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科幻 > 抗战之随身空间 > 第325章 自我反思2

抗战之随身空间 第325章 自我反思2

簡繁轉換
作者:六零山人reborn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5-06-21 01:55:06 来源:源1

诚然,在这个落后的时代,孙义成这种想法也无可厚非,确实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这种成功也仅限于一个小小的地方,且带有一定的偶然性,其他人无法复制。可**人吃苦耐劳顽强拼搏的思想却是可以大量复制并繁衍的,不是他这个身上有作弊器的人单人可以比拟的!

有现在这种改变,是詹政委的一次偶然的做法,让孙义成看到了,触动了他心底那根最深的弦,让他想起革命军队最本质的东西是什么,这才决定要改变部队的。

这次,作为主力团的十二、十三团打了胜仗,缴获了不少好东西,他和政委去十三团庆贺时,十三团王团长将从鬼子那里缴获的罐头送给两人吃,政委和他一样,当时就收下了。

回来后来发现,政委将收来的罐头让警卫员全部送到了军队医院,交给受伤的战士们吃,而政委自己,从兜里掏出一个干硬的、孙义成从来不吃的粗粮饼,就着开水充饥。

这个情形让孙义成非常羞愧和难过,王子海送给他的罐头,早已经进了他自己的肚子,被他自己吃掉了。可能是后世吃惯了山珍海味,到了这个世界,条件允许时在吃的方面孙义成基本上不会亏待自己,那些粗粮做的馍饼他都不吃的。和政委他们在一起出去工作时,孙义成也都让下面人做好吃的给大家吃。

在孙义成看来,自己和政委吃好一点这个很正常,因为普通士兵吃的也不比他们差,也都是白面馒头或者大米饭,偶尔也会有吃粗粮的时候,但和其他八路军部队相比,已经算是很豪奢了。

现在看到身为六分区最高领导人之一的詹政委将罐头送给伤员,自己啃粗粮饼的样子,孙义成觉得自己很可能做错了很多事情,而且是从开始就做错了。

经过一个晚上的思考,总结了自己的错误之后,孙义成找到了政委,向政委说出了自己的心声,坦白承认在工作上出现了错误,希望政委能够帮助自己,纠正错误。

听完孙义成的话以后,詹政委并没有露出多少吃惊或者其他的表情,反而是一副如释重负的表情,开口说道:“司令员,你终于想通了!”

从那天开始,整个六分区上下就开始在部队里面灌输艰苦朴素、吃苦耐劳的革命传统,部队的伙食也由原来大米白面占五分之四,粗粮占五分之一,变成了大米白面和粗粮对半,部队训练的科目里加重了刺刀的训练。

新兵训练,实弹射击维持在每人两百发不变,但拼刺训练却加强了很多。

这样的调整改变,在老部队里确实还造成过一些骚动,这些骚动不是说战士们不想吃这些粗粮而产生什么不好的反响,反倒是战士们因为多吃粗粮感到高兴。

孙义成听到这种事情后以为部下在拣好听的说给自己听,实际情况应该是战士们不满意现在的伙食。结果等他亲自下连队和战士们一起吃了几次粗粮饭后,发现还真冤枉那些军官了。

这个时期中国各个军队,无论是重庆政府中央军的士兵,还是两广李宗仁的广西兵、四川的川军,百分之九十九的士兵都是贫苦百姓出身,八路军的战士也一样。

这些贫苦百姓家里出来的士兵,当兵之前在家里就已经是吃不饱穿不暖,当兵之后也仅仅是混个温饱而已,平常的吃食也就是粗粮黑面,南方吃大米的人家也是顿顿稀饭,清的可以照出人影。

进入孙义成的部队以后,突然一下子吃上了大米白面,而且几乎是顿顿如此,这些穷苦人家出身的战士虽然很喜欢这样的生活,但心里却是怕怕的,不是那么踏实。

不是有传言这么说过,说是李自成进入北京,当上大顺皇帝之后,按理天数他有二十八年的大顺皇帝可做。可惜进了北京城坐到金銮殿的位置上后,李自成却干了一件断送他江山的事情----让皇宫厨房天天给他做水饺吃。

李自成是陕西人,作为北方人,从小就喜欢吃水饺。而北方的水饺,一般是逢年过节的时候才吃,而在平常、一般的日子,是不吃饺子的。饺子谐音“交子”。过年吃饺子是因为除夕子时(大约晚上11点到凌晨1点),这个时段代表新旧年份的交接时刻,所以大家都吃饺子表示庆贺和新老交接,预祝自己新年有一个好开头。

平常日子不吃,一来饺子代表新旧交替,二来包饺子不但需要白面,还需要肉等其他佐料,普通老百姓哪里能吃得起。

可李自成这个家伙当上皇帝就忘乎所以,下令天天吃饺子,一连在京城里吃了二十八天的饺子。谁曾想这一天的饺子就代表了一年,二十八天的饺子就是二十八年,硬生生把他二十八年的皇帝命给吃没了。

后来这种传说就到了普通百姓家里,普通老百姓对这种传说自然深信不疑,这种传说也应验了“天下没有白吃的”这个谚语,自己的生活一下子变好了肯定不是什么好事。

六分区八路军的战士们吃着大米白面心里面不踏实,其实也是源自这个传说,担心自己天天顿顿吃这么好的吃食,说不定哪一天会有不好的事情降临,现在部队伙食一下子改变成半半细,他们当然不会反对,反倒是心底里踏实了很多。

这就是中国老百姓最真实的想法,你不要给我最好的,只要能让我活命,啥都能成,这种想法哪怕到了后来,一样没有改变!

有人可能会笑话这一段,认为作者是在胡说八道,笔者曾经亲身经历过一件事,在这里说出来和大家分享一下,读者自己去判断真伪。当然,这件事对我来说是亲身经历。

小时候家在黄土高坡,那个时候还是七十年代,家家生活都不怎么样,特别是粮食,薄瘠的黄土高坡,小麦一亩地也就一百多斤而已。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