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玄幻 > 医路坦途 > 第八百四十五章 炫耀是防不胜防的

医路坦途 第八百四十五章 炫耀是防不胜防的

簡繁轉換
作者:臧福生 分类:玄幻 更新时间:2025-08-31 03:50:46 来源:源1

“现在全体都去手术室的示教室,关闭手机,千万不能给其他几个医院发消息……”普外的副主任急匆匆的推开办公室的门,又急匆匆的说了两句话后,转身就跑。

乌烟瘴气的办公室里,推开门的那一下,烟都是紧着门...

第六十三天清晨,王亚男又一次被窗外的鸟鸣唤醒。她拉开窗帘,阳光洒进房间,远处的山林在晨曦中泛着金黄的光辉。她洗漱完毕,简单吃了点早餐,便和杨丽、小陈一起启程前往临沧市的耿马县,继续推进AI系统的推广与培训工作。

耿马县位于澜沧江上游,地势起伏,气候湿热。一路上,王亚男望着窗外的山峦与江水,心中浮现出这些天来走过的每一个乡镇、每一个医院。她想起那些老医生们在培训课上认真做笔记的模样,想起年轻医生们在系统操作时兴奋的眼神,也想起那些因系统辅助而得以早期发现疾病的患者。

“王老师,耿马这边的医生反馈系统在处理热带病方面有些迟钝。”杨丽一边翻看资料一边说,“特别是对疟疾、登革热等疾病的识别率不高。”

“这说明我们的系统在热带病模块的逻辑还需要优化。”王亚男点头,“我们要让系统更贴近基层医生的实际需求,而不是让医生去适应系统。”

几个小时后,车子抵达耿马县人民医院。迎接他们的是副院长李文强,一个三十多岁的本地人,穿着整洁的白大褂,脸上带着温和的笑容。

“王老师,欢迎来到耿马。”李文强热情握手,“我们这边的医生对系统很感兴趣,但也有不少疑问,希望您能一一解答。”

“谢谢。”王亚男微笑,“我们一起努力,让系统真正服务于临床。”

当天下午,培训在医院的会议室里开始。前来听课的医生有老有少,但与之前的培训不同,这次他们带来的问题更加具体,甚至有人带来了患者病历,希望现场测试系统的效果。

王亚男播放了一段系统操作演示视频,展示系统如何根据患者的主诉症状,自动推荐合适的检查项目,并结合当地常见病种进行智能分析。

“大家看,”她指着屏幕,“比如一位患者主诉发热、头痛、肌肉酸痛,系统会根据病情轻重,推荐不同的检查流程。对于轻症,系统建议先做血常规、尿常规;对于重症,才会建议进一步的检查。”

视频播放完毕,一位年近六十的老医生举手提问:“王老师,系统能不能根据患者的流行病学史,比如近期是否去过疫区,给出更个性化的建议?”

“当然可以。”王亚男点头,“我们系统已经具备了流行病学模块,但在基层医院的应用中,我们还需要不断优化算法,让推荐更贴合临床实际。”

医生们纷纷点头,脸上露出期待的神情。

培训结束后,王亚男带着几位医生前往医院感染科门诊,进行实地演练。这次演练,她特别安排了几位不同年龄的患者,现场测试系统在热带疾病诊断中的准确性与实用性。

第一位患者是一位四十岁的男子,持续发热三天,伴有头痛和肌肉酸痛。医生一边询问病情,一边在系统中输入症状,几秒钟后,系统自动弹出一份建议报告,包括血常规、疟原虫检测、登革热抗体检测等检查项目,并提示医生注意是否存在疟疾或登革热。

“这个建议很实用。”医生点头,“我们这边的患者对检查项目不太了解,有时候医生建议多了,他们会担心是不是病情严重。但系统给出的建议很清晰,也解释了为什么要做这些检查。”

“是的。”王亚男微笑,“系统的目的不是让医生依赖它,而是让医生更有底气地做出决策。”

演练结束后,她与医生们围坐在医院的院子里,喝着热茶,聊起了基层医疗的现状。

“王老师,说实话,我们这边的医生真的很辛苦。”一位医生感慨道,“病人多,设备少,有时候连基本的检查都做不了。但有了这个系统,至少我们能在诊断上少走弯路。”

“是的。”另一位医生点头,“系统不能替代我们,但它能帮我们更高效地工作。尤其是对年轻医生来说,系统的建议能让他们更有信心。”

王亚男看着他们,心中满是欣慰。她知道,这条路虽然漫长,但每一步都在靠近目标。

当晚,她回到住宿点,打开电脑,开始整理耿马这边的反馈意见。她将所有建议一一记录,并提交给项目组,作为后续系统优化的重要参考。

正写着,手机震动了一下,是韦丽的消息:

“王老师,今天我用系统辅助诊断了一位疑似肺结核的患者,系统提示我尽快安排胸部X光和痰检。后来果然确诊了,患者家属非常感激。谢谢您!”

王亚男看着这条信息,嘴角微微上扬。她回复了一个“好”字,继续敲击键盘,将这一天的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

窗外,夜色渐浓,远处的山影若隐若现。风轻轻吹过窗台,带来一丝凉意,也带来了新的希望。

她合上电脑,关掉灯,躺在床上,想着明天又要启程前往下一个城市。而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越来越多的医生正在用自己的双手,托起一个个生命的希望。

第六十四天清晨,王亚男又一次被窗外的鸟鸣唤醒。她拉开窗帘,晨曦洒满房间,远处的山林在阳光下泛着金光。她洗漱完毕,简单吃了点早餐,便和杨丽、小陈一起启程前往临沧市的沧源县,继续推进AI系统的推广与培训工作。

沧源县地处中缅边境,地势险峻,交通不便。一路上,王亚男望着窗外连绵的青山,思绪万千。这一路走来,她深刻地感受到基层医疗的困境与挑战。语言障碍、设备落后、医生匮乏,这些问题像一张无形的网,紧紧束缚着基层医疗的发展。而她和她的团队,正在用科技的力量,一点点撬开这张网。

“王老师,沧源这边的医生反馈系统在处理少数民族语言时存在较大误差。”杨丽一边整理资料一边说,“特别是老年人讲的方言,发音和标准语音差异较大。”

“那我们今天就重点测试多语言模块。”王亚男点头,“如果识别率确实还有提升空间,我们得尽快优化。”

几个小时后,车子抵达沧源县人民医院。迎接他们的是副院长岩温罕,一个五十多岁的佤族人,身材高大,眼神温和。

“王老师,欢迎你来我们县。”岩温罕热情握手,“我们这边医生年纪偏大,对新技术接受慢,还请您多包涵。”

“没关系。”王亚男点头,“只要愿意学,就没有学不会的。”

当天下午,培训在医院的会议室里开始。前来听课的医生依旧是基层医生为主,但与之前的培训不同,这次他们带着更强烈的求知欲和实践反馈。

王亚男播放了一段多语言识别功能的测试视频,展示系统如何通过语音输入,将佤语、缅语翻译成中文,并辅助医生完成初步诊断。

“大家看,”她指着屏幕,“系统已经能够识别佤语和缅语中的常见症状描述,比如‘肚子疼’‘发热’‘呕吐’等,但在表达复杂病情时仍存在误差。”

视频播放完毕,一位年近六十的老医生举手提问:“王老师,系统会不会把我们的经验给取代了?”

“不会。”王亚男认真回答,“系统只是辅助工具,最终的诊断和治疗方案,还是需要医生根据临床经验来判断。系统的作用是提醒医生注意潜在风险,而不是替代医生。”

老医生们纷纷点头,脸上露出释然的神情。

培训结束后,王亚男带着几位医生前往医院门诊部,进行实地演练。这次演练,她特别安排了几位不会说普通话的佤族和缅族患者,现场测试系统语言识别功能的准确性。

第一位患者是一位老妇人,长期咳嗽,但因语言障碍,医生无法准确了解病情。王亚男打开系统语音识别功能,让医生用佤语与患者沟通,系统自动将语音转换为中文,并辅助医生完成初步诊断。

几秒钟后,系统分析出患者可能存在慢性支气管炎,并建议进一步做肺部X光检查。

“太神奇了!”一位年轻医生惊叹,“以前遇到这样的情况,只能靠比划和猜测,现在系统能自动翻译,还能给出诊断建议,效率高太多了。”

“是的。”王亚男微笑道,“这就是我们努力的方向。让科技真正服务于每一个需要帮助的人。”

演练结束后,她与医生们围坐在医院的院子里,喝着热茶,聊起了基层医疗的现状。

“王老师,说实话,我们这边的医生真的很辛苦。”一位医生感慨道,“病人多,设备少,有时候连基本的检查都做不了。”

“我知道。”王亚男轻声道,“但正因为如此,我们才更需要科技的帮助。AI系统虽然不能替代所有检查,但它能在关键时刻提供支持,让你们做出更准确的判断。”

“是啊。”另一位医生点头,“以前总觉得我们只是个小地方的小医生,但现在我明白了,只要肯学,我们也能守护健康。”

王亚男看着他们,心中满是欣慰。她知道,这条路虽然漫长,但每一步都在靠近目标。

当晚,她回到住宿点,打开电脑,开始整理沧源这边的反馈意见。她将所有建议一一记录,并提交给项目组,作为后续系统优化的重要参考。

正写着,手机震动了一下,是韦丽的消息:

“王老师,今天我用系统辅助诊断了一位疑似肝炎的患者,系统提示我尽快安排肝功能检查。后来果然确诊了,患者家属非常感激。谢谢您!”

王亚男看着这条信息,嘴角微微上扬。她回复了一个“好”字,继续敲击键盘,将这一天的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

窗外,夜色渐浓,远处的山影若隐若现。风轻轻吹过窗台,带来一丝凉意,也带来了新的希望。

她合上电脑,关掉灯,躺在床上,想着明天又要启程前往下一个城市。而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越来越多的医生正在用自己的双手,托起一个个生命的希望。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