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科幻 > 挽明从萨尔浒开始 > 第九百五十章 废除帝制

挽明从萨尔浒开始 第九百五十章 废除帝制

簡繁轉換
作者:梦吴越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5-11-23 05:08:25 来源:源1

十二月初二日,一年一度的内阁年终会议在天心城招开,皇帝和首相听取了各方关于帝国今年的总体状况。

军事上,各藩裁军进程缓慢,各方阻力越来越大,去年制定的裁军三十万目标只完成了三分之一,且各藩公布的裁撤兵额多为老弱残兵,天心城对此无可奈何,如果继续追究下去,恐怕又会造成更多藩镇叛乱。

财政方面,今年大齐各藩镇、殖民地总计收入120万亿元,各项朝廷开支148万亿齐元,赤字28万亿元。多出的开支主要集中于对安南平叛,对英国商人的赔付,当然最大的开支还是天心城,一年耗费竟达到18万亿齐

元。

文化方面乏善可陈,无非是在天心城歌舞团在欧洲列国的演出受到了洋人们的狂热追捧,经典曲目鸳鸯湖连续演出三百多场,演出门票一票难求.....

结束了三天冗长枯燥的马拉松会议,刘玄在皇宫休息了两日,第三日他下令召见首相刘统勋与财政大臣周大山。

刘统勋情绪十分低落,各藩对内阁颇有微词,人们普遍认为内阁权力太小,面对皇权过于软弱。

刘玄安慰这位本家几句,让财政大臣上前。

周大山递上来今年帝国财政收支报表,报表内容并不好看,主要是藩主们的诉苦,各藩表示越来越难以支撑天心城高昂的运行成本。

在欧罗巴制裁之下,大齐的经济形势已经不能用不容乐观来形容,可说是惨不忍睹。

周大山捧着封昨日从广东发来的电报,向皇帝忧心忡忡汇报:

“粤藩藩主表示,粤藩今年三万亿齐国币的贡赋恐难完成,除非天心城能减免采珠、捕鱼、造船等赋税,闽藩藩主称武夷山的茶叶销往欧洲,利润远超国内,因此闽藩今年决定减少对天心城的茶叶供给,类似情况在江左藩、

湘藩亦有发生。”

天心城每年须消耗数以万吨的大米和面粉,消耗堆积成山的蔬菜瓜果,西北的石油棉花源源不断输入汉江、长江,东南的茶叶,他物资,更是难以想象。

单是鱼类一项,各藩供给皇室烤成豪奢,镇江鲥鱼,太湖银鱼,海门鳓鱼:江阴鲛鱼,湖广鱼酢,福建西施舌和江珧柱.....此外福建荔枝、龙眼,浙江黄岩、江西南丰柑橘,杭州龙井茶,福建武夷茶、云南的普洱,辽东熊

掌、鹿筋,安南的槟榔、菠萝蜜,皆花费不小。

“陛下,若无视各藩请求,天心城恐不能持久啊!”

“朕知道了。”

刘玄示意财政部长稍安勿躁。

形势比皇帝想象的还要糟糕,各藩表现出越来越强的离心力,大齐民众已经开始开眼看世界,他们反对帝制,反对一切特权,凭什么要用全国之力来供养一个天心城,凭什么刘氏可以万世一系。

君主体制已被大多数齐人抛弃。天心城也被天下抛弃。

在大多数藩主看来,天心城是一个累赘,一个拖累全国的累赘,这座地理位置并不怎么优越的都城,每年消耗天量的帝国资源维持存在。

继续皇室的统治显然已经不合时宜,刘玄面临一个艰难的抉择,要么维护皇权直至帝国濒临崩溃,要么体面的退位让议会发挥更大的作用。

刘玄请教刘统勋对时局有什么看法,首相对齐国前途表示担忧,各藩现在都不再信任天心城,天心城每项政策的推行都会遭遇空前阻力,这种阻力对于整个帝国来说是致命的。

“各藩觉得不够安全,随时可能被天心城拆撤,他们需要一个保证。”

“什么保证?”刘玄虽然知道各藩想要什么,不过还是明知故问。

“陛下需要保证不会对他们秋后算账,这恐怕很难保证,所以唯一可行的办法是,”

唯一可行的办法是让皇帝永远退位。

大一统的时代过去了,事实证明,大一统对齐国的伤害过深,所有大一统的弊端都在这里得到了体现。

“废除天心城特权,陛下您宣布退位,这是唯一的解决方法。”

刘玄陷入长久的沉默。

祖宗百年基业终究还是葬送在自己手中了。

“倘若,”刘玄小心翼翼问道:“倘若朕退位之后,各藩相互征战,大齐蜕变为东周列国又当如何。”

“不会的。”首相耐心解释道:“大齐取消帝制之后,议会将继续发挥作用,议会将保持一支数量可观的军队,用以镇压任何可能出现的反叛。”

再者,共和已经深入人心,没有人再愿意支持藩镇争霸了。

所有人都开始为未来作出规划,而天心城的未来在哪里?

刘玄决定拜谒太祖皇帝陵寝。

1787年8月11日,名士文孟不知筹划了多少次,终于携家人抵达东莞石碣镇水南村,也就是袁崇焕故里。

女儿在客栈睡到午后快五点,日头西斜,再三叫她起床,全家人乘坐马车赶往袁崇焕陵寝。

还没到纪念园,瞥见路牌上写的“崇焕”字样,便觉泪眼朦胧。

是的,此时此刻,终于身处袁公故里。

一百年前,袁崇焕就是从这里走向京城,走向他命运的赌局。

文孟一个人徘徊在墓园间。

“1787年与我而言发生了许多事,大齐现在正处于风雨飘摇之际,向前一步不知生死,倒退一步则是万丈深渊,我曾经无数次翻开国史,铺开宣纸,想要认真书写他的故事,可是跳跃的指尖忽然停滞。我不知该从何写起。”

是的,在此之前文孟曾写过无数故事,虽然那些故事和袁崇焕关系不大,虽然那些故事正在走向黯淡。

可是,当他要写一部袁崇焕故事时,他犹豫了。

文孟并非完美主义者,他只是想写的更好一些,更真实一些,用太祖皇帝的话来说,只是想让事情变成他本来的样子。

袁崇焕,在当下士林中评价可谓一言难尽。

很多人都能说出“三年平辽平到京师,”“北京烤鸭”之类的梗。

抨击袁崇焕这样一位著名人物??可能很多人仅仅是知道这个名字而已????是一件刷存在感的事情。

世风如此,无可奈何。

只是与文孟而言,这次水南之行,是为一次朝圣之旅。

他非粤人,更谈不上是袁崇焕的东莞老乡,东林同党,只是近来查阅了大量齐国资料,而随着读史的愈发深入,他对袁崇焕的崇敬愈深。

冥冥之中自有一种力量驱使他来到这里。

所以,当袁崇焕那足有五六米高的巨大雕像映入眼帘,泪水顿时就模糊了他的双眼。

感情发自肺腑,情不能自己。

死后不愁无猛将,忠魂依旧守辽东。

日暮时分闭馆,偌大的墓园,稀稀疏疏只有几名游客。

明日再来吧。

晚上吃了火锅,走了两公里路程,路过一家花店,买了五朵鲜花,明日送到袁崇焕衣冠冢前,祭拜袁公。

时间不早,愿今夜好梦,愿大齐好梦。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