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科幻 > 历史的天空之靖康遗恨 > 第二八九章 索要边镇 (2)

历史的天空之靖康遗恨 第二八九章 索要边镇 (2)

簡繁轉換
作者:卷毛狗狗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5-07-07 02:16:54 来源:源1

既然答应割让中山、河间二镇给金国了,朝廷已经催办过好几次了,并派人陪同金人去接收,但负责守城的官员不执行,将朝廷派去的官员赶出了城池。作为圣上,钦宗赵恒为什么一直不肯明确且坚定地将中山、河间二镇割让给金国?一来,钦宗舍不得;二来,许多大臣反对。

从钦宗个人来讲,那是祖上打下来的江山社稷,来之不易,岂能轻易就割让给他人?从主战的大臣们来讲,太原、中山、河间乃北方边镇,在边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绝对不能割让给敌国。把太原、中山、河间三镇割让给金国,就等于自动打开了北方边防的大门,任由敌军进入,敌国兵马就可毫无阻挡地直驱汴京,后果不堪设想。

但朝廷中一些身居高位的主和派大臣却极力主张割让中山、河间二镇。在这些主和大臣们看来,割让中山、河间二镇,可维护和金国的关系,若因朝廷拒不割让中山、河间二镇而惹恼了金人,招致金人再次南下,估计连汴京都不保,又如何能保全中山、河间二镇?!既然到那时不能保全二镇,还不如现在就割让于金人,避免因此而引发战端。

为了尽快将形势稳定下来,耿南仲、张邦昌、唐恪等主和派多次奏请钦宗,请求尽快将中山、河间二镇割让于金人。对耿南仲、张邦昌、唐恪等人的奏请,从当前形势上讲,钦宗觉得应该答应,应该尽快割让中山、河间二镇,避免与金国发生战事;从钦宗个人情感上来讲,割让中山、河间于金人,万万不可接受。太原是金人夺去的,没有办法;中山、河间就在朝廷手中,为啥要割让给金人?

对耿南仲、张邦昌、唐恪等人的奏请,钦宗犹豫不决,不予明确答复。

耿南仲等人见钦宗既不说要割让中山、河间于金人,又不说不割让中山、河间于金人,心里就非常焦虑,怕夜长梦多,生出事端,遂以前期战事损耗巨大,朝廷无力承担大量闲置兵马的开支为由,将河北一带禁军裁减、令其复原回乡。

耿南仲等人的这一做法,一来是为了讨好金人,二来是给钦宗施加压力,促使钦宗同意尽快割让中山、河间。

耿南仲等人裁减北方边镇兵马的举措,引起主战派极大不安。中山知府詹度、河间知府陈遘就特别不满意。前番金军入侵,朝廷即派人令詹度、陈遘割让中山、河间,詹度、陈遘拒不执行命令,一直坚守着中山、河间二镇,以至于二镇一直在宋朝手中,金国因此非常不满意,催促着宋朝朝廷交付中山、河间二镇。

现在,耿南仲、张邦昌、唐恪等人以战事损耗大,朝廷财力不足为由,裁减河北禁军员额,令詹度、陈遘等人非常不安。对耿南仲等人的相令,詹度、陈遘自然是不执行,耿南仲、张邦昌、唐恪甚是恼怒,遂停止了中山、河间的兵马供给,想以此逼迫詹度、陈遘裁减兵马。

詹度、陈遘无奈,只得求助朝廷中的主战大臣。他们求助的人就是回京复命的河北转运使李纲、开封府牧张叔夜、御史中丞秦桧等人。

詹度、陈遘分别修书于李刚、张叔夜、秦桧。派人八百里加急送往汴京。等詹度、陈遘派出的人到了汴京,才知道李纲、张叔夜已被朝廷贬黜出京,主战派中最有影响力的也就剩下御史中丞秦桧了。

中山、河间的信使见李纲、张叔夜已出京任职,遂赶忙感到秦桧府邸,将詹度、陈遘的亲笔书信,交给秦桧。

秦桧接到詹度、陈遘的书信,从中得知耿南仲、张邦昌、唐恪等人裁减河北禁军员额的情况,甚是愤怒。

河北乃宋金争端前言阵地,把河北的兵员裁减了,将来如何应对金人的入侵?这个仗还怎么打?靠谁去打?这不是自毁长城、自费武功嘛!简直是祸国殃民!

秦桧气得浑身颤抖,一夜都没睡着觉,索性爬起身来,展开纸张,给钦宗上了一份奏折:

臣御史中丞秦会之启奏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吾自政和五年考中进士,入朝为官,深受太皇、圣上器重,先后担任太学学正、殿中侍御史、御史中丞等职。臣为官之际,正值秘书丞赵良嗣、枢密使童贯联金灭辽、签订宋金盟约之时。毁弃与契丹一百余年的友好关系,结盟虎狼般的女真,本就不是一个好的计谋,其结果是唇亡齿寒,失去外部屏障。此乃故事,多提无益,然却是教训,理应吸取。目今,宋金交恶、金狗犯俺大宋,军民惨遭涂炭,江山社稷为之动摇。臣虽非武人,然外敌入侵之际,也愿献七尺身躯,即是战死沙场也在所不辞,以报效朝廷及圣上知遇之恩。M.

臣以为,食君俸禄,担君之忧;国难当头,当尽忠保国,断不能首鼠两端,阴图它谋。近日,臣闻太师耿南仲、太宰张邦昌、同平章事唐恪等人,擅自裁减北部边镇兵员,削弱边关禁军力量,对金狗献媚奉迎,卑躬屈膝,卖国求荣,实乃可恶至极,有失大宋国格,有损朝廷形象,当予撤职查办,严惩不贷。

启奏圣上:三关两镇,乃国家藩卫;若论三关两镇地理位置之重要,又尤以中山、河间为重。太原既失,乃力不如人;中山、河间尚由朝廷掌控,边关将士十四守城,精神可嘉。若割让中山、河间于金人,乃自去屏障;试想,若金人一旦背约,朝廷凭什么抵御金人?以臣之见,万不可割让中山、河间二镇;万不可裁减北部边关之兵员。目今之计,当檄令天下劲旅集结于京城周边,加强北部边关之防卫力量,充分利用黄河天堑以阻敌;既使是宋金再次发生战事,也当坚固城守以遏敌攻击,阻断黄河以断其归路,集结劲旅以围歼痛击。想我大宋,北有幽燕屏障,中有黄河天堑,南有湖广粮仓,尤有运河漕运;一旦有事,精锐之师,四面而至,围敌于狭窄地带,予以痛歼,有甚不可?!臣泣血恳请圣上,万不可听信耿南仲、张邦昌、唐恪之流之谬论,贻误朝廷之江山社稷。

叩请圣裁!

御史中丞秦桧靖康元年七月廿一日

秦桧的此份奏折,不可谓不诚恳,深深打动了钦宗赵恒,坚定了赵恒内心绝不割让中山、河间二镇于金国的决心;令赵恒为难的是,如何应付耿南仲、张邦昌、唐恪等人的奏请。对耿南仲、张邦昌、唐恪等人的奏请,钦宗赵恒也多次权衡过,觉得耿南仲、张邦昌、唐恪等人主张赔偿、割地,也非是秦桧所言的卖国求荣,实乃不愿意与金国发生战端。很明显,战事一开,胜败难料,也不得不慎重从事。

钦宗又犹豫起来,不知该如何定夺,遂想征求下太皇赵佶的意见。

钦宗更衣,出了大殿,前往后宫,去见太皇赵佶。

钦宗赵恒见到太皇赵佶,请安毕,说起北部边防及割让中山、河间二镇之事,请求赵佶的意见。赵佶听毕,忙道:“你是圣上,一切由你定夺,为父现在不过问任何政事了。”

赵佶返京前,曾有传言,说太皇赵佶欲复辟,欲再登帝位;所以,在钦宗请求主意的时候,太皇赵佶赶忙说了上番话,以澄清自己欲复辟嫌疑。

太皇赵佶自返京后,深居后宫,整日和郑皇后厮守在一起,连他最喜爱的明妃娘娘李师师都没再去见。不是太皇赵佶不想念李师师了,也不是太皇赵佶收敛了风流的毛病,而是通往杏花楼的潜道被钦宗赵恒派人给堵死了。钦宗之所以堵死皇宫通往杏花楼的潜道,也非是反对太皇赵佶再去私会李师师,而是为安全起见,不想留下任何能进入皇宫的通道。毕竟非常时期,不得不小心。

对太皇赵佶的情况,作为儿子的钦宗是知道的。当时,太皇禅位之时,钦宗就不想继位,无奈太皇恳请,作为儿子,钦宗不得不允;现在请太皇复位,太皇都不会答应的,哪来太皇复辟的事情?!无非是耿南仲、张邦昌、唐恪等人制造的传言而已。

所以,对太皇赵佶复辟之事,钦宗不信;他当初之所以表面上相信,乃是为了排挤和贬黜李纲、张叔夜等人。把太皇股肱之臣给贬黜了,太皇靠谁去复辟?

钦宗心里有数,所以在听了太皇赵佶的话后,忙道:“儿皇唯太皇之意为是。太皇在上,目今金人索要金帛及中山、河间二镇甚急。金帛事小,可穷尽汴京之所有,满足金人;然中山、河间二镇乃北方屏障,若割让中山、河间二镇于金人,北部边关门户大开,一旦宋金之间发生战端,恐毫无防备之力了;然朝廷已答应割让中山、河间二镇于金人了,现毁约弃盟,不予中山、河间二镇于金人,恐生事端。儿皇恳请太皇给予指示。”

太皇见说,沉默不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