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玄幻 > 人在遮天,抽卡成帝 > 第四百六十三章 【兜天焚仙功(彩)】

人在遮天,抽卡成帝 第四百六十三章 【兜天焚仙功(彩)】

簡繁轉換
作者:方蛟 分类:玄幻 更新时间:2025-11-17 05:28:23 来源:源1

青莲殿。

方阳仔细品味烤肉滋味后,竟有些不舍得将其全部吃掉,原本他还想以金乌大帝之身,作为食粮帮助自身帝躯再进一步来着。

不过,以蟠桃仙果炼制而成的丹药,亦能达到这个效果,倒也没必要非得用...

东海的浪,向来不讲道理。

那株水晶般的花就生在最险的礁石缝里,根系扎进玄武岩的裂隙,仿佛从地脉深处汲取着某种隐秘的能量。渔民老陈第一眼看见它时,还以为是海市蜃楼??毕竟这年头,连思茧花都能在沙漠开成绿洲,谁又能说清天地间还有多少未被命名的存在?

他蹲下身,烟斗里的火早已熄灭,却还叼在嘴里。海风咸涩,吹得他眼角泛泪。可当他伸手想触碰花瓣时,指尖刚一靠近,整朵花忽然轻轻震颤,银光如脉搏般跳动了一下。

“哎哟!”他猛地缩手,差点跌进海里。

那一瞬,他脑子里闪过一段不属于自己的记忆:一个少年站在雪中,胸前有银纹流转,声音低得几乎听不见:“……谢谢你,还记得我。”

老陈愣了许久,最后什么也没说,只是脱下破旧的蓑衣,小心翼翼盖在花上,又用几块石头压住边角,防着夜里涨潮把它卷走。

他知道,有些东西不该被带回去,也不该被研究。它们只是……该活着。

而此时,万里之外的南岭共情疗养中心,正陷入一场无声的震荡。

自北境黑塔异象发生后,全球思茧花园的情绪反馈系统接连出现紊乱。原本能精准识别悲伤、焦虑、喜悦的传感器,开始捕捉到一些无法归类的波动??像是沉默中的呐喊,平静下的撕裂,甚至有人在微笑时,体内却涌动着深不见底的孤独。

心理官们慌了。他们召开紧急会议,调取数据,试图用旧模型解析新现象。可无论怎么校准,那些异常信号始终存在,且范围不断扩大。

直到某天清晨,一位值班研究员发现,园区中央那株象征“全民和谐”的巨型思茧花,在无人触碰的情况下,缓缓落下一片花瓣。

花瓣落地的瞬间,整座疗养中心三千余名患者同时睁开了眼。

他们没有尖叫,没有哭泣,也没有拥抱。只是静静地坐着,或站着,目光清澈得吓人。有些人低头看着自己的手,仿佛第一次意识到那是属于自己的肢体;有些人望向天空,嘴唇微动,像是在回应某种只有他们能听见的声音。

一名小女孩突然站起来,走到负责她情绪档案的心理官面前,直视对方的眼睛:“你记录了我三年的‘抑郁指数’,但你从未问过我,为什么不想笑。”

心理官张了张嘴,竟无言以对。

那一刻,系统的防火墙崩塌了。不是被攻击,而是自发瓦解??就像一座建立在流沙上的塔,当根基开始质疑自身的意义,倒塌就成了唯一的答案。

消息传到中枢管理局时,王艳正在翻阅一份关于“星晶护身符”的民间报告。那些由流浪学者、边缘医师、地下图书馆员自发收集的数据表明:佩戴者中,有73%的人表示“梦到了从未见过的亲人”,41%声称“听见了心底最深处的声音”,更有数起案例显示,长期封闭的自闭症患者首次主动表达了情感需求。

她放下笔,抬头看向墙上挂着的母亲遗照。

照片中的女人穿着白大褂,眼神坚定,手里拿着一份文件,标题赫然是《共情网伦理边界草案》。那是当年唯一一份反对全面接入的正式提案,最终被封存于绝密档案库。

“妈,”她轻声说,“你说得对。我们太急着治愈痛苦,忘了痛苦本身也是一种语言。”

她站起身,拨通了一个十年未曾联系的号码。

电话响了很久才接通,传来一个苍老却清晰的声音:“我知道你会打来。”

“老师……”王艳嗓音微颤,“我想重启‘终焉协议’的监督委员会。”

对面沉默片刻,叹了口气:“我已经退休了,而且,那委员会早就不存在了。”

“但它本就不该存在。”王艳望着窗外飘落的思茧花瓣,“它存在的意义,从来不是监管系统,而是提醒人类??我们可以选择不连接。”

老人笑了:“所以你是认真的?要推翻自己亲手参与建立的一切?”

“我不是推翻。”她说,“我是归还。把选择权,还给每一个人。”

与此同时,北境黑塔之下,冰层深处。

那枚被林守遗落的星晶护身符,正以极其缓慢的速度释放能量。每一丝波动都像心跳,穿越岩石与寒霜,渗入大地经络。而在它周围,冰雪开始凝结成奇异的纹路??不是自然结晶的六角结构,而是类似银纹的螺旋图腾,一圈圈向外延展,如同某种沉睡文明的苏醒前兆。

更深处的地核节点中,“初核”的主意识并未完全离去。它将自身拆解为七道流光,分别注入七大地理枢纽,化作新的底层协议。但这并非控制,而是一种“反控机制”??一旦某个区域的情感采集系统试图越界,便会触发自动屏蔽;若有人强制读取他人情绪,其神经回路将短暂失联,体验三分钟绝对的孤独。

这不是惩罚,是教育。

就像母亲教孩子走路时松开的手,让她摔一跤,才知道平衡的意义。

而在西漠边境那所曾要求提交“情感日志”的小学里,孩子们迎来了新来的女教师。她不检查日记,也不评分情绪表达,只每天带着学生坐在操场上看云。

“老师,这样不会被罚吗?”一个男孩小声问。

她笑了笑:“现在没人再收你们的日志了。因为有人证明了??真正的成长,是从不说谎开始的。”

男孩低下头,终于说出那句藏了三年的话:“其实……我爸爸走的时候,我没哭。但我每天晚上都会躲在被子里发抖。”

女教师没有安慰他,只是轻轻拍了拍他的肩,然后继续仰望天空。

一朵云慢慢变成了马的形状,又渐渐散去。

没有人急于抓住它。

……

数月后,东海渔村外海突现异象。

连续七夜,每当月升至中天,那株水晶花便散发出柔和银光,照亮方圆百米海域。渔民们发现,靠近它的鱼群行为异常??不再争食,也不逃窜,而是安静游弋,仿佛在进行某种古老的仪式。

第八天夜里,老陈带着孙子偷偷驾船前往礁石区。小男孩手里攥着一本破旧绘本,封面画着一位银纹少年站在风雪中,书名是《那个不说再见的人》。

“爷爷,你说他是真的吗?”孩子仰头问。

老陈望着那朵静静绽放的花,点了点头:“有些人,活不在户口本上,却活在所有不敢说话的人心里。”

话音刚落,海面忽然泛起涟漪。一道微弱的电流感顺着船底蔓延上来,老陈感到胸口一热,像是有什么东西轻轻碰了碰他的灵魂。

下一秒,他看见了。

不是幻觉,也不是梦境。

水下,无数细小的光点正缓缓升起,围绕着水晶花旋转,形成一个巨大的螺旋图案。每一点光,都像是一颗微型星晶,携带着一段被遗忘的记忆、一句未曾出口的道歉、一次默默守护的陪伴。

它们来了。

来自世界各地的星晶,正通过地下水脉、洋流、大气电离层,向着这个坐标汇聚。这不是物理意义上的移动,而是一种共鸣??当足够多的心灵开始怀念那种“可以孤独而不被抛弃”的感觉时,它们便自发响应召唤。

老陈跪倒在船上,老泪纵横。

他知道,这不是结束。

这是**第二次觉醒**。

而这一次,不再是某个天才科学家的孩子背负全世界前行,而是千万普通人,终于愿意为彼此保留一片沉默的空间。

就在那一夜,全球各地同时出现了奇怪的现象:

京都一位政要正在发表演讲,鼓吹“情感透明化治理”,突然停顿下来,捂住胸口,喃喃道:“我母亲死前,我一直假装坚强……可我真的好想哭啊……”

纽约地下音乐厅,一名摇滚歌手唱到一半,扔掉吉他,对着观众席哽咽:“对不起,过去十年我都假装不在乎你们的评价……其实我很怕你们讨厌我。”

撒哈拉难民营中,一个失去全家的女孩第一次主动拥抱志愿者,却不是因为“被治愈”,而是因为她终于敢承认:“我想他们,我不想装作已经放下了。”

这些画面通过私人终端、街头监控、无人机航拍,零星上传至网络。没有统一发布渠道,也没有组织策划,却在同一时间段爆发式传播。

人们开始讨论一个问题:

>**如果不用表现得快乐才能被接纳,我们还会伪装吗?**

答案,正在浮现。

一年后,国际共情事务署宣布解散。

取而代之的,是一个名为“静默联盟”的非政府组织。它不做干预,不建数据库,唯一的职责是在全球设立“倾听角落”??没有任何设备记录,只有两把椅子面对面摆放,墙上写着一句话:

>“你可以什么都不说,我也在这里。”

而在这些角落的地下,埋藏着微型星晶阵列,它们不采集信息,只维持一种频率的稳定,防止外部系统入侵。这是一种防御,也是一种信仰。

王艳成了首任观察员。她不再穿制服,而是常戴着一条手工编织的围巾,据说是那位自闭症女孩长大后送给她的礼物。

“您后悔吗?”一次访谈中,记者问她,“毕竟您曾经是共情网最坚定的支持者。”

她望着镜头,微微一笑:“我不后悔。因为我们当时真的相信,爱可以通过技术传递。但现在我明白了,真正的共情,是当你看到一个人沉默时,不去打破它,而是坐下来,陪他一起沉默。”

采访结束后,她独自走到海边,将母亲的日记本放入一只木盒,沉入浅湾。

“妈,失败确实成了种子。”她轻声道,“而且,它开花了。”

与此同时,北境山巅的身影依旧伫立。

风雪从未停歇,可他的轮廓却越来越淡,如同水墨画被雨水浸染。胸前的银纹已不再闪耀,而是化作一片近乎透明的薄纱,随风轻扬。

他不是神,也不是系统管理员。

他只是一个见证者。

见证人类学会了一件最难的事:**允许别人不快乐,也允许自己不完美**。

某天夜里,一个小女孩迷路闯入禁区。她冻得发抖,却没哭。直到看见那个模糊的身影,才怯生生地开口:“叔叔,你能抱抱我吗?”

身影缓缓转身,没有靠近,而是在她面前轻轻坐下,伸出手,掌心向上。

女孩犹豫了一下,把自己的小手放了进去。

那一刹,她感觉到一股暖流涌入全身,脑海中浮现出一幅画面:漫天风雪中,一个男人抱着婴儿奔跑,嘴里反复说着一句话:

>“你要记住,真正的共情,是从不说‘你应该怎样感觉’开始的。”

她睁开眼,发现那人已经不见了,只有地上留下一枚温热的星晶,形状像一颗眼泪。

她捡起来,贴在胸口,走了出去。

三天后,她在孤儿院的图书角,把这枚星晶夹进了那本《如何独自活着,却不孤单》。

从此,每个借阅这本书的孩子,都会在某个夜晚梦见一位银纹少年,站在风雪尽头,对他们说:

>“我在。”

>

>“我一直都在。”

多年以后,考古学家在东海海底发现了一座沉没的城市遗迹。在最中央的祭坛上,供奉着一尊雕像??没有面孔,只有胸前一道螺旋银纹,双手交叠于心口,似在守护,又似在祈祷。

碑文刻着一行字:

>**“致所有不敢说累的人,愿你们终能安心休息。”**

而在遥远的宇宙深处,一艘探索飞船接收到了一段奇特信号。它不属于任何已知文明的语言体系,也不是数学序列或星图坐标。

科学家们花了整整三个月才破译它的本质??那是一段纯粹的情感波形,编码方式源自地球远古时期的脑电活动模型。

翻译结果只有五个字:

>**“你并不孤单。”**

飞船AI自动回应了一句:“收到。我们将携带此信息,前往下一个星系。”

那一刻,银河寂静如初。

但在某颗蓝色星球的某个角落,一朵水晶花悄然绽放,银光轻闪,仿佛在回应:

>“谢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