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科幻 > 历史的天空之靖康遗恨 > 第二百八十一章 奸佞弄权

历史的天空之靖康遗恨 第二百八十一章 奸佞弄权

簡繁轉換
作者:卷毛狗狗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5-07-07 02:16:54 来源:源1

那天,在其他大臣退朝后,耿南仲、张邦昌、唐恪、吴敏四个主和的大臣又聚在一起,商议着如何排挤主战派李纲。几个人商量好办法后,再次觐见钦宗皇帝,怂恿着钦宗罢免李纲。在几个人的奏请中,耿南仲切中了钦宗最大的心病。耿南仲道:“据内线探报,太皇欲在李宣抚的支持下复辟朝政。”李宣抚就是李纲。汴京保卫战后,李纲出任河北道宣抚使。

太皇要复辟?这是钦宗最大的心病。然而,对李纲的为人,钦宗心里也是清楚的。当时,金军围困汴京,情势危急,李纲临危受命,率领兵马,顽强抵抗,才保得汴京不失。显然,李纲是忠于朝廷的;然而,李纲虽然是忠于朝廷的,但李纲是否忠于朕?这个恐怕不好说了。再说了,罢免或将李纲贬出京师,将来再有战事,靠谁?靠耿太师、张太宰、唐侍郎、吴御史?这些人虽然忠于朕,但这些人都是文官,到那个时候,如何抵挡得住如狼似虎的金人?仗还没打呢,恐怕腿就颤抖得站不住了。

在罢免李刚的事情上,钦宗犹豫不决。

钦宗正犹豫着,御史吴敏起身奏道:“启奏圣上。”

钦宗看向吴敏,说道:“卿有言请讲。”

“圣上!”吴敏奏道:“金人入侵,兵临城下,将至壕边,情势危急,那个情况下,是臣奏请贬黜蔡京,任用李宣抚的。就当时情形来讲,保卫汴京是必须的。从保荐李宣抚一事而言,臣与李宣抚绝无个人恩怨。如今,张太宰、耿太师罢免李宣抚之奏请,臣完全支持。启奏圣上,臣乞请贬黜李宣抚,绝非出于个人好恶,而是为朝廷的江山社稷着想。金人乃虎狼之师,招惹不得。李宣抚性情刚硬,整军备战,多方树敌,必然惹怒金人,以致战事再起,烽火重燃,百姓惨遭涂炭,江山社稷危矣。”

吴敏的这番话,听上去公正许多,完全是为朝廷的江山社稷着想,这让钦宗更加倾向于张邦昌、耿南仲罢免贬黜李纲的奏请。吴敏仔细观察着钦宗的表情,揣摩着钦宗内心想法,火上添柴道:“启奏圣上。仅仅是金人一方面的问题也就罢了,关键是,太皇还朝,李宣抚再行拥立之事,恐于朝廷江山社稷危害极大。”

钦宗闻奏,浑身一颤。

几个奸臣均站起身来,异口同声地请求罢免贬黜李纲。钦宗又思量了一番,终于下定了决心,决定将李纲贬黜京师,另行委任地方职务。

思量好了后,钦宗罢了把手道:“众卿家所奏,朕甚是认同。罢免贬黜李宣抚之事,咱君臣几人私下里先说说,待明日早朝,朕自有定夺。如果再无它事,几位卿,先退吧。”

耿南仲等人遂向钦宗施礼,然后退出大殿。

出了皇宫,几个人又交头接耳起来。

耿南仲道:“几位大人,从圣上言语来看,贬黜李纲应该没啥问题。李刚被免,朝廷上的事情就好应付许多了,令老臣忧虑的是,即使李纲被免或贬黜出京,朝中还有张叔夜、秦桧等主战派,他们若鼓动着圣上与金人对抗,恐也将引发战事,至百姓军民惨遭涂炭,如此又该将如何?”

唐恪接嘴道:“那就奏请圣上,连张叔夜、秦桧等主战派,一并给免了。”

张邦昌眨着眼睛,看着唐恪道:“恐怕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张叔夜现知开封府,乃朝中重臣;秦桧任御史中丞,不管具体事务,对张叔夜、秦桧等人,非是唐大人说免就能免了的。据俺观察,圣上之所以同意免去李纲之职,非是李纲不称职,而是忌讳李纲拥立太皇。若要排挤或罢免张叔夜、秦桧,没有充足的理由,很难啊!”

耿南仲道:“明日早朝,我等大臣极力鼓动圣上与金和好,催促圣上割让太原、中山。河间三镇。太原已被金人占据,中山、河间尚在朝廷手中,我等大臣提出割让三镇,李纲、张叔夜、秦桧等人必定不允,要与我等大臣争执,到那时,再视情况鼓噪着圣上罢免或贬黜张叔夜、秦桧等人。”

吴敏点头道:“还是耿太师老谋深算,就按老太师说的办。”

几个奸臣商定好后,各自回府去了。

虽遭金人侵袭,然大宋皇宫依旧繁花似锦。但见|:

祥云迷凤阁,瑞气罩龙楼。含烟御柳拂旌旗,带露宫花迎剑戟。天香影里,玉簪珠履聚丹墀;仙乐声中,绣袄锦衣扶御驾。珍珠帘卷,黄金殿上现金舆;凤尾扇开,白玉阶前停宝辇。隐隐净鞭三下响,层层文武两班齐。

当有殿头官喝道:“有事出班早奏,无事卷帘退朝。”只见班部丛中,河北道宣抚李纲出班奏曰:“启奏圣上。昨日臣领圣旨,即日将前往宁江,迎接太皇回京,圣上可另有旨意下颁?”

钦宗沉吟未语。

班部中,耿南忠趋身而出,望钦宗一拜道:“启奏圣上。”钦宗道:“太师有何奏?”耿南忠道:“金军离境,河北地界尚未安定,李宣抚当格尽其责,不得擅离职守。然臣多有耳闻,道李宣抚不尊朝令,自行其是,擅自做主,挑衅滋事,与金人多有不和,恐再惹是非,挑起宋金战事。如此情形下,由李宣抚前往宁州,接太皇还京,多有不妥,请圣上定夺。”

钦宗闻奏,看向李刚道:“宋金争执,起因乃赵良嗣、童贯奸计误国。如今,赵良嗣、童贯已伏法,金军也撤离而去,朝廷当维护与金人之关系,不得再行滋事。朕昨日已下旨由李宣抚前往宁州,接太皇返京。适才闻太师所奏,朕深以为是。接太师返京之事,当另行旨定。”

耿南忠、张邦昌、唐恪、吴敏等人出班呼道:“圣上英明!圣上万岁万岁万万岁!”

李纲闻听钦宗如此一言,心里大吃一惊。接太皇返京,乃昨日朝堂上钦定之事,何以一夜之间便出现反转?可见,一定是张邦昌、耿南忠、唐恪、吴敏之流又私下里哄惑圣上,以至于圣上改变初衷。如此想着,李纲出班奏道:“启奏圣上。河北地界宣抚事宜臣自当尽力;然接太皇返京也乃当务之急,不可延误;目今之计,只有接太皇返京,方能安抚民心,稳定朝政。”

钦宗闻奏,皱上了眉头。

吴敏见状,讽刺李纲道:“李宣抚!你极力主张迎接太皇返京,除稳定朝政外,恐还有其他用心吧?”

李纲心里愤怒,大殿之上,不便动怒,遂强忍了下来。

张叔夜出班奏道:“启奏圣上。李宣抚所奏并无不妥,也无其他用意。圣上昨日已准臣与李宣抚、秦中丞所奏秦,当即行颁旨,由李宣抚前往宁州,迎接太皇返京。”秦桧也出班奏道:“臣附议。”

钦宗闻奏,心里动怒。钦宗想,朕已下旨,迎接太皇返京之事另行旨定,李纲、张叔夜、秦桧视而不见,一再奏请,难道真有太皇复辟之说?

钦宗面色更加阴沉。

吴敏乘机参奏李纲、张叔夜、秦桧等人。吴敏道:“启奏圣上。当务之急乃稳定宋金关系,勿使战端再起。李宣抚、张知府、秦中丞再三奏请迎回太皇,实乃为与金人再战做准备。目今,李宣抚在河北一再备战,其心险恶。金人乃虎狼之师,朝廷目前当养精蓄锐,不可轻启战端……”M.

吴敏的话尚未说完,其旁边一大臣甩手打掉了吴敏的帽子,大骂道:“奸佞吴敏!金人入侵,焉有不抵抗之礼?!金人贪得无厌,你抵抗他要侵扰;你不抵抗他也要侵扰,与李宣抚备战有何关系?想当初,你也是极力主战的,现如今出尔反尔,是何人嘛!”

吴敏冷不丁被抽掉了帽子,狼狈不堪,转眼看时,乃是和自己同任太宰的徐处仁。徐处仁任相,乃是吴敏推荐。初时,二人关系尚可。后来,徐处仁主战,吴敏主和,二人关系渐渐失和。现在,徐处仁当殿打掉了吴敏的帽子,吴敏顿时恼羞成怒,伸手揪住徐处仁的衣领,便要厮打。钦宗大怒,高声吼道:“大殿之上,堂堂太宰,粗鲁无礼,成何体统?!旨令:免除吴敏、徐处仁太宰之职。命徐处仁为东平府知府、吴敏为崇信军节度副使,即日出京,无召不得返朝。”

钦宗的这一诏令,令吴敏顿时陷入无助、无奈及迷茫恐惧中。自徽宗时,吴敏便担任御史、中丞、太宰等职务。蔡京、童贯得势之时,也是吴敏带头弹劾蔡京、童贯。目今朝中许多大臣均是吴敏推荐,钦宗何以突然间就罢免了自己的太宰职务?

吴敏想不通。其实,钦宗之所以罢免吴敏、徐处仁太宰职务,其实是为罢免李纲、张叔夜、秦桧等人打掩护。

钦宗心想,不在震怒之下,如何罢免张叔夜、李纲、秦桧等人职务?不把吴敏、徐处仁等人职务罢免,单单罢免李纲、张叔夜、秦桧等主战派职务,未免太过明显,将来万一有事,靠谁来打仗?目今,为了罢免李纲、张叔夜、秦桧职务,也只有拿吴敏、徐处仁当殿打架开刀了,这样才能让众臣少点猜疑。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