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其他 > 步步高升:从省考状元到权力巅峰 > 第499章 书记嫡系放鸽子!

步步高升:从省考状元到权力巅峰 第499章 书记嫡系放鸽子!

簡繁轉換
作者:烟斗老哥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8-04 03:09:36 来源:源1

吃完饭后,韩昊阳跟着萧子安来到他的办公室。

韩昊阳站在窗户面前,看着下面的建筑群,突然心中涌起一股羡慕的情绪。

萧子安拍了拍韩昊阳的肩膀,指着不远处的办公椅:“怎么样,是不是也想要坐在这个位置?”

韩昊阳连忙笑道:“哥,你拿我开玩笑呢,我哪有资格。”

萧子安郑重其事的承诺:“只要你有勇气,早晚你也有资格,像我一样,站在高处鸟瞰这座城市。”

韩昊阳眼中露出精光,笑着说,“我会好好向你学习。”

话音刚落,......

####(93)信仰的回响

2032年夏,唐烨从非洲归来,回到北京已是盛夏时节。机场外阳光炽烈,蝉鸣如潮,空气中弥漫着熟悉的焦躁与生机。

他没有直接回家,而是径直前往中南海会议室,参加一场由中央政治局召开的专题会议。议题只有一个:全球数字治理合作组织未来三年的战略方向。

会议室内气氛凝重,几位常委早已就座。唐烨作为该组织执行主席,被安排在主讲位置。他打开投影仪,屏幕上缓缓浮现出一张世界地图,标注着目前全球智慧治理项目的分布情况。

“过去五年,我们在全球范围内推动了超过一百二十个智慧治理项目。”唐烨语气沉稳,“其中,亚洲三十七个,非洲二十九个,拉美十二个,欧洲十五个,中东十个,大洋洲八个。”

他顿了顿,继续说道:“这些项目不仅提升了当地政府的治理效率,也增强了民众对公共服务的信任度。但在取得成果的同时,我们也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他指着地图上的几个红色标记点:“西方部分国家仍对我们保持高度警惕;非洲一些舆论对‘中国模式’存在误解;东南亚个别国家则担心过度依赖中国技术会削弱自身主权。”

“我们该如何应对?”一位常委问道。

唐烨目光坚定:“我建议采取三项核心战略。”

第一项是“去中心化治理体系建设”。他提出,在所有国际合作项目中引入“本地主导、多方协作”的机制,确保项目设计、实施、监管均由所在国政府主导,中国企业或机构仅作为技术顾问或服务提供方参与。

第二项是“透明化数据管理标准”。他主张在全球范围内推广“数据主权白皮书”,明确各国在数据采集、存储、使用等方面的法律边界,并设立独立审计机构,定期发布评估报告。

第三项是“青年领导力培养计划”。他强调,未来的治理必须由本土人才来主导,因此应扩大“全球智慧治理青年领袖培训营”规模,每年在全球五大洲选拔五百名优秀青年进行为期一年的深度培训,涵盖政策制定、数据分析、国际谈判等多领域课程。

“我们的目标不是输出中国的治理模式,而是帮助各国建立属于自己的现代化治理体系。”唐烨总结道,“只有这样,智慧治理才能真正成为全球共识,而不是某个国家的专利。”

会议持续了三个小时,最终一致通过唐烨提出的三大战略方向。会议结束时,一位老领导拍了拍他的肩膀:“你变了,但你的初心没变。”

唐烨笑了笑:“我只是想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好一点。”

####(94)信仰的回声

几天后,唐烨受邀前往清华大学,为即将赴海外实习的青年学子做了一场题为《信仰的力量》的主题演讲。

礼堂内座无虚席,来自不同专业的学生齐聚一堂。他们中有计算机系的算法工程师,有公共管理学院的政策研究员,也有新闻传播学院的国际事务观察员。

唐烨走上讲台,看着这群朝气蓬勃的年轻人,心中涌起一股暖意。

“你们知道吗?我第一次走进大学校园的时候,连普通话都说不好。”他笑着开场,“那时候,我最大的梦想就是毕业后能找一份稳定的工作,养活自己和家人。”

他停顿了一下,目光扫过全场:“后来,我一步步走到了今天的位置,很多人问我成功的秘诀是什么。我说,是信仰。”

“信仰?”有人低声重复。

“是的,信仰。”唐烨点头,“不是宗教意义上的信仰,而是一种对未来的信念??相信公平正义终将战胜偏见,相信科技可以服务于人类,而不是控制人类。”

他讲述了自己在临江中学创办“智慧治理青年学院”的初衷,讲述了在日内瓦面对质疑时的坚持,讲述了在非洲推行“数据主权保障机制”时的艰难抉择。

“每一次选择,都不是为了权力,而是为了责任。”他说,“你们这一代人,将是未来十年甚至二十年全球治理的主力军。我希望你们记住一句话:真正的智慧治理,不只是技术的胜利,更是信仰的传承。”

演讲结束后,一名女生举手提问:“唐主席,您觉得我们现在最应该做的是什么?”

唐烨思考片刻,回答道:“两件事。第一,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让自己具备真正的国际竞争力;第二,坚守底线,不为短期利益牺牲原则。”

他补充道:“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比知识更重要的是判断力;比技术更关键的是价值观。希望你们都能成为既有能力、又有信仰的人。”

掌声雷动,久久不息。

####(95)信仰的延续

2032年秋,唐烨接到了一个特殊任务:代表中国政府出席联合国大会,并在“全球治理与可持续发展”特别会议上发表主旨演讲。

这是一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会议,主题围绕“如何在数字时代构建更加公平、包容、可持续的全球治理体系”。

唐烨深知,这次演讲不仅关乎中国形象,更关系到未来全球治理格局的走向。

他在准备过程中反复修改讲稿,最终决定以“信仰”为主线,串联起整个演讲内容。

“我们正处在一个前所未有的变革时代。”他在演讲中说道,“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正在重塑世界,但与此同时,我们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数据垄断、信息不对称、治理碎片化……”

他话锋一转:“然而,技术本身并不是问题的核心,真正的问题在于我们如何看待并运用这些技术。”

他引用了一句古老的中国谚语:“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器不利,则事不成。”

“但我们不能忘记,工具只是手段,目的才是根本。”他继续说道,“我们今天的使命,不是去争夺谁掌握最多的数据,而是要确保每个人都能公平地享有技术带来的红利。”

他提出了三点倡议:

第一,建立“全球数字权利宪章”,明确公民在数字时代的六大基本权利:知情权、**权、表达权、参与权、受益权与发展权。

第二,设立“全球数字治理基金”,由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共同出资,用于支持欠发达地区的基础信息化建设。

第三,推动“全球青年治理论坛”,每年举办一次,汇聚世界各地的青年领袖,分享治理经验,探讨未来路径。

演讲结束后,现场响起长时间的掌声。多个国家代表主动上前与他握手交流,表示愿意支持并参与相关倡议。

那一刻,唐烨望着台下无数双充满期待的眼睛,心中再次默念:“信仰,终究会在人心中生根发芽。”

####(96)信仰的远航

2033年初,唐烨辞去全球数字治理合作组织执行主席职务,回归国内工作。但他并未停止对全球治理的思考与实践。

他开始筹建“全球治理研究院”,致力于打造一个集研究、培训、咨询于一体的高端智库平台,汇聚国内外顶尖学者、政策专家与技术人才,推动中国在全球治理领域的理论创新与实践探索。

同时,他还推动设立“全球治理青年奖学金”,每年资助百名中国青年赴海外顶尖高校学习国际关系、公共政策、人工智能伦理等相关专业,并鼓励他们学成归国,投身祖国建设。

“真正的影响力,不是靠一时的强势,而是靠长期的价值输出。”他在一次内部座谈会上说,“我们要做的,不是让人害怕我们,而是让人理解我们、信任我们、尊重我们。”

如今,唐烨依旧奔波在各地调研、座谈、讲课。他不再年轻,但眼神依旧清澈,步伐依旧坚定。

因为他知道,信仰不会老去,它只会随着岁月的沉淀,愈发熠熠生辉。

在这条通往未来的路上,他始终坚信:

只要心中有光,脚下有路,就能走得更远。

而这条路,才刚刚开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