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都市 > 快穿:每次都是地狱开局 > 第四十八章 回头

快穿:每次都是地狱开局 第四十八章 回头

簡繁轉換
作者:音冰儿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11-08 17:19:01 来源:源1

第四十八章回头(第1/2页)

于是,殷灵毓及笄礼一过,赵祯几乎是掐着点就把传位诏书拿了出来。

他要逍遥快活去喽!

殷灵毓淡然接过担子。

并默默加强了养生强度。

所幸大臣们倒是适应良好,毕竟自打殷灵毓三四岁开始,他们就开始跟着他们的太女殿下干活了,早就磨合习惯了。

就算是后加入的苏轼等人,也是实打实的跟着干了四五年了。

两年前,苏轼和曾巩,从范仲淹和司马光手中接过了太学。

范仲淹是年纪大了,干不动了,司马光倒是乐意继续做管理者,也精力充足,但总得给年轻人位置。

让苏轼和曾巩搭档掌管太学,是殷灵毓和几位老臣深思熟虑后的结果。

太学是未来官员的摇篮,思想的前沿阵地,而苏轼才华横溢,思想活跃,近几年来已经凭借多首诗词和文章,在士林和年轻学子中拥有了很不错的号召力。

苏轼仍旧心直口快,行事也常常随心,比起上任太学祭酒范仲淹来说,只是要更添一些洒脱,而曾巩学问扎实,性格沉稳严谨,做事一丝不苟,是出了名的务实派。

有他在,太学的日常管理,课程设置,学风建设这些繁琐却至关重要的基础工作,就能确保仍旧被梳理得井井有条。

对于这个安排,苏轼本人是颇为满意的,甚至觉得官家和几位老相公真是知人善任,再妥帖不过了。

要他仔细管,他也做得来,但那多无趣,若真让他独自挑起这副担子,只怕太学还没成为文坛圣地,他苏子瞻先要愁白了头。

他要将太学打造成一个充满活力,思想碰撞,风流蕴藉的所在。

殷灵毓对此当然支持,太学这些年早就从军训之后开始走偏了,不仅在殷灵毓的授意下,延请各方名士来太学讲学,也不独限于那些经学大儒。

那些擅长诗词,书画,乃至精通水利,数算的名士,只要确有真才实学,都可以到太学中考核,任职。

沈括,钱苍兰等人也在其中,只是朝廷事多,所以只偶尔去开讲座,次次座无虚席。

比起朝堂,苏轼反倒更喜欢充满了蓬勃朝气的太学,亭台楼阁间,时常可见学子们聚在一起,或品评诗文,或辩论义理,时而激烈争辩,时而抚掌大笑。

苏轼自己也成了这些活动的常客,往往带着一壶酒,欣然赴会,与年轻学子们打成一片,全无师长架子。

苏辙只好在自己的政务之余,偶尔还得去接一下喝多了的兄长。

曾巩拿着某些过于出格的活动方案,或者超支的预算单,去找苏轼商议时,苏轼往往哈哈一笑,拍着曾巩的肩膀,浑不在意道:“子固,规矩是死的,人是活的嘛!此事于启迪学子心智大有裨益,些许小节,你看着斟酌便是!”

他这般甩手掌柜兼理想主义的做派,曾巩起初也有些无奈,但久而久之,也摸清了这位搭档的脾性,知其大节不亏,且确有过人魅力,便也认命地承担起把关和兜底的重任,两人一放一收,一扬一抑,倒也配合得日渐默契。

范仲淹是真的年纪大了,精力不济,皇祐十一年前后便逐渐退居二线,挂着资政殿大学士的荣誉头衔,主要负责一些咨询和顾问工作,偶尔在重大决策时出来镇场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四十八章回头(第2/2页)

倒是名声更胜以往,被尊为“国朝柱石”,是清流领袖和精神标杆。

包拯依然是那个刚正不阿的“包青天”,坐镇开封府,权知开封府尹的职位稳如泰山,名声在民间好到能止小儿夜啼,在朝堂则是让贪官污吏闻风丧胆的存在。

王安石经过这些年的历练,虽然仍有锐意进取之意,但有范仲淹,韩琦,文彦博等人培养,手段和识人能力也是稳步上升,被殷灵毓放在了主管全国水利,漕运和部分工商新政推行的重要位置上,其能力与成效有目共睹。

柳永依旧是文宣司的顶梁柱,大宋官报办得风生水起,民间舆论引导得妥妥帖帖,沈括在将作监和司天监都担任要职,各种奇思妙想和新式器械层出不穷。

狄青则凭借赫赫军功和曹映锦的悉心辅佐,稳稳坐在了枢密使的位置上,成为大宋军队名副其实的统帅。

虽然偶尔还是会在朝堂上因为听不懂某些文官的弦外之音而闹点小笑话,但无人再去质疑他的能力和忠诚,或者行排挤打压之事,“大宋军神”的名声深入人心。

曹映锦已经彻底摆脱了皇后的身份束缚,在赵祯成为太上皇之前就已经和平和离,以参知政事的身份正式立于朝堂,主要负责协调军政,监察吏治。

也为自己赢得了“女中萧何”的美誉。

钱苍兰在工部水利司干得风生水起,司马思瑰则在刑部表现突出,加上赵徽柔,殷灵毓,曹映锦等人的榜样作用,女子为官已彻底常态化,遍布各个衙门,虽然职位高低不同,但已无人觉得稀奇。

又是一年。

范仲淹七十三了。

再怎么调养,锻炼,也还是老的快走不动了。

殷灵毓后来干脆就不让他入宫求见了,而是隔三差五顺路的时候去探望他一趟。

这日又出宫去校场探望慰问军队,回程上,殷灵毓又去了一趟范府。

范仲淹子孙满堂,光是儿子就有四个,但狄青还是一趟趟往范府跑,将范仲淹当成半个父亲在对待,照料。

范仲淹甚是欣慰。

殷灵毓给范仲淹把脉,可范仲淹感觉得到,她自己的指尖也是微凉的。

于是等殷灵毓起身要走时,范仲淹叫住了她。

“官家。”

“嗯?”

殷灵毓看向范仲淹。

范仲淹微微阖眸。

“您让我们这些老骨头,还有满朝的文武,乃至天下的士子百姓,都只能跟着您往前走,带着大宋走到了前人未至之境。”

“您把退路给我们都斩断了,这很好,非常好。”

范仲淹不自觉的轻轻笑了一下。

是啊,殷灵毓用她的本事,能力,让他们没有退路,也不想有,只能跟着她,压上去,向前走。

“那您呢?”

“您……永远不会回头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