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科幻 > 佣兵1929 > 第1980章 谋算

佣兵1929 第1980章 谋算

簡繁轉換
作者:山有意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5-10-10 16:25:37 来源:源1

第1980章谋算(第1/2页)

要知道,第五战区成立以来,还没有跟日军正面对上过,眼前这位北伐名将看着诸如阎大帅、顾长官这些他平时都不怎么看得上眼的人都声名鹊起,就已经有些等不及要跟日军交交手了。

目前徐州已经集中了一部分从淞沪会战退下来的德械师,但大部分还是从全国各地增援来的地方部队,有滇军、川军、东北军、西北军等,看着几十万兵马,但是其中派系复杂,很难做到上下一心。

更关键的是,这些部队大多装备简陋,官兵素质良莠不齐,能够有多少战斗力,就是这位北伐名帅也心里没底。

所以他现在说的增兵,说的可不是那些地方部队,而是意有所指,就是向校长要德械师或者半德械师。

校长听了也不急着回答,而是坐在沙发上端起水杯,轻轻喝着,心中踌躇起来。

要知道,在原来的历史上,校长打造的德械师充其量也就四个,能够戴上德国钢盔的半德械师也不超过十个。

而现在,因为周文的穿越,一个帮助暹罗国王刺杀政敌的任务,就帮助校长进账了一千万美金,后来的长江航运公司的营运和股票分红,又给校长带来了不低于近一千万美金的收入。

关键是,这一大笔资金还不归政府的财政部管理支配,而是军委会在汇丰银行单独建了个账户,直接由校长掌控和分配。

所以到了全面抗战爆发之前,校长手中已经有了十二个齐装满员的德械师,现在在武汉和湖南长沙还在训练和组建10个师。

而校长知道,这个李大帅希望的就是要有几个德械师归属到第五战区。

但是,徐州固然重要,但是现在作为陪都的武汉也同样不容有失。

你想想,一个国家的首脑机关被逼得迁来迁去的,不知道的人还以为是民国政府被日本人打成了丧家之犬。

而现在的局势上看,谁也不敢保证日军在占领南京后就只会攻击徐州,特别是现在日军又在国内组建了十几个师团后,会不会在西、北两面同时发动攻击?

所以在武汉周边也要集结一支大军以作准备。

这就是在战略上处于守势的弊端,重要的战略要地你都必须屯兵驻守,而敌人则是可以任意选择攻击方向,集中兵力攻击一处。

正是有了这个考虑,校长把从淞沪撤下来的大部分德械师都调往了武汉方向。

当然,他也知道徐州的重要性,听了李大帅的要求后,在心中思量着还有哪几个德械师距离徐州比较近。

但李大帅可是有备而来,怎么还会等着校长权衡利弊,当即就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委员长,现在南京保卫战已经坚守了一个多月时间,不但拖延了日军的进攻步伐,而且也达到了消灭一部分日军有生力量的目的。”

“现在日军增兵在即,我们第五战区的分析是,日军很可能会集中几个师团的重兵,在上海以北的惠安、启东一线登陆,沿着长江一路西进,从东面围攻浦口和南京,从而将我南京守军合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980章谋算(第2/2页)

“现在我军在江苏北部地区已经没有大规模的部队,难以抵御日军重兵的迂回攻击,南京守军的撤退已经迫在眉睫。”

“所以我建议,南京的各部队,从即日起就开始陆续撤出南京城,从下关码头渡江,从浦口沿津浦线北上转移,到达宿县进行修整和补充,同时作为我第五战区的总预备队,准备徐州会战。”

“而江阴的守军也要择机撤退,在鬼子援兵到来之前撤到长江北岸,归入我第五战区系列。”

校长听到这里,才知道这位李大帅原来打的是南京和江阴守军的主意。

他心说,你李德邻好大的胃口,一个撤兵的建议,就要将本校长最嫡系也最有战斗力的重兵集团调入第五战区。

防守江阴的21集团军倒还好说,本就是你李德邻的嫡系部队,归入你麾下也是应有之义。

但将南京守军也要划过去,这就有些过份了。

要知道现在南京的守卫部队,不论是中央军校教导总队、宪兵总团、还是87师和88师,都算得上**部队中最顶尖的战力,更不要说还有周文的中央党部教导总队这等冠绝全军的存在。

而且这些部队大多都参加过淞沪会战和国防线阻击战,现在又在南京保卫战跟日军鏖战了一个多月,可以说是全**队中对日作战经验最丰富的部队,都是百战余生的精锐。

而且这些部队目前都是录属于他蒋校长亲自担任司令官的第三战区。

现在第三战区中最精锐的几支部队全在南京和江阴跟鬼子鏖战,先不说退下来后还能剩下多少兵力,就是还能保存大半兵力,你要将这些部队划给第五战区,无异于在这位控制欲极强的校长心头割肉。

只是,李大帅的建议却是有依有据,分析目前的局势也比较到位,校长一时半会还很难说出反驳的话。

你想想,你校长之前在军事会议上还振振有词要求大家舍小家保大家,刨除成见和政治立场,齐心协力共同抗日。

现在你却心中存着小九九,想将最精锐的部队捏在自己手里不放,好像也找不到合适的借口。

因为从军事战略的角度上看,日军在占领南京后进攻相隔仅三百多公里,又是连接南北交通线的徐州最为合理,相当于是一举切断了华夏南方和北方抗日战场的联系和协同。

所以徐州会战比起有可能发生的武汉会战要更加迫在眉睫,也更为很重要。

而在民国政坛和军界都叱咤风云多年的李大帅,提出这个建议的时机就正当其时。相当于是丢了一个难题个这位校长。

这两人都是民国顶尖大佬,相互争斗了几十年,谁还不知道谁呢?

所以校长就采取了一个时常惯用的招式,那就是拖。

“德邻兄,关于南京撤退一事,我赞同你的观点,但近十万大军的撤退,可要好好斟酌一下,撤退的时机和计划也要参谋部拿出一个方案。到时候在军事会议上讨论后方可执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