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科幻 > 历史的天空之靖康遗恨 > 第二百八十章奸臣离间

历史的天空之靖康遗恨 第二百八十章奸臣离间

簡繁轉換
作者:卷毛狗狗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5-07-07 02:16:54 来源:源1

当时,紫宸殿中,钦宗皇帝高坐于龙座上,和一班大臣议论政事。张叔夜、秦桧、李纲等人提出尽快接太皇回京,以安定人心。钦宗想到太皇这段时间以来,远在宁江,为朝事日夜操心,担惊受怕,身体也不好,心里难受,也急于想接太皇回京;然而,张邦昌、耿南忠、唐恪、吴敏等人出于忌惮李纲的原因,在大殿上攻击起李纲来。李纲据理力争,强调加强武备,以防金人再此南侵。钦总也深以为是,心想朝廷如何能没有边防?现在不加强武备,操练兵马,等金人再次如京,如何抗击?于是,钦宗频频点头,赞同李纲的奏请。张邦昌、耿南忠、唐恪、吴敏等人见状,知道在加强武备这方面,已经不能扳倒李纲了,遂不再和李纲争论。

钦宗环视了下众大臣,问道:“各位卿,还有奏请否?”

众大臣皆摇首道:“回奏圣上,臣等再无奏请。”

钦宗将目光盯向耿南忠,特意问道:“太师可再有奏请?”

耿南忠心里虽有很多话要对钦宗说,但当殿也不好再说什么,只好对钦宗说道:“启奏圣上,臣再无奏请。”

钦宗随即下旨,由李纲前往宁江,亲迎和护送太上皇回京。

殿头官高声喝道:“有事出班早奏,无事卷帘退朝。”

众大臣鱼贯而出。

耿南忠等人也恋恋不舍,退出大殿。

散朝后,李刚即着手准备,要去宁江,接太上皇赵佶回京。然而,一场阴谋却背着李纲正在进行着。

话说张邦昌、耿南忠、唐恪、吴敏等人在散朝后,没有直接回府邸,而是在大殿外商量着对付李纲的办法。

耿南忠出主意道:“几位大人,现在金人退了,太上皇要回来了,圣上自然心有顾虑,不知该如何处理和太上皇的关系。”

张邦昌等人不知道耿南忠说这番话是何意,遂盯着耿南忠看,静候着耿南忠的下话。

耿南忠也看了张邦昌等人一眼,续说道:“几位大人。一山难容二虎,一朝难有二主。咱们要想扳倒李纲,必须得让圣上对李刚有忌惮,那样的话,就可以扳倒李纲了?”

张邦昌问道:“耿太师,如何才能让圣上忌惮李纲?请太师明示。”

耿南忠道:“其实这事也容易,咱几人就以太上皇欲在李纲等人支持下复辟来恐吓圣上,圣上一定会震怒,一定会革去李纲的职务,将其贬黜京师。几位大人想想,朝廷中没了李纲,就在没人聒噪着要加强武备,操练兵马,刺激金人了。那样的话,朝廷就会和金人和平相处,互补侵扰,百姓军民也获得了休养生息的机会。所以,这个李纲,必须得离京,不能再让他待在圣上身边,鼓动诱惑圣上了。假如李纲不离京,我和几位大人在圣上也说不上话,一旦再惹起金宋纷争,百姓军民又要惨遭涂炭了”

其他几人听了耿南忠的主意,大赞,随机入宫,请见钦宗。

钦宗刚刚散朝,刚从紫宸殿回到坤宁宫,给母后王氏请安,即有宫人奏报,张太宰、耿太师等大臣求见。钦宗闻之,甚为不满,嘟囔道:“你看看,刚才朕就觉得太师有事要说,朕还特意问了他。有事殿议时不讲,刚刚散朝,便又求见,这个耿太师,甚是讨厌。”王氏忙说道:“耿太师乃你老师,辅佐你十多年之久。耿太师求见,必有当殿不便言说之要事,延误不得,你先去见见耿太师他们吧,咱母子之间随时可再见,不可误了朝事。”

钦宗随即给王氏请安,转身出了坤宁宫,来到了紫宸殿。

钦宗于龙座上坐定,看着站立在面前的耿南忠等人,问道:“各位卿,朕刚散朝,几位卿又求见,可有事情要奏。”

耿南忠向前一步,想钦宗一拜道:“启奏圣上,臣有要事要奏。”

钦宗道:“太师乃朕之老师,辅导朕十多年之久,有事当朝奏请即可,朕莫有不准者。刚才,朕在殿上,特意问太师,可有事情奏请,太师回曰无事要奏。太师明明有事要奏,何故当殿不奏,私下又请见?太师有何奏请,无需多礼,只管说就是了。”

耿南忠道:“启奏圣上。臣要奏请之事,牵扯机密及大臣忠贞,不便在大殿中奏请,故待散朝后,又与张太宰等人,私下求见圣上。”

钦宗见说,一眼严肃,对耿南忠等人道:“你们均是朕的重臣,朕就依赖卿们治理朝政。现在,大殿之中,再无他人,我们君臣不拘礼节,只管敞开了说便是。几位卿,坐下说吧。”

张邦昌、耿南忠、唐恪、吴敏四人对钦宗一拜,高声说道:“谢圣上赐座。”

说毕,坐在了大殿中的凳子上。

钦宗看着耿南忠说道:“太师请讲。”

耿南忠站起身,望钦宗一揖。

钦宗道:“太师坐下讲,无需多礼。”

耿南忠道:“臣还是站着说。”

钦宗点了点头。

耿南忠奏道:“启奏圣上。圣上可知李纲何故急不可耐奏请太皇回京?”

钦宗道:“太皇离京日久,龙体欠安,朕也欲行孝道。古人言,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孝而亲不待。朕虽为帝王,然父子亲情与百姓相同。李宣抚奏请朕迎回太皇,也是为朕着想,为天下子民着想。”

“恐怕非也!”耿南忠又是一揖,说道:“启奏圣上。金人入侵,太皇南去宁江之时,臣也有旧人随同。金人围困汴京,天下勤王之师,陆续驰援汴京,唯独未有宁江兵马。据臣所知,宁江兵马在汴京被围之初,便出师勤王,无奈于江边被太皇拦截,不准其北上,以作为太皇亲卫兵马。圣上试想,勤王之师齐聚京都,逐金人北去,宁江自安,焉有自建亲卫之军之必要?启奏圣上,据臣之旧人通报,太皇有复辟之意,朝中所依赖之人便是李纲、张叔夜、秦桧等人,这也是张叔夜、秦桧、李纲极力奏请迎回太皇的原因所在。”新笔趣阁

钦宗闻奏,大吃一惊,心里慌张起来。

耿南忠暗自观察着钦宗表情,揣摩着钦宗想法。耿南忠见钦宗有慌乱之情,遂又说道:“太皇身边有高太尉亲随。那高太尉自太皇尚是端王时便亲随在身边,是太皇最为依赖之人。那高太尉与梁山作战多年,乃能征惯战之人,在若加上李纲、张叔夜、秦桧等人,太皇势力不可为不大。恭迎太皇回京之事,臣请圣上三思。”

钦宗听了耿南忠这番话,不得不用心思考事情的严重行了。钦宗想,金人来时,太上皇啥也不顾,硬禅位于朕;现在,金人去了,太上皇回京,再索回朕之权力,也非是不可能之事。关键是当初朕就不愿意接受禅让。金人围京,朕担了多大的干系,驱逐金人离京,现在太皇回京复辟,重做圣上,朕再做皇太子,也未免有失体统,也不利于天下稳定。

如此一想,钦宗慌了,看向张邦昌、耿南忠、唐恪、吴敏四人,眼里全是乞求的目光。

张邦昌等四人垂下眼,不去看钦宗。

钦宗心里无主意,又慌乱,遂问道:“四位卿,若是如何,朕当何为?”

张邦昌等四人故意恐吓钦宗,都装作毫无主意,惶恐不安的样子,闭嘴不言。

钦宗见状,慌得不知所措。

耿南忠偷偷望向钦宗,见钦宗六神无主,惊慌失措,遂又奏道:“启奏圣上,以臣之见,目今之计,也只有阻止太皇回京了。”

钦宗道:“各位卿,他乃太皇,朕如何能阻止太皇回京?如此以来,既不合孝道,也不合朝规。”

耿南忠见状,又是一揖:“启奏圣上,若如此,只有阻止高俅入京,另贬李纲离京,不使太上皇身边有高俅、李纲二人,太上皇自然安稳,不再有节外之事了。”

耿南忠的这个奏请令钦宗眼睛一亮。是呀,不准高俅入京,另将李纲贬黜出京,太皇失去左膀右臂,断无能力再行复辟之事;只是,据朕观察,李宣抚乃忠诚之人,特别是在这次汴京保卫战中,力挽狂澜,起到了中流砥柱之作用,功劳巨大,无故贬黜京师,恐不太妥当。假如金人再次入侵,到那时候,何人来抵御金人?

钦宗的情绪又低落了下来。

耿南忠见状,询问道:“启奏圣上,臣之奏请,可有不妥?”

钦宗叹了一声:“唉,实话对卿讲,奏请很好,甚合朕意;只是以朕之观察,李宣抚乃诚实之人,汴京之战又功劳彪硕,将其贬黜出京,恐有不妥。假若金人再次入侵,卿等又非武将,到那时,朕将依靠何人?”

靠谁?自然是靠忠良之人,然忠良之人从来不善于言表,也不善于经营人事关系。危难时,忠良之士总是挺身而出,敢于和勇于牺牲,救江山社稷于即倒;每当歌舞升平时,忠良之士抱怀忧患之心,总想着防患于未然,自然不招待见。

现在,李纲就处于这样的一种情势。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