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玄幻 > 元英 > 0023、授印仪式

元英 0023、授印仪式

簡繁轉換
作者:欢乐凌水 分类:玄幻 更新时间:2025-10-12 16:44:19 来源:源1

0023、授印仪式(第1/2页)

擂台下的看客纷纷退场时,擂台赛的司仪走了过来,他请高逸去拜将台,接受皇帝的授封。

此时的拜将台,案前站着两名内侍,手里捧着明黄色的诏书,台的四角各立着一名金吾卫,身披明光铠,甲片在阳光下泛着冷光。

授将的时刻到了,内侍突然高喊一声“陛下驾到”,只见御座后方的屏风缓缓拉开,明黄色的銮驾从后面出来,台阶下观武的文官与武官和一些兵卒“唰”地跪倒,山呼“吾皇万岁”,声音震得拜将台的铜环都在颤。高台上的帅印、铜钺与符节,在銮驾的光影里,更显得威严逼人。

内侍一声“授帅仪式始”,两名捧着诏书与节钺的内侍躬身上前。皇帝齐野先接过明黄色的诏书,指尖划过绢面上“命高逸为兵马大元帅,统领二十万大军,往晋阳御敌”的朱红御笔,目光落在高逸身上:“今日朕授你帅印,可有话说?”

高逸跨步出列,单膝跪地:“卑下定不负陛下所托,若不能逐敌出关,卑下以身殉国!”

齐野伸手从印匣中捧出帅印走下两级台阶,将帅印递向高逸:“此印可调天下兵马,朕希望早日听到晋阳的捷报。”

高逸双手高举过顶,口中说道:“臣,遵旨”。

内侍将青铜钺与符节一并交到高逸手中,高逸捧着印、钺、节起身,目光扫过台下:“即日起,高逸便是大元帅,高逸不负皇恩,一定驱除后凉军,将晋阳与临洮收回。话音落时,高逸转身面向台下兵马,将帅印高高举起。阳光落在印纽的红宝石上,折射出一道亮线。

授帅仪式结束后,观武的文武官员陆续离开了校场。

路上,兵部尚书林之源非常感慨,他对身旁的户部尚书孙彦赤道:“此擂台赛既草率又疏忽,高逸一场拳腿结束了战局,武器比试与临场指挥因上一个擂主的受伤都取消了。不知高逸的武器与临场指挥如何?现任命他为大元帅,是不是有点搪突?”

“擂台赛就有这个弊病,最后上场的要拣很大的便宜。没办法啊!当下朝中缺兵少将,敌军兵临城下,眼见就要进攻京城,后夏灭亡之日近在眼前。皇帝也是囊中无计,死马作活马的无奈之举。”

林之原沉默了许久,他的伤子之痛还未平息,他能知道,战场是多么的残酷,若没有点真才实干就如蜻蜓点豆付,驴唇不对马嘴。

“唉……”他长叹一声,既为死去的儿子而悲哀,也为眼下的局势而担忧。

见林之原如此伤心,孙彦赤劝道:“林大人不必再为林涛而悲哀了,谁能想到一个粗莽的塞外野汉变得如此强悍?若早知,林大人能让自己的亲儿去送死吗?不仅是林大人,我也不会的!”

“岁月婆娑,洗涤一切。士隔三日,当刮目相看。看旧日,我朝因有苏越,上下君臣既安心又省心,过着安逸太平日子。如今,日头从西边出来了,新皇的上任,让一切都改变了……”

“现在我们将国运托付给一个不知名的青年身上,不知他的拳脚之外还有何能?”

“一百个不放心啊!帅印落在任何提督的手上,都比高逸强啊!那几个提督毕竟久经沙场,对后凉的布排兵布阵还很熟。”

“这都是马后炮,事后诸葛亮啦!咱们今天晚上好好睡一觉,明日再看高逸如何领兵如何布局。”

“哎,哎,只能能这样了。”

天还没亮透,城南校场四周的火把已燃得通红,窜起的火苗舔着晨雾,将青砖地映得一片明灭。从东到西,从南到北,密密麻麻兵士列成方阵,银亮的铠甲在火光里泛着冷硬的光,甲叶相碰的“窸窣”声,混着火把燃烧的“噼啪”声,在空旷的校场里滚来滚去,压得空气都似沉了几分。

最前排的老兵们已站得笔直,手里的长枪斜指地面,枪尖凝着晨露,映着火光像星星。他们脸上刻着旧疤,有的在眉骨,有的在下颌,却都睁着眼,目光齐刷刷朝着校场中央的高台——点将台,台上插着两杆大旗,玄色“镇国”旗与朱红“帅”字旗被风扯得猎猎作响,旗角扫过台边的铜钟,发出“当”的一声轻鸣,像是在催着将士们把腰杆挺得更直。

新任大元帅高逸,左手按在腰间的青铜钺上,右手握着乌木镶金的帅印,印纽上的雄鹰在火光里闪着冷光。

“元帅到——”高逸身边护卫高声刚落,校场上的将士“唰”地单膝跪地,甲胄磕在砖地上的闷响连成一片,震得火把的火苗都晃了晃。“参见元帅!”十万将士的呼声撞在点将台的旗幡上,又反弹回来,裹着风,吹得高逸鬓边的发丝都动了动。

高逸勒住马缰,目光扫过台下:从前排的老兵到后排的新兵,从握着长枪的步兵到牵着战马的骑兵,每个人的脸上都映着火光,有坚定,有激昂。他抬手,声音透过风传得很远:“将士们,起身!”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0023、授印仪式(第2/2页)

待众人起身,高逸翻身下马,一步步走上点将台。他将帅印放在台中央的案上,拿起案边的令旗,玄色令旗在火光里一挥,校场瞬间静了下来,连火把燃烧的声音都似轻了几分。

“今日点兵,只为北伐。后凉踏我北疆,侵占城池,杀我同胞,若不将其逐出关外,何谈家国安宁?”他的目光落在一名新兵身上,见那少年攥着枪杆的手泛了白,却仍挺直脊背,便又提高了声音,“今日随我出征,有功者,朝廷必有重赏;若有临阵脱逃者,军法处置,绝不姑息!”

“愿随元帅,誓死杀敌!”又是一阵震天的呼声,喊声格外响亮,声音里的颤意少了,多了几分滚烫的决心。高逸看着台下整齐的方阵,看着二十万将士眼中的火光,突然握紧了案上的帅印。他抬手,将令旗往下一挥:“各营整队,一个时辰后,准时出京!”

一个时辰之内,高逸命高军强从军营中挑选精兵强将,充实先锋队。他嘱咐高军强:“多多益善,不限名额。然后,他又命后军提督迟英杰将武器阵里所有的弓箭全部装进甲车。”

高军强接令后马上精挑细选,将那些平时训练中表现出色的兵士都充实到他的先锋队。也许这个叫高逸的人知道收复晋阳时后夏军的软肋,这次他要提升一下先锋队的作战水平。

高军强接到旨令毫不含糊,足足挑出来八千人。迟英杰疾速率士卒到库房搬运弓箭。

一切就绪后,一个时辰已到,全军集合。

“传我将令:前军开路,中军紧跟,后军押运,不得有误;左右两翼随我中军,待至十里河,再行部署!”

“得令!”副将们齐声应和,声音震得马耳都在颤。前军提督率先催马,玄色的“前”字旗往前一引,方阵最前排的士兵便迈着整齐的步伐,沿着官道往前去。甲叶相撞的“咔嚓”声、马蹄踏地的“笃笃”声、车轮碾过路面的“轱辘”声,织成一片,与风里的旗声、銮铃声混在一起,成了最雄浑的出征曲。

队伍最前方,大元帅高逸骑着雪白马,腰间的青铜钺闪着冷光。他勒住马缰,回头望了眼身后的队伍长长的队伍像一条黑色的蛇,古道上蜿蜒。

士兵们踩着前军的脚印,顶着越发寒凉的风,一步一步艰难地往前挪。他们都知道,晋阳城里的百姓在等他们,身后的家国还在等他们,这千里急行军,急的不是路,是无数人的性命,是家国的安危。

中午时分,将士们将随身携带的干粮吃完,又继续行军。黄昏临近,寒风吹得更烈,队伍的脚步却越来越快,二十万将士像一道黑色的洪流,朝着晋阳的方向奔去,朝着胡骑肆虐的战场奔去,也朝着黎明与希望奔去。

“前面就是晋阳的地界了!”夜色降临时,前哨斥候的喊声穿透风雪,像一颗石子砸进紧绷的行军队伍里。高逸勒住雪白马的缰绳,终于望见远处那道模糊的土坡轮廓,坡顶隐约能看见几棵枯树,正是地图上标记的扎营点十里河。

身后的将士们几乎是瞬间松了口气,却没人敢停下脚步。19个小时的艰苦急行军,此刻看见扎营点,士兵们的眼眶有些发热。

到了十里河,高逸的命令传来:“各营动作要快!半个时辰内,必须把营垒扎起来!”

高逸站在坡顶,目光扫过营地里忙碌的身影:步兵们在紧张的搭帐蓬,骑兵们在洼地旁搭起临时的马棚,寨前伙房营的炊烟顺着地缝往上冒,淡淡的青烟混在风雪里,像一道微弱却坚定的信号。

“元帅,斥候回报,后凉的巡逻队在十里外徘徊,没发现我们!”

护卫快步走过来,声音里带着几分庆幸。高逸点头,传令:“让中军巡逻队夜间加班,今夜谁都不能松懈。告诉将士们,好好歇口气,明天天亮,我们就去解晋阳之围!”

夜色渐深,营垒的轮廓渐渐清晰。马桩在黑色的地面连成一道弧线,马棚里传来战马的响鼻声,伙房营的士兵们端着热气腾腾的米粥与盐菜,挨个往将士们手里送。米粥很稀,却带着暖意,喝进肚子里,冰冷的身子终于有了些暖意。

高逸巡营,站在临时点将台上,望着营地里晃动的火光,那是士兵们挂在帐篷杆上的马灯,一点点亮起来,像撒在戈壁上的星星。他心里十分清楚:这一夜,没人能真正放松,后凉军可能在任何时候来偷袭,而他们,必须守住这刚扎好的营盘以及通往晋阳的路。

风在刮,沙在飞,营垒里的刀光与炊烟,已在暮色里筑起一道无声的防线。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