,初露锋芒的王安石,众人更耳熟能详的,自然是柳永。

毕竟,凡有井水处,皆能歌柳词,并不是玩笑而已,“柳七官人”的名声,至今可还是响亮的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四十二章谈论(第2/2页)

这位仁兄年轻时才华横溢,尤其擅长填写旖旎婉约的慢词,作品在市井歌楼间广为传唱,倒还只能算是风流韵事,可能让皇帝亲口说出“且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谁能不记忆深刻?

后来还是改了名字,再加上赵祯态度上没有再反对,柳永才开始考中了进士,可惜仕途也并不顺利。

只是,柳永也是做了卷子,实打实的考上京来的,在地方任上,虽无显赫功名,却也能体察民情,并非全然是个只会风花雪月的书生。

因此,即便有些老古板内心仍对柳永的过去撇嘴,但也大多选择了闭嘴,或至少保持观望,并未轻易非议。

太女殿下亲自批阅的卷子,选拔的人才,他们自然要给面子,殿下既然看重他,必然有其道理,只要他能办实事,过往那些事便也可以显得无足轻重了。

有好奇,有审视,但更多的是平静的接纳。

然后,全部扯到手底下干活。

殷灵毓则暂时将精力放在了军队之中。

冗兵是大宋财政的沉重负担,更是军队战斗力低下的根源之一,但要裁军,绝非易事,弄不好就会引发兵变。

殷灵毓没有直接动那些暮气沉沉的旧军,而是先从狄青手下的边军精锐以及曹家等将门子弟中,挑选出一批年轻有潜力的军官和士卒,借由“火器”组建了新军。

当然,明面上这自然是赵祯的命令。

但大家谁还不知道谁啊?

不过,反正官家支持,刚又在西夏身上尝到了甜头,反对的声音也是寥寥无几。

新军组建后,训练方式自然是军训,殷灵毓还将太学生分配了过去。

太学生们起初也有些抵触,觉得有辱斯文,但皇太女殿下亲自到了他们面前,发表讲话。

未来的朝廷栋梁,岂能不知兵?

不了解军队,将来如何制定国策,管理后勤?

这是为了培养你们!

闭门读死书,如何懂得民间疾苦,边疆安危?

深入军营,与士卒同吃同住,方能培养体恤下情,忧国忧民的情怀!

军队中多有目不识丁者,诸位太学生入营,可兼任“文化教习”,教士兵识字算数,讲解忠君爱国之理,这是教化之功,亦是读书人之责!

不仅将此行拔高到“文武并举,共铸国魂”的高度,还暗示此次经历将作为未来仕途考评的重要依据。

再加上年轻人心底那点建功立业,体验不同生活的念头被勾起,也就半推半就地接受了。

于是,军营里,一边是士兵在太学生的教导下,笨拙地握着毛笔描红,另一边,太学生们也跟着新军一起出操,跑步,累得气喘吁吁,自觉斯文扫地。

再加上站军姿,踢正步,纪律条令,内务整理,长途拉练,负重越野,苦是苦了点,可又外加好饭好菜,官家与储君,长公主亲自巡视阅兵,勉励,也就不苦了。

一套组合拳下去,狄青和曹家将军看着很快变得令行禁止的新军,嘴角流下了羡慕的眼泪。

好……好想要!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