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仙侠武侠 > 长生仙族:从种下一亩良田开始 > 第36章 官之偏颇 求追读求月票!

长生仙族:从种下一亩良田开始 第36章 官之偏颇 求追读求月票!

簡繁轉換
作者:蹦吧啦蹦 分类:仙侠武侠 更新时间:2025-06-26 01:37:31 来源:源1

第36章官之偏颇求追读求月票!(第1/2页)

转眼间春暖花开,万物复苏。

繁华街道上,车水马龙。

温修文怀抱名册,提袍敛息,小心迈过比人膝还要高的门槛。

过了厚重如山,门钉九行九列的朱漆大门,便能看到左右两侧极深的廊庑。

这里便是天子亲授,执掌官员升迁的六部之首。

吏部!

一溜排开的公事房,门楣上悬挂着“文选”、“考功”、“验封”、“稽勋”四清吏司的匾额。

温修文径直朝着文选司去,入眼看到的,便是墙上挂着那幅巨大的《天下职官缺额图》。

密密麻麻的注脚和标记,记录着每一次调动与补缺的权衡。

屋内书吏们埋首案牍,运笔如飞。

誊抄、核对、归档,沙沙书写声连绵不断。

偶尔有官员手持名帖或公文,神色恭谨又带着难以掩饰的期盼,匆匆进出。

温修文虽为七品国子监博士,但在这里,不值一提。

每每有人经过,都要侧身让路,躬身行礼。

大多数人只是随意瞥了眼,偶有人会微微点头示意。

抱着名册来到一处案牍前,温修文恭声道:“这是今年国子监送交的历事生名册,请大人过目。”

所谓历事生,便是国子监派学生到朝廷各衙门学习政事,为期半年。

考校合格后,上等选用为官吏,中、下等则再“历事”一年后考核。

案牍前穿着七品官服的官吏,看也不看,敷衍道:“放那吧。”

温修文没有多言,放下名册,耳边传来声音。

“还余两个空缺,不好选啊。”

“谁说不是呢,一个萝卜一个坑,再挑挑吧。”

温修文抬眼看去,只见两名五品官员,正在更深处低声议论。

没有犹豫,温修文立刻迈步朝那边走去。

到了跟前,他躬身行礼:“国子监博士温修文,见过两位大人。”

五品虽在京城也不算多大的官,却比国子监博士大的多。

那位从五品的吏部文选司员外郎瞥来一眼,随意嗯了声,没打算再理会。

温修文又道:“恩师乃督察院左佥都御史韩世忠。”

督察院职责纠劾百官,辩明冤枉,提督各道,为天子耳目风纪之司。

左佥都御史,也算很有实权的四品官了。

国子监博士的面子可以不给,却不能不给左佥都御史面子。

见两人都正眼看来,温修文恭声道:“下官方才听到两位大人议论,可是在烦恼官缺之事?”

“正是。”正五品文选司郎中顾文彬微微点头。

温修文又道:“这次殿试二三甲中,有不少出自国子监的贡生,下官或可为两位大人分忧一二。”

顾文彬头戴乌纱帽,蓄着长须。

年近五十,属于吏部的老资历。

瞥了温修文一眼,道:“可是国子监有什么人想推荐的?不过眼下只剩两个空缺,怕是担不了多少人情。”

国子监的贡生,有不少来自三品以上大员或皇亲国戚子弟,若派人来说情一二,混个官职,不足为奇。

温修文摇头:“天下皆知吏部公正严明,下官又怎会徇私,大人实在误会了。”

顾文彬盯着他看了片刻,最后并未拒绝,递过此次二三甲进士名册。

温修文接在手中,对自己所知晓的人一一点评。

“陈文瑞,文章扎实,精通周礼。下官在国子监时,便知其每日最早至明伦堂,最晚归号舍,寒暑不辍,是个能沉下心做学问的。其策论严谨,稍显拘泥古制,于实务变通一道,或可再历练。”

随即又指向第二个名字:“李振声,其父曾任县令,想是耳濡目染,于地方庶务确有些心得。虽文章火候稍欠,名列三甲,若论实干之才,未必逊于他人。”

“王允中,下官观其策论,于‘开源节流以充国库’一题,所论虽引圣人之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36章官之偏颇求追读求月票!(第2/2页)

一个个国子监贡生,被温修文点评。

不偏不倚,即便顾文彬也听不出别样。

温修文的手指,停在第五个名字上。

“贺周知此人,下官做县令时见过。读书二十载,方敢来考取功名,胆气小了些。倒有件趣事,听闻三十年前立誓,要等一位年少时的青梅。没料到三十年后,那女子果真回来了。”

“又黑又矮,不通礼节,实乃无才丑女。贺周知不顾同乡劝阻,执意娶了这丑妇。”

“以下官所见,此人虽为二甲第二,却不精人情,目光短浅,难堪大用。”

点评完了贺周知,温修文又继续讲了几个,这才拱手作罢:“国子监贡生均在此,不知对大人是否有所帮助。”

顾文彬表情淡然,没有直面回答,只道:“有劳了。”

温修文也不多言,施礼后退步离去。

员外郎严谦冲开口道:“此人点评也算公道,并未有什么偏向,不愧是左佥都御史的弟子。”

“没有偏向吗?”顾文彬轻哼出声,指着贺周知名字道:“此人乡野出身,却得了二甲第二,他点评可有半句好话?”

“反倒那些国子监贡生,在他口中均为优上。”

“明明做县令时见过,也算有份交情,却笑话人家娶丑妇,目光短浅。其中私心,不言而喻。”

严谦冲微微点头,附和道:“大人说的是,立誓三十载,见丑妇亦守承诺,何等大德之人。他的点评,确实有失偏颇。”

顾文彬略微思索,而后提笔在贺周知的名字上画了个圈:“丰原县县令空缺,便由此人补上罢。”

严谦冲自然不会反对,而后两人就最后一个空缺官职议论起来。

还有上百进士,却只能争一个空缺,其余人不知要等多少年才能入仕。

吏部文书,没多久便被送来了固安村。

得知贺周知要去往数百里外丰原县做县令,村民们都欣喜不已。

小小固安村,竟然真出县太爷了!

而在知晓贺周知能这么快入仕,只因为吏部的大老爷欣赏他重信守诺,宁被耻笑,也坚持娶于佩兰为妻后。

江宝瑞等地主,又或者普通佃户,村民,都不禁羞愧难当。

他们怎么能想的到,于佩兰这个被笑话近两年的丑妇,竟成了贺周知的仕途明灯。

只可惜,不是在本地做官。

贺周知对此也颇为惋惜,甚至动过念头再等一等。

却在吃饭的时候,被年仅八岁的宋念守批评了一顿。

“好男儿志在四方,何况是做官。若只见一隅之地,何来心怀天下。”

“贺叔要做好官,就得知通天下,体恤民情,这便是我爹说过的通天下者,必先通民情于足下。”

这话听的贺周知愣了片刻,反应过来后,才摸摸宋念守的脑袋。

“我已近不惑的年纪,却比不上你这八岁娃娃。假以时日你长大了,宋家必然更加辉煌。”

贺周知走了,留下一句:“生子当如宋阿守。”

送他走后,谢玉婉望着马车离去,擦了擦和于佩兰互相告别时流下的泪水。

“想想初见周知时,他才十二三岁,一晃二十多年过去,如今竟成县太爷了。”

宋启山呵呵一笑,道:“这就叫大器晚成,莫再掉银豆子了,以后又不是不回来。等他哪日回到这里,说不定咱们宋家也成了鼎鼎有名的豪门望族!”

“那时候贺叔必定也是个大官。”宋念云道。

宋念守忧心忡忡:“不知我们不在,兰姨可还能学的完千字文。”

宋启山哈哈一笑,未来如何,难以知晓。

如今的宋家,在固安村这一亩三分地上,乃当之无愧的头家,已有几分起势征兆。

贺周知走后,时间似乎也跟着走的更快。

一眨眼,五年便过去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