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科幻 > 历史的天空之靖康遗恨 > 第二九〇章 索要边镇 (3)

历史的天空之靖康遗恨 第二九〇章 索要边镇 (3)

簡繁轉換
作者:卷毛狗狗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5-07-07 02:16:54 来源:源1

太皇赵佶为何沉默不语?因为太皇赵佶也不想割让中山、河间二镇给金人;但是,太皇赵佶回京不久,对外面的情况不掌握,预判不了不割让中山、河间二镇所能带来的后果,怕说了自己的意见后,作为儿子的赵恒不好违背,坚决不割让中山、河间二镇,再引得金兵入境,就麻烦了。所以,赵佶沉默不语。

钦宗赵恒见赵佶沉默不语,也不好坚持再问,遂告辞出了后宫。

钦宗走后,太皇传旨,令护送起返京的高俅高太尉即刻入宫觐见,不得有误。

高俅自赵佶还是端王时就服侍在赵佶身边。赵佶也甚是欣赏高俅,提拔着高俅担任了殿帅府太尉。高俅知恩图报,对太皇赵佶极为忠诚。

高俅奉诏,来到后宫,觐见太皇赵佶。

高球跪伏在地,扣头不止。赵佶见状,忙道:“太尉乃自己人,何须多礼,快快起身。”高俅爬起身来。赵佶过来,搀了高俅的手,拉到自己身边的一张座椅上,让高俅坐下。高俅感激万分,泣泪齐下。高俅道:“太皇唤臣入宫,有甚旨意,臣赴汤蹈火,万死不辞。”太皇笑了笑道:“高卿言重了。现在咱们主仆二人,已远离庙堂,朝廷的事,让皇上他们处理去吧,咱自家人就是拉拉话而已。”

对赵佶的话,高俅不信。高俅心里清楚,太皇返京后,首要的是疏远大臣,不使圣上有看法。现在,太皇之所以紧急召见他,必然有事。

高俅望着太皇赵佶道:“太皇在上。臣自出道,便跟随在太皇身边。臣乃孤儿,不知父母为谁;为了生计,不得不周旋于大户人家。是太皇拔臣于底层,抬举臣做了殿前太尉。这些年来,臣虽有过个干儿衙内,实乃臣之叔伯兄弟,其意也是为了延续高氏香火。无奈,衙内不成器,前些年因纠缠于林教头之娘子,被人暗中废了,后死于疾病。目今,臣依旧是孤身一人,太皇于臣,有再生之德,再造之恩,臣感激不尽。太皇在上,臣既食太皇之俸禄,必担太皇之忧愁;至此多事之秋,定将尽忠尽孝,报恩于太皇。”

高俅的此番话,说得甚是诚恳,赵佶也为之感动。赵佶轻抚着高俅的手道:“高卿啊!你的忠诚,天地可鉴,日月可表,朕心里尽知。实不满高卿说,朕未禅让前,曾有许多御史,多次弹劾你,请朕罢免你殿前太尉职务。这些大臣,哪里知道朕与卿之间的感情?朕南去亳州上香,卿闻听后,亲率兵马,前去护卫,便是明证。”

高俅道:“此乃臣职责所在,义不容辞,责无旁贷。”

太皇点头。点头毕,续说道:“朕虽禅让于皇上,然朕还在宫中,许多事情,皇上常来请示,这让朕有点无所适从。”高俅道:“此乃自然。朝中大事,还得太上皇定夺。”赵佶道:“朕既然禅位于皇上,许多事情还是还是皇上自己定夺的好,朕不好再干预;但有些主意,还是要出的。”高俅见说,点头道:“太上皇说的是。”

赵佶点头,随后说道:“高卿啊!朕急招你来,是有件事情,想听听高卿的意见。”高俅道:“太皇请讲,臣洗耳恭听。”

太皇赵佶遂将金人催要中山、河间二镇的情况告诉了高俅,最后问道:“臣以为该如何?”

高俅见说,想了想后道:“太皇在上。中山、河间二镇,不到万不得已,绝不可割让给金人。作战凭的是什么?凭的是地理。前些年,宋江占据梁山,凭借八百里水泊,屡拒朝廷兵马,最后不得不对之招安,才算解决了梁山之患。相对于宋江,女真要强悍许多,假如没了北方边镇,女真兵马长驱而下,汴京危也。”

赵佶见说,大慌。

高俅安慰道:“太皇在上。即使是朝廷与女真再起战端,也非多大的事情。朝廷上有百万兵马,有黄河天堑,金兵未必攻得破;即使是女真兵马攻破黄河天堑,兵临汴京城下,太皇也无需忧虑,臣提一支劲旅,护送太皇撤往江南,仍拥有大片国土,足以和金人周旋。”

太皇赵佶还是惊慌未定,颤言道:“宋金之间还是再未起战端的好。”前次金兵入侵,兵临汴京城下,把赵佶吓得不轻,赵佶已经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了;所以,听到高俅再次佣兵护送其撤往江南的话,近乎于不能接受。

高俅见说,解释道:“只是说万一;现在情况远不至于那样。”赵佶点头道:“是呀!是呀!关键是金人索要中山、河间二镇。若将中山、河间二镇割让于金人,自然不是事情了;然朕心有不舍,真不想割让中山、河间二镇于金人。”

“拖!”高俅道:“那就拖。以拖待变。”

赵佶问:“怎么个拖法?怎么个以拖待变?”

高俅答道:“若金人前来催要,就答应割让中山、河间二镇于他;但在执行过程中,暗嘱中山、河间二镇知府总兵,拒不交付城池。现在对金人之策,只能是口惠而实不至,反复多次,金人也无可奈何了,从中或许会生出许多机会来,这就是臣所言的‘拖’、‘以拖待变’”。

赵佶见说,眨巴着眼睛,望着高俅说道:“高卿所言,可行?”

高俅点着头道:“可行!不是咱朝廷不割让中山、河间二镇于金人,是地方和民间不允也!地方和民间不执行,朝廷也没有太好的办法,帮着他金人做点工作就是了。”

赵佶想了想后,觉得还行,这是目前唯一不想割让中山、河间给金人的办法了。

赵佶和高俅又说了阵话,高俅告辞,出宫去了。

第二日,太皇唤钦宗入后宫,说了他对割让中山、河间二镇的意见。钦宗听后,正与他心意相符,遂在与太皇说了阵话后,也告辞回殿,准备派人前往中山、河间,传达明面上和朝廷保持一致,暗中拒不割让城池的旨意。

这个时候,金国使臣萧仲恭等十多人组成的使团,来到汴京,请求面见宋钦宗赵恒,索要前番约定的战争赔偿金及宋朝答应割让给金国的中山、河间二镇。

对于萧仲恭而言,在金主完颜吴乞买派他前往宋朝做使臣时,心里还是犯嘀咕的。虽说是两军交战,不斩来使,但终究是到敌国去,风险还是有的。

通过金国灭辽、攻宋,萧仲恭已经看出来了,金国的兵力远在辽国、宋朝之上。辽国作为游牧民族,长于骑兵、善于弓箭,即便如此,都未能抵挡住金国的攻击,亡种灭国了;宋朝作为中原古国,崇尚礼让,以文治国,怎么可能抵挡住女真野蛮的攻击?基于此,在萧仲恭心里,已经清楚地判断出宋金之间,谁强谁弱了。萧仲恭在降金后,已经打定主意,就做金国的臣子了,安安稳稳地混吃等死就是了。令萧仲恭没有想到的是,金主完颜吴乞买会派他一个归顺才一月余的契丹人。萧仲恭担心此次使宋,一言不合,把命给送了。

萧仲恭出发后,就派人先行赶往汴京,打探情况。在萧仲恭行进的过程中,前方打探消息的人已返回到半途,和萧仲恭汇合了。从先行打探消息的人那里,萧仲恭得知宋朝朝廷的情况,太师耿南仲、太宰张邦昌、同平章事唐恪等人主和,提议尽快割让中山、河间二镇,与金国保持良好关系,避免两国发生战事;而以御史中丞秦桧等为主的主战派则反对割让中山、河间二镇。

萧仲恭掌握到这个情况后,决定到汴京后,先拜会耿南仲、张邦昌、唐恪三人,由他们出面,引荐自己面见宋朝皇帝,这样才稳妥点,不至于被宋朝主战的官员们给办了。

所以,萧仲恭在抵达汴京后,首先拜会了太师耿南仲。

对萧仲恭,耿南仲极为热情,招待甚周。

为割让中山、河间二镇,耿南仲等人在殿堂上已经奏请多次了,然钦宗并未给予他们明确答复。夜长梦多,耿南仲等人也怕因为未割让中山、河间二镇而引发宋金战事,急得不得了,终于等来了金国的使臣,这如何让耿南仲不高兴万分?

耿南仲设宴招待萧仲恭,态度甚是谦卑。耿南仲道:“上使远道而来,多有辛苦,卑职略备薄酒,不成敬意,还望见谅。”萧仲恭客气地大道:“金宋两国,山水相连。缔造合约,友好交往,有益于两国百姓,既是再辛苦,卑使也不敢有所怨言,惟愿太师从两国长远利益出发,奏请贵国皇上,尽快割让中山、河间二镇,建立两国友好关系,造福两国百姓。”耿南仲道:“那是自然,卑职盼望上使到来已经很久了。可以肯定地答复上使,既然宋金两国已经就割让中山、河间二镇达成约定,就一定会执行的。上使初来咋到,且先歇息一二日,卑职明日即觐见圣上,奏请割让中山、河间二镇,引荐上使入宫面圣。”萧仲恭道谢道:“多谢太师。待卑使完成本次使命,再与太师把酒言欢,共诉友情。”

当日宴毕,耿南仲安排萧仲恭歇息。

第二日,耿南仲约上张邦昌、唐恪二人,入宫面圣,奏报金国使臣萧仲恭抵朝,催要中山、河间二镇。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