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其他 > 步步高升:从省考状元到权力巅峰 > 第 546 章 不是一般的高明!

步步高升:从省考状元到权力巅峰 第 546 章 不是一般的高明!

簡繁轉換
作者:烟斗老哥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8-04 03:09:36 来源:源1

董天保眼中露出惊讶之色,难怪最近这段时间总觉得有些不对劲。

经唐烨这么一提醒,他顿时有种恍然大悟的感觉。

“唐县长,您这么一说,我终于反应过来了。我好像被人利用了。”

唐烨知道董天保此刻的心情应该很复杂。

董天保在随远也算是个人物!

没想到自己变成了别人手中的棋子。

“董老板,不少人在我面前说过你的坏话,但我觉得那些话大多不可信。

只有面对面接触,才能真正了解对方。

你站在董家的立场维护董家祠堂,这并没有......

唐烨坐在办公室里,手中的钢笔在桌上的文件上轻轻敲打着,仿佛在思索着什么。窗外的阳光透过玻璃洒进来,在办公桌上投下一片暖意,却照不进他内心的阴霾。

昨天晚上,科技部纪检组刚刚提交了一份调查报告,内容涉及“量子通信关键技术攻关”项目中一名核心专家的真实身份。这位专家,表面上是某重点高校教授、项目首席科学家,实际上却是国外情报机构长期渗透的对象,其名下的海外账户在过去三年内累计收到多笔可疑资金转账,总额高达数千万元。

更令人震惊的是,这些资金的来源,并非普通的商业合作,而是通过一些伪装成科研基金的境外组织渠道流入国内。而这些组织,与某个西方国家的情报部门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这不是单纯的经济问题。”林婉清站在一旁,低声说道,“这已经涉及到国家安全。”

唐烨缓缓合上文件,目光沉静如水:“这个人,必须立即控制。”

林婉清点头:“我已经通知国安部门,他们会在今晚行动。”

“另外,”唐烨顿了顿,语气低沉却坚定,“所有与这个项目有关的人员,全部重新审查。尤其是评审环节中的专家名单,我要一份详细背景资料。”

“明白。”林婉清应声离开。

办公室重归寂静,只有空调发出轻微的嗡鸣声。唐烨望着窗外,脑海中浮现出过去几年自己推动改革时的画面??那些深夜加班、会议争论、政策推敲、制度设计……他曾以为,只要建立起完善的机制,就能防止**滋生,让科技回归本质。

但现实却一次次提醒他:机制再完善,也挡不住人性深处的贪婪和背叛。

他闭上眼,深吸一口气,然后拿起电话拨通了一个号码。

“老李,是我,唐烨。我们得见一面,有件非常重要的事要谈。”

半小时后,科技部地下会议室。

李国栋,中央纪委驻科技部监察组组长,一位年近六十的老纪检干部,神情凝重地坐在会议桌对面。

“你说的那个人,就是你们之前查出来的那个教授?”李国栋问。

“对。”唐烨点头,“但他背后的人,比我们想象的复杂得多。”

“你是说……”

“我怀疑,这是一次系统性渗透。”唐烨语气冷静,“从项目立项到资金审批,再到成果评定,每一个环节都有人配合。这不是一个人能完成的操作,而是一个有组织的行为。”

李国栋沉默片刻,缓缓点头:“如果真是这样,那这件事就不是我们一家能处理得了的。”

“所以我请你来,是要协调国安、公安、审计等多个部门联合介入。”唐烨继续道,“我们需要一次彻底的大排查,把所有可能被渗透的科研项目都翻出来。”

李国栋皱眉:“你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吗?一旦动作太大,可能会引起高层震动。”

“我知道。”唐烨眼神坚定,“但如果我们现在不动手,将来付出的代价会更大。”

两人对视良久,最终李国栋叹了口气:“好,我会向中央汇报情况,争取成立专项工作组。”

“谢谢。”唐烨起身握手。

几天后,一场代号为“清源”的专项行动正式启动。由中央纪委牵头,科技部、国安部、公安部、财政部等多部门联合组成调查组,进驻各大科研院所、高校及重点企业,对近年来所有国家级科研项目进行全面排查。

与此同时,唐烨亲自推动的《国家科研资金监督管理办法》草案也在全国人大常委会进入审议阶段。

然而,就在法案即将提交表决前夕,一封来自科技界内部的联名信悄然流传开来。

信中指出,《管理办法》将极大削弱科研单位的自主权,可能导致行政干预加剧,影响科研效率;更有甚者,认为这是对科研自由的一种打压。

一时间,舆论哗然。

网络上开始出现大量质疑声音,部分专家学者公开发文批评该法案,甚至有人将其称为“科技界的倒退”。

面对压力,唐烨没有动摇。

他在一次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上公开回应:“我不是不懂科研自由的价值,但我更清楚,当自由失去边界时,它就会变成**的温床。我们要做的,不是限制自由,而是建立规则,让真正想干事的人不再被权力和利益所裹挟。”

他的话很快在业内引发热议。

一部分年轻学者表示支持,认为唐烨的做法是在为未来的科研环境扫清障碍;另一些资深专家则持保留态度,担心新规会带来不必要的束缚。

就在争议不断升级之际,一封来自中科院院士群体的公开信突然出现在公众视野。

信中写道:

>“我们深知唐部长推动改革的初衷,也理解他对科研**的警惕。但我们更希望看到的是,在打击违规行为的同时,也要保护科研工作者的积极性。科研需要自由,也需要信任。请不要让监管成为新的枷锁。”

这封信的出现,让原本一边倒的舆论出现了微妙的变化。

唐烨看完信后,陷入了长时间的沉思。

他知道,这场改革,早已不只是制度层面的调整,而是一场关于权力、责任与自由之间的博弈。

他决定召开一次特别座谈会,邀请包括院士代表、青年科研人员、高校领导在内的多方人士参加,面对面听取意见。

会上,一位年过六旬的老教授直言不讳:“唐部长,您知道为什么很多科学家不愿意说话吗?因为他们怕得罪人,怕被边缘化。您现在做的事,是对的,但也必须小心,别走得太快,反而伤了人心。”

唐烨认真听着,频频点头。

会议结束后,他回到办公室,打开电脑,重新修改了《管理办法》草案的部分条款,删减了一些过于严苛的内容,并增加了对科研人员权益保障的具体措施。

几天后,新版本的《国家科研资金监督管理办法》正式提交人大审议,并获得通过。

而在“清源”行动中,又有数起重大案件被曝光。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一家名为“华科智能”的企业涉嫌利用虚假技术成果骗取国家专项资金。调查发现,该公司高层不仅伪造了多项专利证书,还通过复杂的资本运作手段,将国家资助的资金转移到海外账户。

这一事件曝光后,立刻在全国范围内掀起轩然大波。

唐烨亲自下令查封涉事企业,并要求彻查所有关联方。

同时,他还指示科技部纪检组对相关项目的评审专家进行追责,已有三名院士因未能履行职责而被取消评审资格,并被列入科研诚信黑名单。

面对外界的种种质疑与压力,唐烨始终保持冷静。

他在一次内部讲话中强调:“科技改革不能靠喊口号,也不能靠妥协。我们必须敢于动真碰硬,才能真正守住底线。”

夜色渐深,唐烨独自一人坐在办公室里,望着窗外的城市灯火,心中却异常平静。

他知道,这条路依旧艰难,但他也明白,真正的改革,从来都不是一蹴而就的。

他轻轻合上手中的文件,站起身,走向窗前。

“只要初心不变,信念不灭,终将迎来属于中国的科技新时代。”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