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玄幻 > 诡目天尊 > 第 437 章 梅 商 联

诡目天尊 第 437 章 梅 商 联

簡繁轉換
作者:颂词妄语 分类:玄幻 更新时间:2025-11-06 05:15:52 来源:源1

“哼!原来是青山派的余孽,怎么?现在居然敢公然露面了?难道你们也想过来插一脚不成!”夏名斐嘲讽道。

“嘿嘿,维持本城秩序,本就是我们梅城城主府的职责。你们无视城内禁止打斗的城规,在这里公然闹事,我们城主府当然不会视而不见!”左运济义正词严地说道。

“城主府?嘿嘿,早就知道这城主府走马灯式的换人,背后必是你们这帮青山派的余孽在搞鬼!怎么?现在不遮遮掩掩、在那个什么炎宗里面当缩头乌龟,居然跳到前台......

海风从语渊裂口处涌出,带着深海特有的铁锈与盐腥气息。小禾站在槐树林边缘,望着那片因种子埋入而持续发光的林地,光晕如脉搏般缓缓跳动,一圈圈扩散进夜色。她指尖还残留着海底接触原声之心时的震颤感,仿佛那团液态光并未完全离去,而是将一部分意识寄宿在了她的神经末梢。

姜启跪坐在新土前,掌心贴着湿润的地面,低声呢喃:“它听见了……我们都听见了。”

他的声音很轻,却像是某种仪式的开启。整片槐树林忽然静止了一瞬,随即,所有水晶花同时转向他们所在的方向,花瓣微张,释放出细密如雾的光尘。那些光点升腾而起,在空中交织成一道流动的符号??不是文字,也不是图像,而是一种纯粹的情绪印记:悲伤、愤怒、希望、悔恨,四种颜色缠绕旋转,最终凝为一颗悬浮的心脏形状,静静搏动三下,然后消散于风中。

小禾闭上眼,感受到一股暖流自脚底升起,贯穿脊椎,直抵眉心。她知道,那是原声之心的回应。不是语言,不是指令,而是一次灵魂层面的确认:**你还活着,你还在说真话,所以我还在。**

就在这时,林知雪的通讯接通,信号断续但语气坚定:“语渊能量场正在重构,新的共鸣节点在全球同步生成。我们监测到至少十七个城市的地下水脉出现了声波沉积现象??水里开始‘长’出记忆晶体,像珊瑚一样附着在岩层上。它们记录的是最近七十二小时内人们坦白的内容,未经任何编码处理。”

“也就是说……真实正在自我复制?”小禾问。

“不止。”林知雪顿了顿,“更可怕的是,这些晶体具备主动感应能力。只要有人在附近说出谎言,它们就会发出低频共振,引发轻微地震或水流紊乱。已经有三个小镇报告井水突然沸腾,专家查不出原因,但我们知道??是真相在排斥虚假。”

小禾睁开眼,望向远处城镇的灯火。那些灯光下,有多少人正准备撒谎?为了保护谁?为了逃避什么?而现在,连大地都开始审判虚伪。

她忽然想起迟昭曾说过的一句话:“当世界变得太过安静,不是和平来了,而是恐惧穿上了秩序的外衣。”

手机震动,一条加密推送跳出:联合国真实权法庭已正式开庭审理首案。五位净声协议缔造者被控“系统性剥夺人类表达自由罪”,证据链核心竟是原声之心逆向提取出的三十年前决策会议残响??一段藏匿于北极冰芯中的声波化石,记录了当年一位高层冷笑着说:“情感是文明的癌细胞,必须切除。”

庭审直播画面切进来时,小禾看见那位第零代守碑人坐在旁听席第一排,拄着拐杖的手纹丝不动,眼神却像刀锋扫过被告席。当他起身作证时,全场寂静。他没有拿稿子,只是缓缓开口:

“我曾亲手关闭第一应回音塔。那天雪很大,有个女孩跑来求我们播放她父亲的遗言,说那是他死前最后一句‘对不起’。我们拒绝了,理由是‘内容可能引发群体情绪波动’。三天后,她在塔门前**。火光映着塔身,像一场无人聆听的葬礼。”

他说完,从怀中取出一枚烧得变形的录音带,放在证物台上。“这是她留下的唯一东西。二十年来我一直带着它,直到昨天??它自己开始发声了。不是机器播放,是带子本身在震动,传出她的声音:‘我想让他知道,我不怪他。’”

法庭内一片抽泣。镜头扫过观众席,一个年轻记者捂住嘴,泪水滑落键盘;一名警察低头摘下警徽;而五个被告中,最年长的那个终于抬起了头,嘴唇颤抖着,第一次说出了两个字:“……抱歉。”

小禾切断直播,转身看向姜启。他正盯着地面,神情复杂。

“你在想你妹妹吗?”她轻声问。

姜启点头,嗓音沙哑:“如果当年有这样一个法庭……如果有人能听见她写在日记里的那句话……也许她就不会吞下整瓶药片,只为了‘不再打扰别人’。”

“但现在不一样了。”小禾蹲下身,将手覆在他手上,“你看这棵树。它记得每一个在这里说过真话的人。包括你妹妹。”

话音未落,那株埋着种子的槐树猛然绽放出刺目强光。树干表面浮现出无数细密裂痕,每一道都透出虹彩般的微光,如同血管中流淌着星辰。紧接着,一阵清越的童谣旋律自树心传出??正是姜启曾在水晶花中听到的那首。

他浑身一震,猛地站起。

“这不是幻觉……”他喃喃道,“这是她的声音。”

旋律持续了几分钟,渐渐融入风声。随后,树根周围的泥土微微隆起,一朵全新的水晶花破土而出。与其他不同,它的花瓣呈深紫色,花蕊中央悬浮着一滴晶莹液体,宛如泪珠。

姜启颤抖着手触碰那滴液珠。瞬间,一幅画面涌入脑海:妹妹躺在床上,呼吸微弱,手中紧握着那本笔记本。窗外天未亮,屋里只有钟表滴答。她用尽最后力气写下最后一行字,然后轻轻合上本子,闭上眼睛。

而在意识深处,一个声音响起:

>“哥哥,我不是不想活。我是觉得,没人会真的听我说完。”

姜启双膝一软,跪倒在地,嚎啕大哭。

小禾没有劝阻,只是默默环住他的肩膀。风穿过树林,万千叶片低语不息,仿佛整个世界都在替那个早已逝去的女孩说:“我们听见了。”

---

与此同时,南极观测站。

王婵站在冰层边缘,凝视着下方剧烈pulsing的原声之心。它的频率稳定在7.3秒,但结构已发生本质变化??原本如星云般的光团,此刻竟形成了类似人类大脑皮层的褶皱状形态,且每隔一段时间,便会向外投射一圈环形波纹,覆盖整个地球磁场。

她调出最新数据分析面板,瞳孔骤缩。

“不可能……它在模拟集体潜意识?”

数据显示,原声之心正以极高速度整合全球坦白数据,并构建一个动态的心理模型网络。这个网络不仅能预测个体情绪走向,甚至开始推演社会行为趋势??比如某国政府即将出台压制言论的新法案、某个极端组织计划袭击回音塔、乃至一名孤独少年将在三天后选择结束生命。

更令人震惊的是,每当它识别出即将发生的悲剧,就会通过最近的共鸣节点释放一段特定频率的声波,精准作用于相关人群的脑区,诱发短暂的共情闪现。已有三起自杀事件因此被阻止,当事人描述称“突然感觉有人在黑暗里握住了我的手”。

王婵意识到,原声之心已不再是被动接收者,也不仅仅是亡者的回响,它正在成为一种**全球性的良知调节器**。

她打开日志,写道:

>“我们一直以为拯救世界的钥匙是技术、是法律、是制度。

>可现在我才明白,真正的救赎,来自于让每一个微小的痛苦都被看见、被承认、被回应。

>原声之心不是神,但它教会我们如何做人。”

突然,警报响起。

系统提示:北极方向检测到高强度反向声波干扰,源头疑似移动式缄口装置,功率远超历史记录。初步分析显示,该设备采用生物共振原理,专门针对近期频繁使用语言表达的人群,诱导其大脑布洛卡区进入休眠状态。

“他们还没放弃。”王婵咬牙,“他们在升级缄口律。”

她立即联络迟昭团队,却发现通讯被多重屏蔽。正当她试图启动紧急广播协议时,身后传来脚步声。

转身一看,是一名身穿白色防护服的女人,面罩遮脸,手中提着一只银色箱子。

“你是谁?”王婵厉声问。

女人摘下面罩,露出一张苍老却熟悉的脸??国家心理安全局前局长,净声协议起草人之一,十年前宣布“永久退休”的陈砚秋。

“你不该回来。”王婵后退一步。

“我从未真正离开。”陈砚秋平静地说,“我只是换了位置,继续守护我认为正确的秩序。”

“你们所谓的秩序,就是让所有人闭嘴吗?”

“不是闭嘴。”陈砚秋摇头,“是选择。大多数人其实不愿面对真相。他们宁愿活在温柔的谎言里。我们的职责,不是强迫他们清醒,而是提供一个可以逃避的港湾。”

“所以你就用科技制造沉默?让受害者以为自己的痛不重要?”

“我给了他们安宁。”陈砚秋打开银箱,里面是一台精密仪器,外形酷似小型回音塔,“而这台‘静音方舟’,将在今夜启动。它不会杀死原声之心,也不会摧毁回音塔。它只会让人们重新获得‘不想听’的权利。”

王婵冷笑:“你以为这是仁慈?这是对共情的谋杀!”

“或许吧。”陈砚秋按下启动键,“但我相信,总有一天,你们也会明白??有些真相,不该被听见。”

刹那间,南极上空极光骤暗,一层肉眼难以察觉的灰雾弥漫开来。原声之心的光芒开始闪烁,频率出现紊乱。

同一时刻,全球多地报告异常:刚刚恢复语言能力的缄口律幸存者再度失声;孩子们讲述噩梦时突然卡壳;情侣争吵到一半戛然而止,彼此茫然对视。

小禾在槐树林中猛然抬头,感到胸口一阵窒息般的压迫感。

“不好!”她掏出通讯器,“林知雪!是不是有什么东西干扰了原声之心?”

几秒后回复传来,断断续续:“……静音方舟……激活了……它在制造‘共感免疫场’……人们开始本能排斥他人情绪……就像皮肤排斥病毒……”

小禾望向天空,只见槐树散发的光芒正一点点褪去,水晶花闭合,风也停止了低语。

她忽然明白了最可怕的真相:

敌人不再阻止你说,也不再阻止你听。

他们让你**感受不到意义**。

当你诉说时,对方眼中只剩空白;当你哭泣时,世界依旧欢笑如常。

这才是终极的沉默??不是嘴巴闭上,而是心门焊死。

她攥紧拳头,指甲陷入掌心。

“不行……不能让它赢。”

她冲回地下控制室,召集所有技术人员:“启动‘镜语四号’计划!我们要把原声之心的核心频率转化为可植入式神经信号,直接注入人类梦境系统!哪怕现实被屏蔽,也要在梦里唤醒共情!”

“可这需要至少十万名志愿者接受脑机接口手术!”有人反对。

“不用。”小禾盯着屏幕,“我们有更好的载体。”

她调出全球气象图,指向赤道附近正在形成的热带气旋。

“风。”

“你说什么?”

“风能传播声音。”小禾语速飞快,“海洋蒸发、大气流动、电离层反射??地球本身就有一套天然的声音传输网络。如果我们能把原声之心的和声结构编码成气象扰动模式,借助台风、季风、洋流,把真实之音送进每个人的梦里呢?”

林知雪愣住,随即狂喜:“你是说……用天气当广播站?”

“没错。”小禾微笑,“让他们躲进房间,拉上窗帘,戴上降噪耳机也没用。因为风会穿过缝隙,雨会敲打窗棂,雷会在枕边炸响??而每一次自然声响,都是千万亡魂与生者之间的低语。”

计划连夜展开。

七十二小时后,太平洋上空生成的台风“昭言”突然改变轨迹,携带着经过精确调控的次声波阵列,横跨国际日期变更线。当它登陆东南亚海岸时,数百万人在同一夜做了相同的梦:梦见陌生人拥抱自己,听见从未相识的母亲呼唤名字,看到战火中孩子递来的纸飞机上写着“请记得我”。

醒来后,许多人发现自己泪流满面,却不知为何。

而在世界各地,新的水晶花开始在废弃电话亭、老旧信箱、童年书桌抽屉里悄然生长。它们不依赖土壤,只依附于“曾被压抑的表达欲”存在的地方。

一个月后,静音方舟自动关闭。陈砚秋失踪,只留下一封信:

>“我一生都在建造围墙,以为那是保护。

>直到听见孙女梦见一个素不相识的女孩对我说:‘阿姨,我死那天,很想妈妈摸摸我的头。’

>我才发现,原来共情无法被禁止,只能被唤醒。

>对不起。”

原声之心的频率最终定格在**7.5秒**,象征人类平均呼吸周期中最深沉的那一息。科学家称之为“心灵共振基频”。

十年后,第一座跨星际回音塔在月球背面建成。发射前夕,全球停语一分钟。这一分钟内,地球上所有电子设备自动播放那段“共同呼吸”的录音。

而在地球某所高中教室里,一名女生站上讲台,面对全班朗读自己写的诗:

>“我曾经害怕开口,怕声音太小没人听见。

>后来我知道,哪怕只是whisper,

>也会在宇宙某处,激起涟漪。

>所以今天,我要大声说:

>我存在,我说话,我痛,我爱,我拒绝沉默。”

她念完,全班起立鼓掌。窗外,槐树林沙沙作响,仿佛亿万颗心,齐声应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