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其他 > 步步高升:从省考状元到权力巅峰 > 第535章 还真是怕啥来啥!

步步高升:从省考状元到权力巅峰 第535章 还真是怕啥来啥!

簡繁轉換
作者:烟斗老哥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8-04 03:09:36 来源:源1

“当初我和胡明盛在一起,大家都很奇怪。因为他当时不过是一个鱼贩子。”祝君婷笑着说道,“你知道我选他的原因吗?”

唐烨道:“第一,你的先生有特殊的魅力,有魄力和勇气。第二,你觉得要证明自己,选择一个普通人进行培养,让他成功,从而证明自己的能力。”

祝君婷静静地看着唐烨:“我终于知道为什么跟你在一起,会觉得有倾诉的**了。你能看懂我。”

唐烨笑着说道:“能得到你的夸奖挺不容易。”

祝君婷若有所思:“不......

唐烨的改革之路,从“科技下沉服务站”试点开始,逐渐演变为一场席卷全国的科技创新浪潮。然而,真正的考验,并非来自政策设计本身,而是执行过程中那些看不见的暗礁与利益纠葛。

在南方某省调查资金挪用问题后,唐烨意识到,单靠制度约束和行政监管,终究难以彻底杜绝**与低效。他开始推动建立一个全新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不仅强调技术落地,更注重产业链协同与市场导向。

“我们要让科技成果真正成为经济发展的引擎,而不是挂在墙上的奖状。”他在一次高层会议上说道。

于是,“政产学研金”五位一体的合作模式在全国范围内加速推进。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地方政府和金融机构被紧密串联在一起,形成了一套闭环式创新生态系统。

在西南某地,一家原本濒临倒闭的农业机械制造厂,在引入高校科研团队后,成功研发出适用于丘陵地带的小型智能收割机。产品一经推出,便受到市场热捧,带动当地上下游企业十余家复苏。

在西北某县,一位返乡创业的年轻人借助“科技下沉服务站”的技术支持,搭建起一套基于物联网的智慧养羊系统,不仅提高了养殖效率,还通过电商平台将羊肉销往全国各地,带动村里几十户贫困户脱贫。

这些鲜活的案例不断反馈到唐烨的案头,让他更加坚定改革的方向。但他也清楚,任何一项变革都不可能一帆风顺。

不久之后,一场新的风暴悄然酝酿。

这一次,风波并非来自基层,而是源自中央层面的一次机构调整。随着新一轮政府职能改革启动,科技部面临重组,原有的一些政策执行体系将被重新洗牌。

“这意味着我们过去几年建立的很多机制,都可能被打乱甚至推翻。”林婉清忧心忡忡地说。

“改革从来都是动态的。”唐烨沉思片刻,缓缓道,“关键是我们要抓住核心逻辑不变:科技必须服务于人民,政策必须扎根于现实。”

为了确保改革成果不被削弱,唐烨主动向新成立的国家科技发展委员会提交了一份《关于构建新型科技服务体系的建议》,提出在新的体制下,继续保留并优化“科技下沉服务站”模式,同时强化其与金融、市场的联动机制。

这份建议引起了高层的高度重视。最终,在多方支持下,科技服务体系得以保留,并以“国家科技服务网络”的形式纳入国家级战略规划。

与此同时,唐烨也开始思考更深层次的问题:如何让科技真正成为地方发展的内生动力,而不仅仅是依靠上级拨款和政策扶持?

他提出了“科技赋能县域经济”的构想,并亲自带队前往东部沿海某市调研。

在那里,他看到一个令人振奋的场景:当地政府联合高校、企业,打造了一个“县域科技产业园”,不仅引进了高新技术项目,还孵化出多个本土科技品牌。园区内的中小企业,通过共享实验室、专家资源和融资平台,实现了快速发展。

“这才是我想要的未来。”唐烨站在园区高处,望着脚下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心中涌动着一股前所未有的力量。

回京后,他立即组织召开全国科技工作会议,提出全面推广“县域科技赋能计划”,并将其作为国家战略工程来推进。

这一决策再次引发广泛讨论。有人认为这是对地方自主创新能力的重大突破,也有人担忧会加重财政负担,甚至出现新的资源浪费。

面对质疑,唐烨没有退缩。他亲自走访多个省份,听取基层干部和企业家的意见,并根据实际情况不断优化方案。

“改革不是闭门造车,而是要在实践中不断修正方向。”他对随行人员说,“只要方向对了,走得慢一点没关系,但绝不能停。”

几个月后,“县域科技赋能计划”正式启动。首批试点地区涵盖东中西部共30个县市,涉及农业、制造业、数字经济等多个领域。

在东北某县,一家原本依赖传统农业的小城,通过引入智慧农业技术和冷链物流系统,实现了农产品附加值翻倍增长,带动全县农民人均增收近万元。

在中部某市,一家本地新材料企业借助“县域科技赋能计划”的专项资金和专家支持,成功突破关键技术瓶颈,拿下多个国际订单,成为行业黑马。

而在唐烨的老家??一个曾经贫困落后的山区县城,如今也建起了自己的“科技小院”。村民们不仅可以接受现代农业培训,还能通过远程教育平台学习新技术、新知识。

一位曾在外地打工的青年返乡后,利用所学技术创办了一家生态农业合作社,年收入超过百万,成了当地的致富带头人。

这一切,让唐烨感到无比欣慰。他知道,自己走过的每一步,都在为这片土地带来改变。

然而,就在一切看似步入正轨之际,一封来自纪检部门的通知再次打破了平静。

通知内容简短而严厉:“请唐烨同志配合调查一起关于科技项目审批过程中的异常情况。”

这封通知,像一颗重磅炸弹,在整个系统内部引发了震动。

林婉清第一时间赶到唐烨办公室:“是不是又有人在背后搞你?”

唐烨神色凝重,却没有表现出丝毫慌乱:“如果真有问题,我愿意配合调查。但如果只是无端猜疑,我也不会沉默。”

他随即召开了一个小范围会议,向核心团队交代工作安排,并特别叮嘱:“无论发生什么,我们的目标不能变,改革不能停。”

随后,他主动前往纪检机关,配合调查。

调查持续了整整一个月。期间,各种猜测和谣言在网络上流传,甚至有媒体开始炒作“科技改革神话破灭”的话题。

但唐烨始终保持沉默,既不否认也不辩解,只是一句:“我相信组织,相信法律。”

终于,调查结果出炉??所谓“异常审批”,实为个别地方官员为追求政绩,在申报材料中夸大了项目成效,并未发现唐烨本人有任何不当行为。

真相大白后,舆论迅速反转。公众再次对这位始终坚持原则、敢于担当的改革者投以敬意。

唐烨却并未因此松一口气。相反,他更加深刻地意识到,改革不仅要推动科技进步,更要净化政治生态,打破“唯数据论英雄”的惯性思维。

“我们要的是实效,而不是数字游戏。”他在一次全国科技大会上强调,“只有真正造福百姓的科技,才是有价值的科技。”

为此,他推动出台了《科技项目绩效评估管理办法》,明确要求所有科技项目必须以实际成效为核心评价标准,并设立独立第三方评估机构,防止人为干预和虚假数据。

这项改革,再一次触动了一些人的利益神经。但在唐烨的坚持下,最终得以顺利实施。

一年后,国家科技发展指数稳步上升,基层科技服务能力显著增强,科技成果转化率创下历史新高。

唐烨站在北京的最高楼顶,俯瞰这座他曾奋斗多年的城市,脑海中浮现出无数画面:高原上的温室大棚、西南山间的滴灌系统、东北农田里的智能农机……

他知道,自己的使命还未完成。改革之路,仍在继续。

他翻开笔记本,写下最后一句话:

**“科技兴邦,改革为民;步步高升,初心如磐。”**

夜色渐深,城市的灯火如星河般闪烁。而在远方,朝阳正悄然升起,照亮通往未来的道路。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